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7860|回复: 9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民乐欣赏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7.5.2003 15:48:31 | 只看该作者
《高山流水》<br><br>  <br>    此曲最初刊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该书在解题中写道:“<br>《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落,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br>段。”<br>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的“巍巍乎<br>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子之心而与吾同。”子期死后,伯<br>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br>    这个故事一直为人们所传颂,把伯牙和子期的友谊作为典范。后人又以此为例,<br>证明音乐不必借助于文词,就能够独立进行艺术形象的创造。<br>     现流传较广的是1876年编辑的《天闻阁琴谱》所载清代川派琴家张孔山加工发展<br>的《流水》,他充分发挥了滚、拂、绰、注的手法,使流水的形象更为鲜明,所以有<br>“七十二滚拂流水”之称。此谱分九段一尾声,实际为起、承、转、合四大部分。起(<br>一至三段),通过深沉浑厚、流畅的旋律和清澈的泛音,表现了层峦叠嶂,幽涧滴泉,<br>清清冷冷的奇境。承(四至五段),连绵不绝、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犹如点滴泉水聚成淙<br>淙潺潺的细流。转(六至七段),按泛音序列下行和五声音阶进行的曲调,大幅度的滑<br>音,伴以滚、拂手法,如瀑布飞流,聚成波涛翻滚的江海。合(八段和尾声),运用承<br>、转的部分音调,造成呼应的效果,在人们耳际泛起滔滔江海的余响,令人欣然回味。<br>全曲形象生动、气势磅礴,洋溢着对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和积极进取精神。                          
2#
 楼主| 发表于 27.5.2003 15:48:59 | 只看该作者
阳春白雪<br><br>  <br>    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br>《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br> 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 之意。             <br> <br> 阳春白雪(琵琶独奏曲) <br>  <br>      古时每以“阳春白雪”连称,故常被认为一曲,后世琴谱则均分为两曲。有清人<br>李芳圆、沈浩初整理的“大阳春”乐谱和近代琵琶家汪昱庭所传“小阳春”乐谱两种不<br>同的版本。现流行的汪本传谱有七个乐段,可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是一首具<br>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的乐曲。“起”部标题名“独占鳌头”,充满了生动活泼、明快愉<br>悦的情绪。“承”部共有两段:“风摆荷花”和“一轮明月”。“转”部包括“玉版参<br>禅”、“铁策板声”、“道院琴声”三段,这是一个对比性的段落。“合”部标题为“<br>东皋鹤鸣”,再现了第二段,并在尾部作了扩充。全曲以清新流畅的旋律,轻快活泼的<br>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3#
 楼主| 发表于 27.5.2003 15:50:02 | 只看该作者
《广陵散》 <br>  <br>      又名《广陵止息》。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据该书编者称:此谱传自<br>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 <br>     《广陵散》的题材:源于古代的《聂政刺韩王曲》该作品讲的是一个造剑工匠被韩<br>王无辜杀害,他的儿子聂政为了报仇,以泥瓦匠的身份混入皇宫,谋刺失败后,他逃往<br>深山刻苦学琴,十年之后再度混入宫中,利用弹琴的机会刺杀了韩王,实现了多年的愿<br>望,自己也为此壮烈牺牲。《聂政刺韩王曲》鲜明地揭露出刺杀君王的主题,这在君权<br>神圣的封建时代是难以见容的。因此,文人墨客借口求“雅”,改其名为《广陵散》。<br>“广陵”的意思是流传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地区的琴曲,“散”即操、引、曲的意思。<br>     《广陵散》的思想内容极为深刻,嵇康因反对司马专政而遭杀害,戳临刑前曾从容<br>弹奏此曲,借以抒发胸中不平之气,嵇康在《琴赋》一书中,列举了许多当代流行地琴<br>曲,《广陵止息》列居首位。他推崇此曲,一则是因为乐曲表达的悲愤之情引起了他的<br>共鸣;再则跟乐曲的艺术水准分不开的。 <br>      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br>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琴曲,以《神奇秘谱)载录最早。早期并无内容记载,现多<br>数琴家按照聂政剌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与正史有出入)。据《琴操》所载:聂政,<br>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为报父仇,上泰山刻苦学琴十年之后,<br>漆身吞炭,改变音符,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br>蹄。