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38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近梓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11.2014 10:13: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 T$ M% d7 P7 O6 d9 k5 m
2014年10月31日 22:32 来源:欧桥网 作者:侯洪涛

5 t! Z8 w/ J: _1 {, A8 I- f( l* o
著名画家秦百兰绘赠梓涵小像
5 e7 o) ~0 l7 L5 e- A
作为一位现代社会中的女性,承接家庭、事业、社会等多种责任,一直以来我努力兼顾并使之完满,梦想做一个“福慧双修”的女子,诚敬谦和,仁慈博爱,既有福德,又有智慧,通向至善之境。0 s% p3 R+ V: }8 d4 n! ~  a

* f7 i7 O8 T+ b2 O0 X2 @' F- x                                               ——梓  涵

2 M. |7 W5 \7 W' r  T4 d4 m8 E7 b8 h0 x' v0 z. A1 t/ t: B' Y
    离别在即,作为她的友人,总想写点啥。但当坐定下来,端坐着在电脑前,却总觉得有些忐忑,甚至惶恐。月色透来了窗内,月光白了的素纸仿佛生出了灵气。放下了笔,闭上眼睛,当我不再考虑如何书写时,她走近了我的内心。多日来的记忆,闪影在了眼前,如一幅幅流动的画卷,似乎自己找到了如何书写,便是和此刻一样,自然而然着,将自己感触到了的,她的寻常和与众不同,皆悉记录下来。6 ~% G/ Z1 e* A/ `. J& I- w& `

* ~! Y! G& o, q1 ^, k5 G5 ]    初识梓涵是在北京的一个文学研讨会上,给人初步的印象她漂亮、优雅、平和。我们坐在一起听课,她每堂课都听得很认真,记录也做得很全面,我没有记上的常常问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次空闲时间学友们互留电话,有个穿着破烂衣服的文友也跑过来要求留她的电话,她很认真地给了那文友电话号码,又把对方的电话记了下来。当有人问起她这样的人电话你也记呀?她平缓地说,人活着不容易,有需要时能够帮就帮一把。让我难忘的是,她还将出版的个人新闻报道文集送我留念,还有一条漂亮的丝巾——因为他的夫君也是江苏同乡。
' [2 S+ L  Y" N! }) e8 ]' J1 I, Q9 a  J1 ^& I+ |
    此后,在北京散文研讨会上又与她经常见面,每次都如初见时的那般美好感受……她的真诚和强烈的求知欲、上进心,时时感染着我。2 a/ P; \3 s# h3 E/ d

