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楼主: Lukasl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史大厦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13.3.2010 14:47:32 | 只看该作者
的国家(如埃及、巴比伦)走了两三千年才走完的过程,即从小国寡民到地
域王国、到帝国。在大流士时代,波斯又征服了印度河流域(公元前517 年)
和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地区,从而成为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
大帝国。但是,波斯帝国面临的形势也是极其艰难而复杂的,需要解决的问
题也是极为艰巨的。首先,对如此辽阔的一个帝国,采用何种形式统治的问
题(在大流士上台时曾有过一番争论);其次,波斯原来的国家机器极其薄
弱和简单,与统治如此庞大而复杂的一个大帝国显然是极不相称的。因此,
加强和完善波斯的国家机器也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第三,帝国内部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都极为尖锐复杂,如何缓和这些矛盾是巩固波斯帝国的重要问题;
第四,波斯帝国内部社会经济状况极为复杂,发展极不平衡,如何在经济方
面巩固这个帝国也是一个难题。这些任务中的一些是以前的埃及帝国和亚述
帝国所不曾碰到或没解决好的,因此波斯人能借鉴的东西不多。
大流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巩固波斯帝国并加强其个人的专制统治,
这就是所谓的大流士改革。
大流士解决了统治形式问题。他确立了君主专制,加强了国王的权力,
调整了国王与贵族的关系。
大流士将全帝国划分为若干行省(据希罗多德所说为20 个行省;据《贝
希斯敦铭文》为23 个行者;据《那克希卢斯特姆铭文为29 个行省。有的包
括波斯,有的则不包括),设总督(称为萨特拉匹)治理。总督负责行政和
税收。各行省每年要向波斯交纳规定的赋税(包括货币税和实物税,波斯人
免征货币税,但可能也要交纳实物税)。这样一来,大流士建立了一套对被
征服地区居民进行统治和剥削的制度。
在军事上,大流士将全帝国划分为五个大的军区,每个大军区下辖若干
省军区。各军区长官由国王任命,总督不管军事,军事长官和行省总督互不
相属,可收互相监视之效。波斯军队由步兵、骑兵、象兵、海军、工兵等兵
种组成,分常备兵和战时临时征召的两部分。其中最具战斗力的是由1 万名
波斯人组成的所谓“不死队”(因为每缺一人即行补上,始终保持1 万人,
故名)。
大流士统一了帝国的铸币制度。他规定,帝国中央政府铸造金币,金币
称为“大流克”,重8.4 克,行省只有权铸造银币、自治市只有权铸造铜币。
大流士在全国建立驿道制度,以便于传达国王的命令和下情上达,传递
各种信息,并便于军队的调动。在驿道沿途设有驿站,备有人员和马匹。最
长的一条驿道是从苏撒到小亚西海岸的以弗所,全长约2400 公里。
大流士还极力拉拢各被征服地区的统治阶级,以扩大帝国的统治基础,
巩固波斯人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他让一些被征服地区的原统治者参与地方
政权;在制定法律时,他也参照各地原有法律;对各地原有宗教,他不加干
涉和排斥,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这一切无疑缓和了各地贵族与波斯人之间
的对立情绪。
此外,在大流士统治时期,还开通了埃及法老尼科未曾完工的尼罗河与
红海之间的运河;在中亚某些地方修建了水库等。
大流士改革的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巩固波斯人对各被征服地区的
统治,但在客观上也促进过帝国内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
济上的发展。
波斯帝国的社会经济状况 波斯帝国内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楼主| 发表于 13.3.2010 14:47:43 | 只看该作者
是它发展的极端不平衡性和复杂性:帝国西部的两河流域和埃及,奴隶制经
济的发展已近3000 年;小亚、叙利亚巴勒斯坦、腓尼基等地也已达到十分繁
