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多年的“稀土战”最终以中国的让步而暂时告一段落。中国商务部在2015年元旦期间为稀土出口发放了通行证:取消稀土配额管理,只需凭出口合同即可申领出口,无需提供批文。对此,有西方媒体称,中国的这种妥协让欧美松了一口气,不过也有媒体解读称这是中国释放出的经济合作信号。内地观察人士则指出,中国此举一方面是对去年中国在WTO稀土官司中败诉的回应,另外也可以看作中国政府努力减少经济干预的举措之一。
![]()
中国稀土资源过度开采已经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 稀土素有“工业维生素”之称,现如今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国防工业生产以及制造包括iPhone、磁盘驱动器和风力涡轮机在内的现代科技产品的重要成分。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曾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其话语的弦外之音不言而喻。不论稀土资源的储备量,还是中国稀土出口所占的全球市场份额,中国都是当之无愧的 “稀土王国”。 在美日欧媒体过去多年描述中,坐拥全球最大稀土储备的中国总像是垄断资源的“地主”。日本媒体抱怨中国2010年因钓鱼岛问题大幅减少对日稀土出口,英国 《金融时报》宣称在分配稀土资源时,中国得到了“上帝的垂青”。美国一家网站曾说中国控制稀土“让我们戴上镣铐”。美国“科技日报”说,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决定停止代价高昂的开采稀土时,中国没有从众,决定保持稀土开采与生产,当时中国人看上去很傻,如今,昔日的“愚蠢”却给了中国一座金矿,今天,稀土的购买者只能任由中国涨价,当他们想要换个卖主,却发现没有别家。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中国对稀土不仅没有话语权,很多时候更是受制于人。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也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为扭转这种状况,10年前中国决定实施稀土出口的配额制度,却引发了进口国的不满。路透社称,中国政府通过严格控制国内稀土生产以及打击稀土非法生产和走私等措施,寻求提升中国对稀土产品的定价能力。中国实施出口限制后,世界市场上稀土价格陡增,引发发达国家忧虑和抱怨。《华尔街日报》评论说,随之而来的贸易纠纷使稀土成为近年来引起中国及其贸易伙伴出现摩擦的新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