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Colour Wolf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德合作的案例分析--第2页有2008年1月2日新案例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11:16: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_lrj 于 4.12.2007 23:23 发表 8 P7 w8 |, y% @7 ^$ R& M! I问题出在老板身上,老板没文化, 签和约还能不让法律顾问和律师在场的.... 估计是个爆发户,.... 8 K; Q* E6 X! L& N
1 S' R: I5 W' x % N" J; e6 ?' ^0 i e/ O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是在上海的一个知名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的是化工专业,在一个化工企业里工作一段时间后和好友及同学共同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 G- V+ F8 I5 ] m - [9 J" p R4 g当然,文化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比较复杂,是一个综合体,上过大学并不一定代表就是有文化。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5.12.2007 11:2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5.12.2007 15:08: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olour Wolf 于 5.12.2007 11:16 发表 , F, x2 v4 U' X; g* H2 c 3 p2 z0 V3 [ w' q* l' j+ v & T V4 W! D) Q9 l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是在上海的一个知名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的是化工专业,在一个化工企业里工作一段时间后和好友及同学共同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 r% I, `) x& L; B! Y3 u/ D+ o* f0 T: ?1 f, t( H$ r- \ 当然,文化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比较复杂,是一个综合体,上过大 ...
% V: Z' t. ^" B3 i x' B# X0 a7 g+ n/ Q% L 3 W, ~$ h' V b 谈到文化问题,我觉得中国企业家不乏创业精神,却亟需守业能力。中国企业家大多数都是创业者,他们对市场机会的敏锐和对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给他们带来了创业的成功。可是打江山与坐江山是有本质区别的,打江山的利器很可能成为坐江山的隐患。. Y: P, E& B) k. W$ r- L4 j2 T + X/ i/ f' A, w3 o7 B" i 比如,创业成功之后,创业者还是习惯于将目光更多投向外部,找市场,谋关系,但却很少关注企业内部的管理,或者自身缺乏能力建立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再比如,创业者往往对高风险高收益有着一种特殊的狂热,却不懂得如何在守业时有效平衡风险与收益。因此,自古就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而在当今快速竞争中,创业者的大起大落,更是屡见不鲜。象张瑞敏、王石这样守业有成的创业者,实属天才。 W3 K U8 |% m+ B3 h6 r 6 X7 ~/ x: A# J2 i0 K# v与此同时,中国职业经理人群体始终羸弱。造成这种状况,是企业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恶性互动的结果:0 g" M* e, Q+ ~, Q0 a 一方面,企业所有者对职业经理人存在天然的戒备心理,却没有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公司业绩进行监控与评估。同时,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也不健全。其结果是,职业经理人要么处处制肘、举步维艰,要么因自身价值未获得公平认可而心灰意冷,要么成为企业所有者错误决定的替罪羊。 m: W Z2 _. n. H* K5 T) f0 J3 X & a/ n D4 P& G( C另一方面,中国职业经理人总体上缺乏足够的职业化精神,大部分人都不甘于给别人打工,都有自己创业的梦想,因此总是心有旁羁,甚至缺乏基本职业操守,吃里扒外。同时,整个群体的专业化水平也普遍较低,大多数人都还是停留在经验型管理的层面上,也导致了较高的失败率。0 E( b0 O( Y% _+ p) H6 X$ L) w 8 T0 p& k3 y3 N/ y6 B% V+ Y# P5 ?( Y 谈到这里,又要回到文化层面上。中国目前完全是以创业文化为主导的,这固然与目前的发展阶段相一致,可是如果不着力倡导与滋养守业文化,我们很可能狗熊掰棒子的境地——没有积累的创建也是一种浪费,是与可持续性发展背道而驰。 6 ]/ G5 f# \+ ]' B4 M! R8 d4 h$ S3 E% E& k0 ] 希望以后在媒体中看到的,不仅仅是张瑞敏和王石,而是更多的杨绵绵和郁亮。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5.12.2007 18:0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5.12.2007 23:5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9.12.2007 15:33:38 | 只看该作者
