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cy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世纪 系列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3.12.2002 20:54:1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甚至在查理曼生前,他的帝国就已经开始遭受外来的威胁 了。在东方 出现了威胁安定的西欧的因素。天性凶悍好斗的斯拉夫人占据了巴尔 干、马其顿 、一大半的希腊、俄罗斯以及今天的的德国东部。四处流浪的马扎尔 人一直垂涎 着今天的匈牙利。后来他们的前沿一直推进到意大利北部和莱茵河谷 地。公元 925 年前后,他们甚至把战火烧到了洛林和勃艮第,不过在公元955年被 德意志的奥托 大帝击败。这个民族于是在肥沃的匈牙利平原定居下来,并且很快发 现锄和犁给 他们带来的,要比火和剑多得多。 南面则仍然是阿拉伯人的天下。他们占领了包括拜勒阿里克群岛 在内的主要 岛屿,控制了地中海。他们还以西西里岛为跳板,在唯利是图的贵族 甚至主教的 默许下,进攻意大利本土。公元846年,他们进占罗马,把圣彼得教 堂洗劫一空, 还侵犯了使徒的陵寝。他们还重新在法国南部建立起了根据地,掠夺 的地域北至 勃艮第。他们还攀上阿尔卑斯山的隘口,抢劫过往商人,或者绑架路 过的高级神 职人员,勒索巨额赎金。 这时候的北方出现了可怕的维京人。他们原本是日尔曼人的一支 ,居住在苦 寒的斯 暗夏 维亚半岛上,利用每年短暂的夏季在贫瘠的土壤上进行 有限的农作 。因为某种原因,他们被激励着走向海洋。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一场饥 荒,也可能 是人口的骤然增长,当然也和他们对自身武力的自信和高超的造船技 巧不无关系 。他们中的一部分向东方和南方进发,来到第维纳河和沃尔库霍夫河 的上游,然 后顺着第聂伯河和第聂斯特河来到黑海。公元865年,他们进攻了拜 占庭帝国。他 们将大批战利品带回斯 暗夏 维亚,其中包括无数拜占庭和伊斯兰铸 造的硬币。 他们当中的一支以基辅为首都,统治着俄罗斯境内的一个小帝国,最 后这些统治 者逐渐地被他们的臣民--俄罗斯人完全同化。 另一批向北和向西的维京人在公元9世纪占领了冰岛,不久又占 领了格陵兰, 有些走得远的维京人甚至到达了美洲。但是最吸引维京人的还是西欧 。他们进攻 英格兰,然后以它为跳板又进攻爱尔兰。公元810年,他们开始攻入 法兰克王国的 腹地。据说,当查理曼看到维京人的船只在英吉利海峡里像黑鸟一样 往来航行的 时候,悲愤得竟至泪下。他下令组建舰队,并且在沿岸修建了望塔, 但是这些努 力都不过是杯水车薪,每年夏天维京人都会把他们的战线向前一推再 推,沿路烧 杀抢掠。公元859年,维京人的船队绕过了直布罗陀,进入地中海。 不出几年,罗 马也处在维京人的威胁下了。 维京人有自己的一套抢劫策略。他们一般会占据海岸附近的一个 岛屿或是一 个筑有城墙的滨海城镇作为基地。他们首先坐着自己的轻骨船在河流 里溯源而上 ,在到达一个他们认为合适的地点以后,他们就骑着从当地居民手中 抢来的马匹 ,进攻附近的城市或是修道院。他们无法搬运太笨重的货物,所以他 们对金银珠 宝特别感兴趣。圣餐杯和圣骨箱--这些都是修道院的至宝--是维京人 最喜爱的战 利品。维京人的最佳武器是恐怖。他们会向途经的城镇勒索一笔钱财 作为"保护费 ",然后继续前往下一个目标。如果有哪个城镇胆敢抗命,他们就会 毫不犹豫地还 以颜色,根除一切反抗的力量。他们的凶残连那个时代见惯了流血的 人们都为之 色变,甚至在祷文里都加上了这么一句:"全能的主啊,请你把我们 从那些狂暴的 北方人手里解放出来吧。"维京人身材高大,留着淡黄色的胡须,身 着锁甲,外面 罩着红色披风,令人望而生畏。他们以一种嗜血的激情投入战斗,留 在他们民族 自己的记录里的话是"状如疯犬"。他们相信主神奥丁会使他们的敌人 眼瞎耳聋, 还会把敌人手里的刀剑变成木棍。战斗中的维京人自称是"狂战士"。 据说他们的 疯狂来自他们作战前食用的一种具有轻微致幻效果的菌类,但是也有 研究者认为 ,他们的凶残其实只是僧侣们见到他们的渎神举动后,出于震惊而捏 造出来的。 北欧人在法国的土地上恣意横行,随心所欲的侵占城市。在40年 的时间里, 巴黎就被围攻过4次,洗劫过3次,焚烧过2次。从汉堡到波尔图,凡 是北欧人的足 迹所至,修道院都未能逃脱被劫掠的厄运。 维京人之所以在侵略中大获成功,原因来自几个方面。首先是他 们的精神: 勇猛、冷酷、坚忍,还有他们对于这些民族特质的一种不可思议的崇 拜。另外他 们对于每次作战,都要拟出详尽而周到的计划。当然,还有一个很重 要的原因就 是他们的造船和航海技术都是当时首屈一指的。 由于维京人有用物品殉葬的习俗,所以从他们在沼泽地区的墓葬 里,得以发 掘出一些完好无缺地保存至今的龙船。龙船的船身长约60英尺,龙骨 由一条笔直 的树干做成。船舷固定在迭接的肋材上,肋材则是通过绑在楔子或者 木钉上的皮 带而固定在船的骨架上。选作船壳的木板质地薄而坚韧。在船身中央 安置了一根 桅杆,上面挂着用杂色的 址牟 做成的船帆。船桨只是用来? 付紧急 情况的,平 时很少用到。这种船一次航行最多只能装载39人,他们的全部活动范 围就是甲板 上的那一点空间,休息时就露天躺在上面,任凭日晒雨淋。他们携带 的干粮只能 满足最低限度的需要--当然,船上是不能生火做饭的。