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楼主: quantum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民乐欣赏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7.5.2003 16:16:35 | 只看该作者
二泉映月<br><br><br>发信人: wzm (北冥鱼), 信区: conventional标  题: 二泉映月(二胡独奏曲)<br>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Sat Jun 19 08:39:52 1999) , 站内信件  <br><br>    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作者华彦钧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br>名,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其人──一个<br>刚直顽强的肓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继短小的引子之后,旋律由商音上<br>行至角,次第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宫音作结,呈微波形的旋律线,恰似作者<br>端坐泉边沉思往事。第二乐句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共出现六次。它从第一乐句<br>尾音的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br>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进入第三句时,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并出现了(音符)<br>等新的节奏因素,旋律柔中带钢,情绪更为激动。主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而转为<br>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中<br>绰注的经常运用,使音乐略带几分悲恻的情绪,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br>艺人的感情流露。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达的<br>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旋<br>律活动音区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发展和迂回前进。它的多次变奏不是表现<br>相对的不同音乐情绪,而是为了深化主题,所以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是较单一集中<br>的。全曲速度变化不大从1=48 ̄58,但其力度变化幅度大,从pp至ff。每逢<br>演奏长于四分音符的乐音时,用弓轻重有变,忽强忽弱,音乐时起时伏,扣人心弦。<br>--<br>
12#
 楼主| 发表于 27.5.2003 16:17:55 | 只看该作者
听松<br><br><br>发信人: wzm (北冥鱼), 信区: conventional<br>标  题: 听松(二胡独奏曲)<br>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Sat Jun 19 08:40:12 1999) , 站内信件<br><br>  据作者华彦钧说:“宋朝时候,金兀术给岳飞打得走投无路,狼狈逃至无锡惠<br><br>泉山下,躺在听松石上,心惊肉跳地倾听宋朝兵马的声音。这曲便是描写这个故事,<br><br>所以又名《听宋》。”这一说法虽属牵强附会,但乐曲气魄豪迈,感情奔放,也可<br><br>作如是解。作者通过松涛借物咏怀,在赞颂民族英雄岳飞军威的同时,倾吐了他刚<br><br>直不阿的性格和坚定自信的意志。曲调刚劲有力,跌岩起伏;结构前后对称,主体<br><br>突出。气魄宏大的引子,犹如呼啸的松涛震荡山谷,使人感受到一种坚毅不拨的意<br><br>志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慨。第一、三段是围绕主体前后相对称的连接性段落,以微<br><br>弱的颤音和断奏引出强有力的号角音调。第二段则是乐曲的主体,慢起渐快,力度<br><br>从弱到强,在旋律进行中大跳音程多,节奏复杂多变,经常连续使用切分音,因而<br><br>音乐的气势如奇峰兀立,苍劲挺拨。乐曲的旋律进行酣畅,一气呵成。后半部采取   <br>不规整的自由变化重复。全曲速度和力度倏忽多变,具有戏剧性效果。在演奏上大<br><br>多采用一字一弓,就是在极快速度的十六分音符时也字字清楚有力,这是乐曲气势<br><br>豪放的因素之一。与《二泉映月》抒情性的细腻刻划、委婉连绵,在音乐格调上截<br><br>然不同。                <br>--<br>
13#
 楼主| 发表于 27.5.2003 16:18:56 | 只看该作者
汉宫秋月<br><br><br>发信人: wzm (北冥鱼), 信区: conventional<br>标  题: 汉宫秋月(二胡独奏曲)<br>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Sat Jun 19 08:41:06 1999) , 站内信件<br><br>  1929年左右,刘天华记录了唱片奥胡曲《汉宫秋月》(又名《三潭印月》<br><br>)源出同名琵琶曲第一段。由一种乐器的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br><br>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蒋风之<br><br>整理并演奏的《汉宫秋月》,速度缓慢,用弓细腻多变,旋律中经常出现短促的休<br><br>止和顿音,乐声时断时续,加之二胡柔和的音色,小三度绰注的运用,以及特性变<br><br>徵音的多次出现,表现了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很有感染力。同时为免冗长而影响<br><br>演出效果,作了很大删节。    <br>
