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彝族舞曲<br><br><br><br>发信人: quark (烟雨迷蒙江南梦), 信区: folk_music<br>标 题: 彝族舞曲<br>发信站: 日月光华站 (Wed Jun 23 00:17:29 1999) , 转信<br><br>(琵琶曲)<br> <彝族舞曲>是一首风格新颖,独特的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它既继承了我国民<br>族音乐的优秀传统,有借鉴外来手法,做到推陈出新,是解放后反映我国少数民族新生活<br>的成功之作.<br> 关于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王惠然在关于<彝族舞曲>的创作体会中这样写道:"那<br>时(1956年),我们每天随着彝,苗族的马帮,一起爬山涉水,经常是脚踩云彩,头顶蓝天,饱<br>尝了十万大山的巍峨雄姿和风景如画的山寨美景.那时我们还在半夜三四点钟出发赶<br>路,一路上明月皎洁,夜色迷人,与大地朦胧的景色景象交辉.这些就是以后在<彝族舞曲<br>>的印子中所描写的意境.<br> 王惠然于1960年根据云南彝族民间音调编写。它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和粗犷<br>强悍的节奏,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的青年人舞蹈欢乐的场面。乐曲在散板引<br>子后,用双弦滚奏出悠扬的笛声,描绘出恬静朦胧的山寨夜景。这一音调来自于彝<br>族民歌《海菜腔》,它在后面得到充分发展。第二段的主题音调是根据彝族民间乐<br>曲《烟盒舞曲》改编的。它在琵琶最有光彩的中音区出现,并运用推挽手法奏出滑<br>音,生动地描绘, 姑娘们逸俏皮而略带羞涩的舞姿。第三、四段是从这一主题变<br>化发展而来的,又再现于第九段。第六段以强而有力的节奏和骠悍的气质,同前后<br>形成对比,并通过音区的逐层提高而达到全曲的高潮。曾被改编为古筝、三弦、扬<br>琴、阮的独奏曲以及管弦乐曲。<br><br><br>--<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