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楼主: Lukasl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史大厦

  [复制链接]
131#
 楼主| 发表于 17.3.2010 23:46:07 | 只看该作者
民活动并推动工商业发展,因而受到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欢迎。当然,僭主
独裁终究与城邦公民政治的原则背道而驰,何况后代僭主多属骄奢残暴之
徒,更遭人民唾弃,所以僭主统治皆不能持久。但在它的早期阶段,僭主政
治客观上还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从公元前7 世纪中期到公元6 世纪中期,是
这类早期僭主政治比较盛行之时,建立了僭主统治并使国力强盛的城邦有阿
哥斯、科林斯、麦加拉、西息温、那克索斯和萨莫斯等等。
阿哥斯的斐冬被称为最早的僭主(约公元前670—660 年),他是王族后
裔,夺得政权后立意重振阿哥斯在伯罗奔尼撒的霸权,挥兵西进控制了奥林
匹亚所在的依利斯地区,成为第28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公元前668 年)的幕
后主持人,从而使阿哥斯的国际声誉大为提高。但斐冬的活动主要是在军政
方面把阿哥斯变成强国,尚未能多注意于经济。
得到斐冬支持的居普赛洛斯在科林斯建立的僭主统治,却有青胜于蓝的
发展,使科林斯一跃而居希腊最大工商业城市之列。居普赛洛斯(约公元前
657—625 年)据说与一直统治科林斯的氏族贵族巴其阿代家有亲缘关系,但
他却自居为巴奇阿代的克星,当权后结束了这一贵族家族的统治,其首领被
杀,许多人被放逐,所拥有的土地被没收分配于支持僭主的平民群众。居普
赛洛斯常以平民头领自诩,注意争取民心;同时扶持工商业的发展,先后组
建三个殖民城市,为科林斯提供丰富的银铜矿产和优质木材,也为科林斯的
工农业产品开辟了广阔的市场。他也大力资助奥林匹亚和德尔菲的神庙、神
像的建造,热心于奥林匹克运动会,提高科林斯的国际声誉。
居普赛洛斯之子皮里安德当政时(公元前625—585 年),科林斯工商业
达于极盛。他做的一件大事是修建了横跨科林斯地峡的石造拖运船舶专线,
古称“曳道”(迪奥尔科斯)。它长约6.5 公里,石砌路面刻有凹槽专供拖
车行驶,起着类似铁轨的作用,在科林斯地峡两边的船舶连同货物都可在这
条平直宽的曳道上“陆地行舟”,极大地方便了两岸之间的通航。有了这条
曳道,东边的爱琴海便和西边的科林斯湾连接起来,为扼守其间的科林斯带
来滚滚财源,大大促进科林斯工商业的繁荣。这时科林斯已发展为希腊海运
商业和陶器、纺织、金属加工与造船业的主要中心。皮里安德也组建两个殖
民城邦,一个在西边的爱奥尼亚海北岸,另一个在东边爱琴海的北端,这说
明科林斯已从传统的面向西方转入东面的爱琴海甚至黑海。皮里安德又设立
地区法庭以取代贵族法庭,进一步打击贵族势力。他还提倡文艺、延揽诗人
学者,他本人曾被誉为希腊七贤之一。但僭主宫廷的豪华已引起人民不满,
他死后由侄子继位,不到三年便被人民推翻,家族房舍全被夷为平地,连尸
骨也被挖出抛弃,可见群众对僭主独裁仇恨之深。
其他城邦僭主的作为与结果也和科林斯大体相仿。总的说来,早期僭主
统治促成氏族贵族衰微并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在麦加拉建立僭主统治后,
它的贵族诗人色奥格尼斯曾哀叹道:“城市依然如故,人却换了面目,换成
旧时此辈,不知法为何物,身披破烂羊皮,野居宛如麋鹿,此辈今成高门,
高门于今为庶!”倒是很生动地反映了僭主政治造成的新形势。
早期希腊文化 公元前8—6 世纪的早期希腊文化可分为后期几何形风
格(公元前800—720 年)、东方化风格(公元前720—630 年)、古朴风格
(公元前630—500 年)三个阶段,有时也把整个早期希腊文化通称为古朴文
化或古风文化。总的说来,就象城邦的形成那样,这一时期也是在世界文化
史上极有特色的希腊文明的形成时期,为日后古典文明的繁荣辟路奠基。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楼主| 发表于 17.3.2010 23:46:22 | 只看该作者
某种角度看,这一时期的探索和开创精神甚至更有引人入胜之处。
在公元前8 世纪时,希腊陶器仍继续着荷马时代以来的几何形风格,即
陶器装饰以几何形图案为主,但也有表现贵族车马行列和海船作战的图画,
反映城邦国家正在形成。这时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是荷马史诗和希西阿德的
诗歌创作。荷马史诗在情节集中、性格突出和语言鲜明上达到了古典诗艺的
高峰。希西阿德的诗篇也和荷马史诗同样起着开创希腊诗艺以至希腊文明的
伟大作用。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也不仅是日后所有希腊
诗人和文艺家的经典,还是希腊所有城邦进行公民教育的基本教材,为希腊