韩王得悉后,如进宫内演奏,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戈匕首刺死韩王。为免连<br>累母亲便 毁容死去。后人为琴曲《广陵散》所加分段标题,有的以与故事相应的情节<br>取名,乐曲所表现的情绪,与这个悲壮的传说也确有不少相通之处。《神奇秘谱》所载<br>《广陵散》,分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br>(十段)、后序(八段)共四十五段 。此曲早已绝响,解放后不少琴家才将它译奏出来。<br>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br>的音响效果。乐曲以刚劲有力的泠音和带有叙事性的音调开始。正声是全曲的主体,标<br>题“徇物第八”,是在低音区运用深厚的按滑音,时松时紧,顿挫跌宕的节奏,表现一<br>种压抑郁愤的情绪。这一内在积蓄的力量,到不可遏制时,便象沉睡的火山,迸发出炽<br>烈的岩。“冲冠第九”、“长虹第十”,以古琴中最强烈的拨刺手法,在一、二弦同音<br>奏出慷慨激昂的音调。“会光第十六”,则是以泠音与散音高低音区强烈的对比,同音<br>急促的反复,节奏逐步的紧缩,表现出一种英雄的气概。“投剑第十八”,运用拂的手<br>法,恰似破竹裂帛,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广陵散》以磅礴的气势,独特的风格,庞<br>大的结构,受到琴家们的推崇 <br>
4#
 楼主| 发表于 27.5.2003 15:50:32 | 只看该作者
平沙落雁<br><br><br>     明代称本曲为“雁落平沙”,乐谱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br>“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br>盘旋顾盼的情景。《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br>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平<br>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它之所<br>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br>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5#
 楼主| 发表于 27.5.2003 15:51:55 | 只看该作者
《十里埋伏》<br><br>        这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资料追溯<br>  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写过的《琵琶行》诗句中,可见白居易曾听过<br>  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br>        现存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清萍编的《琵琶行》。乐曲描写了公元前202<br>  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br>  取得胜利。明末清初,王猷定在ㄍ四丝堂集》的“汤琵琶传”中,记载了琵琶演奏家汤<br>  应曾演奏《楚汉》一曲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br>  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金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br>  泣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 <br>
6#
 楼主| 发表于 27.5.2003 15:52:19 | 只看该作者
胡笳十八拍<br><br><br>        本曲最早刊于南宋朱熹的《楚词后语》,有“大胡笳”“小胡笳”<br>   两种传谱。“胡笳”原来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吹奏乐曲。它音量宏<br>    大,用于军乐以壮声威。此曲反映的主题是汉末战乱时期,蔡文姬流<br>    落匈奴思念故乡的心情即“文姬归汉”的故事。诗人李颀曾作诗如下<br>   “蔡女昔迷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br>    客。”本曲成功地表达了这种复杂心情,无疑是非常感人的。  <br>--<br>
7#
 楼主| 发表于 27.5.2003 15:52:44 | 只看该作者
渔樵问答<br><br><br><br>   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悠然自得的神态,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br><br>的鄙弃。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br><br>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正如《琴学初津》中所述:《渔樵问答》曲意深<br><br>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矣乃、隐<br><br>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br>--<br>
8#
 楼主| 发表于 27.5.2003 15:53:13 | 只看该作者