荣的地步;而伊朗高原的东部和中亚许多地区却仍然处在游牧部落阶段,即
使米底和波斯,也都还处在奴隶制社会发展的初期。
对于帝国西部地区来说,波斯统治者的政治统治和贡赋制度无疑是一种
沉重的负担,不利于它的进一步发展。但波斯人对于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制度,
并未过多干预,而是维持了原状。据说,居鲁士在征服巴比伦尼亚后,并未
改变其社会结构,其经济生活也未发生大的变化,甚至各种商品的价格也未
改变。居鲁士还曾力图为该地区的经济生活创造一种正常的条件,如发展这
里的过境贸易。巴比伦尼亚著名的商业高利贷家族埃吉贝家族和穆拉树家族
的商业高利贷活动,都是在波斯帝国前期和中期达到鼎盛的,一些波斯大官
甚至参与他们的经济活动,成了他们的保护伞。他们不仅经营土地、房屋、
奴隶的出租、放高利贷,还经营本地区和国际贸易。有文献表明,新巴比伦
王国时期剥削奴隶的独特方式,即让奴隶独立经营的方式,在波斯帝国时期
仍然存在,埃吉贝商家和穆拉树商家都有这样剥削奴隶的资料保存下来。在
巴比伦尼亚,象被波斯人征服前一样,除了剥削奴隶外,主要的被剥削者,
是形式上自由的依卡努,他们在监督者监督下,劳动于各类奴隶主的土地上。
波斯本部的社会经济在帝国时期无疑得到了最迅速的发展。大批财富从
各被征服地区掠夺到波斯来,大批俘虏成了波斯人的奴隶,大量被征服地区
的肥沃土地变成了波斯征服者的地产。在波斯奴隶主土地上的劳动者叫做格
尔达,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被固着在土地上,其收入一部分缴纳给奴隶主,另
一部分则用以维持生计;另一部分格尔达则靠口粮维持生活,其收入全归奴
隶主。格尔达都是非波斯人,他们中有巴比伦尼亚人和埃及人等。帝国的四
个都城即帕塞波里斯、埃克巴塔那、苏撒和巴比伦中的前三个都在伊朗高原,
这时进行了大规模的建筑,尤其是王宫建筑,使这些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波斯帝国东部的中亚地区,在被波斯人征服后,传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和文化,逐渐步入了文明时代,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有的地区还修
建了水库,出现了灌溉农业。
波斯帝国时期,整个帝国境内的中间贸易得到了发展。据说,在公元前
5 世纪,中国的丝绸就已在波斯的市场上出现。帝国西部的一些城市,如巴
比伦、推罗等也都很繁荣。
文化和宗教 波斯人作为一个落后的民族,长期与先进的两河流域文明
为邻;在帝国时期,它又统治了众多的先进文明地区。因此,在波斯的文化
中,无论是政治思想、典章制度、法律、还是文字、艺术、神话、建筑等方
面,都吸收了较多的外来因素。正如希罗多德所说:“波斯人比任何其他民
族都更喜欢仿效外国人的习惯。”由于广大的西亚、北非、印度河流域、中
亚、以及具有希腊文化传统的小亚西部的希腊城邦都共处于一个帝国之中,
这就为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创造了方便的条件,也为波斯人吸收、利用其他
民族的文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波斯人语言属印欧语系东支,他们的文字是借用的两河流域的楔形文
字。大流士的《贝希斯敦铭文》就是用楔形文字写成的。大流士改革时可能
在文字方面有所改进,使得波斯人的楔形文字不仅同苏美尔时期的楔形文字
有所不同,而且同阿卡德、巴比伦时期的楔形文字也有所不同。波斯人的楔
形文字接近于字母体系,是西亚楔形文字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楼主| 发表于 13.3.2010 14:47:55 | 只看该作者
在波斯帝国境内,由于民族众多,所以语言也极为复杂,波斯人不可能
将其划一。大流士的《贝希斯敦铭文》是用三种语言写成的,这就是:古波
斯语、古埃兰语和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此外,波斯帝国时期还流行过一种
阿拉美亚语,这是属于塞姆语系的一种语言,书写这种语言已不用楔形文字,
而用一种源出于腓尼基字母的阿拉美亚字母文字。这种阿拉美亚文字在波斯
帝国时期的商业上、外交上曾起过重要作用。
波斯人的建筑,在居鲁士时代,虽然还带有游牧民族的某些特征,但已
使用希腊的工匠和技术。在波斯人征服了广大地区之后,在建筑方面也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波斯人控制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因而有
