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中国边防部队的反击作战准备
1962年的春、夏李,印度政府疯狂反华,印军不断入侵、蚕食中国领土并挑起武装冲突,制造流血事件,边境局势日益恶化,大规模武装冲突一触即发。在这种严重形势下,中国边防部队保持了高度戒备,进行了一系列必要的准备。
中国边防部队的作战准备是从反蚕食斗争开始的。
(一)进行不间断的政治思想动员
在印度政府疯狂反华,印军不断在中印边境地区进行武装挑衅和蚕食中国领土后,西藏、新疆边防部队,根据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1962年6月18日下发的《关于反对印度反动派军事挑衅的政治工作指示》,在部队中普遍开展了以揭露尼赫鲁反华真面目为中心的控诉教育运动,并联系美国支持蒋介石集团妄图窜犯东南沿海的罪行进行教育,使广大指战员认清了尼赫鲁政府联合帝国主义进行反华的真相及其反动本质,认清了中印边境斗争的形势,激发了爱国主义的热情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同时,还针对部分人存在的急躁情绪,进行了中印边境斗争长期性、曲折性、艰巨性的教育,为部队随时执行作战任务打下了思想基础。择绕桥事件后,通过开座谈会,为牺牲烈士举行追悼大会,控诉印军侵略罪行等形式,对部队进行教育,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指战员对印度反动派的无比仇恨。
中共西藏工委和西藏军区为使全区干部群众认清中印边境斗争形势,明确斗争任务,联合发出了《关于西藏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指示》,要求在于部中进行中印边境斗争形势的学习,在群众中开展一次目前形势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上层人士的教育,使之认清中印边境东段扯冬地区的斗争,已发展到十分尖锐的地步;印度当局拒绝谈判,在边境地区集结部队,向中国发动大规模武装进攻已迫在盾睫;这一斗争形势必将影响到中印边境西段、中段和东段其他地区,外逃叛乱武装在印度的支持下有可能回窜。因此,要提高警惕,严防反革命分子的破坏,在边境地区要密切注意和打击外逃叛乱武装的回窜,保证西藏内部的稳定。
新疆军区部队还广泛开展了控诉印度政府侵占中国领土的罪行和热爱祖国、守土有责的教育,激发了广大指战员高昂的战斗热情。骑兵第三团是一支以维吾尔族为主,有新疆7个民族的战士组成的部队。开始有的战士对印度反动派的面目认识不清,通过控诉尼赫鲁政府罪行的教育,他们说,印度在西段要侵占的阿克赛钦地区,就是属于新疆皮山县的“白石滩”。我们团在这里修了多年公路,印方一点不知道,现在怎么说成是它的?这片神圣领土是喀拉喀什河(墨玉河)的源头,决不能让印度占去。我们一定要英勇作战,完成祖国赋予的任务,打退印军的入侵,这才对得起家乡父老。阿里支队的一些老同志1954年前后曾在巴里加斯和乌热等地守过边防,并和那里的藏族群众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后来眼看这些地方被印军逐步侵占,感到非常痛心。他们在声讨大会上说:“印军占领我们阿里不少土地,这次党中央决策反蚕食,并要准备收复失地,真是大得民心,大快军心!”干部战士无不摩拳擦掌,准备战斗,报效祖国。
1962年,10月10日,针对中印边境斗争形势的发展,总政治部发出了《关于歼灭入侵印军作战的政治工作补充指示》。根据总政治部的指示和部队的任务,西藏军区下发了《歼灭入侵克节朗地区印军作战的政治工作指示》和《动员令》。新疆军区下发了《反击印度侵略军的战斗动员指示》和《全部清除入侵残余印军的政治工作指示》。据此,进一步向部队进行了思想动员,更加激发了广大指战员的斗志和求战热情,决心不借一切,奋勇杀敌。西藏边防部队第一五五团第二连官兵一致表示:“一定要打好这一仗”,为保卫祖国边防立新功。新疆边防部队步兵第二团有16个老兵等待复员回去结婚,但经战斗动员后,纷纷要求留下参加战斗。他们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国事当头,家事后推”;第十团第三营党委提出,“要和老红军比过雪山草地,和志愿军比流血牺牲,和进藏先遣连比艰难困苦”;第十一团第三营提出,要发扬三五九旅勇往直前、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他们召开了风雪昆仑点英豪大会,参战各单位选派代表纷纷上台挑应战,表决心。这些,充分显示了军心不可侮,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不是好欺负的气概。
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在进行思想动员的同时,针对战区民族特点、社会情况,进行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民族、边防以及俘虏等政策教育。这些都为反击作战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进行部署调整,组织临战训练