民族确立了共同的人生理想和宗教信念。公元前7—6 世纪期间,随着平民与
贵族之间矛盾的激化,希腊在史诗之后,兴起了更能反映现实生活的抒情诗、
哀歌诗和长短格诗。著名的诗人有卡里诺斯、阿客罗科斯和女诗人萨福等。
希腊宗教仍是多神教,除了代表旧的神界的各位巨人之神外,希腊人最
信奉的是以宙斯为首的新一代天神,其神宫建于奥林普斯山上,故通称奥林
普斯众神。奉祀宙斯的最重要圣地为奥林匹亚,而在其地举行的最盛大的全
希腊运动会即称为奥林匹克运动会。一般而言,宗教思想在城邦意识形态中
仍居相当重要的地位,所有希腊公民无不以笃信宗教自诩,触犯宗教传统会
受到城邦政府和公民大众重罚,直至判处死刑,而所有希腊文艺作品也都带
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但是,在希腊社会中没有享受特权的祭司阶级,神庙由
城邦兴建,也由城邦委派人员管理,著名圣地如奥林匹亚、德尔菲等,由类
似城邦的公民团体管理,其中虽有男女祭司等神职人员,社会地位却和城邦
公务员等同,在政治和文化生活中皆不起权威主宰作用。因此,希腊宗教不
象东方各国那样受到国王和祭司贵族的控制。
源于民间信仰的希腊宗教观念在城邦政治的条件下带有一些民主色彩,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常所谓的希腊宗教的“神人同形同性论”。它认为神就
是人的最完美体现,无论主神宙斯、文艺之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爱
与美之女神阿美洛提等等,都与人的形象与性格相同,只不过天神更能青春
常驻、威力无边、最有智慧、最为健美而已。按此逻辑,希腊宗教就会形成
和东方的宗教崇拜很不相同的观念。例如,古代东方只许帝王显贵和神灵发
生牵连,帝王可称天子,而天神则被抬得更高,被奉为人间的主宰,于是神
性与人性有天渊之隔:神性高逾九霄,人性贱同草芥。相比之下,希腊宗教
则把神拉到人的中间,神性与人性不仅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而且相互辉映,
神是人的完美典型,在神的形象中可以想见人的智慧和美质可能达到的最高
境界。这样一来,希腊宗教中神的形象和神话故事都变得美丽动人,丰富多
采。古希腊人还强调神像塑造最好以人体的本来面目——裸体来表现,神像
不过是人像的最佳体现,并不神奇古怪,高不可攀。因此希腊文艺作品虽带
宗教色彩,却兼具生活气息而逐渐走向现实主义。所以马克思说:“希腊艺
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
壤。”①希腊宗教的“神人同形同性论”的思想促使整个希腊文明带有人本主
义的色彩,即以人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和出发点,这有助于哲学与科学的发
展。
经过公元前7 世纪东方化时期对东方文明成果充分吸收之后,到公元前
6 世纪希腊文化便在哲学和艺术上取得了突出的进展。哲学中最重要的是有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第113 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楼主| 发表于 17.3.2010 23:46:37 | 只看该作者
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小亚的米利都(当时最大的工商业和
文化中心之一)产生了第一个希腊哲学家泰利士(约公元前624—547 年),
他认为万物起源于水,改变了自古相传的神造世界的迷信。其门生阿那克西
曼德(约公元前610—546 年)主张万物本原是“无限”,一切生于无限又归
于无限,阿那克西美尼(约公元前585—525 年)又认为万物之原为气,由气
而生自然界之千变万化。他们三人的自然哲学虽各有主张,却都肯定物质第
一性之哲学原理,可称为希腊哲学中最早一批唯物论者。另一小亚大城以弗
所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0—470 年)则强调万物之原是一种更生
动、更灵活亦更富于变化的物质,它即是火——“过去、现在、将来都按规
律燃烧,按规律熄灭的永恒的火”。他从火的运动进而指出世界万物莫不处
于有规律的永恒运动之中,而对立面的斗争则为一切运动变化的原因,这些
思想已具有朴素的辩证法的色彩。另一位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0—
500 年)尤精于数学的研究,他认为数生万物,虽有唯心论的倾向,但在数
学和几何学上的贡献却不可磨灭,体现了希腊学术界注重科学的研究风气。
在艺术方面的突破则是希腊的雕刻绘画迈向现实主义已有空前进展。前
已指出,希腊人以裸体表现神圣意义,但他们最初制作石像时仍以埃及雕刻
为师,受程式手法的束缚。公元前6 世纪开始,希腊雕刻家转而面向自然,
经过观察写生,探索现实主义的道路,到6 世纪末,他们已能雕刻栩栩如生
的神像和人像,把写实表现奠基于对人体结构和运动姿态的科学考察中,不
