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楼主: Lukasl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史大厦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9.3.2010 23:03:11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但也遭到沉重打击,并从此一蹶不振。
新王国的衰落 新王国时期的埃及在经历了第18 王朝后期的埃赫那吞
改革、同赫梯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争霸战争,而尤其是“海上民族”的入侵
之后,已被严重削弱。埃及国内外矛盾十分尖锐。
“海上民族”对埃及的入侵共有两次。第一次发生在第19 王朝末叶的法
老麦尔涅普塔赫统治时期。据麦尔涅普塔赫的铭文,他打败了这次“海上民
族”的入侵,俘获甚多:杀死敌人8500 多人,俘1 万多人;第二次入侵发生
在第20 王朝的拉美西斯三世统治时期。
在埃及遭到“海上民族”入侵之时,埃及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又再度尖锐
化,王权同阿蒙神庙势力之间的斗争又起。国王麦尔涅普塔赫不信奉阿蒙神,
而崇拜孟斐斯的普塔赫神,国王的名字也证明了这一点。他把埃及从“海上
民族”入侵的灾难中拯救出来的功劳归之于普塔赫神,而不是归之于阿蒙神。
他的这些举动必然会遭到阿蒙神庙势力的反击。可能王权再度遭到失败。因
此,第20 王朝时期国王对阿蒙神庙祭司的依赖(或者说阿蒙神庙势力对王权
的控制)明显加强。拉美西斯三世在自己的一份遗嘱中给予阿蒙神庙和其它
神庙的捐赠(即著名的《哈里斯大纸草》)是这方面的一个明显例证。有的
学者据这份纸草推测,各类神庙所占土地约占全国土地的15%,全国劳动力
的2%。而别的学者则认为,纸草仅存1/3,因此,神庙所占土地和劳动力的
比重应当更大。
在新王国晚期,劳动人民同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也异常尖锐。在《哈里
斯大纸草》中,记载了一次发生于第19 王朝末期的奴隶大起义的事件:“埃
及国家曾被弃置不顾,每人各自树立[自己的]正义[标准]。直到某一时
期之前,有许多年,他们没有首领,埃及的土地属于大家和地方首领,人们
互相残杀,无论高贵者或卑贱者都如此。随后到来的某一时期是一些空虚的
年代,这时⋯⋯一个叙利亚人在他们之中自立为王。他把整个大地变成他的
附属物。人们参加他的队伍为的是抢掠别人的财产。他们对待神象对待普通
人一样,对神庙不作任何供奉。”这段话说明,起义发生在一个政治上混乱
的年代;起义规模很大,起义不仅反对世俗权力,而且反对神权。第19 王朝
就是在这次起义的打击下垮掉的。
在第20 王朝时期,在首都底比斯西部,多次发生造墓手工业者因不满经
常中断口粮供应而发生的罢工,等等。
到第20 王朝时,埃及的亚洲属地也已大部丧失。《乌奴阿蒙游记》中记
述的被派往黎巴嫩运取木材的埃及使者乌奴阿蒙,受到当地统治者的冷落反
映了这种现实。接待乌奴阿蒙的当地官员说,要是在以前他会给他木材,但
现在,埃及已不是这里的主人,因此他可以不给他木材。
埃及国内外矛盾的发展,导致了埃及的再度衰落。公元前1085 年,阿蒙
神庙祭司赫利霍尔篡夺了王位,这标志了第20 王朝的终结,也标志了新王国
时期的结束。埃及进入后期埃及时期。
埃及文化 古代埃及人民创造了丰富的文化,为人类文化宝库作出了杰
出的贡献。
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象形文字。象形文字起源于公元
前4000 年代末。蝎王权标头上的蝎子可能是蝎王名字的象形文字写法,也是
现在所知道的最早的象形文字。现在知道的最晚的象形文字铭文是公元394
年罗马皇帝提奥多西时期的一个铭文。象形文字有24 个字母符号,但未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9.3.2010 23:03:23 | 只看该作者
成字母文字。象形文字一般都由三部分组成,即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部首
