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零下68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天点亮一盏灯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12.4.2010 15:42:09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俄国)托尔斯泰

  随意地去评判一个人,是不好的,是会以其残酷和不义来磨损人的心灵。要知道,我们所随意评判的人,也许正是赏识我们的人。

  人与人产生争端,无论是任性,还是直率,争执的双方都会失去温厚的个性,彼此也很少能从中受益。这就像火柴一样,永远不能在镜子般光洁的表面上擦出火花。

  一个人走错了路,自会有碰得一鼻子灰的时候。了解这一点,愤懑就不会充斥你的心胸,争执也不会产生。你,只会无限地同情这个人。

  在有人刚刚打开话匣子,并意欲难为他人的时候,我们如果能及时劝阻的话,不单对他人有益,也能使劝谏者更和谐地与人相处。

  综上所诉,与人相处时,切记不要去随意议论他人的是非。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著有《安娜卡列宁娜》、《复活》、《战争与和平》等传世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楼主| 发表于 12.4.2010 15:42:22 | 只看该作者
 (清)张英

  古时的人养生,很讲究睡眠和饮食。古人常常让五脏六腑宽舒有余,这样,真气就可以运行顺畅,人就会很少生病。

  我的故乡有个好医生,叫吴友季。不管太阳当空,还是寒气逼人,他走在长安路上也不会感到劳累。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从来不吃饱,怎么会生病呢?”这就证明饮食不要过饱,身体才会健康的道理。

  爆煎熬烤、肥腻香甜的食品非常可口,但对肠胃不好。食品肥腻,会粘结在肠胃,积累的时间过长,就会导致腹痛、气寒——遇到寒气或暑气袭击,人就得病了。

  陆游十分懂得保养身体的方法:煮饭要煮得又软又熟;烧鸡肉要清淡;蔬菜羹汤要新鲜干净;饭只需吃八分饱;饭后喝一杯六安茶;遇到劳累过度,肚子饿的时候,就先喝一两杯开胃的好酒。另外,饭菜不要吃得太杂。吃一顿饭,水里陆上的东西都有,味道浓的淡的都有,肯定要伤脾。

  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睡眠,古人说过这样的话:“不觅仙方觅睡方。”

  有些人非常可笑,他们白天黑夜,宴饮不停,还把这称为消遣。人经过一整天的劳累之后,晚上放松休息,这本身就是一件趣味十足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在晚上消遣呢?

  冬夏两季,都该日出而起。尤其在夏天,太阳初出天地之间的空气,最让人振奋精神,如果失去这个机会,那可是件遗憾的事。夏天时,太阳升起就起床,呼吸水草散发的清香,目睹莲花含苞欲放的样子,还有竹叶上露珠欲滴的画面……你会从中感到莫大的喜悦。白天时间如果太长,中午不妨午睡一会儿。一觉睡醒,便会觉得精神爽朗、神采奕奕。

  住在自己家里的人,更应该早起。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这时候,你还未梳洗,里里外外也没有打扫,如果来了客人,是很不雅观的事情。从前,何文端公住在京城,有个同辈的人去拜访他。那天,他还没有起床,过了半天,才出来待客。客人就问他:“尊夫人也在睡觉吗?”他回答说:“是的。”客人又说:“太阳已经老高了,一家之主都不起床,那些奴仆难道不会做出奸盗诈骗的事吗?”听完客人的话,何公内心十分感慨,从此之后,便天天早起了。

  世上那些不快乐的人,终身忧愁,他们肯定是毫无生气、没有情趣的人。

  颜回在简陋的巷子里,过着贫穷的生活,别人无法忍受,他却感到快乐;孟子把惭愧当作快乐;孔子说过“乐在其中”的话。《论语》开头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见孔子说的乐(《论语》作“说”)是指学习上的相互切磋。《中庸》上说“人人皆自得”。程颐、朱熹教导人要尊重孔子、颜回以道为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有些人,是贪欲过重,不安于命运的。贪欲过重,求之不得时,会觉得痛苦;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难受;不遵循道理,行动时时受挫,就会感到痛苦……这样,他们把自己限制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里,走不出去,只知道铤而走险。这就像一个衣衫褴褛的人,走在充满荆棘的路上狼狈不堪。这些人是不会了解走在康庄大路上的快乐的,只有那些圣贤仙佛,身上没有世俗之人的毛病,才能常常拥有一颗快乐的心。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乐圃,清朝桐城人,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著作有《笃素堂文集》、《恒产琐言》以及《聪训斋语》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楼主| 发表于 12.4.2010 15:42:37 | 只看该作者
  (阿拉伯)《一千零一夜》