出海的维京人 不仅是强壮 的战士,也是优秀的航海者。他们从挪威沿海和法罗岛出发,开始航 行在雾茫茫 的北海上。他们没有罗盘,赖以辨明航向的是船位推算和空中的飞鸟 。当然,他 们当中很多人最终没能到达预定的目的地,原本想要驶向冰岛的却来 到了格陵兰 ,或者干脆在大洋底着陆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欧人的冲动也慢慢平息下来,而且他们的入 侵也由于当 地人有组织的抵抗和修道院纷纷迁往内陆而遭遇挫折。居留在维京人 要塞里的人 们逐渐变成了商人:在一个维京人酋长的墓穴里,他的佩剑旁边放着 一副天平。 留下的维京人也慢慢变成了农民,开始依靠自己的劳作为生--毕竟, 他们在故乡 时本来就是农民,何况他们实在是爱上了这片肥沃的土地。他们爱上 的还有当地 的法国女子,并且用婚姻和血缘作为纽带把自己和当地连在一起。海 盗的子女们 不再迁徙,他们信仰基督教,并且只会说法语。他们接受的是当地的 罗曼文化而 不是自己父亲的文化。这些民族通婚后代的地位在公元911年被正式 认可,其标志 是国王"糊涂"查理和维京酋长罗尔洛签订的条约。条约规定罗尔洛将 效忠王室, 作为国王的侍从,并且皈依基督教;国王则任命罗尔洛为当地的领主 。这片土地 后来就因此而被称为"诺曼底"。                        
12#
 楼主| 发表于 3.12.2002 21:13:58 | 只看该作者
                             维京人--他们被盎格鲁-萨克逊人误称为"丹麦人"--到达不列颠 的时间最早 是公元787年。他们绕过苏格兰北部,在爱尔兰登陆,并且在当地定 居下来,以当 地居民的贡赋为生。公元815年,他们在爱尔兰建立了一个自己的王 国,定都都柏 林。一开始,他们借着春季的东风来到英格兰,然后再乘着秋季的西 风,带着战 利品回到爱尔兰。后来他们就开始在英格兰过冬,最后就干脆把英格 兰当作自己 的家了。他们占领的地域--英格兰的东北部,约克郡,诺福克和英格 兰中部--施 行的法律是丹麦法,未被他们占领的地区每年要向他们缴纳大量的银 钱,史称"丹 麦金"。他们对待当地人的态度傲慢而冷淡:当地人必须称呼他们"丹 麦大人",如 果当地人和一个"丹麦人"在一座独木桥上碰到,当地人必须让"丹麦 大人"先过桥。 当地居民反抗维京人入侵的运动是由"韦塞克斯的"国王艾尔弗雷 德领导的。 后世恰如其分地将这位国王冠以"伟大"之名,因为他以自己的斗志鼓 舞了整个国 家的反抗运动,最终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其他的英国国王都没有资 格被称作"伟 大",只有后来的女王们才有此殊荣。)艾尔弗雷德领导自己的人民 ,经过漫长而 艰苦的战斗,终于赶走了大部分领土上的丹麦人。艾尔弗雷德不仅是 一位伟大的 君主,而且英明仁慈,勤于政务。他还发明了不少像牛角灯和计时蜡 烛之类的小 东西。他痛感于自己治下的牧师们的无知和人民的蒙昧,于是像查理 曼一样开办 了一个宫廷学校,并且也从国外召集了很多教师。比起他效仿的楷模 来,艾尔弗 雷德自己的文化程度要高的多。他曾经亲自将一些宗教方面的著作翻 译成盎格鲁 -萨克逊语。在他的一本书的后记中,他这样写道:"我认为他是个 愚蠢而可悲的 人:他不趁着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试着多理解一些东西,而是寄望 于在死后的 永恒里什么都得到解答。"他眼中的天堂一定不是懒散而幸福的,而 是属于知识和 求知的。 在第一个千年将要结束的时候,盎格鲁-萨克逊人占据了英格兰 的绝大部分 区域,人口超过一百万。当时的英格兰在我们看来是一片孤立而落后 的土地。森 林占据了国土的绝大部分,有些还是原生林。这些森林为居民们提供 燃料和休闲 场所,还为是家庭养猪的饲料来源。农民们的耕地根本得不到很好的 照料,牧场 也长满各种灌木丛,独立的农场几乎没有。很多人居住在小村里,小 村的建筑往 往都散布在一条街道的两侧,或者是围着一片绿地--这种建筑风格最 早可能是为 了防止养殖的牛群遭到强盗和狼群的袭击而设计的。居民们的卧室是 和自己饲养 的家畜公用的--他们的房子总共也就只有一个房间,没有烟囱,屋顶 是未加修整 的茅草,墙壁是涂过泥的编条或者木头。 城镇的数目自从罗马灭亡一来就一直在不断地减少,到这个时候 已经所剩无 几。城镇仍然算是贸易中心,但是在市镇上进行的贸易量到底有多少 ,实在值得 怀疑--不过几乎可以肯定是很小的。在那里一般只是交易一些生活必 需品,例如 盐、鱼和谷物之类。英格兰出产的羊毛、奶酪、奴隶和刺绣也有少量 的出口,换 回一些奢侈品:酒、丝绸、珠宝、玻璃……城镇里还有少量人从事金 属和木材的 生产。当然还有铁匠,他们的工作是打造武器和工具。 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他值多少赔偿金--也就是他 如果被杀, 凶手需要向他的家人赔偿多少金额。在肯特郡,一个伯爵的赔偿金值 300头牛,这个价钱是一般人的三倍。奴隶是没有赔偿金一说的,但是杀死奴隶的 人还是要向 主人做出一点赔偿--一般是一镑。英格兰的贵族多,但是有一大批乡 绅(也就是 土地所有者),他们通常生活舒适,拥有一笔金银珠宝,宅院和衣着 也很体面。 当时的英格兰男子标准衣着是及膝的外衣和长裤,外面还要套上 一件斗篷, 用领针固定好。女性则是过膝的长裙,外面同样是斗篷。女性的装饰 品包括戒指 、护身符、项链,甚至还有头饰。妇女的工作是照顾整个家庭的日常 起居和招待 客人。