符号(或叫限定符号)。象形文字是从图画文字发展而成的,它的表意符号
反映了这种情况,如太阳写成⊙、山写成凹等。一些具体的动作如“打”、
“走”等也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表音符号包含了几种情况:一音一符、二音
一符、三音一符、四音一符;还有组合字等。埃及的象形文字只有辅音,没
有元音。鉴于两个或三个辅音符号之间的元音可能是不同的,从而可能组成
不同的词,古代埃及人发明了限定词符号(相当于汉字的部首符号),以确
定该词所要表达的是那一类事物。古代埃及人书写时一般是从右向左,从上
往下写,但也有从左往右写的,确定其书写方向的方法是看象形文字中的人
和动物面向那一方。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在几千年的使用过程中也几经变化。
在第一中间期里演化出一种祭司体;后期埃及时(公元前1000 年代前期)又
演化出一种世俗体,到希腊罗马人统治时发展为科普特文字等。象形文字的
体系过于复杂,不易为一般人所掌握和使用,所以,在希腊罗马人统治埃及
的时期,象形文字便逐渐被人遗忘,并终于成为一种死文字。但古代埃及的
象形文字对西亚腓尼基字母的产生发生过重大影响。直到1822 年法国学者商
波良重新释读成功象形文字,把阅读象形文字的能力还给人类。
古代埃及人没有创作出大部头的文学著作,但他们也创作了多种多样的
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神话、格言、祈祷文、教训、传记、战记,等
等。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古代埃及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关于
奥西里斯、奥西里斯同其弟塞特的斗争、奥西里斯之子荷鲁斯同塞特之间的
斗争的神话、大臣乌尼传等传记铭文、占领尤巴城等战记、两兄弟的故事等
小说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古代埃及人在应用科学(如天文、历法、医学、数学等)方面也作出了
自己的贡献。天文观察是祭司的职责,目的是要找出吉凶祸福的征兆。现在
所知道的古埃及最早的星座图是在第12 王朝时的墓中发现的。在哈特舍普苏
特女王的总管森穆特墓的天花板上也有一个天文图。还发现有19 和20 王朝
时的星座图和星位表。到新王国时,埃及人已知道43 个星座,在天文观察的
基础上,产生了古代埃及人的历法。他们最初用的是阴历,后来改用阳历。
古埃及人发现,每年阳历的6 月15 日(古埃及历的7 月19 日),在三角洲
地区尼罗河涨水与太阳、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升起同时发生。他们把这样的现
象两次发生之间的时间定为一年,共365 天(比现在的一年少1/4 天)。古
埃及人把一年分为三季,每季4 个月,共12 个月,每月30 天,共360 天,
余5 天为节日之用。在一份纸草的背面,人们发现了一些有关历法的记录,
其中记有人们过去所不知道的古埃及人的星期原则,而不是古埃及人通常使
用的旬(10 天)。埃及年比太阳年(地球绕太阳转一周)实际上少1/4 天,
因此,这个误差要过1460 多年才能重合并纠正过来。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对罗
马共和国晚期凯撒制定的朱里亚历有很大影响。
古代埃及的若干医学文献被现代人发现。其中最古老的大概要数《史密
特医学纸草》,其内容是有关外科方面的医术。1872 年,在埃及古都底比斯,
发现了长约20.5 米的《艾贝尔斯纸草》(因买得此纸草的德国人而得名),
该纸草包含有900 个医治各种疾病的处方,可以说是古代埃及人的一部医学
百科全书,它不仅记载了各种病症及感觉,还有治疗方法,甚至有美容的内
容(如弄平皱纹、除痣、改变肤色、头发和眉毛的染色、矫正视力等等)。
古埃及人用以治病的药物十分广泛,他们利用了动物、植物和矿物的有关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9.3.2010 23:03:35 | 只看该作者
分来制作药剂。古埃及人注意探索人的疾病的起因,在中王国时期,埃及人