  对待敌人可以稳重警惕,可以据理力争、出奇制胜。可是对待朋友,除了以诚相待,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世界上最优秀的法官,在朋友之间的感情破裂之后,也没有办法判定是谁的错。所以,择友之初,我们就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尊敬并爱护知行合一、言行合一的朋友。如发现对方的缺点,你应该谅解他、劝他改正。同时,你也要珍惜这段友谊,切勿轻言绝交。好朋友之间的感情,虽然真挚,却十分脆弱,就像玻璃一样,一旦破裂,就再也不能复原了。诗人们这样吟唱道:心神怎可耗损?受创伤的心,难道在修复后,也要留下那永不消隐的瓷器的裂痕吗?

  第二,要善于选择身边的人。你要摒弃无知愚顽和口是心非的人,从剩下的人中挑选其忠厚老实的人做一般的朋友。从语言学中也可以发现,朋友这个词原是以“诚实”这个词演变而来的。无知愚昧的人,是非好歹都不清楚,何来诚实可言;口是心非的人,言不由衷已成为习惯;喜欢颠倒黑白、欺骗世人的人,离朋友之道就差得更远了——要知道这种人连他们的父母、亲戚都要回避的。

  肯进忠言的人才是最可靠的朋友。工作中最宝贵的是成果,交谈中最受重视的是人们口中的赞誉。前人说得好:只有克己修身的人,才能控制私欲。不肯息事宁人的人,终会惹火烧身;随心所欲的人,结果会丢失行使智能的权利。

  我们对自己要怀有适当的警惕,过分的追逐会把本来活泼有趣的内心丧失掉,甚至连性命也会得到危害。对待朋友也是如此,谁听任他人的胡言乱语,谁就会牺牲朋友;谁爱争论,用暴虐的行为对待他人,朋友也就不能把他救出罪恶的深渊。

  《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流传的古代故事集。相传古时候,有一个萨桑王国,国王名叫山努亚。山努亚国王每天要娶一个女子来,在王宫过夜,但每到第二天雄鸡高唱的时候,便残酷地杀掉这个女子。这样年复一年,持续了三个年头,整整杀掉了一千多个女子。宰相将女儿多亚德献给国王。桑鲁卓每天讲一个故事,桑鲁卓的故事无穷无尽,一个比一个精彩,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桑鲁卓一共讲了一千零一个故事,终于感动了国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12.4.2010 15:42:48 | 只看该作者
 (德国)尼采

  卑贱者只看到自己的利益,实惠和好处是他时刻关心的。存在人内心深处强烈的本能,从不会被他拿来谋取其他缺乏实惠的事情,这种情感被这种人认为是克服了本能的智能。

  和卑贱者相比,高尚者似乎是不冷静的。在最佳时刻,高尚者往往会失去冷静,屈从于自己的本能。这就像在丛林中出没的动物会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幼子一样,是没有什么锱铢必较的理性的,它们的身心全部倾注在幼子身上。高尚、大度、自我牺牲的人大都如此,为怜悯和担心所控制,看起来比平常所见的人还要愚蠢。

  而那些理智的高尚者,要不是对这些怜悯人类的情感保持缄默,就是低首为之服务。激情,就是这样毫无预知地迸发出来的:感情越来越强烈,直到冲破了理智的桎梏。

  高尚者愉悦于本性的激情,而卑贱者却是鄙视激情的,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能比自己的利益更重要了。

  尼采(1844—1900):是当今西方非马克思主义世界中最有影响的哲学家,著有《悲剧的诞生》、《曙光》、《快乐的科学》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12.4.2010 15:43:02 | 只看该作者
(古希腊)苏格拉底