" s7 n3 E' O7 f# _; a/ M. j    梓涵写过许多精彩的新闻报道,出版了专辑《聚焦中国高层名流》、《聚焦中国基层万象》、《言为民生》、《 盛世观察》等400余万字,并于今年初出版了诗、书、画一体的个人诗集《梓涵行吟集》。多年来,她作为《人民政协报》特派采访“人代会”的唯一记者,以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良知,走过万水千山,**高层领导,下**民百姓。从人民大会堂走向贫脊的黄土窑,从万里海疆走到高原雪域……寒冬酷夏,风雨兼程。一篇篇沉甸甸的深度新闻报道,道出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关注民生问题的心声。她热衷于公益事业,极力为贫困地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她的《梓涵行呤集》首发时,即向宁夏西海固、河南信阳大别山捐赠了五十万码洋的图书,建立了10多个“民盟爱心书屋”。
: e  U( {5 ~! l0 f9 Z2 A% ?# @
* r7 r. U3 g8 [: S- l. Z1 h2 i    作为将门之后的媳妇,她孝顺公婆,相夫教子。在家庭的角色她只是一位妻子、一个母亲,不专横跋扈、颐指气使。她在《做个完美的女人》——写在婆婆八十岁华诞之日的散文题记中写道:“做个完美的女人,是每个女人的梦想。拥有一个徳才兼备的女人,也是每个男人的追求。然而,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只有勤思温故,善学进取,领悟生活的真谛与其中的奥妙,才可将十全十美的距离拉到最小值。成为自信自立,干练而不失温柔、聪明而不失优雅,被人们欣赏、被社会悦纳、深赋人格魅力的优秀女性。”这些从心底流淌出的思绪让我慢慢读懂了她,和她走得更拢,靠得更近。
# h; |) ^/ G" c" v7 p+ r
: m6 i3 D# ?4 }    今年8月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梓涵作为《人民政协报》新闻评论部的首席记者被报社派往南京参与报道, 带领实习生写下了近7万字、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内容涉及南京市的科技、交通、环保、卫生、旅游等诸多领域。她认为,青年奥运会是中国的青运会,写好每一篇新闻稿,让全世界都看看我们中国的强大,看看发展中的南京,让中国梦腾飞得更高、更远,是她作为一名新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每每为了采访第一手的报道资料,她经常早出晚归、挑灯夜战,南京很多街道留下了她辛勤采撷的身影:出租车上和司机亲切交谈,步行街头与人们热心交流……为采访江苏省、南京市的全国政协委员、有关领导和青奥会运动员等,她不遗余力,不惧辛劳……
2 z/ f2 D7 K* }
+ h; G9 Y  R' ^! g3 v# d2 b    她爱江苏!说自己是江苏人的媳妇,岂能不热爱这片热土地!
3 V  Q4 d- U# X' H% s: e8 L& b" s
2 B! h) \3 z: U$ [+ p( x/ G# ], h    我去宾馆看望她,相邀得闲时陪她出去转转。那天,她电话说周末有点空闲,想到梅花山走走。我带上儿子伟巍来到她下榻的宾馆,因为道路拥堵没有自驾车。早餐后我们叫了一辆出租车从凤凰台饭店出发,往梅花山方向驶去。司机是刚干出租行业的新手,因对道路不熟悉,载着我们绕了半个城,然后把我们甩在一个没什么人走的山路边。我很不高兴!梓涵却还微笑着对司机说声:“谢谢。”伟巍走在前面探路,我和梓涵跟在后面。当走进一片树荫地,踏着落叶铺满的幽径,我心里暗暗懊悔:“怎么把梓涵带到这里来了?”不知是不是为了安慰我,她说这里也挺美的,是一种古朴的美。随后拿出手机和像机咔嚓咔嚓拍照起来。我们三人一边走,一边照,不知不觉很快走出了这片树林。: A) l; @( {+ @. `