力量建造规模巨大的建筑物(尤其是王宫);另一方面,由于征服了众多的
民族,其中有许多拥有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因而波斯人的建筑不仅规模巨大,
而是吸收了许多外族的风格,尤其是希腊、两河流域和埃及的风格。如王宫
建筑多半建在高台之上,这显然是两河流域的风格;而王宫建筑中的巨柱,
又是希腊和埃及建筑风格的反映。
在艺术方面,波斯王宫中的浮雕和贝希斯敦山崖上的浮雕,是波斯帝国
时期雕刻艺术的杰作。尤其王宫中的浮雕,同建筑一起构成了波斯艺术中最
辉煌的部分。不过波斯的艺术也受到外来风格的很大影响,或者说吸收了很
多其他民族的优秀成果,尤其是两河流域和希腊的优秀成果。有两个事实可
以说明这种外来的影响:一是在人像的处理和技法上,在个别形象上(如大
门边带翅膀的公牛)明显地反映了巴比伦和亚述的影响;二是1973 年在大流
士王宫发现的据说可能是大流士的一座雕像,他身着法老服装,但雕刻手法
明显是希腊的。
关于波斯人的宗教,据希罗多德说,波斯人“不供奉神像,不修建神殿,
不设立祭坛,是在最高的山峰上去向神奉献牺牲,在奉献牺牲时也不点火,
不灌奠、不吹笛、不用花彩,不供麦饼。”
波斯人信奉琐罗亚斯德教(因传说中的该教创始人而得名。中国人称之
为袄教)。但关于琐罗亚斯德其人的出生时间和地点、该宗教创始于何时何
地等问题,至今没有定论(有人认为他生活于公元前1000 年或1000 年以前,
也有人认为他生活的时代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差不多,还有人认为他生活
于阿黑门尼德时代,或公元前7 世纪,是米底人或中亚人如巴克特里亚人等
等)。
琐罗亚斯德教认为,世界上有善、恶二神,善神即阿胡拉·马兹达,也
是光明神、正义之神;恶神即阿胡拉·曼尼,也是黑暗之神、邪恶之神,代
表风暴、沙漠。善恶二神始终处于斗争之中。该教要人们站在善神一边,去
同恶神斗争。该教崇拜光明、崇拜火,故也称拜火教。
琐罗亚斯德教的经典是《阿维斯塔》(在萨珊王朝时编定成书)。《阿
维斯塔》中最古的部分是格塔斯,此外还有雅斯纳斯、文迪达德、雅希特、
维斯佩瑞德等。其中文迪达德编成最晚,其内容为宗教礼仪。《阿维斯塔》
不仅是宗教经典,而且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在大流士统治时期,琐罗亚斯德教成了波斯帝国的国教,不过,大流士
对被征服地区的宗教也不排斥。
波斯与希腊的矛盾 从波斯帝国形成之日起,直至灭亡,它与希腊的矛
盾贯穿始终。
波斯与希腊的矛盾,起于居鲁士征服吕底亚之时。居鲁士的征服政策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13.3.2010 14:48:07 | 只看该作者
重威胁了小亚希腊城邦的独立。据希罗多德记载,当吕底亚被征服时,小亚
西海岸各希腊城邦(除米利都之外)都向居鲁士表示愿意臣服于他。但居鲁
士向他们讲了一个预言,其意思是说他们臣服来迟。于是这些城邦转而求救
于大陆希腊的斯巴达(其时雅典正处于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时期,内部矛盾
尖锐),斯巴达表示愿意援助他们,从而也受到居鲁士的威胁。希波矛盾至
此开始。
后来,大流士征服了爱琴海北岸的色雷斯,更严重地威胁了大陆希腊各
邦的安全;并且由于波斯人控制了希腊与黑海之间联系的通道,严重损害了
希腊人的经济利益,从而加深了双方的矛盾。
公元前500 年,米利都起义,反抗大流士的统治,大陆希腊各邦支持米
利都人的斗争,从而激化了希波矛盾,米利都起义也成了希波战争的导火线。
大流士残酷地镇压了起义,并于公元前492—449 年发动了希波战争。结果,
历时50 年左右的这场战争以波斯的失败告终,波斯的征服野心受到严重挫
折。但波斯统治者并不甘心,此后一有机会,它便插手希腊各城邦的斗争,
以图从中渔利。
公元前431—404 年发生于希腊各邦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给了波斯人
插手希腊事务的一个绝好机会。在战争期间,波斯人帮助斯巴达人建立了一
支海军,从而战胜了强大的雅典。这次战争的结果是斯巴达和雅典两败俱伤,
从而使波斯人得利。斯巴达人曾答应把小亚各希腊城邦还给波斯。但遭各邦
反对,斯巴达人未能践约,引起波斯不满。
此后,希腊陷入城邦危机,各城邦内部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各邦之间也
