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有容乃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大事记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16.7.2015 10:20:47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国军反击

  1938年4月3日,李宗仁下达总攻击令。第20军团汤恩伯部之第52军、第85军、第75军在台儿庄附近向敌展开猛烈攻势。日军拼力争夺,占领大部分街市。国军展开街垒战,逐次反击,肃清敌人,夺回被日军占领的街市。

  4日,中国空军以27架飞机对台儿庄东北、西北日军阵地进行轰炸。当晚,日军濑谷支队力战不支,炸掉不易搬动的物资,向峄县溃逃。

  4月6日,李宗仁赶到台儿庄附近,亲自指挥部队进行全线反击,4月7日凌晨1时,中国军队吹响了反攻的号角,以孙连仲第2集团军为主组成的左翼兵团和以汤恩伯第20军团为主组成的右翼兵团在台儿庄及其附近地区大举反攻。一直防守遭攻的孙连仲部,听说反击,神情振奋,命令一下,杀声震天。双方便展开了巷战、肉搏战,一时间,台儿庄城内枪林弹雨,血流成河。日军头一次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如此顽强进攻,很快便溃不成军。台儿庄北面,枪炮声渐密,汤恩伯军团已向敌人开火。矶谷知已陷入反包围圈,开始动摇,下令部队全线撤退。此时敌军已成强弩之末,弹药汽油也用完,机动车多被击毁,全军丧魂落魄,狼狈逃窜。李宗仁命令部队猛追,敌兵遗尸遍野,各种辎重到处皆是,矶谷本人率残部拼命突围。

  激战4天,国军重创日军濑谷支队、坂本支队,其余日军残部于7日向峄城、枣庄撤退。至此台儿庄战役胜利了。台儿庄会战,在李宗仁的亲自指挥下,击溃日军第5、第10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歼灭日军2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严重地挫伤了日军的气焰,是国民党战场在抗战初期取得的一次大胜利。振奋了全民族的抗战精神,坚定了国人抗战胜利的信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16.7.2015 10:21:5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军队鏖战徐州:4个月内6.5万英雄牺牲

全国抗战进行了半年之后,徐州会战爆发,1937年12月,南京失陷。随着日军越过黄河,济南、泰安失守,中日军队将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决战的形势已经出现。

  虽然最后由于中国军队自身的缺陷,如后勤保障落后;通讯联络差;指挥机关组织不完善;参谋人员缺乏组织,指挥混乱;存在派系斗争缺乏协同和配合等,徐州会战最后失利了。但持续四个月的持久战吸引敌人了十数万兵力于津浦线,为武汉备战、中国国力重心西移争取了时间,为尔后全国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这样的一个基础背后,伴随着的是中国军队的巨大损失。

  庞炳勋第3军团

  截至3月26日,庞部已伤亡殆尽,庞炳勋致蒋介石密电称“总计战斗兵,现不满千人”。结合徐祖贻致李宗仁电“庞军兵力损失过巨…已失战斗力”,即便考虑到庞有保存力量夸大伤亡的因素,按庞部战斗兵万人计,亦可约略看出庞部伤亡当在8000人以上。

  张自忠第59军

  刘景岳和于麟章在回忆文中称,该军在最初三天(3月14、15、16日)的激战中,大量毙伤日军,但自身“伤亡也不下六、七千之多”。顾相贞证实此说,至17日晨,该军统计伤亡人数,“第三十八师自投入临沂战役以来,伤亡近四千人,第一八0师也伤亡了二千余人”。《山东省志.军事志》采信此说,称“至17日,(第59军)伤亡7000余人”。郭汝瑰《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一书亦采信此说,称“至17日上午,第59军已伤亡6000余人”。迨至21日临沂战役第一阶段结束,于麟章称“伤毙敌军约六千人…我军伤亡人数也在八千人”,顾相贞称第59军“伤亡官兵近九千人”。第59军战斗详报则证实了此数据,24日,再次增援临沂的第59军在城西北一带集结时,全军可战之兵仅有1.3万人,而该军一战临沂前却有战斗兵员2.1万人,减员8000。