14#
 楼主| 发表于 27.5.2003 16:19:23 | 只看该作者
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 <br> <br> 七八年夏天,著名作曲家刘文金随同中国艺术团访问美国,<br>当时有一项活动,就是参观纽约的联合国大厦。当刘文金与其<br>他同行者缓缓步入一间(据说是专为各国显赫人物开放的)休<br>息厅时,忽然看见一幅巨大的彩色壁毯——万里长城图,几乎 <br>覆盖着大厅正面的整个墙壁,它的气势雄伟,光彩夺目。<br>面对这幅饱含着中华民族伟大魂魄和光辉历史的书卷,这群来自遥远<br>东方的炎黄子孙猛然沸腾了起来。激情的浪花在每个人的胸中开放,<br>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似乎注入了每一根血管。当大家带着沉思走出大厅<br> <br>时,刘文金和同行的天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br>(参见“音乐无限”第8辑“音乐名家”)<br>一拍即合地当场约定,采用二胡协奏曲的形<br>式,抒发当代人们对于古老长城的感受,讴<br>歌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和未来。……<br>经过几年时间的构思与创作,一九八二年春<br>天,刘文金终于完成了这部二胡协奏曲《长<br>城随想》。<br><br>作者在这部作品里,并没有着意去描绘万里<br>长城宏伟的外貌,因为这并非民族乐器之所<br>长,而是用套曲的结构,以善于抒情和歌唱<br>的二胡与乐队协奏的形式,去抒发人们登临<br>长城时的那种感受,使之带有比较自由的随<br>想性。<br>  <br> 第一乐章:关山行 <br> 沉重徐缓的序奏,有如中国古老乐器钟、磬、云锣的音响,在具有<br>气派的气氛下,万里长城若隐若现,气势宽宏的主题曲由乐队全奏<br>奏出,雄浑而富有颂赞激情。二胡的独奏常有浓厚的沉思、回忆和<br>吟咏气氛,富有诗情和大自然的风貌。 <br>  <br> 第二乐章:烽火操 <br> 乐音激烈强劲,描写古往今来,无数在烽火台下,为保家卫国而奋<br>战的浴血场面。 <br>  <br> 第三乐章:忠魂祭 <br> 肃穆内钦,带有悼念性的音乐,仿如是对千百年来无数为保疆卫土<br>而牺牲的战士祭祀哀悼。悲情与豪情,低沉与高昂交替出现,随而<br>全曲紧接转入第四乐章。 <br>  <br> 第四乐章:遥望篇 <br> 运用了“垛板”般的音调,呈现出勃勃生机,坚韧不拔,对未来的<br>无比信念与信心。 <br> <br><br>
15#
 楼主| 发表于 27.5.2003 16:19:55 | 只看该作者
赛马<br><br><br>发信人: wzm (北冥鱼), 信区: conventional标  题: 赛马(二胡独奏曲)<br>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Sat Jun 19 08:44:13 1999) , 站内信件  <br><br>    黄海怀曲,系1964年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独奏比赛中的新作品。乐曲<br>描写内蒙人民在节日赛马的热烈景象。结构是常见的有再现的单三段体。第一段音<br>乐性格热烈奔放,以坚定有力的强音和急促的音型宽紧相间,刻画赛马场上群马飞<br>奔的沸腾场景。内蒙民歌《红旗》是乐曲的第二段,曲调兴奋昂扬,抒发了人们在<br>节日里的欢乐之情。其中前半部分节奏轻快活泼,音乐富有动力;后半部分由伴奏<br>演奏主题旋律,而二胡巧妙地用手指拨动内弦,奏出跳跃的分解和弦,两者生动的<br>结合,妙趣横生。尾部作了扩充形成高潮后,以渐慢的速度引出二胡的华彩乐段。<br>华彩乐段的音调高元舒展,运用小三度颤音,富有内蒙“长调”和马头琴的表演风<br>格牲,充满激情,富有特色的旋律,把人们引入辽阔草原的意境。最后,再现第一<br>段主题,热烈欢腾的赛马景象重现在听众眼前。
16#
 楼主| 发表于 27.5.2003 16:20:17 | 只看该作者
战马奔腾<br><br>发信人: wzm (北冥鱼), 信区: conventional<br>标  题: 战马奔腾(二胡独奏曲)<br>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Sat Jun 19 08:45:05 1999) , 站内信件<br><br>  陈耀星作于七十年代。乐曲描写守卫祖国边疆的骑兵战士苦练杀敌本领的情景,<br><br>表现了我军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作者立意清新,富有独创,绘形传神<br><br>地把战马奔腾的形象如浮雕一般凸现出来。乐曲选用了群众所熟悉的进行曲音调以<br><br>点题,并创造了两个富有特征的主题。第一主题音调激奋昂扬,节奏铿锵,精悍有<br><br>力。如歌的第二主题是边防战士自豪的心声。为了表现乐曲内容,作者创造性地运<br><br>用一些特殊演奏技巧。如用“大击马”以模仿马蹄飞奔声;用“双弦快速抖弓”表<br><br>现冲锋时的厮杀声;用快速的连顿入弓和下滑音的结合模仿刀嘶声等,把听众带入<br><br>到战马嘶鸣、掣电飞奔、冲锋陷阵、顽强格斗的艺术情景之中。<br>                                                              
17#
 楼主| 发表于 27.5.2003 16:21:33 | 只看该作者