混战不已,波斯人纵横捭阖,兴风作浪于其间,加剧了希腊的城邦危机。
斯巴达人也曾插手波斯的王位之争。在波斯的大流士二世死后,其幼子
小居鲁士想抢夺王位。斯巴达人支持小居鲁士而反对阿塔薛西斯。后小居鲁
士战败,参与波斯王位之争的希腊雇佣军在撤回希腊途中也损失惨重。波斯
和斯巴达的矛盾激化。
公元前399 年,斯巴达与波斯发生战争。波斯人利用希腊内部的矛盾,
组成了一个反斯巴达的同盟,雅典、科林斯、彼奥提亚同盟各邦都参加了这
一同盟。公元前395 年反斯巴达同盟与斯巴达发生战争,即科林斯战争。斯
巴达腹背受敌,不得不同波斯人谈判。
这时雅典乘机兴起,波斯人又反过来支持斯巴达,并迫使希腊其余各城
邦同斯巴达休战,共同对付雅典。公元前387 年,波斯人通过威逼手段,同
斯巴达人缔结了波斯大帝和约(或称安塔客达斯和约)。该条约宣称,小亚
各邦归波斯国王统治,禁止大陆希腊各邦组织任何同盟(斯巴达及其盟国例
外)。波斯人达到了控制希腊的目的。
公元前4 世纪后期,希腊北方的马其顿王国兴起。希腊各邦的大奴隶主
把马其顿视为救星,希望它既能使希腊摆脱城邦危机,又能使希腊摆脱波斯
的控制。于是在希腊形成了一个亲马其顿派。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则提出把
战争带给东方(即带给波斯帝国),把财富带回希腊的口号,以迎合希腊奴
隶主的贪婪之心。公元前334 年,新上任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
其借口是,从前波斯人曾经侵略过希腊,而当时希腊并没有惹过波斯;现在
他亚历山大要为希腊人报仇。于是,经过十年征战,亚历山大灭了波斯帝国,
建立起亚历山大帝国,从而结束了希腊波斯之间长达两个世纪的纷争。
波斯帝国与西亚北非古代文明的终结 波斯帝国兴起的时代,正是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13.3.2010 14:48:18 | 只看该作者
亚北非的古代文明极盛而衰的时代。波斯帝国的兴起在西亚北非的古代文明
(即近东地区的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起过重要作用。
波斯帝国是西亚北非古代文明从小国寡民到地域王国、到帝国这一发展
过程的最高阶段。在公元前4000 年代中叶(即约公元前3500 年左右),在
全世界,首先是在西亚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地区和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埃
及,逐步进入了文明时代,在这两个地区形成了若干小国家。当时这两个地
区之间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彼此联系很少。到公元前3000 年代以后,首先
在埃及,而后在两河流域,形成了统一国家,并出现了君主专制。到公元前
2000 年代后期,埃及通过征服形成了地跨西亚北非的奴隶制帝国;公元前
1000 年代前期,在西亚形成了亚述帝国,第一次囊括了两河和埃及这两大文
明地区。公元前1000 年代中叶兴起的波斯帝国,不仅规模要比埃及帝国和亚
述帝国大得多(包括了两河,埃及和印度河这三大文明中心,并接近第四个
文明中心希腊的边缘),而且在内涵上也要比它们丰富得多、深刻得多,它
形成了一整套的维系和管理帝国的比较成熟的制度(如行省制度、赋税制度、
铸币制度、驿道制度、军事制度、宗教政策、以及对被征服地区统治阶级的
政策等),这是它以前的帝国所没有或不完备的,而又为它以后的帝国(亚
历山大帝国,尤其是罗马帝国)所承袭。
波斯帝国是铁器广泛使用和传播时代的帝国,而埃及帝国是青铜器鼎盛
时代的帝国,亚述帝国则是铁器刚刚使用时代的帝国。铁器的广泛使用和传
播,不仅是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更加迅速的发展,而且
对政治和军事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正是在这个时代,社会分工更加
精细,商品货币关系更加发达,交换的规模更加扩大,交换的内容更加丰富,
交换的地区也更加广阔,人们的视野也更加开阔。铁器时代为大规模的战争
提供了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更为锐利的武器,因而战争的规模也更大。波
斯帝国所进行的战争,尤其是希波战争,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