  自愿受苦的人和非自愿受苦的人都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自愿挨饿的人可以随时选择进食相反,被强迫受苦的人就没有这份选择的自由了——何时终止受苦,遥遥无期。而自愿受苦的人,在忍受苦楚时同时受到美好希望的鼓舞,就像猎手餐风饮雪并不以为苦,因为他有猎获野兽的希望。

  有人为了获得珍贵的友谊而辛苦,有人为了战胜仇敌而辛苦,有人为了拥有健全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而辛苦……这些为了妥善治理家务、救助朋友、报效国家而受苦的人,不但自己心情愉快,还获得了他人的赞扬和羡慕。而怠惰既不能使身体健全,也不会使心灵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只有不屈不挠的努力,才能使人们最终建立美好而高尚的业绩。

  先贤赫西阿德斯曾说:“恶行触目皆是,通向它的道路没有阻力。不朽的神明为何把劳力安放在德行的宫殿前?通向善行的道路充满险阻,又是多么漫长啊!尽管开头艰难,越是攀登到高处、接近顶峰,你越会觉得一切都很容易、一切都是值得的。”对此,艾比哈莫斯有同样的诗句作注解:“神明要求我们把劳动作为获得一切美好事物的代价。”

  有这么一个故事。先贤赫拉克雷斯在还是青年时,对如何面对生活充满疑虑。有一天,他在一个僻静的地方细细思量着自己的疑惑。这时候,有两个身材高大的妇人经过他身旁:一个面貌端正,身着洁白的纱裙,其眼光纯净、行为端庄;另一个容貌娇嫩,白皙红润的脸庞让人心动,一双大眼睛左顾右盼,娇态皆露——她不但善于自顾自盼,还时常窥视着别人是否注视着她,以随时装扮出惹人爱怜的样子。

  赫拉克雷斯正在欣赏第一个妇女悠闲的步态时,第二个妇人就冲到了他面前,叫道:“踌躇不决的赫拉克雷斯,如果你跟我交朋友,我会领你行走在最快乐、最舒适的路上。”她说,“跟着我,你能够尝到各种欢乐的滋味,一辈子不用经历任何苦难。首先,你不必担心兵国大事,你可以经常吃到美味佳肴,畅饮陈年佳酿,听听最轻松的音乐,闻闻香味,欣赏自己所爱好的东西。其次,与什么样的人交游最称心如意,怎样睡得最舒适,怎样最不费力地获得这一切,才是你所要考虑的。万一你担心你如何获得这一切时,我也不会要你为此劳心费力。你将会获得别人劳碌的果实。对你有用的,你可以毫无顾忌、轻而易举地拿到手。要知道,凡与我在一起的人,我都会赋予他们任意摄取的权力。”

  “女士,请问你尊姓大名?”赫拉克雷斯问道。

  “我的朋友叫我幸福。”她回答,“但憎恶我的人却给我取了绰号叫恶行。”

  说话间,第一个女子也走近来,说道:“赫拉克雷斯,我也和你谈谈。我认识你的父母,也注意到你自幼所受的教育。我希望你的脚步能走向我这里,你的善行将使你更为尊贵。但是神明所能赐与人的一切美好事物,没有一样不是经过辛苦努力而获得的。如果你想获得神明的智能,你就必须对神明虔敬;如果你想获得朋友的友爱,你就必须对朋友忠诚;如果你想获得国家的荣誉,你就必须对国家做出贡献。你要从土地上收获到丰盛的果实,就要在烈日下付诸劳作和耕种;你要使身体配得上人的灵魂,就必须用劳力出汗来训练。”

  第二个女子插话道:“这种通向快乐的路是多么艰难和漫长啊!舍近求远,就难弃易,太愚蠢了。”

  第一个女子回答说:“无耻的家伙,你以为你拥有的是什么好东西,不肯辛苦努力,怎可体验到美好的事物。你连等待美好呈现的欲望都没有。饥渴未至,大肆饕餮。你雇厨师来搜寻美食,满足你舌头的欲望;你储存美酒,使你能随时开怀痛饮;你在炎夏找来冰雪,让它们满足你的享受欲望;你准备柔软的被褥和特制的皮椅,以便无所事事之时享受酣畅的睡眠,而并非工作劳累后的自我补偿……你这女人,神明要弃绝你,善良的人是不齿与你为伍的。