) p6 r3 W  W2 d% ?1 k, H6 f: s    来到梅花山径,初秋的梅花山郁郁葱葱,一片翠绿。干净的路旁,美丽的太阳花开得非常艳丽。梓涵说,这里如此漂亮整洁,环卫工人一定付出了很多的辛苦。梅花山收费门口处一座小桥下边,满塘绿荷红花,煞是动人。梓涵面带喜悦,依着桥栏稍加沉思,即兴赋诗:“花溪碧荷满坡翠,蝶恋彩蕊柳数双 。梅花三弄桂送香,神道兰君孤雅芳。”(《感梅花谷景》 )0 b  Z: j& T8 V/ K1 V4 \; N
) x% O& G! ~; P
    走走停停,伟巍成了此行的专职摄影师。梓涵停停写写,记录下了游览时的点点滴滴。身处万株梅树中我们仍在四处寻觅:只知道梅花开时的芳容,却不识梅花树的真面目。仨人一路走,一路找寻,跟着路标走进了梅园,惊讶地发现:原来那些普普通通的翠叶压枝、树干粗壮的就是梅花树。梓涵站在梅树旁掏出手机,很快又敲出一首诗与我们分赏:“ 秋游孝陵寻芳踪,谁遣芳桂送香风?疏影满坡写狂意,不识身在梅山中。”( 《 游孝陵寻梅》)
- l9 k4 y, N9 ]8 r$ x+ Y( G4 L5 E6 F% z
    蓦地,她停住了脚步,在树旁蹲下来。顺着她的目光,一朵红色的小花,在碧绿的草坪里初绽开来。看她探出了手指,又止住了,不知为何。在她的身后站着的我,也似乎有这种感觉,想要去触碰一下这自然里的一份美好,可又怕惊扰了花儿。但又很想要记录下,这时光里远离喧嚣城市的生命在泥土上绽开的华美。她拿出了手机,半蹲在草丛里,一时仿佛忘记这身衣裳的干净与否,还有头发,是否会沾了点泥尘。可我觉得,此时的她,着实折射了内心的美好,是她快乐的时分。树荫下的一行蚂蚁,拦在了路上,大摇大摆着,仿佛它们才是这儿的主人。6 }; t' a5 r7 w, m: R
# _# R- ]! M! s& ~( S
    行走中谈笑风生,时停时写,我被梓涵的执著所感动。在她的身上由内而发的散透着一种从容、优雅 、淡定的气息。虽然很累,但也快乐着。她说要站在最高处看梅林,我们随着路标走进山顶庭园。登高处极目远眺,把梅园尽揽眼底。看着眼前的景色,我们快乐得像孩子似地欢呼着。很多人见过梅花花开时的灿烂,却不曾在意过它繁花散尽的落寂,静静安安地等待着来年再一次的怒绽。梓涵多想踏遍整座梅园,走在石块谱就如音阶的梅园路,坐在梅花树下的木条椅下,听鸟儿鸣唱,观梅园景色,流连其间。高昂的情趣就像开了闸的渠水,一泻而出。在梅花山顶观梅轩一棵粗壮的梅王树干前,她又即兴赋诗一首:“天阙仰品梅王骨,博爱阁轩忆古都。六代浮华摇橹去,金陵今邑歌满秋。”(《梅花山观梅轩有感》)
5 Q; K$ Y7 m$ e9 e3 f" P( u1 e- t
    一路上我们情同手足,她没有半点大牌记者的架子。她说,人人都是平等的,她的梦想是做一个“福慧双修”的女子。她对我们说自己年幼时随母亲下放到乡村,政府只给了几百元的安家费用,两间土坯房是母亲独自披星戴月地做泥砖坯子、在乡邻的帮助下修建起来的。因家里子女多,父亲在外工作收入微薄,家境温饱艰难。作为家中的长女,为减轻父母的生活压力,她14岁时就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被录取到湖南长沙一所军工院校读完大中专,不满16岁时即毕业分配至一家军工厂当了车工。一次,在操作精密车床制作飞机零配件时,她的右手食指差一点被旋转的车刀切掉,锥疼万分……至今,手上的工伤痕迹清晰可见。但军工厂艰苦、严谨的工作、生活环境,却磨炼、培养了她一丝不苟、知难而进的执著品格,成就了今天业绩不凡的她。, [- i. S- R) n% p' h. u$ j) Q5 b

0 [2 ~7 E' e4 q1 S) Z    读书、求知一直是梓涵的梦。小时因买不起诸多书籍,就想法设法地借阅、作读书笔记。有时,捡到一张有价值的碎纸片,她都会翻来覆去地看,收藏起来作为资料使用。成就来自坚持不懈的努力。她告诉巍伟,学习与充实是一生的行动。年轻人要懂得感恩,要记住父母的含辛茹苦;要有大爱之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面对困难,要树立自信,树立前行的目标……, e. @5 r2 Q0 m7 G- x! _) u
. C4 H, |# h) `. u/ j8 M
    我们边走边谈。远远望着疏影中的梓涵,品味着与她相识相知后的点点滴滴,生发出一种由衷的感佩与喜悦——( @+ }5 J* j7 U4 P: d( I