便提出各种疾病的基础是心脏和血管的变化的理论。古代埃及人在外科医术
方面特别发达,这可能与他们解剖尸体、制作木乃伊有关。
古代埃及人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也发生得很早。考古学家发现了若干古埃
及人的有关数学的纸草文献,如《莫斯科数学纸草》、《林德纸草》(又称
《阿赫摩斯纸草》)、《阿那斯塔西纸草》等。《林德纸草》的开头有这样
一句话:“获知一切奥秘的指南”,说明古代埃及人对数学十分重视。从这
些数学文献可以看出,古代埃及人在数学方面的知识包括算术、代数和几何
三大类。代数已能解一次方程。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自己的十进位的计数制度,
并创造了表示一些数的象形文字符号,包括分数的符号。但由于他们没有位
值制,因此,要写某些数字,就必需用很多个符号。如986 这个数,它要用
9 个表示100 的符号、8 个表示10 的符号和6 个表示1 的符号等。他们的算
术主要是用迭加法,乘除法也是化做迭加步骤来做的。加法和减法是用一个
人走近或走开(来和去)的腿形和来表示的。在几何学方面,他们已经
会计算矩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他们求圆的面积的公式大体是
A=(8d/9)2,d 是直径,这就等于取π(圆周率)为3.1605。埃及人也会求柱
体等的体积。古埃及人的数学产生于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例如重新划定因尼
罗河泛滥而弄得模糊的田界、修建金字塔、确定给劳动者的报酬,按土地面
积征税、计量粮食等。他们将数学与天文观察相结合,创造了自己的历法;
他们运用数学知识测量埃及国家的面积和埃及境内尼罗河的长度;他们在建
筑方面运用数学知识的成就也十分显著。
古代埃及的建筑以其雄伟浑厚而为世人所瞩目。除大金字塔外,在底比
斯修建的卡尔纳克神庙和卢克索尔神庙,也是古代埃及人的杰作。这两个大
神庙都始建于中王国时期,但大规模的建筑却是在新王国时期(这时的哈特
舍普苏特女王、图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三世、拉美西斯二世诸王都对此
神庙的建筑作出了贡献),直到希腊人占领时期才告结束。这两个大神庙都
以其众多巨大的圆柱著称于世,其中卡尔纳克神庙有12 根大圆柱,每根高
70 英尺,柱子上有70 吨重的横梁,作开花状的柱顶可站立100 人;此外,
还有122 根圆柱高45 英尺,圆周长28 英尺。这两大神庙的圆柱和墙壁上满
是雕刻和象形文字铭文,著名的《图特摩斯三世年代记》、拉美西斯二世有
关卡迭什战役的情景和铭文就刻在这些柱子和墙壁上。除神庙和金字塔外,
还有要塞建筑,考古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中王国时期在尼罗
河第二瀑布地方修建的要塞。
古代埃及留下了丰富的艺术作品(包括雕刻和绘画)。雕刻有浮雕和圆
雕。浮雕多在坟墓和神庙的墙上,也刻在其它物品上(如权标头、调色板等),
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战争等),为
研究古代埃及的历史提供了极为丰富而生动的资料。圆雕的数量也很多,大
者如哈佛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阿布-辛贝尔庙前的巨大雕像、门隆巨像
等,小者如著名的埃赫那吞的王后涅菲尔提提像等。这些雕刻起自前王朝时
期,历时几千年。现代欧美各国的各大博物馆中都收藏了古代埃及的大量作
品。古代埃及的绘画作品,如中王国时期的《纸草丛中的猫》,新王国时期
的《三个女音乐家》等都是杰作。古埃及的艺术作品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
埃及宗教 古代埃及是一个多神崇拜的国家,其崇拜的对象既有动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9.3.2010 23:04:01 | 只看该作者
也有植物,还有各种自然现象。这种崇拜起自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不过,