  一切神圣的赞美你都看不到。生活的平常事中有最美丽的景致,你也看不到,因为你从来没自己做过什么美好的事情。谁相信你说的话呢?神志清醒的人决不会与你厮混。凡醉心于你的人,在年轻时身体便会脆弱不堪,年老的时候他们还拒不承认心灵原本有智能驻守的——年轻时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年老时困顿潦倒、痛苦难言。

  与神明为侣、善良为伴的我,每天都很快乐。我是工匠们熟悉的帮工,我是主人们的忠实管家,我是仆人们的仁爱护卫者,我是和平劳动的热情参与者,我是正义战争的顽强抵抗者……与我交往的朋友们也是个个心情愉快:食欲旺盛时的进餐叫他们享受乐趣,夜间的睡眠沉稳酣甜,同时不因为食色之欲而轻忽自己的本份。因为我,青年人获得老年人的夸奖,老年人受到青年人的尊敬。人们欣喜地回忆过往,欢欣鼓舞地从事手头的工作。通过我,人们受到神明的恩惠、朋友的爱戴、他人的尊重。大限来临之日,他们不会遭人遗忘,他们一直会活下去,并永远受到人们的歌诵和纪念。

  赫拉克雷斯,你是你父母创造的奇迹。他们已经像我所说的度过了他们的愉快而幸福的一生。如果你认真努力,也能争取到最大的幸福的。”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更容易理解先贤艾比哈莫斯令人称道的另外一句话,虽措辞严厉,却更叫人清醒——“无赖们,不要留意轻松的事情,否则你得到将是艰难。”

  苏格拉底(前470—前399):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苏格拉底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楼主| 发表于 12.4.2010 15:43:13 | 只看该作者
(宋)袁末

  品德的好坏,与官位的高低是两回事,没有必然的联系。品德高尚,不一定就该享受富贵荣华;品行恶劣,也不一定就要遭受厄运。如果真是那样,孔子、颜回等贤人,早就该做宰相了;同时,从古到今的高宫中,也就没有小人出现了。

  培养品德,对我们而言是份内的事,不要带着功名的目的来修身养性。不然,一旦达不到目的,人们就会松懈,不再认真修养品德了,并且他还会改变原来坚信的信念,最终沦落为小人。现在,世上享受荣华富贵的人中,愚蠢的大有人在。而饱受贫寒饥苦的人中,大多数是聪明的人。世人不必进一步去研究原因,一切则是自然的使然,只要做到心中泰然,就可以省掉许多麻烦。

  这个世上,有些人没有见识,不能一视同仁且始终如一地对待自己的亲戚和朋友。同时,他们还根据人的贫富高低,把别人划分成不同的等级。他们遇到有钱有势的人,就恭敬有礼:钱越多,官越大,就越恭敬有加;他们遇到无钱无势的人,就态度傲慢,更别说周济帮助了。但他们不知道,别人有钱有势,算不得自己的荣耀;别人贫穷低贱,也无关自己的耻辱,完全没有必要用不同的态度去对待不同的人。道德高深、见多识广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贫贱富贵,对一个人来说不是永久的。难道可以凭借一时的富贵,就在人前耀武扬威吗?假如先前贫困,后来发家致富;先前卑贱,后来身居高位,这样的人,虽然被人看作是有才能的人,他们也不该因为这些就招摇过市吧!假如祖先给他留下一大笔财产,而使他生活富足,或者因为祖父或父亲的关系而拥有的荣誉和地位,这样的人,与普通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人和人之间,智力和学问肯定有高低之分,有的甚至有天壤之别。高水平的人看低水平的人,就如同登高远望,可以把远处的景物尽收眼眼中;低水平的人看高水平的人,就如同站在墙外的人,想看墙内的东西,但什么也看不见。假如两个人的水平相差无几,那么他们还能互相交流;假如他们的水平相差太大,那么最好什么也别切磋——不然的话,只是白费力气罢了。这就如同下棋,如果双方水平旗鼓相当,他们还可以交锋;如果一个人是国手级别,另一个是连棋都不会下的新手,那么,结果还用说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12.4.2010 15:43:25 | 只看该作者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