  通过下属单位的伤亡也大略看出第59军伤亡之惨重。原第38师第113旅旅长李致远在回忆文中称,仅在15-18日的刘家湖战斗中,“第二二八团原有两千余人,损失半数以上;第二二四团也伤亡近半数。”从3月14日至19日,59军成建制战死者计有第26旅第678团(团长崔振伦,在进攻朱陈镇战斗中,该团另有一营人牺牲过半)第2营,第113旅第226团第6、10连,114旅227团第12连。时任第59军军部参谋处作战科少校参谋的王丕廉在回忆文中称:“经过三昼夜的激烈战斗,我方仅连长就伤亡一百余员,士兵伤亡五分之二”。

  考虑到第59军伤亡过重,早在3月16日,徐祖诒即建议该军撤出战斗,转往郯城修整,被张自忠拒绝。

  第2次临沂战役后,于麟章称第38师“减员万余人” ,张自忠遂决定将该师合并编成一个旅,约千人,归军直接指挥。据180师39旅参谋长杨遇春回忆文称,该旅“只剩下200多人,其余3000余人皆伤亡。”杨作为旅参谋长,提供的本旅战斗伤亡人数数据应该是可信的。

  关于第59军两次临沂战役的伤亡,张自忠本人在3月29日4时致李宗仁电也曾透露,“伤亡达万余人”。这个数据弹性很大,不少著述干脆直接引为1万人。不过,通过相关资料来推算,第59军的伤亡要远超过1万人。

  3月25、26日张部第38师在解救庞炳勋部的三官庙、桃园之战中,伤亡2000余人;又张自忠29日4时致电李宗仁称,27、28两日以来伤亡两千余人。二者合计就是四五千人。另据刘景岳、于麟章回忆文章称:“先后两次临沂作战,我(59军)伤亡各级官佐八百余员,士兵万人以上。”如果参照张自忠19日14时致李宗仁电中所列官、兵伤亡比例:伤亡军官209人、士兵3273人,则第二次临沂战役结束时张部军官伤亡800余,士兵伤亡应在13000人左右。

  这样,第59军在两次临沂战役中伤亡数约在1.3万-1.4万之间,加上在淮河阻击战中伤亡的2000人,整个台儿庄战役,第59军伤亡约在1.5万人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16.7.2015 10:22:48 | 只看该作者
孙震第22集团军

  张宣武在回忆文中称:“第四十一军守城部队自第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以下伤亡5000余人,在滕县以北界河、龙山一带作战的第四十五军,自一二七师师长陈离以下伤亡亦达四五千人。这次战役,共毙敌2000余人。”41军124师741团第2营营长熊顺义也称,从3月9日至18日,川军保卫滕县“牺牲、负伤万余人”,其中第45军“从一二七师师长陈离、一二五师七五0团团长姚超伦(原文误,应为745团。750团团长为陈士俊-笔者注)以下伤亡的营、连、排长等官兵四五千人。”

  能证实上述数据的还有李宗仁3月21日致蒋介石密电,称第22集团军在滕县之役中“伤亡官兵不下万人”。

  而第22集团军代总司令孙震在滕县战役战斗详报中却称“是役…我阵亡官兵3000余人,负伤官兵4000余人;四十一军占伤亡总数四分之三。”时任该部少将参谋处长胡临聪在回忆文中也称,滕县战役守卫滕县城与外围的第22集团军共伤亡8000余人(阵亡五千余人,负伤三千余人)。

  但通读孙震战斗详报全文,战役起止日期为3月9-17日,且主要是叙述14-17日的滕县城战斗。胡临聪文章类似。孙、胡的数据显然未含3月9日之前第2集团军伤亡,而该集团军第45军早在1938年1月即已入驻滕县并与日军发生过数次战斗,如在2月中旬的郭山、两下店战斗中,第125师第750、745两团即伤亡约千人。