她有相当的法律地位,在自己的名下可以拥有地产并且可以自 由处置自己 的地产。一般的平民,也就是自由人,常被称为"乡下人",他不从属 于哪块土地 ,而且可以自由买卖土地。不少这种"乡下人"是农夫,但是也有一些 成为专业的 工匠。比自由人低一等的是农奴。他们隶属于某块土地,并且跟这块 土地一起被 主人买卖。尽管农奴的处境并不比很穷困的自由人差多少,他们还是 竭尽所能地 获取自由:他们可以逃到"丹麦人"那里去,或者被自己的主人解放, 或者自己攒 钱赎身。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是奴隶。奴隶的来源是战俘和无力还债的 穷人,奴隶 的子女也是奴隶。有些走投无路的穷人会把自己或是孩子卖为奴隶: 他们来到教 堂前,脖子上套着绳子,头顶上摆上一个便士。 当时通行的是盎格鲁-萨克逊人的法律。不过与其说这是法律, 不如说是一 个各部落不成文风俗的汇编。一个受了委屈的人可以把自己的案情提 交给当地的 公众审议会,这个公众审议会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确认案情和证据,而 是确认当事 各方供词的可靠程度。控方和辩方都要公开宣誓,声明自己清白而对 方有罪。如 果当事人中有富人或是贵族的话,他们的宣誓可以得到其他人的支持 --这些人的 地位相当于证人。如果审议会无法确定供词的真伪,那就必须借助于 一些考验来 判断了。一种考验是让被告拿着一块烧红的铁块走过9英尺的距离, 还有一种则是 要被告伸手从一锅开水里拿出一块石头。如果手上的伤口在3天之内 出现愈合的迹 象而没有化脓,那么被告就是清白无辜的;而如果没有愈合,那么被 告的命运将 会比这只手惨得多。 修道院仍然是文化和思想的乐园。受过教育的僧侣在修道院里抄 写并讲解保 存下来的手稿,匠人们开始设计出各种装饰艺术,并且应用在十字架 和墓碑上。 民间的艺人们学会了在金属制品和珠宝上加以装饰,纺织艺术品--特 别是刺绣-- 也出现了。英格兰的文学历史可以一直溯源到中世纪初,著名的有基 督教诗人凯 德蒙,还有民族史诗《 窗 伍夫》,从艺术加工和诗歌体例来看都属 于佳作。当 时的英格兰人为了一个稳定、安宁和公平的国度而作出不懈的追求, 他们的理想 和努力在文学和艺术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13#
 楼主| 发表于 3.12.2002 21:15:50 | 只看该作者
                             但是如果有人研究查理曼死后两百年的欧洲,他会发现,这段历 史根本无法 激发即使是最浪漫的人的一丝联想。人生是短暂而艰难的。很多新生 的婴儿只来 得及匆匆看一眼这个世界便死去。当时的人们普遍遭受着长期的营养 不良,从墓 葬中发掘出的骨骸证明了这一点。衰老很早就到来,老人们对于死亡 则抱着一种 近乎欢迎的态度。残暴的统治者比比皆是。维京人和撒拉逊人到处抢 掠,东面还 有虎视眈眈的马扎尔人。当外族的掠夺者离开后,当地的贵族就将化 为瓦砾的修 道院和下属的土地据为己有,因为他们相信原有的地契都已经化为灰 烬了。强者 用铁和血维持统治,弱者乐于放弃自由以换取安全,因为在一个充斥 着无政府状 态的年代里,自由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帝国也已经彻 崩溃。教 皇不仅毫无 权力可言,而且腐化得近于可笑。一位教皇的情妇马洛齐娅就曾经把 她的儿子和 孙子也推上了教皇的宝座,甚至还参与策划了谋杀另外一位教皇候选 人的计划。 她的孙子,也就是教皇约翰十二世,于公元963年被奥托一世废黜, 理由有下面一 些:在马厩里任命执事;秽乱教皇厅;阉割红衣主教;为撒旦祝寿; 玩骰子时祈 求朱庇特和维纳斯的保佑……当选的教皇经常有生命危险,曾经有连 续三任教皇 ,在位分别只有四个月、一个月和十七天。在前后100年时间里,6位 教皇被暗杀 ,还有两位被饿死在监狱里。在公元991年一次集会上,与会的法国 主教们这样感 慨:"我们正在目睹着反基督教时代的来临,伟大的使徒们好像已经 预言过这种堕 落的情形了。" 不过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基督教作为一种信仰,给人们带来希 望和解脱, 在动荡的年代里反而深入人心。克伦尼的修道院制度建立后,为人们 树立了以热 忱献身于宗教的楷模。"基督教国"这个概念最早于公元880年左右由 教皇约翰八世 提出,它代表了基督教徒要以一个团结的欧洲对抗异教的理念。维京 人和马扎尔 人也在皈依基督教后,在自己占领的土地上定居下来。甚至智力活动 也没有完全 停止。在著名的大修道院里--例如巴黎的圣·亚眠·普莱修道院和瑞 士的圣高尔 修道院,抄写古代手稿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 当代的研究者们还在这段黑暗的年代里发现了技术上的重要创新 。尽管当时 的人们普遍地因循守旧,但是一旦有人发现了更加有效的新技术或是 新方法,大 家还是会群起而效之的。而且从蛮族的天性和客观环境的要求来说, 他们是善于 创造的。当时三圃轮作制已经成为标准做法:一轮是冬小麦或燕麦, 一轮是豆类 或春小麦,最后一轮是休耕。我们熟知的很多水果都是从东方传来的 ,在这一时 期也通过人工选择而在品质上有很大提高。从石器时代开始使用的石 头和木质的 工具逐渐被金属工具取代。欧洲最早的有记载可查的曲柄装置是公元 9世纪的石磨 以及随后不久出现的一种类似手风琴的乐器。