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全球人均产出增长了近2%。也就是说,到2014年底,平均而言人们的生活水平比人类漫长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高。到了2015年底,情况恐怕也会如此。保持乐观是有道理的。
事实上,不难想象,全球在2015年的表现会远远好于2014年。最重要的原因是油价暴跌,特别是这一下跌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供给增加导致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2015年,油价走低会令全球产出增长0.3%到0.7%。
在美国基本实现从金融危机中复苏之际,美国经济的表现看上去尤为强劲。2015年,美联储(Fed)或许会略微上调利率,但不会上调太多。由于联邦预算赤字预计将低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美国没有必要实行进一步的财政紧缩。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保持在接近2.2%的水平。总体上说,美国经济加速增长的可能性看起来很大。
2015年,英国经济增速不太可能超过2014年(预计为2.5%)。不过,人们似乎可以再次期待一个好年景。欧元区最后可能也会给人们带来惊喜。长期政府债券收益率处于低位,再加上银行业状况的改善,很可能会在2015年开始推动借贷和支出的增长。可能锦上添花的是,欧洲央行(ECB)终于认识到了通缩风险,这可能会提振市场的信心。尽管欧元区依然存在结构性问题,但需求走强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与此同时,异乎寻常的激进货币措施,再加上安倍晋三(Shinzo Abe)的胜选,应该会令日本的复苏得到巩固。
中国经济遭遇逆境,中国自身还面临诸多改革挑战。不过,中国政府手中握有所需的政策工具。2015年,中国政府应该能够确保中国经济稳固增长。同时,印度应该能将增长速度维持在至少6%的水平。如果推行彻底改革,印度的增速可能还会更高。
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美国、欧元区、日本、英国、中国和印度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例略低于60%。如果它们表现得不错,全球经济就很可能也会表现得不错。不过,仍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风险。不断下跌的大宗商品价格将为依赖大宗商品的经济体带来巨大压力,这其中最重要的国家就是俄罗斯。事实可能会证明,金融业对大宗商品生产国的直接和间接敞口远比现在看上去的更危险。更普遍而言,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外币债务敞口也令人们担心。目前,这些风险似乎依旧可控。不过,有必要对此保持警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