再为传统程式所限制,故其作品在真实生动方面已超越埃及,突破了埃及文
明3000 年间始终固守的一些禁区。与此同时,以神庙为主的希腊建筑也奠定
了两种基本的柱式风格:厚重朴实的多利亚柱式具阳刚之气,秀巧优雅的爱
奥尼亚柱式则有阴柔之美。它们以后一直是西方古典建筑的基础。
二、斯巴达城邦及其强盛
斯巴达来库古改革的传说 斯巴达是领土面积最大的希腊城邦之一,
它的国家制度也很有特色。早在荷马时代之初,南侵的多利亚人便把伯罗奔
尼撒南部的斯巴达作为他们盘据的重要地区,他们经过很长时期才完全征服
了原有居民,到公元前9 世纪末开始建立国家。据说,建国之初斯巴达由于
有一位名叫来库古的伟人主持国政、定立法制,才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国家
制度,这就是传说中的来库古改革。对于来库古是否确有其人,古代作家和
现代学者都争论颇多。目前较流行的看法是:斯巴达制度完整严密,似应在
其立国之初确有象来库古这样的立法者为之规划;但又要看到,所谓来库古
改革中包含的各种制度是植根于多利亚族固有的传统,因此它们也或多或少
见于其他多利亚人的城邦;而且它们在来库古之后数百年间不断得到加强和
补充,后人托古改制,把不少较晚时期才有的东西也归于来库古名下,增加
了问题的复杂性。按这种观点,来库古大约在公元前825—800 年间推行了他
的改革。①
来库古宣称他是从德尔菲的阿波罗神谕中获得有关改革的基本思想的,
从而为改革披上了神圣的光彩。这个神谕就是后人称为《大瑞特拉》的文件,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句话:要为宙斯神和雅典娜女神建立神殿;要组成新的部
① 关于来库古改革年代的说法很多,这里只取其一。重要的是应记住:斯巴达的国家社会制度的形成有一
个发展过程,其特点是在多次征服中(先后征服斯巴达、拉哥尼亚和美塞尼亚)得到建立和发展,在激烈
的阶级斗争和镇压被征服居民反抗中不断强化定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楼主| 发表于 17.3.2010 23:46:50 | 只看该作者
落和选区,建立包括两位国王在内的30 人的议事会,并按季节召开民众大
会;议事会向大会提建议并宣布休会;公民们皆参加大会并有决定之权。实
际上从这几句古朴的话衍生出来的改革措施要完备得多。
首先,组成了新的部落和选区。这意味着用国家组织的户籍原则取代氏
族组织的血缘原则,标志着来库古改革宣告了斯巴达国家的建立。接着,就
国家的政治制度做出了各项规定。这是具有立宪意义的斯巴达国家的根本
法,是很有特点的。例如,把两位国王(双王制是斯巴达特有的传统)“包
括”在议事会内,实际上等于剥夺了王权,因为包括之意是把国王也看成议
事会的成员而非领袖,他们也同其他成员一样每人只有一票之权,而议事会
本身则变成了氏族贵族的会议。除两位国王职位世袭以外,其余28 名议事会
成员分别由各个胞族推举,由民众会(亦称公民大会)以欢呼方式通过,只
有60 岁以上的公民(实为贵族)才能当选,任期终身。只有议事会才能向民
众会提出议案及解散大会。参加民众会的公民表面上说有“决定之权”,其
实只能对议事会提出的候选人和各项议案以欢呼表示赞同,不能发表异议和
讨论,更不能自己提出议案,民众会形同虚设。斯巴达的议事会叫吉罗西亚,
还有另一官方名称叫“国王和长老”(中文亦译称元老院),因为它的成员
除国王外都是长老。它实际上是掌握城邦实权的贵族会议。
来库古还设立了5 名监察官,均由吉罗西亚提名、民众会欢呼选出,当
然金属贵族及其亲信之流。这时的监察官还不象以后那样重要,其职责只是
监督公民“刮净胡须、遵守法律”,即在保证执行来库古立法的同时,特别
注意青年公民的风纪与体质锻炼。为此,来库古搞了一套最具特色的制度:
要求青年公民一律过军营般的集体生活,整日操练,随时听命出征。
为了让斯巴达公民完全脱离生产专搞军事操练,国家遂在经济方面提供
一些保证,把全国土地按户分给公民,世袭占有,但不得买卖;土地上的劳
动者由被征服居民变成的国家奴隶担任。据说斯巴达最初是在征服拉哥尼亚
地区、攻陷希洛斯城后使所有被征服者沦为农业奴隶的,这些国有奴隶就以
希洛特为名。这样一来,斯巴达人就可以全力从事军事活动了。由此可见,
这套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斯巴达奴隶制国家的武力,以便对内镇压对外作
战,而斯巴达人却美其名曰“平等人公社”,每个剥削希洛特的斯巴达公民
都自居为平等人。应该说,这套制度在来库古立法中只具雏形,它日后由于
镇压希洛特的需要而进一步强化甚至僵化起来,遂使斯巴达在希腊各邦中独
具一格。
美塞尼亚战争和制度的强化 公元前8 世纪中期到7 世纪中期,斯巴
达对其邻邦美塞尼亚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争,终于完全征服其地,将其居
民变为希洛特。美塞尼亚和斯巴达同属多利亚人,据说其最初之王与斯巴达
双王之祖原是亲兄弟。它位于斯巴达西面,土地肥沃,大约也和斯巴达同时
建立国家,只是不象斯巴达那样推行严格军训的“平等人公社”。可是,正