磨坊也开始普及了。公 元6世纪的时 候,高卢全境的磨坊只有十来座,而到了公元1086年,英格兰有案可 查的磨坊就 已经有5624座了。最了不起的发明是在畜力牵引装置,特别是马具上 。古代的挽 绳套在置于马肩隆或是牛角的轭上,轭固定在绕过牲口胸部的皮带上 。这样做的 问题是皮带勒在牲口的气管上,牲口拉得越用力,被皮带窒息得就越 厉害。从很 多古代绘画和雕塑上都可以看到,马匹为了顺利呼吸空气而扭过头去 。然后到了 公元900年前后,大概是受到中亚的影响,人们发明了马颈轭。这种 装置固着在马 的肩部,从而把气管解放了出来。这一改进将马的牵引力量提高了四 到五倍,使 它很快就取代了缓慢而笨拙的牛。 用于运输的马匹要负荷的重量超过了大自然所预期的马匹负重, 导致了马蹄 破损和脚部疾病的大量出现。罗马人就已经偶尔使用足套包裹马蹄, 但是可以确 认的第一个真正用钉子的马蹄铁一直到公元9世纪末才在欧洲出现-- 这可能和马蹄 需要通用规格的铁钉有关系。而一旦出现,马蹄铁就很快被西方大量 采用。后世 的重装骑兵如果没有马蹄铁将是无法想象的。这些新发明--包括马蹄 铁、马颈轭 还有双排马匹的挽具--彻底改变了西方的经济面貌。 马镫的出现就相对难于理解。古代希腊和罗马人骑马时用毡子铺 在马背上, 可以想象骑在骨头突出的马背上,只有一条薄薄的毡子,一定是迹近 折磨。古代 中国人发明了用木框的马鞍,后来传给了匈奴人。接下来的一步似乎 是顺理成章 的:在马鞍两侧出现固定两脚的装置。但是很奇怪,马镫一直到很后 来才出现。 在印度发现了一副早期马镫,时间在公元100年前后,中国的马镫则 出现在公元5 世纪。西方最早的关于马镫的记录就更晚,要到公元9世纪:从米兰 发掘出的一块 祭坛碎片上,描绘着一位脚蹬马镫的骑士。大概从那时候开始,马镫 也被普及了 。有了马镫,一个全副武装的人终于可以稳定的坐在马背上,挥舞他 的剑而不用 担心摔下,也可以经得起长矛对他的盾牌的冲击。马镫将骑兵纵向和 侧向的攻击 范围都扩大了。这个技术上的创新对于后来的历史产生了非常深远的 影响。                          
14#
 楼主| 发表于 3.12.2002 21:16:11 | 只看该作者
                             按照在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序。有些衍生词在主词目下列出。 Auvergne 奥维涅 Romulus 罗慕路斯 Odoacer 奥多埃斯 Autun 沃腾 Milvian 米里维安 Constantine 君士坦丁 Constantinople 君士坦丁堡 Gregory, the Great "大"格里高利 Benedict, St. 圣本尼狄克 Benedictine 本笃派 Columban,St. 圣克勒班 Santa Maria Maggiore 圣玛利亚·马觉利 Arius 亚利乌 Athanasius 亚他拿修 Nicaea 尼西亚 Burgundy 勃艮第 Burgundian 勃艮第人 Lombard 伦巴达;伦巴人 German 日尔曼;德意志 Visigoth 西哥特人 Alaric 阿拉里克 Cornwall 康沃尔 Brittany 不列颠尼 Iroquois 易洛魁人 Alamanni 阿拉曼尼人 Clovis 克洛维 Remigius 雷米吉斯 Merovingian 墨洛温 Christopher Brooke 克里斯多夫·布鲁克 Tour 图尔 Charles Martel, "the Hammer" "铁锤"查理·马泰尔 Patrick, St. 圣帕特里克 Book of Kells 凯尔之书 Columba, St. 圣科伦巴 Boniface, St. 圣波尼菲思 Wearmouth 维尔茅斯 Benedict Biscop 本尼狄克·比思考普 Córdoba 科尔多瓦 Pepin, the Short "矮子"丕平 Sylvester 西尔维斯特 Lorenzo Valla 洛伦佐·瓦拉 Bertha, Big-foot "大脚"伯莎 Aachen 亚琛 Einhard 艾因哈特 Leo 利奥 Harun al-Rashid 哈伦·阿尔-拉什德 Carolingian 加洛林 Mainz 美因茨 Main 美因河 Centula 森图拉 Riquier, St. 圣里魁尔 Alcuin of York "约克的"阿奎因 Flaccus 佛拉克斯 Magyar 马扎尔人 Otto, the Great 奥托大帝 Balearics 拜勒阿里克群岛 Viking 维京人 Dvina 第维纳河 Volkhov 沃尔库霍夫河 Dnieper 第聂伯河 Dniester 第聂斯特河 Charles, the Simple "糊涂"查理 Rollo 罗尔洛 Yorkshire 约克郡 Norfolk 诺福克 Alfred of Wessex "韦塞克斯的" 艾尔弗雷德 Caedmon 凯德蒙 Beowulf 窗 伍夫 Saracen 撒拉逊人 Marozia 马洛齐娅 Cluny 克伦尼 Germain-des-Prés, St. 圣·亚眠·普莱 Gall, St. 圣高尔                          
15#
 楼主| 发表于 3.12.2002 21:16:43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里,感觉欧洲是个有名的人或者地方,都有提到!!!                        