  因此,第22集团军在整个徐州会战前期总伤亡在万人左右,还是较接近实际的。

  汤恩伯第二十军团及临时配属部队伤亡

  在3月16、17、18日最初三天的作战中,仅第85军2个师即“阵亡营长三员,伤二员,伤团长一员,伤亡连排长廿余员,士兵二千余人。”同期在沙沟阻击日军的关麟征部第2师第6旅伤亡不详,但李宗仁在19日致蒋介石密电中曾说:“我(第6旅)第十一团伤亡甚大”。

  在3月31日台儿庄东北方战斗中,第85军与第52军夹击坂本支队,予敌重创,“五十二军与八十五军各伤亡1300余人”;4月3日,第20军团突破坂本支队所据之小王庄、刘庄等阵地,并与敌发生肉搏战,“第85军第4师两日来伤亡约千人”。

  汤恩伯4月6日晨致电李宗仁:“(台儿庄)当面之敌经我关(麟征)、王(仲廉)、周(碞)各军彻夜猛攻,肉搏十余次,毙敌三千余人,俘获正在清查。我军伤亡亦大。”汤的电报内容虽未指出所部具体伤亡数字,但从当时中日两军战斗力及“我军伤亡亦大”一语来推测,汤部伤亡即便比敌方少,也应该不会差距很大。

  汤部部分将领的回忆文章中有所部整个徐州会战期间的伤亡数据,而未提阶段战斗伤亡。第110师在徐州会战后到达河南唐河整编时,只剩下一个旅的兵力,“在这次会战(指整个徐州会战)中伤亡了五千余人。”自3月中旬开赴鲁南以来,经过一个多月连续不断的作战,第52军两个师都有很大伤亡,特别是郑洞国第2师,“有作战能力的官兵,已不足原来人数的一半。”其中,第2师在台儿庄战役期间的峄县北大窑附近战斗最为激烈,敌我双方一度展开白刃战,第2师多处阵地曾数度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是役敌我都有很大伤亡。师长郑洞国甚至在3月30日上午攻打峄县城东一带时,被敌炮弹击中,只因弹片为其衣袋内银元所挡,郑才幸免伤亡。

  以上相加,汤恩伯第20军团及临时辖属各部总伤亡在万人左右,应该不会夸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16.7.2015 10:23:58 | 只看该作者
孙连仲第2集团军

  早在4月5日晨,李宗仁即致电军令部:“廿七师现仅余战斗员约二千名,卅一师一千四百余名”,另,台儿庄守军6日伤亡亦“在二百名以上”。至日军从台儿庄退却时,第30师师长张金照称所部“全部兵力只剩下四千多人”。也就是说,台儿庄战役结束后,第2集团军所辖第27、30、31三个师所余战斗员仅七八千名左右,加上独立第44旅,最多也就在万人左右。该集团军损失应在1.4万人以上。

  其他部队伤亡

  池淮阻击战中,刘士毅第31军、于学忠第51军合计伤亡近6000人,孙桐萱第3集团军之谷良民第56军(1938年3月缩编为第22师,隶属孙桐萱第12军)参与的济宁战役,“自进攻到退却,历时约半个月,我军伤亡约2000余人,但亦予敌以重创。”

  综合以上,在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伤亡合计约6.5万余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16.7.2015 10:25:01 | 只看该作者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决定攻占长江以北各战略要地,打通津浦铁路,占领徐州,沟通南北战场。为此,日军先后调集约8个师5个旅约24万人的兵力,于1938年1月分别从镇江和济南出发,开始南北夹击华东战略要地徐州。中国先后调集60多个师约60万人的兵力,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防守徐州地区。

  1938年1月下旬,南线日军第13师沿津浦铁路北犯。守军第31军逐次抵抗。至2月初,日军先后攻占临淮关、蚌埠。9日开始,日军第13师主力分别在蚌埠、临淮关强渡淮河,向北岸发起进攻。守军第51军与日军展开激战,伤亡较大,被迫撤退。第五战区遂以第59军驰援,协同第51军在淮河北岸地区阻击日军,至3月初恢复淮河以北全部阵地,与日军隔河对峙,打破了南线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