中印边境斗争形势紧张后,西藏、新疆军区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陆续收拢生产、营建部队,加强了边防一线的布防力量。随着中印边境斗争局势的发展变化,为了制止印军的入侵蚕食和应付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中央军委决定在中印边境西段将空喀山口、河尾滩和天文点3个边防区的兵力,由原步兵第二团的1个营增加到2个营,将陆军第四师第十团和第十一团的各1个值班营由莎车、阿克苏调至甜水海、康西瓦各1个营,将骑兵第三团(相当于1个营)调至红柳滩。秋季补充4000名新兵后,将步兵第二团分编为步兵第二、第三团,第二团担任中印边境西线守卡、巡逻任务,第三团负责塔什库尔干防区守卫任务。第十团、第十一团编为充实的值班团,作为机动部队。加上骑兵第三团,以4个团的兵力,在西线地区应付印军的挑衅、蚕食和进攻。遵照总参谋部10月6日指示,新疆军区急令康西瓦指挥所组成前指率第十一团第三营、骑兵第三团、工兵第一○九团第一营进至天文点防区,做好在西段地区拔除印军据点的作战准备,已经下山的骑兵第三团炮兵连和两个步兵连立即返回天文点。令第四师炮兵团120迫击炮营(欠1个连)、76加农炮连进至天文点,加强步兵第十一团第三营拔点作战。第四师喷火连57人,携带喷火器28具,分别加强拔点作战部队。上述部队昼夜兼程,于10月12日24时前到达指定位置。至此,中印边境西线自卫反击作战的总兵力达到6300人。参战部队主力是具有红军传统和光荣战斗历史的部队。另调工程兵第一○九团(欠第一营)、第一二四团,汽车第三十六团、二七三医院、空军和田指挥所等部队进入莎车、和田一带,随时支援一线作战。
在中印边境东线,藏字四一九部队立即收拢集中,转入战备训练。藏字四一九部队,是原第十八军的老部队。第一五四、第一五五、第一五七团均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斗洗礼,具有光荣的战斗历史。9月初,当发现印军在扯冬设立侵略据点后,根据总参谋部指示,山南军分区边防第二团第一、第三连于9月8日进入克节朗地区并占领了择绕桥、几儿等、白采等地,与印军武装对峙。随后第二连进到汪登、炮兵连进至塔拉。9月中旬,工兵第一三六团第一营进至麻麻,抢修道路。择绕桥事件后,为了应付日益紧张的克节朗地区斗争形势,第一五七团第一营于21日进至麻麻,28日进至拉则山口北侧,团主力于25日进至错那,27日进至麻麻。第一五四团于9月29日前由林芝地区进至山南扎郎、贡嘎地区。根据总参谋部指示,藏字四一九部队率第一五四团、第一五五团和炮兵第三○八团两个120迫击炮连及部分指挥保障分队,于10月7日至9日先后由巴河桥、拉萨和山南扎郎、贡嘎地区出发,于9至12日先后进至勒、麻麻和舍姆等待机位置。18至19日,藏字四一九部队全部进入克节朗地区的得芒、学不丢、汪等和尺冬及其以西地区,占领了反击作战出发阵地。昌都军分区前指于10月9日进至察隅。第一五三团加强营和分区独立营10月9日由波罗、吉公地区出发,12日全部进至察隅以南、拉丁、松古以北地区待机。
担负反击作战任务的部(分)队,虽刚完成平叛作战任务不久,但是这次反击作战是在极其艰苦复杂的生疏地区进行,并且是同新的对象作战。为了胜利完成自卫反击作战任务,战前西藏、新疆军区部队和其他参战部队,针对战备任务,积极组织进行了临战训练,本着以战术训练为主,达到开得动、打得准、联得上、指挥好、协同好、攻必克、守必固的要求,掀起了群众性的练兵热潮。西藏军区于6月5日下达了《部队战备训练计划》,参战部队在战备形势教育和深入训练动员的基础上,迅速掀起了群众性的临战练兵热潮。各部队在训练中,本着“用得着的就训,用不着的不训,急用的先训,不急用的后训,重点课目先训,一般课目后训”的原则,突出进行了山林地攻防战斗的组织指挥、近迫作业、火力组织、打反冲击和带战术背景的山林地射击、投弹,对地堡和障碍物的爆破以及适应性训练等内容,提高了部队的战术、技术水平和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培养了大批爆破手(每班达2-3名)。藏字四一九部队和第一五三团,还以当面敌情为背景,选择类似地形,仿照印军的工事和兵力、火力配置,组织实施了“步兵连(营)攻坚战斗”的实兵实弹战术演练。团以上干部和机关干部普遍进行了本级指挥和本职专业的训练,提高了组织指挥能力和本职业务水平。新疆军区部队根据高山缺氧、气候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着重进行了适应性锻炼,并组织进行了实兵实弹打靶训练和战场救护、防冻伤等内容的训练。各参战部队广泛发扬军事民主,针对自己的作战任务,结合敌情、地形,通过现地勘察和沙盘作业,明确作战任务,制定具体方案。特别对如何克服障碍,攻击各种工事,都从最困难情况出发,多准备几手,从而使人人心中有数,既做好打硬仗、打恶仗的准备,又树立了克敌制胜,敢打必胜的信心。由于临战训练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官兵积极性高,虽然时间短,但收获大,效果好。通过临战训练和适应性锻炼,统一了作战指导思想,提高了部队的机动能力和战术、技术水平以及各级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