16#
 楼主| 发表于 3.12.2002 21:19:23 | 只看该作者
                         pic1                        

tp3_img.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21)

tp3_img.jpg
17#
 楼主| 发表于 3.12.2002 21:21:27 | 只看该作者

中世纪II--全盛的中世纪

中世纪II--全盛的中世纪(1)<br>   基督国直到基督降生以后一千年才在这世上出现,这一千年充分 考验了信徒 们的信仰:基督的家园沦陷在异教徒手里;神圣的罗马城已经是一片 废墟--无论 从物质还是精神上看;离罗马城不过二百五十英里的地方就是穆斯林 占据的西西 里岛。意大利还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而是分裂成无数的小城邦,相 邻的城邦之 间总是有永无止境的冲突。法国实质上是一群占有土地的贵族们在掌 权,他们总 是选出其中最无能的那位来担任国王。西班牙的全境几乎都在穆斯林 控制之下, 只有北部山区要塞纳瓦拉[Navarre]和利昂[Leon]算是例外。英格兰 维持着山雨欲 来之前的平静,境内混合居住的盎格鲁-萨克逊和丹麦两种居民成为 动荡的诱因 。德国的实权在彼此独立的公爵们手里,他们推翻国王的速度绝不比 选举国王慢 多少。斯 暗夏 维亚半岛上的? 国实质上就是海 恋 老巢,无数的海 盗从那里出 发,到别的国家去劫掠当地的居民。 不过,如果是从乐观的角度来看,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进步的 。西方世界 已经比一个世纪以前看起来像样一些了--尽管还是到处麻烦不断。很 多内部的和 外部的威胁都暂时告一段落。整个西欧彻底分崩离析的年代已经过去 ,政治力量 开始慢慢地集中并加强。在一幅公元1000年的欧洲地图上,我们已经 可以清楚地 看出今天的国家疆界的轮廓。即使后来又有一千年血和火的洗礼,这 些疆界也没 有改变多少。 公元1000年可以被看作一个转折点。随着新千年而来的是一个新 的纪元,最 初的标志是人口的迅速增长,它给城镇和农村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和社 会压力,随 之而来的是西欧开始全面对外扩张。在西班牙,基督徒们把他们征服 的疆域向南 一再推进;日尔曼人不断向东方拓展,占领斯拉夫人的土地;诺曼底 和法国北部 的骑士们占领了英格兰、南意大利、西西里,并且,随着1099年的第 一次十字军 东征,占领了圣地耶路撒冷。为了跟上商业发展的速度,城镇的规模 开始扩大, 吸引了剩余农业人口,提供了农产品贸易的市场。由于新的农业技术 的出现,作 物的产量得以提高,大量的剩余农产品成为刺激人口增长的一个因素 。工商业, 文学艺术,还有学术研究在这一阶段也开始繁荣起来。世界文明的中 心开始从东 方和南方向西欧慢慢转移:伟大的中世纪全盛期开始了。 公元11和12世纪是一个发展和创新的年代。人们建立城市,兴修 建筑,积攒 财富,创作诗歌,还投身于十字军。到13世纪的时候,他们已经打好 基础,开始 改善自己的生活,使之更加安全而舒适了。如果说前面两个世纪是属 于创造力的 ,那么13世纪就是属于逻辑和法律的。在新建的大学里,学者们开始 讲授哲学原 理和体系--这是自从古希腊文明衰亡以来,西方人第一次重新开始讨 论哲学。托 马斯·阿奎奈[Thomas Aquinas]和他的同时代学者们为神和人的世界 立下了法则 。乐观和满足的情绪成为社会的主流,人们普遍相信,他们生活的宇 宙终于达到 了平稳与和谐。 13世纪的乐观情绪的背后是不断增加的物质财富。即使是农民也 可以造得起 烟囱,买得起蜡烛,甚至可以用上金属的全套厨具。中产阶级开始住 进了高门大 院,各种装饰和陈设日趋精致,柜橱上也出现了锁和铰链,装在窗子 上的也不再 是亚麻帘子,而是玻璃了。(这一时期波伦亚[Bologna]大学学生的 帐单上经常 会有这么一项--因为打碎玻璃而应付的赔偿。) 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开始上升了。在此之前,女性不过是免费的家 务劳动者, 甚或是罪恶的象征。这个时代的女性开始有了自己的尊严,并且要求 得到尊重。 骑士精神和"精神之爱"的理念起到了提高妇女地位的作用--至少对于 上层妇女来 说是如此。她们在闲暇之余读书认字,并且在专门为她们而创作的长 篇浪漫诗歌 中自得其乐。男士们开始推崇女性的谈话,并且寻求女性的友谊。社 交活动--以 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意义--正式出现于13世纪。一个小康之家的主妇会 努力学习贵 族礼仪,规范自己丈夫的举止,并且以展示自己财富的方法提高丈夫 的声誉。她 是丈夫的伙伴,偶尔要在丈夫的店里帮忙,还要抚养孩子,管理家务 ,照料学徒 (因为学徒的契约上规定了她有权利这么做)。不过农家的妇女比起 以前来变化 不大,她们仍然日复一日地辛勤劳作,浑然不觉周围的社会已经处在 变革之中。

[ 本帖最后由 橙色骑士 于 8.9.2007 20:24 编辑 ]
18#
 楼主| 发表于 3.12.2002 21:21:52 | 只看该作者