进入文明时代,它们在性质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涅伽达文化Ⅱ时期,
在刚形成的各小国内,都有自己崇拜的主神;到古王国时期,埃及统一了,
出现了全国统一崇拜的主神。(起初是鹰神荷鲁斯,后来是太阳神拉,中王
国以后是阿蒙神),原有各小国的主神则降为地方诺姆的神,但也有一些神
在全国受到崇拜,如农业神和冥世神奥西里斯,起自孟斐斯的普塔赫神(又
是各种技艺和工匠之神、类似于希腊的赫菲斯托斯神)等。统一国家各个时
期的主神,也是国王的保护神,在统治阶级的不同集团发生争权夺利斗争时,
他们往往推出不同的神作为他们的工具,如新王国时期埃赫那吞改革时推出
阿吞神作为全国唯一崇拜的神,而废除对其它一切神的崇拜;麦尔涅普塔赫
时又推出普塔赫神以取代对阿蒙神的崇拜等等。总的来说,古代埃及的宗教
还未走出自然崇拜的阶段,即他们或者是对自然力量给予的恩赐表示感激,
或对自然力量的威力感到恐惧与困惑。埃赫那吞改革时推出的阿吞神就是一
个典型的例子。在阿吞颂诗中,歌颂的只是阿吞带来的恩惠和阿吞作为太阳
神带来的威力;另外,对尼罗河的崇拜也带有这种性质,这在尼罗河颂中也
可看出来。由于古代埃及哲学的不发达,使得古代埃及的神也还未抽象出来,
使得埃及的宗教总是处在较为原始的水平之上。对农业神奥西里斯的崇拜,
关于奥西里斯死而复活的传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埃及是一个农业国家,
反映了各种农作物一岁一枯荣的过程。古代埃及人对来世(实际是死后的世
界)的存在特别重视,他们认为此世是暂时的,来世才是永恒的;他们认为
奥西里斯是冥世的王,每个人死后都要受到他的审判。古代埃及的宗教既为
现世的统治阶级服务,也为来世的统治阶级服务。古代埃及的富有者为来世
作了许多安排:修造好的坟墓、留下祭祀基金、创作祈祷文,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11.3.2010 17:40:19 |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 早期文明的盛衰(下)
(公元前15—9 世纪)
第一节 吠陀时代的印度
(约公元前1500—600 年)
吠陀和雅利安人 印度河流域文明衰亡以后,古印度的历史进入了“吠
陀时代”。关于前一时期,迄今没有传说的材料,而有丰富的考古发现;关
于后一时期,迄今尚无重大的考古发现,而有丰富的传说材料。这种传说材
料收集在称之为“吠陀”的文献中,因此这一时期就被称为“吠陀时代”。
“吠陀”一词的意思是知识,是神圣的或宗教的知识,中国古代曾将这
个词译为“明”或“圣明”。吠陀是包括有大量的各种知识的宗教文献,是
在很长的时期中由多人口头编撰并且世代口传下来的。吠陀文献分为四部。
《梨俱吠陀》产生最早,约编撰于公元前12—9 世纪,其中某些部分可能产
生于公元前1500 年左右。因此,《梨俱吠陀》所反映的时代被称为“早期吠
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900 年)。《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
闼婆吠陀》产生较晚,被称为“后期吠陀”。在后期吠陀产生的时期,又逐
渐出现了解释吠陀的文献,即“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这些文
献所反映的时代被称为“后期吠陀时代”(约公元前900—600 年)。
吠陀文献的编者们自称为“雅利安”,意思是“高贵的人”。他们的语
言属于印度—欧罗巴语系。这些说印欧语的“雅利安”人的来路问题至今尚
未完全解决。有的学者认为他们原来就居住在印度,有的学者则认为他们是
从外地来的。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后一种说法。
在《梨俱吠陀》中,雅利安人把他们的对手称为“达萨”(或“达休”),
说达萨是黑皮肤、低鼻子、说邪恶语言的人。雅利安人不断地对达萨进行战
争,并且把自己的战神因陀罗歌颂为“城市的摧毁者”、“达休的杀戮者”。
雅利安人与达萨有肤色的不同和语言的差异。还有游牧生活和城镇生活的区
别。前者不断取得胜利,成了印度河上中游和恒河上游的主人翁;后者或者
退往南方,或者沦为奴隶和被奴役者。因为这一地区原来曾是印度河流域文