需要大量土地和奴隶的斯巴达却把兄弟邻邦当作猎物,必欲灭之而后快。
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进行于约公元前740—720 年间。斯巴达人借口发生
边境冲突而突然兴兵入侵,美塞尼亚奋起应战,坚持达十余年,最后终因饥
荒流行、国力耗尽、国王自杀而败。少数美塞尼亚人远走国外,大片国土则
被斯巴达侵占。但美塞尼亚人不甘屈服,公元前7 世纪中叶后又举行武装起
义,遂演变为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领导起义军的阿里斯托明尼是位杰出统
帅,多次重创敌军,斯巴达人伤亡惨重,士气低落,几乎无心恋战。后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楼主| 发表于 17.3.2010 23:47:02 | 只看该作者
阿里斯托明尼因盟友背叛,才率众退入山区,继续坚持斗争达十余年。斯巴
达人终于平息起义而结束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之后,当地所有肥田沃土皆被
作为斯巴达国有土地而归其“平等人”公民分享。美塞尼亚人则沦为希洛特,
作为国有奴隶备受奴役。只有少数边远山区和沿海地区的居民变成了没有政
治权利但可经营工商业的庇里阿西人。
由于需要重兵劲旅以巩固对美塞尼亚的占领和对希洛特的镇压,斯巴达
原有的那套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土地国有和奴隶国有制度成为斯巴达经济
生活的基础,也决定了斯巴达特殊的阶级结构。以平等人自称的斯巴达公民
是居于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他们约有9000 户,每户从国家领得一份土地
以及若干耕种此地的希洛特,但土地和希洛特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各户只能
世代相传,不得买卖。耕种土地的希洛特则是主要的被剥削阶级,也可说是
奴隶群众的主要类型,他们生活在自己的村落里,按户(或数户)各自耕种
斯巴达人的份地,每年向份地主人交纳82 麦斗大麦以及一定数量的油和酒,
大约等于田地产量的一半。虽然希洛特身属国家而不能被其份地主人变卖,
交纳量亦不按主人需求变动,但作为奴隶他们的身家性命却完全在“平等人
公社”的掌握之中,斯巴达政府可以任意杀害希洛特,其受虐待迫害之残酷,
较之其他城邦的奴隶有过之无不及。
希洛特而外,庇里阿西人构成斯巴达国家的第三阶级,他们没有公民权
却有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土地、作坊和店铺,从事农工商业。由于国家规定
斯巴达人不能经商做工,所以在斯巴达国内从事工商业的主要就是庇里阿西
人(其他工商业者则属外邦侨民)。庇里阿西人不得参与任何“平等人公社”
的政治活动和政治会议,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却需纳税和服兵役。由此可见,
斯巴达国内的阶级压迫和阶级矛盾是极其尖锐的,斯巴达的国家制度和生活
习俗便始终以镇压希洛特为首务。
政治制度与社会风尚 斯巴达的政治制度基本按来库古改革确定的体
制发展,双王制和吉罗西亚会议继续保持,监察官的权力则大为加强。两位
国王分别由两个王族家族世袭,权位均等,平时只能作为贵族会议一员活动,
战时则由其一人统军出征。当监察官权力扩大以后,国王出征时往往有监察
官随军监督,他们还可以审判国王并在两王族中决定王位继承人。吉罗西亚
会议作为贵族会议总揽军政大权,国家大事都由它讨论决定,再交民众会通
过,它还是最高司法机关,并协助一些主要官员处理政务。监察官权力加强
后,吉罗西亚会议也归他们主持。民众会——斯巴达的公民大会由所有年满
30 岁的男性公民参加,名义上监察官和贵族会议成员都由它选出、决议也由
它通过,但在欢呼表决法限制之下它实际上没有任何权力,一切听监察官和
贵族会议操纵,也由监察官主持召开。由此可见,五位一年一选的监察官此
时成了斯巴达国家的真正主宰,他们掌握了城邦的主要实权,不仅国王贵族
都在其监督之下,对普通公民更可随时以违犯风纪的罪名逮捕直至处死,而
强化斯巴达那套特殊制度的重任也主要由他们承担。
在社会风习方面,自称“平等人”的斯巴达男性公民必须按国家要求终
生过着严格的军事生活,其全民皆兵、重武轻文的程度在世界历史上可谓空
前绝后。每个斯巴达男性公民从小就受严格到不近人情的体育和军事训练,
甚至婴儿出生时体质不合要求即被抛弃。少年时要历经缺衣少食日夜操练等
艰苦生活的考验。成年后,则始终生活在军营中,除了行军作战就是反复操
练,回家会见亲人只能偷偷进行。精神上,也以培养绝对服从视死如归的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楼主| 发表于 17.3.2010 23:47:13 | 只看该作者
人气质为首义。这样,直到60 岁才能卸甲归田过平民生活。由于这套制度执
行得非常彻底,斯巴达的公民社会确实有如军营,历史上流传不少形容少年