                         中世纪II--全盛的中世纪(2)<br>   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就是出现在各地的新兴城镇,例如英国众多 的的纽顿 [Newton](实在难办,总不能把牛顿拖到这里来示众吧?--译注), 纽波特 [Newport],纽伯里[Newbury],法国众多的维尔涅夫[Villeneuve]( 这个名字也 许叫做维兰纽夫的时候大家更喜欢一些?--译注),还有德国比比皆 是的诺斯塔 [Neustadt]。这些城镇的土地原本属于贵族领主,它们的自主权是用 金钱从这些 领主手里买来的。城市的真正主人是经商的中产阶级,他们投资于城 市建设,使 之更适合商业活动和生活享受,同时他们也为自己的城市构筑城防, 以提防全副 武装而来的贪婪。 新兴城市的财富来源是商业,商业的根本是工业,工业发展最终 还是靠着技 术上的改进,而农业技术改良后获得的大量剩余农产品正好用来喂饱 城镇里日益 增加的人口。最先从新工具和新技术中获益的是小型手工业。嗡嗡作 响的纺车出 现于13世纪,它是第一个使用皮带传动的机械装置。13世纪的另外一 个重要发明 是以重物驱动的时钟。利用它就可以将一天的时间平均分为24小时, 从而彻底改 变了人们对于时间的认识。这不仅迈出了度量衡标准化的第一步,而 且在某种意 义上直接影响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在时钟出现以前,人们将日出到 日落的时间 分为12小时,结果是每天的小时和分钟都不一样长短。)罗盘和船舵 的出现则直 接改变了航海的面貌。对于中世纪的技术水准,我们手头的考古资料 极其有限, 但是只要我们注意一下,看看那些令人目眩的教堂穹顶,或是一座已 有700年历史 的桥梁的桥身,我们就可以大致想象出,它们的建造者们已经掌握了 怎样的技术。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商业上的繁荣丝毫没有改变社会最低层人 们的生活。 农民的敌人还是那些老面孔:战争,赋税,疾病,还有饥荒。在法国 国王菲利普 ·奥古斯塔[Philip Augustus]在位期间(1180-1223),有记载的 荒年就有11个 。农民们不得不以草根树皮充饥,最后纷纷倒毙。城里的穷人也好不 到哪里去, 他们还有一些额外的麻烦:城市里流行的疾病;大火(法国的鲁昂[R ouen]在25年 间被焚毁6次);绝望而漫长的失业。 一些民族国家兴起于新千年的头两个世纪,其中首屈一指的当属 法国。从那 时候开始,法国就确立起了它在思想和文化两方面的优势地位,甚至 一直不断地 延续到今天。法兰西民族在哲学、科学、文学、艺术、建筑、社交礼 仪等方面为 整个西欧--甚至远至中欧--的封建国家定下了基调。到公元12世纪末 的时候,法 语已经通行于各国的宫廷,甚至连十字军在地中海沿岸建立的城邦国 家也以法语 作为官方语言。法国式的宫廷礼仪被到处模仿,法国的文艺和建筑也 被看作同类 中的楷模。整个巴黎就是一所巨大的哲学学校,无数的年轻人从四面 八方被吸引 过来,又带着满脑子的新鲜思想回到自己的家乡。 在法国东北角,紧靠法国边界的地方,是人口稠密的佛兰德斯[Fland ers]地 区和邻近的荷兰[Holland]和弗里斯兰[Friesland]两省。这些低地国 家是世界上 最早工业化的国度,也是最早上演商业繁华所带来的悲喜剧的地方。 弗里斯兰人 远在古代就以他们生产的羊毛织品而出名,直到今天,我们提到粗纺 呢都还会想 起他们。(粗纺呢是frieze,和Friesland何其相似!--译注)为了 保证原料的供 应,他们派人去英格兰采购羊毛,因为那里的绵羊为了适应当地的气 候,生长出 的羊毛长而有光泽。当欧洲的贸易复兴以后,佛兰德斯由于地处贸易 通道的枢纽 而大获其利:通向巴黎、德国南部和意大利的大道在这里汇合;货船 顺着莱茵河 而下,带着沿途港口的各种货物;来自斯 暗夏 维亚、英格兰和法国 的海船也在 这里靠岸。 低地国家的境内到处出现新的城镇,它们通过工业和贸易积累了 大量财富。 这些年轻的城市吸引了两种人:一种人是不满现状、野心勃勃而且精 力充沛的, 他们很快成为崭露头角的资产阶级;另外一种人是失去土地而四处漂 泊的,他们 成为工业生产里的无产阶级--机运和需求碰在一起,就产生了原始的 资本主义。和这种原始的资本主义同时出现的还有原始的国家社会主义--市政当 局决定一切 ,商品价格、工人工资、销售额……;它还兴建医院,改善公共卫生 ;它决议禁 止使用童工和女工,不过不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而是为了消除童 工女工和男 性工人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商人们为他们的共和国(这可是一个全新 的名词)而 骄傲,为它建造大量精美的公共建筑。但是生活在黑街里的纺织工人 只会对&quot;共和 国&quot;三个字嗤之以鼻,他们只希望周期性的贸易萎缩不会影响到自己 ,更希望不要 有天灾人祸把这个周期也毁掉。                        
19#
 楼主| 发表于 3.12.2002 21:22:14 | 只看该作者
