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五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幕式点火莫明其妙的低级失误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9.8.2008 22:25: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月之女祭司 于 9.8.2008 23:03 发表 . [6 D# N! L: T2 u4 |: G ' H+ _) A' @, S/ U% j1 Z, Z3 s2 w* ]# ^* o" u 随意下沉帖子是讨论的态度吗?也没人让你不管“27”二十一地说好吧?/ U L7 O7 {6 S 3 a- e3 y! O/ r4 Y3 q刚查了一下,官方的解释是鸟巢碗边有上下坡,导致速度不匀。从这个解释出发基本有两种可能:
) B) s! q2 O' _. \这还不够啊?/ }1 o, l6 [1 a, S1 M, I' B! v( H 官方能承认到这个地步,并且回答这个事情.说明了这个最少不是我鸡蛋里挑骨头.我在开元发一个帖子,官方不可能回答.: _" K# Q0 t/ y: v 你承不承认这个问题是被很大一部分人发现了,并且影响足够大的官方去回复? 1 }) E; N4 t% b9 g5 F这说明了什么? & p. y% [' b% ~& a/ x; _如果开幕式这个环节真的有隐义,cctv解说的时候应该会解释吧,因为其他环节都是把背后含义解释. 6 W/ V* ?; _" y- U% }: ]) c5 y2 Z6 y如果你不认为这个是个失误?那么你对他的定义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9.8.2008 22:33: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月之女祭司 于 9.8.2008 23:03 发表 " S; Y' [1 j6 v' M* l" k " P; i# b' l: ]- q2 l7 B 2 }$ a. D+ V& w$ x R* f' r% L! j看完开幕式后情绪比较激动,觉得那么多人辛苦了这么长时间,真是太不容易了。我觉得如果不是你能排除全部“这不是一个低级失误”的可能性,你的标题都是对很多人的不尊重。
1 S s" y5 q; G, C) m$ m9 E " M/ _" a: W( k8 P. q5 W- b这么多人参加开幕式,基本上所有环节都很完美.但是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如果是不可克服,那没办法.但如果是当时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我觉得事先排练时肯定能发现.但是开幕式上还是出现这个情况)我觉得是这个环节的负责人员对其他很多人的不尊重.而不是我不尊重其他人 0 R$ Q) @) Z; W/ y; j4 z8 a5 x/ C2 f- I2 a. s( r1 P * a5 y3 G8 N$ T. X " i: H, e- d! r/ [# C' C* h* y 我觉得如果不是你能排除全部“这不是一个低级失误”的可能性 % P" ~2 O, H7 ?8 Y这句话我没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10.8.2008 09:56:13 | 只看该作者
ZT: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 ... -gb2312-672625.html ( d- T* d' i! S! e9 T$ e2 C . u( \; {" x9 @. s4 N: w6 }  -“轨道车突然‘罢工’怎么办?” / K/ B' E/ C! u6 h  “换工作人员推” ; r. m6 N( C; g( w5 N* k  一些观众发现,李宁刚刚在空中奔跑时,“卷轴”展开的速度似乎慢了一点,李宁跑到了前面,这被许多人认为是本次开幕式的穿帮镜头。但程小东非常确定地说:“不可能是穿帮,是观众观看的角度差异造成的”。2 F" A L: ~0 J* ]; c' [   为什么这么肯定呢?程小东介绍,因为拉着李宁的是一辆隐藏在鸟巢顶部的电子轨道车,它和画轴的速度早就用电脑设置好,不可能谁比谁快一点。当然,电子轨道车出现故障是有可能的,但这只会让李宁“奔跑”的速度减缓,而不是加快。“我们有工作人员一直在跟着轨道车跑,如果它一旦出现故障,我们马上就会换成人来推。人的力量肯定比不上机器,所以无论怎样,李宁跑得都不会比卷轴打开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10.8.2008 11:1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10.8.2008 12:28: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ici 于 10.8.2008 10:56 发表 7 P9 f- B+ s# [/ q9 G/ B ZT: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0808/news-gb2312-672625.html & @* }& ?" q* ^2 |; X0 Q" r5 |: G) }! |$ q$ M0 N   -“轨道车突然‘罢工’怎么办?”' t4 S0 n# G. ~6 e/ B1 o   “换工作人员推” 3 n% X# Y( `+ y2 D$ G, w- [  一些观众发现,李宁刚刚在空中奔跑时,“卷轴”展开的速度似乎慢了一 ...