军训执法如山、斯巴达战士赴汤蹈火的佳话。这样一来,确实使斯巴达拥有
一支希腊世界实力最强、纪律最严的军队。但其他文化建设则完全被忽视了,
以至于在辉煌的希腊古典文明中,所有重大文化创树皆与斯巴达人无缘。
另一方面,斯巴达人对希洛特的残酷迫害,却始终在古代历史上保持着
最高记录。不论有无过失,希洛特每人每年都要按时挨打,为的是要他们“牢
记”自己的奴隶身份。斯巴达政府常令青年公民组成小队到希洛特居住的村
庄明查暗访,白天探查寻觅希洛特中壮实勇敢或露不满反抗者,夜晚就突然
袭击把他们活活打死。每年新当选的监察官上任,首先必履行一个向希洛特
“宣战”的仪式,既经宣战希洛特便成为法定的公敌,任意屠杀都合理合法
并不受宗教忌讳约束。严酷的军训制度和对希洛特的无情镇压充分反映了斯
巴达社会的阶级实质,它不仅是一个奴隶社会,而且是一个贵族专权的奴隶
社会。斯巴达公民内部仍有贵贱之分,监察官、王族和贵族不仅垄断官职、
指挥一切,还拥有远较普通公民为多的土地、希洛特奴隶和个人财产。因此,
连古希腊人也承认,斯巴达实行的是最为彻底的贵族寡头统治的政体。
伯罗奔尼撒同盟 在国际关系方面,斯巴达凭靠其号称无敌的陆军,在
伯罗奔尼撒半岛上也以霸主自居。原来可和斯巴达分庭抗礼的伯罗奔尼撒大
邦只有阿哥斯。它在斐冬僭主统治时一度强大,但斐冬之后无以为继,逐渐
降为二流城邦,虽与斯巴达有仇却无力挑战。科林斯和西息温等在僭主统治
时强盛起来的多利亚城邦,僭主政治结束后也落入斯巴达的控制。到公元前
6 世纪后期,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各个城邦,除阿哥斯和西北部阿卡亚少数
小邦外,都被斯巴达纠集起来组成了伯罗奔尼撒同盟。所谓的伯罗奔尼撒同
盟实际应称斯巴达同盟,是由斯巴达分别与盟邦签订双边盟约组成,因此斯
巴达是同盟当然的核心和领袖。
斯巴达利用伯罗奔尼撒同盟作为控制入盟各邦的工具。同盟是军事性质
的,决策依斯巴达利害为准。斯巴达的军队占绝对优势,召集会议之权也归
斯巴达,所以入盟各邦实际上皆听斯巴达指挥。一般而言,入盟城邦仍保持
自己的独立,只在外交、军事问题上按同盟决议一致行动,若个别盟邦自行
作战,不经斯巴达同意便得不到同盟的支持。盟约还特别规定,若斯巴达国
内希洛特起义,入盟各邦就必须派兵援助斯巴达并受其指挥,充分体现了这
个同盟的奴隶制国家同盟的阶级实质。有了这个同盟,斯巴达不仅可以称霸
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在整个希腊世界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斯巴达还利用
同盟影响各邦的发展,使它们也建立和斯巴达类似的贵族寡头的统治。
三、雅典城邦的形成
早期雅典及其贵族统治 雅典是唯一可和斯巴达相比的领土面积最大
的一个希腊城邦。它在荷马时代已是铁器文化和几何形风格陶器生产的大中
心,但对海外殖民运动雅典却以其国大地广而始终未积极参与,因此早期雅
典的历史比较沉寂,有关资料也较贫乏。一般认为雅典国家大约是与斯巴达
同时建立的,但标志其建国立邦的古代传说却比较含糊,因为后世按托古改
制的惯例把雅典城邦建立放在一位传说中的英雄身上,编造出“提秀斯改革”
的故事,遂使问题复杂化了。按古代神话,提秀斯是属于迈锡尼时代的人,
距离建立城邦的公元前9 世纪末有好几百年,显然名不符实。但若把改革看
作城邦建立的一种活动,则有其历史内容。因此,可以说所谓提秀斯改革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楼主| 发表于 17.3.2010 23:47:24 | 只看该作者
指当时雅典某位头领和民众共同进行的创建城邦宪制的活动,它的中心内容
是联合境内各村社建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这一过程希腊人称之为“塞
诺西辛”,意为联合一统。雅典是以协议方式建立国家,和斯巴达之通过征
服立国不同。通过塞诺西辛而建立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便是城邦国家
的雏形。
提秀斯改革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把国内公民分为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三
个等级,规定贵族充任官职、执行法律,农民和手工业者只在公民大会中有
一席之地,绝不能当官掌权。这样一来,公民中贵族和平民(农民和手工业
者)的划分便很明显,为日后雅典的贵族政治奠定基础。当时雅典的国家首
脑,显然仍是国王,古史传说也提到雅典曾有一个王朝,只是具体情况不很
清楚。以后的演变则是王权逐渐衰落,贵族大权独揽。到公元前8 世纪间,
雅典城邦的首脑已不是国王而是执政官(或称“名年执政官,因公元前683
年后以其名纪年),但国王(巴赛勒斯)之名仍保留在行政官名中,它是位
于名年执政官之下的一个执政官的称号,可译为王者执政官或祭仪执政官。
从王名保留的情况看,王权的取消似乎未经过暴力废黜。此时中央议事会已