如果不是在铁器广泛使用和传播的时代,那是不可想象的。也正是在这个时
代才形成了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
从表面上看,波斯帝国似乎是纯军事征服的产物(的确,帝国的建立,
从埃及帝国、亚述帝国、到波斯帝国,都是通过野蛮的征服战争而实现的,
没有征服就没有帝国),但是,波斯帝国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西
亚和北非,东部地中海地区社会经济、政治、军事,乃至文化综合发展的产
物,是这些地区经济、文化、军事、政治交流、联系不断发展和扩大的产物。
同时,波斯帝国在客观上又为西亚和北非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更为广
阔的舞台。波斯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也曾采取过若干有利于加强交流和
联系的措施,从而使这种交流和联系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铸币制度和驿道
制度就在客观上起过这种作用)。
但是,波斯帝国的存在也还有另一方面的作用,即它打乱了西亚北非奴
隶制经济独立发展的正常进程;它的征服战争给帝国版图内的居民带来巨大
的灾难;它打乱了、破坏了西亚北非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正常秩序和规则,
破坏了原有地区交往的某些条件,使这些地区的交往和联系打上了征服者的
烙印;而且它使这种交往局限于帝国范围之内,使原来西亚北非某些地区同
希腊世界的交往和联系受到了限制,甚至被完全隔断。
西亚北非的古代文明,在波斯帝国兴起之前的3000 年里,曾是世界文明
的重要中心,是地中海地区其他民族学习的圣地,它们的文明对地中海其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楼主| 发表于 13.3.2010 14:48:29 | 只看该作者
民族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但是,近3000 年的发展,也使这两个古老的文明背
上了沉重的包袱,成为它们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而且,近3000 年的发展,
也使西亚北非的古代文明积累了不少的矛盾(阶级的和民族的矛盾),统治
阶级的腐朽性已明显地暴露了出来。波斯人却以一个新兴民族的姿态出现于
地中海之东的伊朗高原上,它没有沉重的包袱,也没有那么多尖锐复杂的矛
盾,它吸收了西亚北非古老文明的先进成果,用以丰富和发展了自己;并利
用西亚北非古老文明内部的矛盾,征服了它们。但是,波斯帝国毕竟是在近
东文明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当它征服了这广大的地区之后,它也把西亚北
非文明的某些包袱背到了自己的身上,并使自己成了一切矛盾的焦点。再加
上帝国内部的经济文化联系十分脆弱,各地区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自然经
济仍占主导地位,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受到许多限制,因此,波斯帝国本身
仍然是十分不稳固的。所以,当其统治集团的腐朽性发展起来,失去了原先
的勃勃生气时,它的垮台就是必然的了,而且垮得十分迅速而彻底。
西亚北非的早期文明,是在适于农耕的地区发展起来的。虽然,最初它
们都是农牧并重的,但逐渐地,农业在这两个早期文明中占了主导地位。这
两个农耕文明中心不仅发展较早,而且发展较快。但西亚北非的早期文明并
非是独立发展的,它们同其周围的游牧地区有过频繁的交往和冲突,两河流
域的农耕世界还曾数度被其周围的游牧部落征服,其最早的苏美尔文明、阿
卡德文明就是被这些游牧部落从历史舞台上推下去的(埃及也曾被游牧部落
入侵过,不过,它的文明传统在波斯帝国入侵前未曾中断)。农耕世界与游
牧世界的关系不仅表现为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入侵和征服,也有农耕世界
对游牧世界的入侵和征服。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关系不仅表现为入侵与征
服,更多地、更经常地还是表现为经济文化的交流,这促进了双方历史的进
步。从发展的总趋势看,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交往,其规模是越来越大,