  卑微地活、愚蠢地活、放纵地活、邪恶地活……这就是太阳底下的众生,都陷入在慢性死亡的旅途中。

  追求安适的灵魂,便和神圣同体;追求肉体的放荡,便使风俗泯灭。神圣比风俗要好,更值得好人去追求。

  体力和金钱并不能使人得到真正的愉悦和幸福,正直和智能才能让人感知你的存在。

  同担患难,忠于义务,凡不伟大的也因此而伟大了;心地龌龊,陷人不义,凡本无难的也会使此人受难了。

  做了可耻的事情,但为之追悔,自己便在得救中。

  不学习,就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更不能以学习教化他人。

  医学医治人的身体,哲学拯救人的精神。

  ……

  诸多的事实表明:智能孕育出三种果实——慎思、明辨、笃行。拥有智能之果的人,必善于思考、善于说动、善于行动。

  有很多人跪在神庙前,喃喃自语,祈望神灵保佑他们健康。人既然还可以行动,那就不是已经将生命的权利交给你们了吗?还有必要把自己交付到另外一个人身上吗——即使他是神明。这就像另外一种人,终日只想到自己的财产、牲畜和利益,懊悔自己为什么不能让这些事物多一点、再多一点。他们把嫉恨的心都要掏空了,却很少想到用热情和真诚来跟他人交好,用勤奋和努力来完成自己的梦想。智能就只需要那么坚持一下,他却从不低头正视这一点。况且,享乐因为节制才会长久,生活拥有协调才叫人满足。灵魂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这种不安宁,使人没法把心放在能够办到的事情上,并在可以支配的事情上得到满足。嫉妒、羡慕把我们的视线牢牢地粘着在那些被认为是风光耀眼的人身上。想想那些生活贫困的人,设身处地来感受他们的痛苦,你就会感到自己的现状已经是很不错、很值得羡慕的了。

  每个人走到今天,固然有他自己的选择,然而有许多无法预料的因素也是人无法选择的——有谁天生就被赋予苦难呢?想想这一点,你就不会老是贪心不足,从而给自己的灵魂带来苦恼。一个人时刻在羡慕有钱人的富足,羡慕那些被认为幸福的人,就会给自己纯洁的心灵蒙上越来越厚的灰尘,并不由自主地做出愚蠢的事情。可你不知道,一旦自己做出违反规则的事情,就再没有挽救的机会了。

  生活中有三个恶煞会吞噬属于智能的果实——嫉妒、眼红、不满。你如果想得到真正的幸福,那就放弃它们吧!

  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古希腊唯物论哲学家。他与留基伯并称为原子论的创始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12.4.2010 15:43:36 | 只看该作者
(德国)蒙田

  永远追逐未来的事物,可谓人类最大的弊端。

  过去已不可追索,未来比过去还要渺茫而无法把握,为什么不抓住眼前的幸福呢?大自然为了延续她的功业领导我们去跨海逐日,其实这有多少真实可言?因为这个谬误,我们相信事业比头脑中的知识更重要,这使得我们永远找不到休憩之所。恐惧、欲望、祈求,时刻催促我们到未来去,而剥夺了我们现在的意识,让它像一个风火中的车轮一样永远向前旋转、旋转,甚至在我们弥留之际,它依然在旋转不停。

  塞涅卡说:“悬念着未来的心永远是悲伤的。”柏拉图说:“做你的事和认识你自己。”……先贤们的箴言让我们陷入思考。我们不论有何职务,在达成我们所谓的事业前,都应知道什么才是属于自己的。自爱与栽培自己没有两样,认识自己的人不会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智者都能避开那些繁冗的事务和无谓的企图,正如西塞罗所说:“愚昧的人,即使他的愿望都实现了,还是不满足;智能之人,都享受着现在,而且永远不会对自己不满足。”

  蒙田(1533—1592):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他的随笔全集是十六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12.4.2010 15:43:51 | 只看该作者
(春秋)文子

  人若言行不一致,开头和结果相背离,内心与外表不相符,假造名声来惑人耳目,就是“毁志”。

  真正的品行不端是违背人性的,对人对事永远难以公正。以这种心态行事的人,表面上好像是率直,实际却是相互攻击,使好人遭难的。在揭人短处方面,率直的人和狂放的人是一样的,但目的却不相同;在自然率性方面,爽朗的人和放浪的人是一样的,但本质却不相同。考虑他们的出发点是否相同,就知道什么是“毁志”了。