成为贵族会议,只有贵族才能参加,各执政官由它从贵族中选定,交公民大
会形式上通过。执政官最初是终身职,后改为十年一任,到公元前683 年改
为一年一任,雅典的贵族政治至此达其顶峰。
这时雅典的执政官多达9 人:首席或名年执政官是国家元首,执掌内政;
王者执政官主持节日庆典、宗教仪式并管理氏族事务;军事执政官统理军务;
最后6 名司法执政官管理司法和整编法令。九执政之制使贵族对国家政治的
垄断无孔不入,他们包揽官职,自订法律,在政治上压迫平民群众,经济上
则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和债务奴隶制使贫苦的农民、手工业者破产流离,
甚至卖儿卖女,无以为生。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充分揭露当时贵族统治的
黑暗,他在《雅典政制》中指出:
“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
称为保护民和六一汉(因为他们为富人耕田,按此比率纳租,而全国土
地都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
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
流行到梭伦的时候才改变。”“这时雅典的政治完全是贵族寡头的统治,
在民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最苛虐的部份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
梭伦改革 正如亚里斯多德上文所提,贵族统治的改变是从梭伦之时开
始的,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梭伦改革。梭伦也出身贵族,所以他有资格当选
首席执政,但他不是那些作威作福的贵族显贵。他的家境中平,早年曾兼营
贸易,与商旅为伍,并且周游海外,成为饱学之士,被时人誉为“七贤”之
一。他常在诗中抨击贵族,同情平民,又曾在雅典与邻邦麦加拉的战斗中勇
立军功,率众攻克应属雅典的萨拉米岛,因此他在群众中很有威望,既是英
雄诗人,又是一位体察民情的革新派政治家。当时雅典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政局动荡。不满的平民群众已准备铤而走险,武装起义一触即发;贵族统治
阶级依然顽固不化。但社会上却有了一批靠经营工商业致富的奴隶主,他们
多出身平民,有钱而无势,也对贵族统治不满,政治上逐渐站到平民一边。
应该说,梭伦以整个城邦公社的利益为重,主张不偏不倚的立场,在阶级阵
营中实际上是这批工商业奴隶主的代表。他既痛恨贵族的顽劣,也不愿引发
平民的暴动,主张以改革方式解决平民备受压迫的各类问题,搞一个带有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楼主| 发表于 17.3.2010 23:47:43 | 只看该作者
宪意义的改革运动。他的立场得到大多数公民的支持,遂在公元前594 年选
举他为“执政兼仲裁”,全权进行宪政改革。
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即解除债务及由于负债
而遭受的奴役。这是一个解放平民的伟大法令,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公
私债务一律废除,雅典公民沦为债奴者一律解放,同时永远禁止放债时以债
务人的人身作担保,也就是在公民中取消债务奴隶制。不仅国内因负债被奴
役的公民立即获得自由,国家还负责赎回那些被卖到国外的人。与此有关的
是,那些因负债而押出土地变为“六一汉”的人,现在也把田地上的债权标
志一扫而光,重新成为自己土地的主人。
《解负令》不仅使雅典公民中的贫苦大众解除了最沉重的负担,而且由
于它取消了债务奴隶制,还对雅典和希腊的奴隶社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不过,这种取消只是指公民而言,并不阻碍奴隶制本身的发展。以后雅典的
奴隶便全由外邦人充当,由于公民不再受债务奴役,城邦体制更为巩固,民
主政治也发展起来,遂使希腊奴隶制经济走向繁荣。因此,从辩证角度看,
《解负令》实际上代表着促进希腊奴隶社会发展的进步方向。出于同样精神,
梭伦还规定了公民个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土地过分集中,通过保护
小农而使城邦体制获得健康发展。
第二项重大改革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
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这个政治改革自然使工商业奴隶主大得
其利,因为他们按财产必居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同时,对贵族也并非彻底