明所在地,是具有城市文明的地方,所以雅利安人看来是外来者。他们大概
是从伊朗经喀布尔河一带谷地进入古印度西北地区的。约在公元前2000 年代
初,有一批说印欧语的人从北部进入了伊朗;后来进入印度的大概就是这批
说印欧语的人中的一支。
雅利安人曾被种族主义者们说为一个高贵的种族,其实古代说印欧语的
诸部落曾经流动于欧亚大陆的广大地区,不同种族的人在交往中采用了相近
似的语言,血缘上自然也有交融和混合。所谓天生高贵的雅利安种族在历史
上是不存在的。
早期吠陀时代 这是雅利安人部落进入古印度的最初阶段,也是他们的
氏族部落组织开始解体的阶段。
(一)早期吠陀时代的经济生活。雅利安人原是游牧部落。在这一时期,
畜牧业在他们的经济生活中仍有相当重要地位。他们畜养公牛和乳牛。牛粪
被作成饼状,以充燃料。他们驯养的其他牲畜有水牛、山羊、绵羊、马、骆
驼、象等。不过,农业逐渐变成他们的主要生产部门。他们已知用两头牛牵
引一张犁来耕地,用镰刀来收割庄稼,也知道给田地施肥,必要时还开沟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11.3.2010 17:40:31 | 只看该作者
水灌溉。他们主要种植小麦和大麦,种稻可能还未开始。通常他们一年种两
次庄稼,同时也把一部分田地或草地留下来作为牧养牲畜的地方。
手工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木匠制作战车、运物车、船、犁及种种家庭
用具;金属匠制作各种铜或青铜的工具和器物;金银匠制作各种装饰品等。
据考古发掘的资料,铁在早期吠陀时代的后期开始出现,但是仍很稀少。交
换也已发生,人们大概以牛、金属或装饰品作为交换媒介。
(二)早期吠陀时代的社会生活。在早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还存在着
氏族、部落组织。一般地说,《梨俱吠陀》中所说的“噶那”或“贾那”就
是部落,“维什”就是氏族。氏族之下有“哥罗摩”,就是村。每村又有若
干家族。在家族中,男性家长处于主导地位,不过妇女还基本上处于与男子
平等的地位。氏族、部落组织有种种会议,其中有一种称为“毗达多”,它
仍保持了较早期的传统。部落的全部男女成员都可出席大会,参与讨论,在
会上决定部落的产品分配以及军事和宗教方面的问题,还选举祭司。部落还
有另外两种会议:“萨巴”和“萨米提”。前一种会议的成员很少,这些人
在《梨俱吠陀》中有时被说为富有的、衣饰华贵的人。他们大概是从各氏族
中选出来的长老。后一种则是部落成员会议,大概由部落内成年男子即战士
参加,通常由军事首领(raja,音译为“罗阇”,在以后的历史阶段,raja
又成为王的称呼)来主持。这两个会议可能是在早期吠陀时代的晚期才产生
的,它们在下一个历史阶段中继续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两个会议和军事首领
构成了雅利安人军事民主制权力机构的三个要素。
在早期吠陀时代,私有制逐渐发生。牲畜等动产已经归各个家族所有,
耕地也分配给各个家族来耕种。但是还有一种名叫“基里亚”的长条形的土
地,它们夹在各个家族的份地之间。这大概是各个家族共同使用的公地。随
着私有制的出现,不同家族之间的贫富区别也出现了。穷人在生活无着时只
好向富人借债。如果欠债不能偿还,那就必须为债主服一段时间的劳役。富
人不仅剥削欠债的穷人,而且也剥削奴隶。达萨原来是雅利安人的敌人。当
他们把战争中俘虏来的达萨变成奴隶的时候,达萨(男)或达西(女)就成
了男女奴隶的称呼了。当然奴隶的来源并不限于战俘,赌博(掷骰子)输了
的人和欠债无法偿还的人也会沦为奴隶。奴隶必须为主人从事农业、手工业、
畜牧业等劳动,不过当时的奴隶在社会的生产劳动中只占一种辅助性的次要
的地位,主要的劳动生产者还是自由的氏族部落成员。
在早期吠陀时代的末叶,社会上开始出现了等级划分的现象。《梨俱吠
陀》中说到,当诸神以普鲁沙(或译为原人)为牺牲而加以分割的时候,从
普鲁沙的口产生了婆罗门,从他的手臂产生了罗阇尼亚,从他的腿产生了吠
舍,从他的脚产生了首陀罗。学者们对这一段话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
这已经说明种姓制的出现。有的学者则认为,早期吠陀时代还不存在真正的、
严格的种姓制度。因为《梨俱吠陀》中还有这样的诗句:“我是一个诗人,