范围越来越广。
波斯民族曾是一个比两河流域和埃及落后得多的民族。它与西亚北非的
古代文明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关系。这
不仅因为波斯人在公元前2000 年代时还是一个游牧部落;而且因为在其征服
西亚北非古代农耕文明地区时,其10 个部落中也还有4 个从事畜牧业,它比
西亚北非的古代农耕文明仍要落后许多。波斯人以一个落后民族征服了三大
文明中心,接近第四个文明中心的边缘,并君临其上,将如此大的一个帝国
维系和统治了200 年左右,在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交往与冲突方面,表现
出了更大的规模,也提供了一幅更为鲜明的图画。
总之,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波斯帝国的兴起,打断了西
亚北非原有古代文明独立发展的进程;而波斯帝国在公元前4 世纪末叶被希
腊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所取代,则标志了西亚北非古代文明的终结(它们的
文字被遗忘达2000 年之久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代之而起的亚历山大帝国
及其后继者罗马帝国,无疑从波斯帝国的传统中吸取了不少有用的东西。因
此,波斯帝国既为西亚北非的古代文明作了总结,又为后来的希腊罗马古典
文明提供了借鉴,起了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14.3.2010 16:1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16.3.2010 18:14: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16.3.2010 18:15:18 | 只看该作者
第七章 印度的列国时期和孔雀帝国
(公元前6—2 世纪)
第一节 列国时期
直到公元前7 世纪,古印度的政治史还处于朦胧的状态中。没有确切的
年代纪录,也没有比较系统而切实的政治史资料。从公元前6 世纪起,情况
有了改变。波斯人和马其顿人的先后入侵,确定了公元前6—4 世纪印度历史
的时间框架。这一时期的佛教和耆那教的文献又提供了不少关于政治历史和
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材料。由于早期佛教的文献对于说明这一时期历史的重
要性,有人称这时为“早期佛教时代”。由于当时诸邦林列而无统一国家,
人们又称这时为“列国时代”。
列国的形势 这一时期的古印度有许多大小不等而且发展程度不同的
国家。佛教文献中说到了“十六大国”,它们是鸯伽(在今东比哈尔)、摩
揭陀(在今南比哈尔)、迦尸(在今贝拿勒斯,以上三国自东至西分布在恒
河三角洲以上地区的南岸)、居萨罗(在迦尸西北,今奥德)、拔祇(即弗
栗恃,在摩揭陀以北,今北比哈尔)、末罗(在居萨罗东北,今哥拉克浦尔
县)、拔沙(即梵萨,在迦尸以西,今阿拉哈巴德一带)、支提(在拔沙以
西)、般阇罗(在居萨罗西北,今巴雷利一带)、居楼(在般阇罗西北,今
德里、密拉特一带)、婆蹉(在居楼以南,今斋浦尔一带)、苏罗娑(在居
楼以南,今马土腊一带)、阿般提(在支提西南,马尔瓦高原)、阿湿波(佛
教文献认为这是偏在南部的哥达瓦里河一带的国家,又有文献认为它在西北
角地区)、犍陀罗和剑浮沙(以上两国在西北方印度河上游)。耆那教文献
也有十六国之说,而所列国家不全相同。其实十六国以外还有很多国家,十
六国中的一些国家也是时分时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列国时期北印度总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先前曾是雅利安人活动
中心地区的旁遮普一带落入波斯帝国的统治之下。波斯帝国的建立者居鲁士
曾经打到兴都库什和犍陀罗一带,把这里变为其帝国的一部分。后来波斯国
王大流士一世在平定国内暴动以后,又派兵远征印度,直至印度河口。于是
旁遮普和印度河以西地区成为波斯的属地,直到公元前4 世纪后期波斯帝国
灭亡。在后期吠陀时代曾是雅利安人活动中心地区的恒河上游一带,居楼和
般阇罗也失去了从前所有的重要地位。在列国时代,恒河中游以下的居萨罗、
迦尸、摩揭陀等国成了当时最重要的国家。随着恒河流域的逐步开发,古印
度的政治中心也逐渐向东转移。