江河水<br><br>发信人: xinyi (心逸), 信区: folk_music<br>发信站: 日月光华站 (Mon May 17 16:23:28 1999) , 站内信件<br><br>几十年前,东北流行一首民歌,讲述的是古时有一对恩爱夫妻,丈夫被征去当兵,与妻子<br>相约三年期满在村头河边见面。三年过去了,妻子天天到河边等,丈夫没等来,却得到了<br>丈夫的死讯。于是妻子面对江水滔滔,发出裂人心肺的哭喊。<br><br>有一年,著名管子演奏家胡志厚无意听到这首歌曲,颇为感动,于是将歌曲主旋律改编为<br>一首管子独奏曲,并首次命名为《江河水》,而且 在国内各处广为演奏,从此这首曲子<br>在民乐界广为人知。<br><br>由于管子本身表现力有限,《江河水》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感情难以完美表达。一九五几年<br>二胡演奏家黄海怀觉得用二胡更能表达《江河水》的情感,便将《江河水》移植为二胡曲<br>此曲一出,好评如潮。用二胡哀婉的声音来讲述<<江河水>>的故事,简直达到了完美的境<br>界,从此<<江河水>>便作为二胡名曲流传下来.<br><br>十年动乱时期,许多民乐家都被打倒,或被剥夺了演奏的权利,二胡大师闵惠芬也不例外,但<br>她并不消沉,而是利用这个时间四处体验生活.在她坐船去四川刘文彩庄园的路上,她看到<br>岸边石头上的一条条槽,她就问船工:"那是什么?"船工用低沉的声音回答:"那是纤夫用血<br>泪磨出来的."这时,<<江河水>>的旋律在闵惠芬的脑海中响起了<br><br>1975年,闵惠芬复出,演奏她酝酿了几年的<<江河水>>,弓弦一拉,满座泣下.闵惠芬的<<江<br>河水不在是一个村姑无力的哀号,而是对黑暗社会无情的控诉&#33;&#33;无怪乎尚在四人帮重压下<br>的人们会发生强烈的共鸣,会二胡的人都籍着<<江河水>>来与四人帮抗<br><br>即使在生活安逸的今天,<<江河水>>听来仍悲由心生,无怪乎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了闵<br>惠芬的<<江河水>>,伏案痛哭,说<<江河水>>拉出了人间的悲切.<br><br>朋友,如果你没有听过<<江河水>>,快找来听听吧&#33;<br>
18#
 楼主| 发表于 27.5.2003 16:22:03 | 只看该作者
豫北叙事曲<br><br>发信人: quark (烟雨迷蒙江南梦), 信区: folk_music<br>标  题: 豫北叙事曲<br>发信站: 日月光华站 (Wed Jun 23 00:07:36 1999) , 转信<br><br>(二胡独奏曲)<br><br>  刘文金作于1958年。乐曲通过两个主题的对比发展,表现了豫北人民的精<br>神面貌在解放前后所发生的本质变化。全曲由引子和四个段落组成。在自由而强烈<br>的引子后,二胡以缓慢的速度奏出根据河南地方戏曲音乐改编的委婉的主题,如泣<br>如诉,刻划了解放前受压迫的人民渴望自由的心情:(音符打不出)变化反复时,<br>在同一小节内出现DO和DO的交替,感情更为悲哀。第二段通过间奏,由C调转<br>入D调,情绪陡变;旋律明快,节奏多变,以豫剧中经常使用的二度、四度、六度<br>的前倚音或后倚音润饰主题,充满喜悦和诙谐之情,展现了解放后的一派欢腾景象<br>。第三段又转回到C调,节奏时整时散,速度时慢时快,旋律跃宕起伏,具有戏剧<br>性的效果。第四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但由于改变了速度,力度和演奏技巧第要<br>素,音乐形象也随之改变,明朗宽广,富有浪漫色彩,表现了豫北人民对生活的赞<br>美和对未来的憧景。<br><br>
19#
 楼主| 发表于 27.5.2003 16:24:41 | 只看该作者
月夜<br><br>: wzm (北冥鱼), 信区: conventional标  题: 月夜(二胡独奏曲)<br>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Sat Jun 19 08:33:14 1999) , 站内信件 <br><br>  1918年夏天,刘天华月下纳凉,不禁触景生情,信手操起二胡望月抒怀,<br>乐思如流,写成了此曲的初稿,六年后定稿。旋律舒展柔美,委婉质朴,在以级<br>进为主的旋律进行中,不时出现六度、七度和八度的大跳音程,跌宕生姿、不佝<br>一格:(音符打不出)全曲分三段,主要采用展衍的旋法,如春蚕吐丝,连绵不<br>断;每段尾句是固定止型,具有一唱三叹的特点,好似作曲家由哀的赞叹声。全<br>曲虽有月白风清的意境,但更多的则是感情的抒发、志趣的流露,不禁使人想起<br>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月夜》诗:“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舍斜。今夜偏<br>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br>--<br>
20#
 楼主| 发表于 27.5.2003 16:25:09 | 只看该作者
《光明行》<br><br>发信人: hhyy (黄药师), 信区: folk_music<br>标  题: 二胡名曲《光明行》<br>发信站: 日月光华站 (Sun May 30 17:24:19 1999) , 转信<br><br> “九·一八”事变前夕,黑云压城,民不聊生。但是一位年轻的作曲家<br>却透过云层看到了中国前途的光明。他就是刘天华。他曾就《光明行》充<br>满自信地说:“外国人多谓我国音乐萎蘼不振,故作此曲以证其误!”他<br>曾想把这首曲子带到欧美各国去巡演,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是怎样一<br>个民族。<br>  《光明行》作于1931年春天。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坚定,<br>节奏富于弹性,充满了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br>--<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8.11.2024 07:1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