父亲操业医术,母亲用石磨谷,所事各有不同,同为求富与福,恰似觅草群
牛、不限一地食物。”这就说明,不同种姓间的固定的世代职业的区分尚不
存在,社会等级也还没有发展到固定不变的程度。以上关于四等级来源的神
话,看来是正在萌生中的婆罗门等级编造出来为其自身谋利的。
后期吠陀时代 早期吠陀时代的雅利安人活动于印度河上、中流和恒河
上游一带。到后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逐渐向东向南扩展,分布于整个恒河
流域以至纳巴达河流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11.3.2010 17:40:43 | 只看该作者
(一)经济的发展。在早期吠陀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的铁器,到后期吠陀
时代又有了一定的推广。这一时期的文献《阿闼婆吠陀》中常常提到黑色的
金属即铁。在恒河上游密拉特附近发现了这一时期的冶铁遗迹(铁矿石和熔
渣),也说明铁器是在当地生产制造的。恒河中下游的开发看来与铁器的较
广使用有关,因为铁斧为砍伐那里的茂密森林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农业在这一时期有了发展。据文献记载,当时用犁耕地,竟用6 头、8
头、12 头以至24 头牛来牵引。这种犁很重,是卧式的,有光滑的把手和尖
锐的犁头,可以深耕。田地里作出畦沟。动物粪肥的施用已受到重视。开始
有了一些灌溉系统。耕耘、播种、收割、打场是主要的农活。对不同的庄稼
已按其特点在不同时节种植。如大麦冬种夏收,稻子夏种秋收,豆类、芝麻
则复种冬收等。畜牧业在生活中仍占一定地位。牛是最重要的牲畜。耕地用
阉割过的公牛,有时也用母牛。乳牛则为日常生活提供重要的奶品。当时人
们不仅让牲畜在牧场上食草、活动,而且为它们搭了棚子,以防寒暑。
劳动分工也有了发展。在一种《梵书》中曾经提到一个不同职业者的清
单,其中有:守门人、驾车人、侍者、鼓手、织席人、铁匠、农夫、占星者、
屠夫、牧人、造弓弦人、木匠、樵夫、守火人、在田间吓鸟的人、刺绣工或
编篮工、珠宝匠、管马人、饮料制造人、看象人和金匠。此外在其他文献中
提到的还有:摆渡人、洗衣人、奴仆、陶工、高利贷者、吹火人、剃头工、
撑船人、厨工、送信人、车边随从等。文献所说的以上各种人中,有不少是
从事服务性劳动的人,这就不仅可以反映出劳动分工尤其是手工业内部分工
的多样化,而且反映出剥削者与劳动者区分的存在。
分工的发展促进了交换的发展,商业开始兴起。商人们往来于各地之间,
从事以其所有易其所无的贸易。他们行经陆路时主要以牛车运货,象和马也
开始用于货物运输。他们行经水路时则用船运货。在商品交换中,人们兼用
以物易物和付偿购物两种方法。黄金常被用作购物的支付手段,但是黄金铸
币的存在与否还是一个未能得出结论的问题。高利贷已经出现,但是尚未发
现关于当时利率的材料。当时人们已知有东西两海,即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
但是他们是否从事海外贸易,仍然是一个未能证实的问题。
(二)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对印度的一种复杂的等
级制度(包括瓦尔那制度和后来从中衍生出的阇提制度)的泛称,玄奘又曾
将它译称族姓制度。在西方,人们通常把印度的这种制度称为喀斯特制度。
这种制度的正式产生在后期吠陀时代,而其萌芽则可追溯到早期吠陀时代。
最初,新来到的雅利安人自称为“雅利安瓦尔那”(雅利安含有“高贵”“富
有”的意思,瓦尔那含有“颜色”、“品质”的意思),而称当地原居民为
“达萨瓦尔那”(达萨含有“雄者”、“男人”的意思)。那就是把雅利安
自己当作高贵者集团,而把当地居民当作敌对的集团。随着雅利安人内部的
分化,在早期吠陀时代的末叶又逐渐发生了平民和氏族贵族的区别。平民称
为“吠舍”(Vaisya 或Vis,是氏族成员的意思),而贵族称为“罗阇尼亚”
(Rajanya,raja 可能来自raj,是“灼热发光”的意思,引申为显贵的首领
的意思)。从事祭祀的氏族贵族则称为“婆罗门”(Brahmana,来自Brahma,
“梵天”;意思是梵天所生)。从雅利安人与当地居民的一分为二,到雅利
安人部落中平民与氏族贵族的一分为二和贵族内部的军事贵族与祭司贵族的
一分为二,这样就形成了四个瓦尔那的胚胎。