                         中世纪II--全盛的中世纪(3)<br>  中世纪出现了两大政治力量:罗马教皇和日尔曼帝国。教皇自认 为肩负着让 所有灵魂获得拯救的重任,因此也就有权利过问所有人--包括皇帝-- 的言行举止 。作为回应,御用学者们则提出,君权直接来自神授,因此君主只需 要直接向天 父负责,真正需要教会操心的国度在天上而不在地上。 中世纪的全盛期就这样交织着教皇和皇帝间冲突的不和谐音符。 世俗的君主 们拥有军队,而教皇则没有。不过教皇手中有精神上的武器:他可以 将敌方开革 出教,或是禁止为他们举行圣礼,也不许他们接受基督教葬礼,甚至 还可以宣布 他们为教会公敌。这样一来,敌对的双方在实力上倒也势均力敌。 德意志的统治者们都是部落首领的后代。只有他们当中最强壮、 最残忍、最 贪婪的人才能顺利的活下来--活下来的人才有微小的机会可以当上国 王。公元10 世纪前后,德意志北部的一个部落--属于萨克逊人的一支--成为最强 大的,其中 诞生了他们的首领,萨克森尼[Sanxony]的奥托大公[Duke Otto]。公 元936年,他 被地位相仿的大公们选为德意志的国王。奥托想要做的是一个手握实 权的君主, 因此招致了其他大公们的叛乱,但是很快这些叛乱都被他一一平定。 奥托连年向 斯拉夫人和波希米亚用兵,并且在公元955年一场决定性战役中击败 了马扎尔人, 从此彻底解除了他们对西欧的威胁。教皇约翰十二世[Pope John XII]遭受伦巴 [Lombard]国王的威胁,于是请求奥托给予军事援助。奥托于是越过 阿尔卑斯山, 击溃伦巴国王的军队,并且加冕自己为伦巴国王。公元962年,教皇 亲自为奥托涂 圣膏,并被冠以&quot;大帝&quot;之名,奥托大公也从此被称为奥托一世。教皇 显然没有从 无数的历史先例中吸取这样一个教训:永远不要请求一个比自己强大 的多的人来 对付自己的敌人。奥托一世以查理曼为楷模,不断扩张自己的帝国疆 域,试图重 现昔日西罗马帝国的光景--后世将这个帝国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名字 中的&quot;神圣&quot; 二字说明它得到了教皇的认可,&quot;罗马&quot;二字代表着人们对罗马帝国治 下统一的欧 洲的追忆。 奥托的孙子奥托三世也是个相当出色的人物。他继承了日尔曼人 的体格和魄 力,又从自己的母亲--一位拜占庭王室的公主--那里继承了希腊式的 优雅气质。 他的宫廷教师是奥利莱克的戈勃特[Gerbet of Aurillac]。戈勃特是 一位著名的 学者,他曾经亲自制作了不少天文观测装置,还把算盘重新介绍到了 西方。公元 999年,他被选为教皇,史称西尔维斯特二世[Pope Sylvester II]。 他和他的学 生拥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在欧洲建立一个君权和神权统一的基督教国 度,维护人 民的福祉,恢复上帝的荣耀。但是他们的理想随着公元1002年奥托三 世的死于非 命而告破灭。一年以后,戈勃特也去世了。 公元1053年,德意志的诸侯们选举萨克逊部落的继承人亨利为帝 国皇帝,史 称亨利四世。亨利登基时还是个孩子,但是长大后则表现出了可说是 过人的才智 。他是个相当有为的皇帝,一心要复兴传到自己手中的帝国--如果不 是他碰到了 一个和他旗鼓相当的教皇的话,他原本应该是可以做到这一点而成为 一个不朽的 大帝的。当时的教皇是格里高利七世,他一心充满了宗教的狂热情绪 ,认为俗世 就是基督在地上的国度,教皇就是这个国度无可争辩的主宰。亨利四 世和格里高 利七世之间的矛盾因此而起。 格里高利个子不高,身躯肥胖,四肢短小,而且根据记载,出身 寒微。但是 他的精神力量无疑是巨大的,甚至到了令人生畏的地步。他自许为以 利亚 [Elijah](《旧约》中古犹太人的先知--译注),对于那些和上帝的 意旨作对的 君主毫不客气。他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自己的信仰力量影响历史的 人物--尽管 这种影响不一定都是积极的。他执着于一个念头:革除教会内的不洁 成分,恢复 使徒们根据神的意旨而授予罗马城的权力。既然他的教会受命于神, 手握生杀大 权,很自然,它的地位应该高于任何俗世的机构--神圣罗马帝国也不 能例外。 公元1075年春,格里高利颁布敕令,废除世俗授职典礼--这是由 世俗君主正 式任命主教的一个仪式,由君主将象征主教地位的戒指和权杖交给主 教。今天我们会认为这只是一个形式上的问题,但是对当时的人们而言,形式有 着无可比拟 的意义:戒指象征着对主教一职的认可,而权杖代表了主教对其辖区 内居民的叫 化之责。(牧师把子民视为羊群,而牧羊自然少不了杖子,意义就是 这么来的。 --译注)很多人认为,这一典礼标志着世俗君主可以自主地选择和任 命主教。                          
20#
 楼主| 发表于 3.12.2002 21:22:42 | 只看该作者
                         中世纪II--全盛的中世纪(4)<br>   这条敕令对于亨利四世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教会占有的土地占 帝国全境的 三分之一,而且很多神职人员在效忠于亨利的领地担任要职,控制着 这些地区的 政治经济大权,支撑着亨利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亨利来说,这些领 地是他赖以 对抗其他贵族势力的坚强后盾,如果听任教皇直接干预那里的人事任 免,整个帝 国势必陷入无政府状态。亨利认为教皇的这道敕令毫无道理,甚至觉 得教皇神志 不清,不过他并没有马上就这道敕令答复教皇,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 事情要做-- 平定萨克森尼的一场动乱。 