说到底还是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祟, 以为外国人都是哥们似的. 其实跟外国人做生意千万不能讲哥们义气, 那些外国人要是奸诈起来比中国人要强10倍以上, 不然哪里会有个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呢. 我想国内的那些诈骗伎俩大多都是从国外学来的, 只不过都在中国集中反映出来, 所以显得国人特坏. ( O: C8 x6 d! C0 x- n+ G- m ?$ I5 u& \/ S7 F n: O把外国奸商赶出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11.12.2007 13:00:3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偶在德国没被德国人骗过,倒是被国人骗了几次。. i0 n; G( W" E( O6 V* ` 也许是巧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11.12.2007 13:0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11.12.2007 16:18:33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工作忙,拖了很长时间,抱歉。8 K+ @5 u: k5 i 3 J) v4 R7 O J% H5 F! x, i! T5 k案例2:8 j2 [; v/ P% v7 d7 S4 T 1 E6 U, X/ Q0 j德方是一家德国大型上市股份公司,在全球多个国家生产和销售快速消费品,拥有多个世界知名品牌, 在德国同类企业排名第一。 该公司计划在中国成立生产型合资企业,以满足世界市场销售的需求,作为重要生产基地,并在一段时间后, 通过该生产型合资企业的渠道进入中国市场销售。9 R) K0 e2 {6 P, v! [ & N2 v: M! d+ g 该公司也委托咨询公司对中国市场进行了详细的调研, 并挑选出2家中国公司作为潜在合资合作伙伴的候选人,2家中国公司各有优劣,因此,德方需要就同一议题与2家中国公司多次单独谈判、考核。5 Y6 i# I2 ~9 l* E3 A! z * l$ Q1 j% b6 s8 r6 W 中方A公司: 是一家在广州的私人企业, 生产规模也适中,最重要的是老总和企业的质量观念非常强, 在国内拥有自己的品牌, 在同类产品中属于高档, 价格很高,但销量和利润也都很好。 德国公司检验了A公司的产品质量,均能达到各种要求。 该老总在谈判中讲的观念是,既然大家都用同样贵重的设备,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生产, 那么我当然要生产质量好的高档产品(只是原材料和工艺稍有不同)以达到高的销售价格和利润,这样,别人必须生产更多的数量才能够达到我的利润标准,这就是我的优势。 8 [# C8 l$ j6 O& @4 L1 M% `2 _5 @, ^9 j* L9 O9 z. l6 r, r; X 这些观点是非常正确的,也符合德方对产品质量观念的要求。 4 F. @0 y/ `" g' x5 K' F) g0 I0 e4 l8 }$ C2 h/ k+ e 中方B公司:是一家在青岛的集团公司,原来是国营企业,体制改革后由私人承包,也属于私人性质的公司,当然,从体制和办事效率上还存在一定的国营企业痕迹,如前期邮件交流反馈慢,谈判有时候准备不充分及人多意见杂等等。 7 M0 l _9 J- `, v6 j, b* {% q2 Y. K% ^3 F6 p! I7 n 因此,德方参与谈判的有些人比较倾向选择A公司,但由于B公司生产规模很大,研发能力强,这些优点又是德方非常注重的,因此,B公司还是进入最终的谈判。 z. v. a' m& n) N5 e1 w% q" d* ^4 f9 s 德方分别与中方的A和B公司进行了多天详尽的谈判,内容基本相同,包括具体的投资额、计划及产品成本核算等等细节问题,A和B 公司还是不分上下,各有优劣。 其中德方公司谈到,由于未来中国合资企业在生产时会产生污水,而德方公司也知道中国政府已经禁止排放类似的污水,必须事先处理, 所以提出,合资企业必须投资来购买污水处理设备,设备投资主要是由德方来承担。 ; F9 W. Y$ [% e' h" A9 B 2 ^4 |, g. v# ?! @& \0 p这本来是好事,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A公司的老总在谈这个事情的时候说, 虽然中国政府已经明令禁止排放此类污水,但他在当地有很好的关系,可以给政府的某些负责人一点儿小贿赂就可以排放了,不用再为污水处理投资了(注:这基本上是他当时的原话)。 / d. X/ Q5 x* H2 b4 d( V$ N, m8 `, Q$ q- @% u7 d6 k 德方的2位董事长在听到这些话时,互相看了一下,轻轻地说了一句: oh, so kann man auch machen ! 没有作其他的评论。 1 Y, L) I; ?/ s) P. D' i( s _: t* Q. ]5 G3 s6 l 后来,同样的污水处理议题与中方B 公司谈判时,B公司很快就做出了具体的投资预算等等事宜,一切顺利。 " x# n4 N9 K; `$ P- w; Q- k * O. C# B. K8 w( W1 u再后来,德方最终选择和青岛的B公司进行合资合作,建立起了合资企业,现在运行正常。 + y8 j) c1 n, ~4 x# K) s$ |6 D 8 m. Q2 `% ]# R9 R( a2 F6 }5 t; D7 V当然,德方最终选择B公司而放弃A公司(尽管A公司在成本和利润上更有利)可能会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但在谈污水处理一事时,A公司已经注定失败,德方董事长当时轻蔑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3 y3 n2 R( w v2 G; D. q' D. T# A5 { 0 H; ?: o! y# Y5 B6 d& m6 ?& |; E: `8 z) [2 _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既然德方主动要投资,合情合理又符合中国规定,你为何以污染中国环境资源为代价而去讨好德方?聪敏反被聪明误,最终砸了自己的脚。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11.12.2007 19:43:13 | 只看该作者
不要去讨好外国人.不要老是犯这种低级又丢脸的历史性习惯性错误了.9 t: L. t# c; \4 P! f 当别人这样讨好外国人的时候你一定背后会骂他. . A& Q3 Y, X8 Y# b; r. E- @+ K3 K大家都应该有自信!我们比外国人强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6.5.2025 17:3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