到后期吠陀时代,四瓦尔那制度正式形成,婆罗门教的典籍规定了各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11.3.2010 17:41:00 | 只看该作者
瓦尔那的地位以及不同瓦尔那的成员的不同权利和义务。
第一个瓦尔那是婆罗门。婆罗门主要掌管宗教祭祀,充任不同层级的祭
司。其中一些人也参与政治,享有很大政治权力。例如,有的婆罗门充当国
王的顾问,称为“普罗希塔”。他们以占卜等方术影响国王的行政,甚至随
军出征,影响国王的军事行动。
第二个瓦尔那是刹帝利(Ksatriya,来源于Ksatra,是“力”、“权力”
的意思)。它是从“罗阇尼亚”发展而来的。刹帝利的基本职业是充当武士。
国王一般仍属于刹帝利瓦尔那,但是刹帝利瓦尔那并不限于王和王族。刹帝
利是掌握军事和政治大权的等级。
第三个瓦尔那是吠舍。吠舍主要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其中也有人富
有起来,成为高利贷者。吠舍是平民,没有政治上的特权,必须以布施(捐
赠)和纳税的形式供养完全不从事生产劳动的婆罗门和刹帝利。不过吠舍还
是雅利安人氏族部落公社的成员,他们可以参加公社的宗教仪礼,因而和婆
罗门、刹帝利同样属于“再生族”。
第四个瓦尔那是首陀罗(Sudra)。首陀罗瓦尔那的前身是达萨瓦尔那,
但是又和后者有所不同。他们不在雅利安人公社以内。首陀罗的大部也是非
雅利安人,但其中也有由于各种原因而失去公社成员身份的雅利安人。由于
没有公社成员的身份,首陀罗不能参加宗教礼仪,不能得到第二次生命(宗
教生命)。因此与前三个瓦尔那的再生族不同,他们是非再生族。因此他们
也就失去了在政治、法律、宗教等方面受保护的权利。首陀罗从事农、牧、
渔、猎以及当时被认为低贱的各职业,其中有人失去生产资料,沦为雇工,
有人甚至沦为奴隶。首陀罗作为瓦尔那来说,不是奴隶或达萨。首陀罗是地
位低下而受苦的人。首陀罗的词义还没有定论,有的学者认为,这个词来源
于“小”(Ksudra),是“小人”的意思;有的学者认为,这个词由“悲哀”
(suk)和“陷入”(dru)两个词根合成,那就是“陷入悲哀处境的人”的
意思。
在早期吠陀时代,一家人还可以从事不同的职业,人的身份也还没有严
格地固定下来。后期吠陀时代瓦尔那制度形成以后,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都
由其家庭出身来决定,各个瓦尔那的人都世代地从事规定的职业,不能任意
改变。各个瓦尔那之间原则上禁止通婚。在实际生活中,瓦尔那地位较高的
男子娶地位较低的女子为妾是被允许的,但严格禁止瓦尔那地位较低的男子
娶地位较高的女子为妻。不同瓦尔那的人在法律上是不平等的。高等瓦尔那
的人伤害了低等瓦尔那的人,处罚甚轻;在相反的情况下,处罚就会非常严
重。瓦尔那制度显然是保护新产生的贵族剥削阶级的工具。
(三)国家的发生。在后期吠陀时代,随着阶级和阶级矛盾的发生和发
展,从前的军事民主制的机构逐渐变成了国家。罗阇从军事首领变成了世袭
的君主,文献中说到“十世相承的王国。”国王依靠贵族和官吏的辅助来统
治国家。文献中说到辅助国王的人有:作为顾问的婆罗门、军事贵族、王后
和妃嫔、驾车人、军队长官、村长、侍从、司库、收税人、赌博监督者等。
在较大的国家中,百村之上有百村长,还有统治土著部落官员。国王的人身
也开始具有神圣的性质。
不过,后期吠陀时代的小国王们还远远不是专制君主。在理论上,王权
还是由选举产生的。在一种梵书里有这样一个神话:当初诸神和魔鬼们发生
了战争,而诸神屡受挫败。后来诸神分析出自己失败的原因在于缺少一个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11.3.2010 17:41:12 | 只看该作者
他们选出了王,从而打败了魔鬼。这就说明,王是由于某种需要而选出来的。
另一种梵书则说,当国家发生以前,人们生活于自然状态中,其时弱肉强食,
人们生命没有保障,于是人们选出国王来保护生命财产,而献贡赋给王以作
报酬。这也说明,王是由于某种需要而选出来的。国王必须遵守法律,不得
独断专行。国王加冕时必须宣誓忠于法律。文献中还说到国王的被罢黜、重
选、复位。有的国王虽然已经世袭十世,还是被放逐了。后期吠陀和梵书中
的一些诗句,不仅用于庆祝国王的即位,而且也用于庆祝国王的复位。可见
当时王权尚未十分稳固。萨巴和萨米提这两种会议仍然存在,这对王权也是