为扩大战果,中国最高军事当局在台儿庄战役后又向徐州附近大量增兵,准备再次聚歼日军。日军大本营发现中国在徐州附近集结重兵,也调整部署,以部分兵力在正面牵制守军,主力向西迂回,企图从侧后包围徐州,歼灭第五战区主力。5月上旬,日军开始从南北两个方面向徐州西侧迂回包围。第五战区军队虽然进行了顽强抵抗,但没能挡住日军的攻势。15日前后,日军完成了对徐州地区的包围。为保存有生力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放弃徐州。16日,第五战区命令各部队分别向豫、皖边界山区突围。19日徐州陷落。日军随即分兵数路,沿陇海铁路两侧向西追击,并于6月6日占领开封。为阻止日军前进,蒋介石9日下令炸开郑州东北花园口附近的黄河大堤,日军被迫向黄泛区以东地区撤退,徐州会战遂告结束。

  3月20日,日军濑谷支队攻占韩庄、峄县后,贸然向台儿庄孤军突进,企图一举攻占徐州。中国第五战区以第2集团军固守台儿庄,并令第20军团让开津浦铁路正面,退入峄县以东地区,诱敌深入。4月3日,中国军队向台儿庄被围之敌发起全线反攻。战至7日,除一部日军突围外,被围之敌全部被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16.7.2015 10:25:54 | 只看该作者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战争开始

  1937年12月,侵略华东的日军侵占南京后,第13师团北渡长江,进至安徽池河东岸的藕塘、明光一线;侵略华北的日军第10师团从山东青城、济阳间南渡黄河,占领济南后,进至济宁、蒙阴、青岛一线。日本大本营为打通津浦铁路(天津-浦口),使南北战场联成一片,先后调集8个师团另3个旅团、2个支队(相当于旅团)约24万人,分别由华中派遣军(1938年2月18日由华中方面军改编)司令官畑俊六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指挥,实行南北对进,首先攻占华东战略要地徐州,然后沿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西取郑州,再沿平汉铁路(北京-汉口)南夺武汉。中国军队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先后调集64个师另3个旅约60万人,以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地区,抗击北线日军南犯,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铁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以确保徐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16.7.2015 10:27:05 | 只看该作者
徐州以南

  1938年1月26日,日军第13师团向安徽凤阳、蚌埠进攻。守军第11集团军第31军在池河西岸地区逐次抵抗后,向定远、凤阳以西撤退。至1938年2月3日,日军先后攻占临淮关、蚌埠。9~10日,日军第13师团主力分别在蚌埠、临淮关强渡淮河,向北岸发起进攻。第51军与日军展开激战,伤亡甚重,12日向澥河、浍河方向撤退。第五战区以第59军军长张自忠率部驰援,进至固镇地区,协同第51军在淮河北岸地区顽强抗击日军。同时,在淮河南岸,以第21集团军第48军固守炉桥地区,第7军协同第31军迂回攻击定远日军侧后,迫日军第13师团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第59、第51军乘势反攻,至3月初恢复淮河以北全部阵地。第21集团军和第31军旋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双方隔河对峙。

  滕县之战

  2月下旬,日军第2集团军开始分路南犯。东路第5师从山东潍县南下,连陷沂水、莒县、日照,直扑临沂。第3军团第40军等部节节抵抗。第59军奉命驰援,3月12日到达临沂北郊的沂河西岸,协同第40军实施反击,激战5昼夜,重创日军,迫其向莒县撤退。西路日军第10师长濑支队(相当于旅)从济宁地区西渡运河,向嘉祥进攻,遭第3集团军顽强抵抗,进攻受挫;濑谷支队(相当于旅)沿津浦铁路南进,3月14日由邹县(今邹城)以南的两下店进攻滕县(今滕州)。守军第22集团军第41军英勇抗击,伤亡甚重,苦战至17日,该军守城的第122师师长王铭章殉国,滕县失守。滕县之战,中国军队以7000之兵对付装备精良的日军数万之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止日军南下,延缓了日军南侵的脚步,为调集军队守卫台儿庄的战略部署赢得了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16.7.2015 10:28:16 | 只看该作者
台儿庄战役

