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六四式手枪,咱们的军迷朋友们都不陌生。64式手枪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外号就是小砸炮,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小砸炮的传奇。
性能参数: 口径:7.62mm 全长:155mm 重量:560g 弹容:7发 64式手枪(64式7.62mm手枪),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手枪,1964年设计定型,1980年生产定型。配备于部队中高级指挥员及公安干警。64式手枪由枪管、套筒、復进簧、套简座、击发机和弹匣六大部分组成。64式手枪的自动方式採用自由枪机式,设有联动击发、空仓挂机、弹匣回闩和弹膛有弹指示等机构;保险机构有安全保险、到位保险、自动保险和射击保险等多种功能。该枪用以杀伤50米内的目标,在25米距离上,能射穿2毫米厚的钢板、7厘米厚的木板、4厘米厚的砖墙、25厘米厚的土层。因此物外形小巧玲珑,便于隐蔽携带,加上其使用的1964年式7.62毫米手枪弹装药量较少,射击时声响不大,所以被广大公安民警戏称为“小砸炮”。
64式手枪的研制背景是怎么样的呢?解放初期,特别是公安民警,以各类杂牌手枪作为主要装备,有些武器在国外已经淘汰多年,甚至连弹药都很难收集。而当时的形势复杂,除了国民党敌特,大量的反动势力、土匪恶霸也严重的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公安部门和保卫部门普遍需要一款新型公安手枪以便于勤务。 1951年定型的51式手枪威力较大,但但是志愿军需求大,产品供不应求。况且51式手枪的体积、重量过大,军队装备尚可,便衣警察隐蔽携带有困难。当时的兵工行业也没有独立自行研制新型武器的能力,直接仿制国外成熟的武器成为最简单易行的办法。
经过严格的筛选后,最终决定以德制PPK手枪为蓝本进行仿制。PPK手枪是德国瓦尔特兵工厂三十年代生产一种小型自卫手枪,也是当时世界上性能最优异、装备量最多的小型手枪之一。在多年的战争中,我军缴获过大量的PPK手枪,该枪所使用的7.65×17毫米SR手枪弹也是当时非常流行的弹种,因此以 PPK手枪为样本生产52式手枪也在情理之中。当时由于工艺和材料的限制,52式手枪并不竟如人意。更为现实的问题是,我国并不生产 7.65×17mmSR手枪弹,单单靠缴获的弹药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除了库存弹药,只能向东欧友好国家购买。受制于人的局面使新中国的兵工部门不得不另辟捷径,自行研制新型手枪和弹药,也为64式手枪的诞生提供了契机六十年代,当军工部门意识到52式手枪存在的不足后,就开始了新一代手枪的研制工作。
建国十余年,新中国兵工部门从仿制国外武器开始,逐步培养了自己的设计师和设计队伍,也开始有了独立设计武器的能力。在研制过程中,也出现过不少问题,64式手枪在研制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弹药问题,采用何种弹药,口径大一点还是小一点?口径大一点的弹药停止作用无疑要好一些,但是对于一支主要供公安民警、军队中高级军官和保卫部门所使用的武器而言,体积小、重量轻,便于隐蔽携带才是最关键的。如果采用大一点的口径,那么武器的体积和重量就超出了计划指标。最终,设计师们为64式手枪设计了一种专用的弹药——7.65×17毫米手枪弹,也称为1964年式7.62毫米手枪弹。该弹的威力基本上与 7.65×17毫米SR手枪弹相当,初速略高,两弹并不通用。另一个现实的例子是90年代臭名昭著的匪徒魏振海,此人在被公安民警围捕时,手持7.65毫米朗宁M1910手枪负隅顽抗,顶住一名民警的头部开枪,结果出现了瞎火,被民警当场抓获。事后检查他所使用的M1910手枪,发现里面装填的是64式手枪弹,子弹的底火上只有一个浅浅的小坑。 究其原因,64式手枪弹属于无凸缘式弹,在装入原应使用7.65毫米手枪弹的武器时,子弹进入弹膛的深度要大一些,这样就导致了击针打击的力量不足以击发底火。反过来,使用64式手枪弹的武器,如64、77式手枪也不能装填7.65毫米手枪弹。