政治制度 列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制度不尽相同,大体说来,可以分为君
主国和共和国两大类。
十六大国中的大多数是君主国。在君主国中,国王享有广泛的权力和特
权。他有权征收土地税以及种种商业税,有权处置山林之地以及无主财产,
还有权征发劳役。国王还掌握着军事、行政和司法方面的最高权力。在国王
的宫廷中有许多大臣供职。其中地位最高的是称为“普罗希塔”的国王顾问。
在一些国家里,称为“森纳帕提”的大将军享有比普罗希塔更高的地位,尤
其是当王子出任大将军的时候。他不仅掌握军事大权,而且执掌一些司法方
面的职权。此外还有一些称为“摩诃摩特罗”的大臣,他们分别主管审判、
军队、度量衡以及其他种种部门的事务。另有一些称为“维耶瓦哈里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16.3.2010 18:15:31 | 只看该作者
法官,他们协助国王从事审判工作。判案的依据是教法(法经、法论)、习
惯法和国王的法令。刑事案件则往往用“神判法”来定案。随着兼并和领土
扩张,一些大国还在被征服地区设立总督或“副王”。这种重要职务通常都
委派给王子们去担任,有时国王也派自己亲信的将领去作行省总督。在这一
时期的各君主国中,王权在不同程度上都加强了。
共和国在十六大国中只有拔祇和末罗两国,而其他小的共和国却很多。
例如,佛陀的故乡释迦共和国(在今尼泊尔境内兰毗尼一带),以及科利耶
(在释迦以东)共和国、莫利耶(在释迦以南)共和国等是东部的一些比较
知名的共和国,在西部印度河流域还有许多小的共和国,甚至还有许多部落
杂处其间。当时各个共和国的组织形式并不完全相同。例如,释迦、科利耶
等国都是由单一的部落组成的,而拔祇则由毗提诃、梨车、拔祇、杰那特利
迦等八或九个部落联盟组成的。不同的共和国的政治体制也不全相同。例如,
在印度河流域,尼沙国是由一个首领和一个300 人的会议统治的,属于寡头
政体;帕塔勒尼则有世代由两个家族产生的两个国王,另有一个掌握最高权
力的长老会议,形式与古希腊的斯巴达很相似,也属于寡头政体。又如,在
释迦国虽然有一个罗阇(佛经中时常把它译为王,把佛陀也说成王子),但
实际是一个选出的首领;当国家有行政、司法等方面大事的时候,都要在一
个四面无墙只有顶棚的大会场里召集全体老少,集会议论,再作决定。又如,
参加拔祇共和国的各个部落仍然保持各自平等和独立的地位,各部落仍然保
留着自己的议事会。相传梨车部落的议事会有成员7707 人,他们每个人都称
为罗阇,而且每一个罗阇都还有一个副王、一个将军和一个司库官。这样在
梨车人所居住的吠舍离城里就有30828 个统治者,这个数字大概就是他们全
部公民的总数。从以上情况来看,释迦人、梨车人中实行的是一种民主的共
和制。当然,即使在这些国家里,低级种姓的成员、雇工、奴隶等也是无权
出席议事会的,所以那里的民主基本还是代表刹帝利种姓的利益的(在共和
国中往往刹帝利比婆罗门占优势)。它与原始时代部落内的民主是不同的。
共和国与君主国的基本不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没有真正的世袭君主,而且部
落的议事会在决定国家大事时起着重要作用。
在列国时代,君主国和共和国两种体制一直并存着。从君主制转变为共
和制的事例不多,主要在西北部,如剑浮沙。就整个发展趋势来看,君主制
在恒河流域不仅占了优势,而且最终将取共和制而代之。
社会经济状况 在列国时代,人口之大多数仍在农村。他们从事农业,
同时收养牲畜。农民以一夫一妇带有孩子的个体家庭为单位,通常每户占有
小块土地。农民种植水稻和其他谷物,还种甘蔗、水果、蔬菜、花卉等。每
个农村通常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单位,农民们共同修建蓄水池、灌溉渠、道
路以及保护全村共同利益的围墙。每村都有公用的牧场,供各户所养的牲畜
食草。各户的牲畜一般并不自己放牧,而是委托一位懂得牲畜习性与病情的
牧人统一牧养。农业主要是吠舍的职业,在共和国中也有刹帝利耕种土地者。
各村的内部事务由村议事会管理,村议事会选举村长,村长就是村议事会的
头领。村长负责代国王征收土地税,税率在收成的1/6 至1/12 之间。村长还
负责村内的某些司法事务,维持村内法律秩序。村内的水池、水渠、道路、
会堂等公共建筑也是由村长组织村民共同修建的。村议事会决定村内大事。
如果没有得到村议事会的同意,村民是不能把自己的小块土地出卖给外村人
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3.10.2024 03:5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