9 N' d2 D9 T# B6 i( o # J: L4 n3 m0 L* j9 u& a- a转一个官方的 http://news.cctv.com/china/20080809/101016_2.shtml ! Z4 H* X1 D3 I. ~ y4 K9 C/ }% T, ]/ l" G 主持人:你说的无名英雄?7 `& R! \0 U1 u, O$ s# E p   陈维亚:无名英雄就是替身,他们已经完成了整个碗边的跑动,先是设备、车的速度,而且这个碗边是有坡的,上坡速度就慢,下坡速度就快,我们请来李宁看,他一看就特别有信心,觉得他们能做到我也能做到。 + ~# G+ @! E: V! T, m$ B  主持人:而且好像还存在空中转身变换方向的机关。 4 ~8 y- }, P* z' I- Y9 e! Z  陈维亚:对,有两根威亚,当一边威亚一拉力就不一样了。 & g( z+ x# c/ a4 g  张艺谋:其实这也很像拍电影飞檐走壁的,但是没有用这么长的,在众目睽睽之下都没有任何失误的是很难的。 ) |9 R' A: w' ]$ \& b7 [ m9 o2 o! a  陈维亚:再揭一个小秘吧,空中旋转对他的负重克服力是很困难的,李宁始终说我的手坚持不了拿这么长时间的火炬,我们曾经想请假肢厂做一个假肢,后来说不行,最后我们实际上有一根威亚,协助他,这些都是观众看不见的,都是方方面面大家共同努力的。" g1 `; u7 d5 y; ]   主持人:李宁一圈走下来之后要休息一个多小时才能恢复体力。 + M! M9 @8 k' o+ [# h  陈维亚:不光他,上面推车的工作人员,结束之后必须休息一个小时。. _% d) C, a4 S* t   主持人:需要推车吗? 7 T" A% l6 B& Y1 f) h T  张艺谋:我简单讲一下,为了点火,在碗边沿儿上做了一个四环,这个环道是一个轨道,轨道上电动车可以绕着走,像咱们的四环路一样,为了确保领导和所有人希望的万无一失,是双保险,就是两个车,一个电动车在后边走,前边顶一个手动车,手动车要跟八个人到十个人推它,就是电动车跟它走,靠电动车的动力,一旦稍微有点问题,手动即刻跟上,保证在雨天也要万无一失,所以要有人推,推的人永远在跟着,还有电动的车。 + l [" [) C+ u# Q; r# a; f  王宁:推的速度一定要跟电动的速度基本同步。 ; D# r: T1 r/ Q: T2 R* b  主持人:您刚刚说的这个事,确实我们今天看直播的时候觉得李宁沿着屏幕往前走的时候,有时候和画卷前轴存在速度的协调, Z0 |1 S5 W# C* f" q ?, T0 @# u1 w   张艺谋:对,又是一个上坡下坡。% ^, X5 P0 H1 y# q% k: i( m! f; {   陈维亚:必须在3分38秒推到位,这个训练也是非常辛苦的训练。 w3 h+ G* S, p% I  主持人:我们的保密工作也确实是很大的工作,从我们的节目里边可以看到,都是在深更半夜。一开始的时候曾经说过,我记得在媒体上曾经讲过,说知道点火秘密的人不超过10个,我相信在座的4位嘉宾肯定是10个人当中的,当初的保密怎么做到的?' c* |2 S, z5 J8 g' c) B   王宁:其实保密主要是人人都有这种意识,保密就能做到,不要说讨论火炬这个事,讨论一般的方案,到这种程度开会的时候不能有服务倒茶之类的,都要我们自己去,在说点火炬的时候就够更特殊了,高度集中,我们要熟悉有别人的时候绝对不能说这个事。" {; x+ n0 e# V5 W# `- w   张继刚:造火炬塔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弄,研制点火的人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火炬塔。 ! A1 G. F, L0 c: N  陈维亚:都是单线联系的。 K* {. X. b g! {- W  王宁:今天保密做到这样应该很满意。 # C& b/ f* ~+ ^3 x+ h2 I1 U! N  主持人:可是王部长,您觉得这么大的动静,那么大的火炬塔,毕竟天天训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人,你刚刚说到的工作人员也是很多很多的,保密工作一直到今天晚上也是很难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11.8.2008 11:26:23 | 只看该作者
那个据说不是失误,故意的,表示中国曾经领先世界,然后又落后,现在努力云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11.8.2008 12:14:01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吧,应该不是低级失误,而是有意为之,如果绕场一周,卷轴滚动的速度和李宁奔跑速度保持一致,就显得很无聊,毕竟3分多钟,没有什么变化,有快有慢,反而觉得挺好的,是一种有追逐有落后有高潮有低谷的暗示,也表明了中国在追逐奥运梦想时候的成功和失败,欢笑和泪水,起起伏伏却从没有放弃。 9 X# a( R# K- ~" h! o: G! K3 j 1 w, b' `# ]! D8 P+ l4 B0 m我觉得LZ应该把标题改改,对于奥运会,意见可以提,但是也请注意措辞,委婉一点,毕竟我们应该多些宽容,同样的,也是对所有奥运工作人员的尊重,举办这个盛会很多人付出很多的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11.8.2008 13:47:31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要是有魄力一点就把火炬被抢的画面放上去,这也是奥莉匹克的一部分,没必要回避,这是西方的耻辱,不是中国的。苹果上有张很雷人的照片,李宁跑的时候有个电脑蓝屏重启的画面在玻璃上的反射,联系程小东说过的是电脑算过的速度,万一机器坏了就人力推的话,搞不好真是电脑临时出错了,奥组委找盖茨索赔去!^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12.8.2008 14:2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0.2.2025 01:52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