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38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国明确表态站在中国一边 安倍惊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1.2014 10:5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KaiyuanEditor 于 2.1.2014 12:04 编辑

  德国强势出手:竟帮助中国给了日本致命一击!

  中德两国为什么会越走越近?

  德国是李克强总理外交首访的收官之地。李克强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文章中指出:中德越走越近,双方共同利益越来越大,相互需求越来越强。中德合作已成为中欧合作的龙头,双方贸易额占到中欧贸易总额的30%左右。中国汽车市场已占到大众汽车全球销量的30%,是宝马公司全球第一大市场。西门子和巴斯夫公司也把中国作为全球第三大市场。

  中德之间在中欧关糸中有着一种示范.对于中国来说,德国也许是西方强国里对中国伤害最少,但是又能给中国人最多好感的国家。德国近代的强盛之路,它的科学、哲学乃至马恩的故里,又以及时常与东瀛相类比的对战争的反省态度,使得德国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排名靠前的国度。也正是有了这样一种潜在的对德的好感,中德可以实现越走趆近.

  一是两国政治互相基础较好。欧洲是世界的重要一极,德国是欧盟最重要的成员国之一,在欧洲和国际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

  建交以来,两国高层领导人互访频繁,政治互相不断加深。当前中德关系发展势头良好。默克尔总理在第一时间祝贺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履新,她还是与李总理通话的第一位外国领导人。四川芦山发生强烈地震后,德国领导人第一时间向中方表示慰问和支持。这充分体现了两国领导人对发展中德关系的高度重视.

        德国中国问题专家罗尔夫·贝特霍尔德前不久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顽固坚持错误立场,企图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这是我们不能允许和坚决反对的”。“我仔细研读了中国政府发表的《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中国政府的立场是符合事实逻辑的,是有道理的。日本做法不仅是错误的,脱离了事实真相,同时也不符合中日两国人民利益,损害了两国关系”。


  中国还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德国。

  德国是欧洲最大经济体和“政治领头羊”。由于南部的经济危机,欧元区内部市场的重要性对德国而言不断下降。

  它与意大利、西班牙等失败国家的隔阂不断增大,与此同时,却与中国建立起一种新的“特殊关系”。

  北京承诺,在可预见的未来,德对华出口将增长。

  结果,中国不仅改变了两个大西洋国家,还改变了这两者间的相互关系。中国改变了美德关系的结构和优先事项。

  美国批评德中的“特殊关系”,因为崛起的中国是其太平洋战略中新的对手。德国虽然也认为中国制度不够透明,但批评比美国要少。

  德国越来越把自己定位为G2权力的“中立者”和“中间角色”。在美国精英眼中,这显然是种侮辱,因为德国被五角大楼视为朋友。

  看德国对中国惊人评论:揭德国为何惧怕中国


  肆无忌惮”、“贪图权力”,这是很多德国人对中国的评价。最新一项国际研究表明,中国的形象在全球范围内并未改善。该调查结果的原因何在?

  中国人无视其公民的权利;该国主要试图在国际舞台上贯彻自身的利益;中国很快将取代美国第一强国的地位。不少德国人都表达了上述言论。相较其他国家的受访者,德国人更加犀利。这是总部设在华盛顿的民调机构皮尤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从一项最新的问卷调查中得出的结果。每四个德国人中只有一个对中国有积极的评价。

  此项结果并未让企业咨询顾问高伊棱(Therese Geulen)备感意外。作为东亚专家的高伊棱向欲落户中国的公司提供有关重组和重新定位的咨询服务。她看到了一种好斗的中国外交政策:"中国对自己目前的世界领先地位感到无比自信。"这让很多其它国家不舒服。

  误解和无知

      高伊棱在接受德国采访时介绍说,与中国人由于工作关系有往来的德国人总是会抱怨"过分的中国人。"但是大多问题的缘由都是误解和无知。只认识中国一部分的人不应该自认为能够了解整个中国。这条道理同样适用于欧洲,"西班牙有别于卢森堡,"高伊棱继续补充:"中国的形象欠佳也归咎于中国人没有意大利人和美国人那样讨喜。中国人总是给人难以接近的感觉。"如果对中国人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的话,就会发现更多内在的东西、学识和兴趣。



2#
发表于 2.1.2014 11:5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1.2014 18:59: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6.1.2014 20:2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6.1.2014 22:2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2.5.2025 12:49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