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敬录自《入菩萨行论略释》 寂天菩萨 造颂 如石法师 译颂 索达吉堪布 著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psxlls/main.php
第九品 智慧
癸二、破我许为无情:
无心亦非我,无心则如瓶。
谓合有心故,知成无知灭。
无有情识也就不是我,因为没有心,就会像瓶子等物一样。如果说“我”本身虽然无知,但与识会合时即会有心识了知,那么由无知成为知,无知我的观点也就坏灭了。
若我无变异,心于彼何用?
无知复无用,虚空亦成我。
如果我是常恒不变之物,那么心识对它又有什么作用呢?如果我无知也无作用,虚空也应该可以成为我。
癸三(辩驳无我之义)分三:一、辩驳无我者不应理因果;二、辩驳无我者不应理大悲;三、不破假立之我。
子一、辩驳无我者不应理因果:
若我非实有,业果系非理;
已作我既灭,谁复受业报?
问难:如果没有真实不变的我存在,那么业果之间的联系就不合理,因为业在完成的下一刹那,我若无实即会无常变灭,那么应由谁承受业报呢?
作者受者异,报时作者亡。
汝我若共许,诤此有何义?
答:今生造业者和后世受报者是不同的,果报显现时造业者早已坏灭,如果这是你我两宗共许的观点,那么争论这个问题又有何意义呢?
因时见有果,此见不可能。
依一相续故,佛说作者受。
如果有造业者受果,那就是在因位时即可现见果,这种现见是不可能的。佛陀说造业者受报,是依世俗名言假立的同一五蕴相续而言。
过去未来心,俱无故非我。
今心若是我,彼灭则我亡。
犹如芭蕉树,剥析无所有;
如是以慧观,觅我见非实。
过去心、未来心俱不可得故不是我,而现在心如果是我,那么当它消逝时,我岂不是也会消亡吗?譬如将芭蕉树干一层层剥开,会发现无有任何实质,同样以智慧观察寻找,就会发现我也非实有。
子二、辩驳无我者不应理大悲:
有情若非有,于谁起悲愍?
立誓成佛者,因痴虚设有。
问:如果有情不是真实存在,那么菩萨对谁起悲愍呢?答:为度化众生而立誓成佛之事,也是基于愚痴虚假设施而有。
子三、不破假立之我:
无人谁得果?许由痴心得。
为息众生苦,不应除此痴。
问:若无有真实的自性我,谁能证悟佛果呢?答:在名言中观待痴心可许有证果之幻事存在。为了息除如幻众生的痛苦,这种痴心虽属无明分别,暂时也不应消除。
我慢痛苦因,惑我得增长。
谓慢不能除,修无我最胜。
执著实有自我的我慢,是一切轮回痛苦之因,也会使我执烦恼得以增长。如果说我慢不能根除,那么修习无我是最殊胜的根治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