梅花三弄(古琴曲)<br><br><br>  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梅花傲霜高洁的品格,是古仿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br>常为人们以隐喻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br>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而“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徽云尔。”(明<br>《杨抡伯牙心法》)古琴的泛音不仅清澈透明,而且容易演奏。琴曲中常有独立的泛音<br>段落作为序引、尾声或是中间的呈述。古琴十三徽上的泛音,实际分两大段,即一至四<br>、四至七为一大段,它与七至十、十至十三相对称。因此,每四个徽一组的泛音旋律都<br>可在它相对称的另一组上弹奏。琴曲中采用完整重复三段泛音的写法不多见,“故有处<br>处三叠阳关,夜夜梅花三弄之诮。”(《律话》)<br><br>《梅花三弄》分十段一尾声。三段泛音在前六段相间循环出现,作为梅花洁白、傲放的<br>形象,曲调清新活泼,节奏明快。第七、八段,音乐转入高音区,曲调高元流畅,节奏<br>铿锵有力,表现了梅花在寒风中巍然挺拨的形象。第九段,在低八度重复第七段的旋律,<br>因而增添了它苍劲的气质。据《神奇秘谱》载,此曲原是晋桓伊所奏笛曲,后人(按:<br>明代有人认为是唐颜师古)改编为琴曲。今傅雪斋演奏的节奏较为规整,也宜于合奏,<br>故琴家称之为“新梅花”。广陵派据《蕉庵琴谱》所奏的则称为“老梅花”,它节奏自<br>由跌宕,更显梅花刚健挺拨的气质,特别曲中前音乐突然从F调转入a角调,令人耳目<br>一新。<br><br>    此曲是借物咏怀,借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节操高尚的人。乐曲<br>前半段奏出了清幽、舒畅的泛音曲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静态,急促的后半段<br>描写了梅花不屈的动态。前后两段在音色、曲调和节奏截然不同,有着鲜明的对比。<br>一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徵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梅花三弄”现存谱<br>最初刊于《神奇秘谱》1425年版。     <br>  <br>        全曲分七段一尾声。三段泛音在前六段相间循环出现三次,故曰三弄,并以此<br>作为梅花洁白、傲放的形象,曲调清新活泼,节奏明快。第七、八段,音乐转入高音区<br>,曲调高亢流畅,节奏铿锵有力,表现了梅花在寒风中巍然挺拔的英姿。第九段,在低<br>八度重复第七段的旋律,增加了它苍劲的气质。音乐情调开阔,色彩明朗,通过对不畏<br>霜雪的梅花的赞美,表现了正直人们的高尚情操和坚强的性格。跌宕的旋律和动力性的<br>节奏贯串全曲,给人以爽直刚毅的感受。
9#
 楼主| 发表于 27.5.2003 15:53:43 | 只看该作者
夕阳箫鼓<br><br><br>著名的琵琶文曲《夕阳箫鼓》 <br> <br> 《春江花月夜》,相信许多人都知道这首著名的民乐合奏<br>曲。它那富有江南丝竹音乐特点的旋律,委婉优美;节奏流畅<br>多变,极具东方的诗情画意。《春江花月夜》历来深受广大群<br>众的喜爱,曾经改编为各种中西乐器的独奏、合奏曲,亦有将 <br>其填词用于戏剧之中,可谓是最广为人知的中国传统音乐。<br>但大家又是否知道,《春江花月夜》原来是改编自一首著名的传统琵<br>琶文曲《夕阳箫鼓》。<br> <br><br>《夕阳箫鼓》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为琵琶曲文曲中代表品之一。此曲最<br>迟在十八世纪就流传在江南一带。<br>《夕阳箫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乐曲原分有10段,分别为:<br><br>一、夕阳箫鼓<br>二、花蕊散回风<br>三、关山临却月<br>四、临水斜阳<br>五、枫荻秋声<br>六、巫峡千寻<br>七、箫声红树里<br>八、临江晚眺<br>九、渔舟唱晚<br>十、夕阳影里一归舟<br> <br> <br><br>乐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暮鼓送走<br>夕阳,箫声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泛者轻舟,荡漾春江之上;两岸青<br>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 <br> <br> <br>
10#
发表于 27.5.2003 16:07:35 | 只看该作者
<br>国之精品,源远流长. <br><br><!--emo&(y)--><img src='https://www.kaiyuan.info/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thumbs_up.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thumbs_up.gif'><!--endemo-->  <!--emo&(y)--><img src='https://www.kaiyuan.info/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thumbs_up.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thumbs_up.gif'><!--endemo-->  <!--emo&(y)--><img src='https://www.kaiyuan.info/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thumbs_up.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thumbs_up.gif'><!--endem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7.9.2024 16:2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