, q9 u& V; k% c    喜欢她顶着烈日一步一驻的神韵。阳光下看着她的侧影,柔美中的那份挚诚,能感受到她的那份真纯。看到她如此地投入,让自己意象里的李清照,苏醒在了梦里的窗下。无论走到哪里,梓涵都用手中的笔,描述着身处的大千世界。; r! N! d* @+ g4 N0 ]

$ v) w& J. ?8 |* c9 E4 u    喜欢她在阳光下舒展的笑容。一颦一笑,在原野上,就像是回归山谷间的梅花仙子,下到了凡尘世间,流连忘返。& e2 g6 R. L- k) _3 i1 u
) G6 N5 ~: M  q; x
    喜欢读她的诗。很多同行只知道她是一位资深、笔锋老道的传媒人,却不知她的诗也写得很美:不仅有古风女子的柔情婉约,也有男儿般的豪迈气势。她是才女记者,兼美女诗人。作为拥有众多媒体资源的无冕之王,她的诗歌却从未拿出去发表过。她谦虚地说,诗歌,是用自己的情绪当作火柴,来照亮起眼眸里七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写出自己的即兴感赋,主要是记载一种人生前行的轨迹,与亲朋好友进行分享。: Z- a) @0 s$ ^/ M" U
; u  v( l, |3 H! ~
    在南京青奥会采访期间,奔波中她右膝盖处不慎扭伤了。她却默默无声地干工作、照顾别人。据她带的实习生介绍,刚开始几天,伤处疼得厉害医嘱不让行动。她就用电话约稿、采访,审稿、协调发稿,一个星期几乎都呆在宾馆内……来南京10多天了,踏访思慕已久的梅花山是她第一次出来放松紧绷的神经。尽管伤处还在涂着药,但在下阶梯、斜坡时她还伸出手来搀扶着我,问我是不是走累了。我紧紧地握着她的手,也多想给她一个支点,眼泪在眼圈里打转,默默地感动着。这细微的举动给予了我,仿佛姐姐一样的温暖。
+ p& T( [4 y" a- I) m, u( r# v$ u" r
    阳光下,梓涵手持着蓝花伞、蓝花扇,拎着一只绣花包,穿着一双麻缎绣花鞋,很江南的味道,行走在这江南的山水间,就如这梅花山的梅花,任何时节都展现出独特的美,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张力。勤奋、仁爱、博学,慈悲、珍视、惜缘,她在这块土地上传播着爱的种子,她是大地的女儿,回应就有了一种契合。她一直渴望着的,从内心里认定着某种特质,在这自然间得以绽放开来,浮起在了江南的风韵里,用她特殊的情感与江南对话;让自身呈现出来,生命该有的华美。她把自身比作无,安放在自然界中;而自然给予她的,会是最大的馈赠。仿佛兰花,在幽深的山谷中,闻到了天空阳光的味道。然后,屏障一样的山消失了,视线里,是大片大片的原野。就如同,唐时明月、画中的仕女,走进了古风厚重的南京城。  ^/ ]4 j3 a& }$ p- c" Q
$ J3 U4 @7 ^( R, z
    她的且行且停,停下是为了疾书。眼中画卷,陪伴着她。 走近她,一路都感受到她的这份对生命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她认为存在于这时空的真实,就是美。在她深遂的明眸里,我读到了照拂大地的温柔……
) w/ U# x0 {( Y( D2 z6 t5 Q2 q1 h0 O
                                                2014-8-29
4 c7 F/ v: D/ m; o3 @* J  G; |2 e& O
    注:梓涵,原名张春莉,曾用笔名冷月,主任记者。《人民政协报》新闻评论部首席记者,民盟中央妇委会委员、首都女记协理事 ,资深传媒人。多年来从事高端访谈和社会热点聚焦,关注留守儿童、贫困母亲等弱势群体,热心于慈善公益事业、文化扶贫活动等。
* V3 f( Z+ A5 e% `, I$ o# r2 I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4.12.2024 17:4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