经过数年的努力,1964年,我国自主设计开发的新一代自卫手枪终于设计定型,并被命名为1964年式7.62毫米手枪(简称64式手枪)。该枪为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惯性闭锁,可单、双动发射。保险机构非常完善,除手动保险外,还有跌落保险、击针保险和不到位保险等,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安全可靠的设计要求。
同时还具备了弹膛有弹指示和空仓挂机解脱等机构,是小型自卫手枪中较为先进的。基于我国先前生产过仿制PPK的52式和仿制马卡洛夫的59式手枪,在 64式手枪上也有诸多结构沿袭了这两种手枪上较为先进成和熟的部分。照门、保险、击针、弹匣、击锤联动缺口与59式手枪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套筒座、扳机、空仓挂机则沿用了52式手枪的结构.。52式和59式手枪上较为复杂或脆弱的地方都尽量摈弃了,改为自行设计,如阻铁就是自行设计的。该枪全长152.8 毫米,空枪重量为560克,弹匣容量7发。根据我国的相关杀伤动能标准,杀伤人体所需动能为80焦耳,而杀伤马匹的动能则为180焦耳,所以该枪的枪口动能设定为220焦耳,其威力能满足日常自卫的需要。但随后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严重的冲击了社会的各行各业,兵工行业也不能幸免,已经定型的64式手枪只能束之高阁。一直到文革结束后,兵工行业逐步恢复了生机,64式手枪才开始大规模生产,此时已是80年代了。
64式手枪在80年代后就大规模地装备基层的公安民警,成为了公安民警最基本的武器。 64式手枪作为一支60年代诞生的武器,同时又作为新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支手枪,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缺点和遗憾,主要将其归纳如下:其一、武器外形缺乏威慑力。64手枪体积小,便于携带,外观加工质量好。此枪操作顺手,可靠性也很高,开始时民警都很喜欢,但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发现小型手枪的一些弊端,群众与罪犯习惯以54手枪的外形衡量武器,小手枪基本谈不上什么威慑力,再加之64手枪表面加工工艺比54手枪好很多,按理说是技术的进步,但加工细致的表面缺乏金属质感,容易让人产生塑料制品的错觉,换装后,很多群众并不认同民警的武器,时至今日,每一个曾经公开佩带64手枪的民警,都还经常遇到群众好奇地询问:“同志,你们这枪,究竟是真的还是塑料的”?也有群众把64枪皮套看成是另外的东西:“同志,你们同时带两个手铐干什么”?
手枪体积小,很难让群众有安全感,同时也对罪犯缺乏威慑力,甚至引起更严重的误会。笔者所在单位经常执行抓捕任务,换装64、77手枪后,抓捕任务中立刻就能明显感觉到阻力增加,罪犯对警察的警告动作反应不明显,反抗和逃跑比例大幅度增加,某次抓捕时,多名警察表明身份并出枪后,罪犯仍然出乎意料地暴力反抗。被制服后,罪犯说了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我当时看你们拿的是玩具枪呢,还以为是黑吃黑的。”
其二、枪底把设计不甚科学。64式手枪属于小型手枪,其体积较小。由于在设计过程中没有为其设计指托,手掌较大的射手在使用时只能将小指蜷曲在弹匣底部,甚至还有射手要翘起“兰花指”来射击。而很多国外的小型手枪均在弹匣底部设计了指托,如PPK手枪就有这样的设计。塑料制成的指托结构很简单,成本也不高,可由民警自行安装,但是多年以来从未有厂家提供过类似的产品。而枪底把设计上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虎口上方的延伸部分过短,在射击时,需特别注意手的握持角度,特别是手比较大的人。曾经有民警被后坐的套筒“咬”到虎口。这个先天不足的毛病很难解决,而在52式手枪上却没有类似的问题发生。由此可见该枪在设计上仍然对人机工程考虑得不够充分。和52式手枪相比,这是一个明显的倒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