打击,因为贵族以其财产仍可列第一和第二等级,只是他们的特权受到削弱,
不能再独占政权了。具体细则是第一等级的财产资格为每年收入按谷物、油、
酒等总计达500 麦斗以上(每麦斗约合52 公升),称“五百麦斗级”;第二
等级是收入300 麦斗以上者,称“骑士级”;第三等级的标准则是200 麦斗
以上,称“牛轭级”(有牛耕田者);其余收入不及200 麦斗者统归入第四
等级,他们靠打工为生,故称“日佣级”。分等级的目的是为了分配政治权
利:第一级可任执政、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第二级与第一级同,惟不得任
司库;第三级可任低级官职,对执政官等高官则无缘;第四级则依旧不得担
任一切官职,但可和其他等级一样充当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此可见,梭伦
使工商业奴隶主以第一和第二级而获得掌握政权的机会,把他们上升为统治
阶级。他给予平民的政治权利却有一定限度,反映他的改革始终保持着他自
以为荣的“中间路线”。
第三项重大改革是设立新的政权机构,贵族会议大受限制。新机构中最
重要的是四百人会议,由4 部落各选100 人组成,除第四级外,其他公民都
可当选。四百人会议获得原属贵族会议的众多权力,如为公民大会拟订议程,
提出议案,成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等等。贵族会议虽然保存,却没有原先
的威风与实权了。对比于贵族会议权力地位的降低,公民大会却从原先的形
同虚设逐渐恢复了它作为城邦最高权力机关的威严,因为选举梭伦和通过各
项改革法令都必须在公民大会进行,公民群众参加大会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梭伦建立的另一新机构是陪审法庭,它不仅参与例行审判还接受上诉案件,
等于雅典的最高法院。梭伦规定每一公民都有上诉之权,而陪审法庭是以陪
审员当法官,人数在数十甚至百名左右,各级公民都可通过抽签任职,审案
时投票作出判决,因此比较民主,打破了贵族垄断司法的积弊。梭伦还制定
一些较进步的法律,规定除杀人罪外其他罪犯不得处死、任何公民皆有权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楼主| 发表于 17.3.2010 23:47:57 | 只看该作者
出控告、禁止买卖婚姻、保护孤寡妇孺等等。
第四项改革措施则包括那些促进工商业的法规,例如奖励国外技工迁居
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一门手艺,否则儿子
可拒绝赡养其父;禁止除橄榄油以外的其他粮食出口;对度量衡和币制进行
改革,使雅典更好地开展对外贸易。这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措施突出体现了
工商业奴隶主的要求。
综观梭伦的各项改革,可见它在解救人民疾苦、消除贵族特权方面迈了
很大的一步,同时也为工商业奴隶主掌握政权准备了条件。总的说来,它是
把雅典引上了建立奴隶制民主政治和发展奴隶制工商业的道路,这也是符合
当时希腊城邦发展要求的康庄大道。亚里斯多德说梭伦“采取曾是最优秀的
立法,拯救国家,”是很正确的评价。在梭伦改革后的百余年间,雅典始终
遵循着他开辟的这条道路,继续进行一些民主改革,终于使雅典成为一个经
济繁荣、国力强大、政治民主、文化昌盛的居领导地位的希腊城邦。
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 梭伦肩负仲裁制宪大任的执政任期只有一年,
届满后便飘然离任,出国远行,此后始终未入政坛,直到公元前560 年去世。
据说改革后期曾有人建议他搞僭主政治,被他婉言拒绝,以示他对城邦政治
的忠诚,反对个人独裁。但是,梭伦以后雅典公民内部派别斗争又趋激烈,
出现了平原、山地、海岸三派相持不下的局面。从阶级背景看,大体可说平
原派代表贵族,山地派代表农民,海岸派代表工商业者。按希腊城邦的惯例,
派别斗争激烈时,往往有利于执政者加强权力,走上僭主政治的道路,而僭
主政治一般有反贵族的倾向。何况,在雅典梭伦改革已为反贵族阵营奠定了
基础。因此,长期斗争的结果,是山地派的领袖、曾为梭伦之友的庇西特拉
图在雅典成功地建立了僭主统治。他依靠农民支持以武力夺取政权,给贵族
一定打击,从公元前541 年开始牢固统治雅典。他于527 年逝世后,其子又
继而统治了18 年,直到510 年被人民推翻。将近半个世纪的庇西特拉图僭主
政治在雅典历史上也写下重要的一章。
庇西特拉图的统治总的说来对农民比较关怀,也支持平民势力而反对贵
族。他继续执行梭伦的立法,使雅典仍然按梭伦改革确定的路线发展。公民
大会和执政官的选举照常进行,只是担任官职的人皆属他的党羽。他帮助农
民发展生产,提高其政治地位,以低利贷款支持农民种植葡萄。在把司法权
集中于城邦政府的同时,又设立乡村巡回法庭,就地解决纠纷,削弱贵族对
地方司法的干扰。他还经常四处视察,解决僻远山区农民提出的问题。尽管
他组建私人卫队并过着豪华的生活,平民对他的僭主政治犹有好感,他掌权