  日军占领滕县后,骄狂之极,尽其所有,直赴台儿庄。日军兵力4万余,坦克车七八十辆,山野炮和重炮百余门,并以大批飞机助战,3月23日,冲到台儿庄北泥沟车站。24日凌晨,日军以猛烈的炮火轰击台儿庄防御工事,随后以坦克为前导,冲进城内。台儿庄一带宅室多为石头建筑,故每一房屋皆为一堡垒。守军据房为垒.至死不退。日军猛攻三昼夜。与守城将士发生激烈巷战。战斗持续到4月3日,守城将士伤亡已逾十分之七,三分之二的阵地己为日军占领.台儿庄守军仍据守南关一隅,拼死不退。日军再次调集重炮、坦克猛轰、猛冲。李宗仁一面下令坚守,一面急令汤恩伯军团火速南下增援。次日黎明时分,台儿庄北面炮声隆隆,汤恩伯军于日军背后出现,日军撤退不及,陷入重围。台儿庄守军全线出击,杀声震天。血战经旬.敌军己成强弩之末.狼狈突围逃窜。除一部分突围至峄县城固守待援外,日军遗尸遍野,坦克车被毁30多辆,遗弃的各种车辆、弹药、马匹遍地皆是。台儿庄一役连同徐州南北各战场共歼灭日军10000余人,中国军民取得了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一次最重大的胜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16.7.2015 10:44:09 | 只看该作者
撤离徐州

  中国最高军事当局令第五战区集中兵力于徐州附近,准备再次聚歼日军。1937年由王耀武第51师合编而成第74军,74军不久参加淞沪会战。经过补充74军先后参加徐州、兰封会战[8] 。日军改以部分兵力在正面牵制对方,主力向西迂回,企图从侧后包围徐州,歼灭第五战区主力。日军第10、第5师分别从山东峄城(今属枣庄)和临沂西北的义堂地区南进,对守军第2集团军和第20、第3军团及第27军团第59军实施牵制性进攻。守军顽强抗击,至月底,将日军阻止在韩庄、邳县(今邳州)和郯城一线。日军开始从南北两个方面向徐州西侧迂回包围。在南面,第9、第13师从蚌埠地区分别沿北淝河、涡河西岸北进,至13日,陷蒙城、永城(属河南)后,向江苏萧县、砀山(今均属安徽)进攻;第3师由蚌埠进入大营集地区,向宿县(今宿州)进攻。在北面,第16师由山东济宁渡运河,至14日,连陷郓城、单县、金乡、鱼台后,向江苏丰县、砀山推进;第14师从河南濮阳南渡黄河,陷山东菏泽、曹县后,直插河南兰封(今兰考);同时,第10师将韩庄、台儿庄地区的作战交由第114师接替后,在夏镇附近渡过微山湖,向沛县(属江苏)进攻。5月中旬,前方越来越惨烈的战报不断传到武昌国民党军委会蒋介石的案前,徐州突然面临的严重危机,使他那因台儿庄的胜利冲得有点晕乎乎的大脑一下冷静下来。蒋介石突然意识到:日军的意图是要围歼徐州中国军队主力。蒋介石立即叫来何应钦、白崇禧、陈诚、封裔忠等人一块研究策划。日军的企图已经暴露,再死守徐州已不现实,何应钦等人亦主张赶紧突围,决定放弃徐州。蒋介石口授给李宗仁的电令令其部力避决战,撤离徐州,火速突围。