  若有人因吃喝而与人亲近,因贿赂而与人结交,因损人利己而狼狈为奸,因有了名位权力就隐藏感情,那就是卑鄙贪婪之人;若有人为了虚名浮利而并非为了事业,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只要有利可图,就闻风而动,那干万不能和他交往;若有人没有大学识只有些小聪明,不能办大事只有些小能耐,不明白大道只重视小利,这就是虚假。

  人人都有缺点,只要大方向不错,就该肯定;人人都有小的过错,不必为此耿耿于怀,但如果大方向有问题,就要否定。愚昧之人的行为,就更不值一提了。

  文子(生卒年不详):姓辛(一说姓文),字计然,号文予。春秋末年人。《文子》一书,与《老子》、《列予》、《通玄真经》并列为道教“四予真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12.4.2010 15:44:20 | 只看该作者
(荷兰)斯宾诺沙

  日常之物,虽然每日里都能眼见、手触,但有时并不能叫人相信它的真实。这些令人头晕目眩的东西,本身无所谓好坏、善恶,只不过凑巧拨动了心灵的琴弦。每个人都可以分享真正的善,不叫其他的尘埃蒙垢自己的心灵。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便可永享欢乐。

  人不会放弃确定可靠的东西,而去追求不确定的东西,只有愚人才会做出这种愚笨的事。荣誉和财富使人得益,如果眼羡其他的生活状态,就必将使人放下这已到手的名利,面临不确定的选择。人们常在思考,有没有可能找到一种新的生活指针,或者确定知晓其存在,而并不干扰生活中的习惯和秩序呢?有的人屡次尝试,都没有获得成效。考察人们平常的生活环境,他们所公认的最高幸福,归纳起来不外是资财、荣誉、感官快乐。这三种东西惹得众人想之、求之,使人们的心思根本不能考虑到别人的幸福。

  为感官快乐所奴役的心,安之若素,好像在这种幸福之外,尘世中再没有什么能抓得住的东西。但是快乐一旦让人满足,就会如浪潮退去,瞬间的空虚又将人拋入无边的苦恼之中。这些心灵即使不会因此完全丢失它的灵魂,也必将纷乱不堪了。挫折多了,人心也会麻木的。对于荣誉和财富,都是人们所追求的,但如若人们以为它自身就是目的,甚至是荣誉之所,那么只能令人沉沦了。

  好名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没法控制不让它在胸腔中强烈地驱使自己。荣誉由于本身具有善意,容易使人以它为最后的目的。荣誉和钱财的获取不像感官快乐那样,捕获这头咻咻乱叫小兽的同时,不一定有苦恼和懊恨相随;相反,荣誉和钱财越多,人们越觉得愉快,人们增加它的念头就越强烈。只有在希望落空后,莫名的屈辱才会扑上前来。荣誉的获取成为习惯以后,还有这样的毒害:人们为即将到来的名声所驱使,为人处世完全依靠世俗意见为转移——亲世俗之所亲,远世俗之所远,完全为声名所累。

  这两种态度南辕北辙,二者必去其一。因此,人们不能不痛切寻求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东西。如前所说、这似乎是自愿放弃了确定的事物而去追求那不确定的东西。但仔细想来,如果放弃世俗所追求的,来从事新生活的探求,那么放弃的是无法捉摸的善,却有可能得到常驻不变、永恒的善了。

  不过,若我们痛下决心,不只为钱财、荣誉、肉体享乐所迷乱,则我们所抛弃的必是真正的恶,而真正的善也必随之显露,为我们获得。在这种关乎人生能否得到真正幸福的关头,我们必须强迫自己用全副力量去寻求这救济。也许这救济不确定,但重病之人膏肓已久,怎能不寄希望于医生最后的药方呢!须知世俗中弥漫的名利,不但不足以救济人和保持生命,反而残害心灵,叫世界充斥孱弱的病人。对此不醒悟的人,还在指望着怎样占有,并且占有的更多。须知,凡为它们所占有的人,无不以毁灭告终。

  斯宾诺沙:荷兰著名学者、哲学家。1670年提出“哲学思想自由”的思想。著作有《伦理学》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7.11.2024 01:27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