格里高利威胁亨利道,如果亨利还不遵照教皇的敕令重组教会, 他就要废黜 亨利,并把亨利开革出教。对此,亨利的回应是召集了一个德意志主 教会议,并 且通过投票表决达成废黜格里高利一切教职的决议。亨利把这个决议 写在一封信 里寄给格里高利,并且在信的结尾这样写道:&quot;因此,你受到如此诅 咒,按照所有 的主教和我的仲裁,你必须离开你现在窃据的,原本属于神圣的使徒 的宝座。要 有另外一个人接过那个职位,他不应该像你一样,披着信仰的外衣而 行暴政之实 ,而应该忠实的推行圣彼得的教义。我,亨利,受命于上帝的国王, 会同我的主 教们,要告诫你:&#39;滚下宝座来,你应受的将是永恒的诅咒!&#39;&quot; 这种文字显然不对格里高利的胃口。他马上宣布将亨利开革出教 ,并且废黜 他的王位:&quot;我宣布免除任何人向他所作的宣誓,并且禁止任何人将 他视作国王。 &quot;如果亨利背后的德国是铁板一块的话,他就根本不会为开革之类的 事情操心,可 惜事实并非如此。忠实于他的主教开始担忧,而国内的其他诸侯则迫 不及待地欢 迎这道新敕令,因为它把他们反对亨利的叛乱彻底合法化了。德意志 的诸侯们准 备在公元1077年二月在奥格斯堡[Augsburg]召开一次由教皇主持的会 议,主要议 题将是罢免亨利和选举新国王。 亨利意识到自己必须认输了。他扭转局势的唯一机会是在教皇前 往德国的路 上拦下教皇,并且设法取得教皇的谅解。1077年一月,亨利带着自己 的妻子和年 幼的儿子,开始了越过阿尔卑斯山的苦涩旅程。一家人顺着羊肠小道 蜿蜒穿过塞 尼峰[Mont Cenis]的隘口,忍受山顶刺骨的寒风,连滑带摔地下山, 进入意大利 。当时格里高利已经从罗马动身,准备前往奥格斯堡主持会议。他在 他的忠实追 随者--图斯卡尼[Tuscany]女公爵马蒂尔德[Matilda]的领地卡诺沙[C anossa]城堡 接见了亨利。 卡诺沙城堡位于山顶,这座山离帕尔马[Parma]不远。想要进入 城堡的人必须 爬过一道令人生畏的山路,这很容易被人联想到炼狱之路。对于亨利 来说,这座 城堡的外墙是冰冷而无情的。城堡的大门对亨利关闭着。按照教皇的 意旨,亨利 就那样站在一月的雪地里,光着脚,不带任何王室服饰,身穿粗布长 袍以示悔罪 。他这样站了三天两夜,直到教皇以出自基督教的宽恕之心,认为亨 利受到了应 有的惩罚,这才宣告终止。亨利进入城堡,亲吻教皇的鞋尖,并且乞 求教皇的宽 恕--而他也得到了宽恕。 正如亨利所预料到的,他向教皇的投降很快就转化为他在政治上 的成功。作 乱的德国诸侯们认为他们被教皇抛弃,内部很快四分五裂,亨利于是 又重掌大权 。等到他对全国恢复控制权以后,他很快又暴露出叛逆的面目:他不 可能再和格 里高利和平共处了。他于是又一次被开革出教,不过这次他以率领大 军攻入意大 利作为回应。亨利的部队控制了罗马,只有要塞圣安吉洛堡[Castel Sant&#39; Angelo] 还在教皇手中。亨利要求躲在城堡里的教皇为他加冕,承认他为罗马 皇帝,但是 教皇拒绝了这个要求,不过他表示,可以从城堡里放下一条绳子,把 皇冠拴着放 到亨利的头上。亨利不满于这种妥协,干脆自己任命了一个教皇--称 为&quot;对立教 皇&quot;,并且让对立教皇为自己加冕。教皇向南意大利的统治者,诺曼 人罗伯特· 吉斯卡[Robert Guiscard]求助。罗伯特随即率领他的撒拉逊人[Saracen(阿拉 伯人和所有穆斯林的别称--译注)]大军来到罗马,赶跑了亨利,然 后对罗马城 开始了一场洗劫,成千上万的罗马人被卖为奴隶。格里高利被自己的 下属抛弃, 又不容于人民,只得随着撤退的撒拉逊部队离开罗马,不久就忧愤成 疾,死在行 军的路上。他死前引用一首赞美诗:&quot;我喜爱公义,憎恨罪恶。&quot;随后 又加上:&quot;因 此我死于放逐。&quot;(所引赞美诗的原文如下:&quot;你喜爱公义,恨恶罪恶 ,所以神, 就是你的神,用喜乐油膏你,胜过膏你的同伴。&quot;出自《诗篇》45:7 。格里高利在 此引用此诗,其讽刺意味可谓到了极点--译注) 格里高利死后,关于授职典礼的争论仍在继续,只是争论的双方 频频更换。 这个争议直到公元1122年签署的《沃姆斯协约》[Concordat of Worms]才告一段 落。根据协约,皇帝放弃亲授戒指和法杖的权力,但是他保留了另外 一个特权: 在教皇授予戒指和法杖之前,用自己的权杖轻点未来的主教。不过这 仅仅是形式 上的一个妥协而已,到底谁才是这场争论的最后赢家? 有人认为是世俗的统治者们。君主们仍然可以自由任命高级教士 为领主和行 政主管,而且通过在授职典礼上的仪式,可以将他们置于自己的律令 之下。也有 人认为胜利者是教会。用历史学家克里斯多夫·道森[Christopher Dawson]的话 来说:&quot;当时社会的根基和源头其实都是教会,而国家此基础上为了 维护和平与稳 定而建立起自己的行政机构。&quot;也有人认为这场争论最后成为僵局, 当皇帝和教皇 都看到自己没有全胜的把握后,这场争论也就不了了之了。甚至还有 人认为,这 场冲突对当时世界的影响可以和其他几件大事对当时的影响相提并论 :宗教改革 之于16世纪,自由主义运动之于18世纪,以及共产主义革命之于20世 纪。这场冲 突摧毁了教会的旧有体制,把教会从世俗的控制之下解放了出来,使 之凌驾于国 家之上。--这场旷日持久的授职礼之争到如今已经变成历史学家之争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6.11.2024 17:2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