一种限制。不过此时这两种会议的重要性也已经不如早期吠陀时代了。
关于后期吠陀时代国家形成的具体过程,尚缺乏切实的历史资料。刚刚
从部落转变而成的国家一般都是很小的,而其数目则很多。大约在公元前7
世纪,古印度的北部从印度河上游到恒河中游出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国家,
如犍陀罗、克迦耶、马德拉、乌希纳拉、玛蹉、居楼、般阇罗、迦尸、居萨
罗、毗提诃等。
(四)婆罗门教。在早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的宗教基本上还是一种简
单的自然崇拜。他们既畏惧自然的威力,又不得不依靠自然的恩惠,于是把
各种自然现象和自然力想象为人格的神,以献祭和祈祷的方式求神消灾赐
福。他们崇拜的神主要有:天神梵伦那(同为天神的还有迪奥斯)、太阳神
弥陀罗(同为太阳神的还有毗湿奴等)、雷神因陀罗、暴风雨之神楼陀罗(同
为暴风雨之神的还有摩录多)、风神伐育、雨神巴健耶、地神普利色毗、火
神阿耆尼等等。早期吠陀时代的祭祀简单,人们通常可以自己在家中献祭。
虽然有时也请祭司代为献祭,但是祭司还没有形成为一个特定的神权集团。
当时也不存在抽象的宗教哲理。
早期吠陀时代的简单的宗教,到后期吠陀时代逐渐发展成有完整体系的
婆罗门教。
早期吠陀时代的神,在后期吠陀时代一般还继续受到崇拜。不过神的性
质和地位有了变化。这时楼陀罗、毗湿奴和生主在诸神之中占据了最重要的
地位。原是暴风雨之神的楼陀罗这时又被称为湿婆(慈悲之神)和婆苏婆提
(百兽之主)。按照人们的希望,暴风雨神也呈现出慈祥的面目。原来是太
阳神之一的毗湿奴这时取代了天神梵伦那的地位,成了世人和诸神遭遇灾难
时的救星。生主取代了普鲁沙的地位,成为世界万有的造物主,并且成为梵
天同义词。这时的神已不再简单地是自然力的化身,而是更多地被赋予了社
会的功能和抽象的性质。
在后期吠陀时代,正在兴起的王权已经不以过去那种简单的祭祀为满足
了。国王常常举行大祭来显示自己的权威以及这种权威神圣的性质。国王加
冕时必须举行盛大的祭祀典礼,以示王权得自神授。有的国王想成为霸主,
还举行盛大的“马祭”。他选一匹骏马,让它在一年中任意奔驰,一批战士
随在马后。马所到之处,如果当地国王阻挡,战士就对之作战。一年之后,
将此马带回,并用作牺牲向神献祭。能举行马祭者表示自己所向无敌,因此
可以称为大王(地位在一般罗阇之上)。国王利用献祭来神化王权,婆罗门
祭司们则从中获得大笔财富为报酬,形成一个掌握神权的特殊等级。一般人
要献祭求神,也必须由他们来办理。他们也垄断了对婆罗门教义和教法的解
释权。
与早期吠陀时代的宗教相比,婆罗门教在教义上也有了变化和发展。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11.3.2010 17:41:24 | 只看该作者
奥义书中,出现了对整个宇宙和人生所作的宗教哲学的解释。依照这种解释,
整个物质世界都不过是一种幻象,唯一真实的存在是称为梵或梵天的世界精
神或灵魂;个人的肉体也非真实,而被称为“神我”的个人灵魂却是真实的。
个人的神我来源于梵(即个人的灵魂来源于世界的灵魂),它本应在人死以
后重归于梵。可是由于人在世上造了“业”(Karma),死后灵魂不能重归于
梵,而转世投生为不同的生物;至于所投生的生物高低或转世为种姓高低不
同的人,那就要由人所造的业的善恶程度来定。人只有悟透了这个道理,使
神我达到与梵一致,这样才能摆脱轮回之苦。这种造业轮回的说教起了为种
姓制度辩护的作用。它把出身于高级种姓的人说成是前生行善者,把出身于
低级种姓的人说成是前生作恶者。这样就为高级种姓的特权和低级种姓的苦
难都找到了理论上的解释,当然这只能是一种欺骗性的解释。
婆罗门教重祭祀的传统,是从早期吠陀时代的雅利安人继承而来的。这
种传统具有乐观而天真的特点,它以为人们不须有所反省,只靠献祭就能从
神求得福佑。婆罗门教的“梵我一致”说和“造业轮回”说,则不把献祭神
灵作为解脱痛苦的关键,而是强调人对自身和世界的反省以及个人的修行。
这样的对人世的认识具有悲观的特色,大概不是来自雅利安人的传统,而是
受了本地原先居民的文化影响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4.10.2024 23:4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