期间雅典的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发展。因此亚里斯多德评述说:“庇西特拉
图处理国政是温和的、而且是宪法形式的;他每事仁慈温厚,对待犯法的人
尤其宽大⋯⋯在他统治时期,从不与大众为难,总是致力和平,保持安靖;
所以人们常说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有如黄金时代。”
在僭主统治的公元前6 世纪后半期,雅典工商业有显著发展。雅典陶器
生产在希腊世界位居前列,畅销于地中海东西各地,也深入黑海沿岸,随着
精美陶器外销的还有酒与油,这两项农产品也居雅典外贸的大宗。由于庇西
特拉图与邻邦和小亚、黑海一带国家皆保持友好关系,雅典对外联络方便、
商路畅通,它铸造的钱币在国际市场上开始受到重视。庇西特拉图特别注意
控制雅典通往黑海的商路,在小亚西北角建立了雅典殖民地西吉昂,并支持
雅典商人开发色雷斯的金矿。他在雅典大兴土木,既促进了建筑业和有关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楼主| 发表于 17.3.2010 23:48:08 | 只看该作者
业的发展,也使雅典开始成为希腊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中心。他还注意提倡文
艺,出资组织隆重壮观的节日庆典,把许多诗人请到雅典,礼遇优渥,荷马
史诗的整理写定便在雅典进行。因此,总的说来雅典在僭主统治之下仍是按
梭伦期望的那样繁荣起来了。
庇西特拉图之子希庇亚斯却未能继续其父的“仁政”,专制的黑暗、奢
侈、傲慢引起人民越来越大的不满,终于在公元前510 年被群众推翻,被逐
的希庇亚斯最后跑到波斯,叛国求荣。雅典人民获得自由后继续奋斗,赶跑
了乘机和流亡贵族勾结而一度进入雅典的斯巴达军队,并促成了公元前508
—507 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进了一大步。
克利斯提尼改革 克利斯提尼也是象梭伦那样出身贵族却支持平民的
民主政治家,他针对梭伦改革犹未深入触动的雅典选举体制和血缘团体作了
较彻底的改革。其内容之一是废除传统的4 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 个新的地
区部落,按新部落体制进行选举。实际上这些新部落就是城邦的选举区,仅
袭用部落之名而已。由于雅典政坛上早有平原、山地、海岸三派之分,新部
落的组成就注意到在消除氏族贵族影响的同时,也注意揉合三派,因而组成
比较复杂。其办法是每一地区部落都包括三个位于上述三种地区的“三一
区”,例如新组成的名为潘迪奥尼斯的地区部落就包括位于海岸的三一区米
里诺斯,位于山地的三一区派阿尼亚,位于平原的三一区古达特内昂,三地
合一而成新区。这个办法巧妙地利用了原来血缘部落也分三个三一区的传
统,只是旧三一区是按胞族划分,现在则按地区户籍组成,而且兼容平原山
地海岸三部分。正是在彻底按地区组成这一点上,克利斯提尼改革沉重打击
了氏族贵族,使他们依靠旧的氏族血缘关系影响选举成为不可能,雅典的国
家组织也由于摆脱氏族关系的残余而完全形成了。
在组成新的选区之后,克利斯提尼便以10 个部落各选50 人组成新的五
百人会议,取代梭伦的四百人会议。五百人会议的成员是所有公民不分等级
皆可担任,比四百人会议更民主。选举办法也有新创:各选区基层单位(相
当于村庄的德莫斯)按人口比例确定的名额在合格候选人中抽签产生。这样
一来,每个身体健康并关心政治的雅典公民,原则上都有当选五百人会议成
员的权利,实际上在他一生中也总有一两次获选的机会。五百人会议的权力
也更为扩大,除了为公民大会准备议案、所有议题均先由它讨论并由它主持
公民大会外,它又在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负责处理国家日常政务,由其500 成
员按部落分为10 组,在一年内轮流值班,称为“主席团”,每组50 人内部
也是轮流抽签值班,而在每人值班那天,他便是雅典国家地位最高的公职人
员,有权主持公民大会、接见外国使团。
克利斯提尼改革还导致雅典军队组成的改动,以前按血缘部落征兵的办
法现在改为按地区部落征兵,每部落提供一队重装步兵、若干骑兵及水手,
并且选举一名将军为统领。10 名将军组成将军委员会,由军事执政官任主
席。将军之职按公民自费服役的传统,不仅没有薪饷而且要由自己出资装备
一切(包括勤务兵),因此只有家产丰厚的人才愿意和可能担当。所以,它
始终不搞抽签而只由选举产生,并可连选连任(但也可以随时罢免),后来
这一职务便成为奴隶主上层掌握的要职,对雅典政局影响较大。
克利斯提尼改革的最后一个措施是实行陶片放逐法(陶片是指选票),
它是按公民投票来决定是否对某一公民实行政治放逐,因投票时把定罪人的
名字写在陶片上而得名。每年由五百人会议提请公民大会讨论是否应行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5.7.2024 23:49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