  16日,第五战区命令各部队分别向豫、皖边界山区突围。中国军队且战且退,阵形不乱,按部就班地向西、向南撤退。日军阻一处,中国军队冲一处,无所不破,大军向河南南部及湖北北部集结,各路都相继冲出重围。为避免与优势之敌作消耗战,当各路敌军向徐州步步合围时,李宗仁令所部各路守军,作稍事抵抗后,即相机撤向山区、湖沼地区,进行“化整为零”的游击战,与敌人纠缠了月余。李宗仁与长官部官兵一应人员700余人,乘夜色经宿县、蒙城,越过敌之包围圈移驻潢川。留守徐州城的刘汝明部在萧县一带伏击日军第9师团,对日军造成重大伤亡。日军见中国军队大部已走,企图于徐州城围歼刘汝明部。刘汝明部佯作死守状,及见各路大军撤尽,根据蒋介石的命令,放弃徐州城,巧妙地跳出日军数十万大军的重围,安全转移。敌军不但没有击溃刘汝明部,甚至连一个上尉也没有捉到。日军的华中派遣军的13师团一路杀来,发现李宗仁唱了一出空城计,又令一心想争功的华北方面军大感挫折,日军伤亡了万余人的代价,得到了一座空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16.7.2015 10:45:24 | 只看该作者
百万精兵血战武汉 万人怒吼保卫江城

1938年夏,力挽狂澜的民族使命,落在了武汉的肩膀上。

  彼时,华东重镇相继陷落,侵华日军溯江西上,以第2军、第11军共30万兵力,直指华中腹地,妄图速胜中国。

  武汉,则云集中国的精英力量,成为战时首都。我方部署第5、第9两个战区近110万兵力,沿武汉外围阻击日寇。

  1938年6月,会战爆发,中国军队沿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层层设防,顽强阻击,并在万家岭、田家镇等地予敌以重创。随后,日军疯狂反扑,我军按计划向平汉铁路以西撤退,10月25日撤守武汉。

  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毙伤敌近4万人,被称为“东方的马德里保卫战”。

  经此一战,日寇战力空前消耗,士气低落。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狼烟起,《保卫大武汉》响彻江城

  5月7日,记者拜访了95岁高龄的抗日老兵蓝金安。

  蓝金安,黄陂人,幼年随叔父到汉口读书。1938年,蓝金安18岁,在汉口市第一男中读高二。

  当时,武汉堪称战时首都,中国党、政、军各重要机构和重要人物,文化界知名人士,驻南京的各国使馆人员都纷纷来汉。中共代表团和八路军办事处也在这里办公。

  1938年4月,日军空袭武汉,局势紧张,学校停课。不少国民党伤兵从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前线退到武汉,蓝金安常随学校慰问队去看望。

  “我们给他们送水、送吃的,好多人伤势严重,有的身上还有弹片。”忆当年,蓝金安红了眼睛。由于伤兵太多,医院收不下,不少人只能睡在马路边。伤兵们断断续续讲述了战争的惨烈和日本人的残暴,蓝金安悲愤交加。

  “热血沸腾在鄱阳,火花飞迸在长江,全国发出了暴烈的吼声,保卫大武汉!武汉是全国抗战的中心,武汉是今日最大的都会,我们要坚决地保卫着她,像西班牙人民保卫马德里!”正在此时,《保卫大武汉》的雄壮歌曲在江汉关唱响,大街小巷刷满了“同生共死 保卫武汉”的标语,奋勇抗敌的情绪感染着每个武汉人。(注:马德里保卫战,为西班牙内战中共和国军队于1936年11月~1939年3月进行的首都保卫战,鼓舞了欧洲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

  “眼看国破,读书无用,亡国奴那是万万做不得的。”蓝金安毅然决定放弃报考武汉大学的理想,一腔热血参军卫国。老母亲得知后,痛哭一场。叔父、大哥忍痛为他收拾行装,大哥特地买了一件白绸衬衣留作纪念。5月,蓝金安考入黄埔军校第15期,从武汉乘火车到了长沙。此后,他在宜昌等地打日本鬼子,历经战火。

  如今,蓝金安在武汉安享晚年,只要提起当年仍然万分激动。“如果日本人敢打来,我还要再上战场!”老人用尽力气大声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6.11.2024 14:37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