战前,各参战部队还根据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关于“备战整军”的指示,结合本区本部队的干部情况,本着精简机关、充实连队、保留骨干、加强基层的要求,对各级主官、领导核心、战斗骨干的搭配等作了研究和调整。西藏军区藏字四一九部队先后共调整了273名干部,占应编干部数32.4%。通过调整,该部3个步兵团的9个步兵营,有8个营有了较强的核心干部;第一五七团连队干部中有实战经验的由56.7%增长到61.2%,有核心干部的连队从75%增长到90%;第一五五团连排干部经过调整,有实战经验的达到90%,每个连队都有了核心干部。步兵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第一营36名干部中,就有18名有战斗经验,战斗作风好的“骨干”,其余也大部参加过解放战争和平叛作战。为保障连续作战的需要,还作了干部的储备和预提工作,除每团保留20名机动干部外,西藏军区还为参战部队准备了105名各级指挥干部。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还为西藏军区作战部队抽调了一批各级各类干部和翻译人员,为新疆军区作战部队抽调了800名年轻力壮、有实战经验的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抽调了75名优秀专业技术干部支援康指,补充了无线电通信干部的不足,保证了反击作战的需要。
为了解和掌握当面印军情况和战区地形,参战部队均组织进行了现地勘察。10月上旬,西藏军区赵文进副司令员率藏字四一九部队团以上干部赴拉则山口,对克节朗河谷的印军部署和战区地形进行勘察。新疆军区参战部(分)队利用和印军武装对峙的局面,对当面印军的兵力、火力部署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侦察,准确地掌握了印军情况。
9月下旬择绕桥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鉴于中印两国在边境的一场军事较量不可避免,乃令在内地休假的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即返西藏,负责中印边境东段主要方向上自卫反击作战的指挥任务。张国华司令员和在北京开会的西藏军区参谋长王亢,在北京当面听取了党中央、中央军委首长的指示后,偕同在北京开会、学习、休假的一部分西藏军区干部,于10月12日返回拉萨。13日上午,向西藏工委、西藏军区党委汇报了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同志的指示后,当天下午即率军区部分机关人员赶赴克节朗地区前线。14日,进抵麻麻,立即组成了西藏军区前指。其成员有:司令员张国华,副司令员邓少东、陈明义、赵文进,政治部主任吕义山,副参谋长石伴樵,后勤部副部长于一星及司、政、后机关有关部门的领导、精干的参勤人员和通信保障分队。西藏军区原来组成的前指(即藏字四一九部队)及其所属,即作为一支相当于师的参战部队投入自卫反击作战。麻麻位于娘姆江曲河谷,距克节朗河谷约20公里,与入侵克节朗地区印军右翼据点沙则(即兼则马尼)仅相距15公里,便于了解和掌握战场情况,实施及时有力的指挥。
(三)进行物资储备和战场建设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在西藏地区,就地补给异常困难,各种作战物资和部队的各种生活物资,全靠从内地其他省市输送。要在短时间内从几千公里以外的地方调运各种物资到边境地区,是极为困难的。因此,物资的储备就显得十分重要。西藏军区战前在错那、隆子和察隅等地运屯各种物资445吨。在山南方向储备了一个师40天的主副食,两个基数的弹药和柴、草、马料、酥油、糟粑及修路材料、工具等,并准备了运送一个师的汽车和保障一个师作战行动的民工和民畜。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阿里从新疆运进4000吨物资。新疆军区到战前,各哨卡备足了半年物资,机动作战部队备足了3个月的物资,建立了后勤保障机构,储备运输物资1.8万吨。
中印边境东段地区的边防,是1959年平叛时才先后建立和进驻的,而通往这些点的公路到1962年,错那方向仅修到错那,昌都方向仅修至扎拉。而从错那,扎拉到作战地区仅有乡村路可通行。边防要点的阵地构筑和各种副防御设施,仅靠就地取材,十分简陋,通信设施也极为落后,不解决道路和通信问题,自卫反击作战的任务是难以完成的。战前,西藏军区根据作战预案,在山南地区组织力量抢修了错那至麻麻,邛多江至三安曲林的公路,维修了拉萨至曲水段的公路,加修了错那至肖,麻麻至勒和加玉至陇的乡村路。架设了泽当至错那的电话线路。给山南军分区步兵第二团配备了200瓦电台,直接与总参谋部沟通了无线电联络。林芝地区抢修了6条乡村道路。克节朗地区自卫反击作战开始后,又抢修了格金山口至肖(后又延伸至达旺),麻麻至勒和扎拉至察隅的急造军路,保障了前运后送的需要。新疆军区组织力量维修了道路桥梁,增修了边防哨卡的工事,加强了通信建设,各哨卡配备了200瓦电台,康指和日土宗配备了1000瓦电台,沟通了与总参谋部的联络,保障了作战指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