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边没有游书,难免上网一搜以求印证。可惜只找到电子囫囵版的,http://menghudie.y365.com/wxs/one.htm<br>以及袁行霈版,---游版一下,袁版也算是权威了,俱是未见李公高论。http://www.guoxue.com/Newbook/book22/zgwxs/zgwxsML.htm<br><br>倒是有见<br><br>诗经:四言为主,两句为一层意思,篇章短小。<br>楚辞:突破四言体格局,以五言为基础,每句5-9字不等;每句有动词;句中、句尾多用语气词“兮”(或“些”“只”)<br><br>另诗词网上见<br><br><br>韵文体裁的一种。得名于屈原的作品《离骚》。由<br>于后人常以“骚”来概括《楚辞》,所以“骚体”亦可<br>称为“楚辞体”。由于汉代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大<br>人赋》,班固的《幽通赋》,张衡的《思玄赋》等作品<br>与《离骚》体裁相类,所以后者亦被称之为“骚体赋”。<br>这样,“骚体”又包括了与《离骚》形式相近的一些赋。<br> 骚体是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所创造的一种抒情<br>韵文,以《离骚》为代表,一般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参<br>差,多六、七言,以“兮”字作语助词。另外,过去有<br>人总结过,“骚”调以虚字为句腰,腰上一字与句末一字<br>平仄相异为谐调,平仄相同为拗调;《九歌》以“兮”字<br>为句腰,句调谐拗亦同。骚体可以称诗,亦可以指赋。汉<br>以后署名蔡琰的骚体《悲愤诗》后半部分,韩愈的《复<br>志赋》,柳宗元的《惩咎赋》、《闵生赋》等均可归入<br>骚体类。<br><br>据我所知,楚辞和赋兼归入骚体,只是前者诗歌后者散文,后来的汉赋倒是诸多结束。<br>不知李公怎样可以断言楚歌无九字?语助不是字?那么回首这首译作,哪里又有不妥?<br><br>我也不和男逗,只和公斗~~只觉公爱偷转话题了。<br><br>小说史略上也从未见着说外由而无内因罢?未免本末倒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