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30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过去被视为外来种面临移除命运的金门缅甸蟒,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教授林思民追踪三年掌握关键DNA遗传证据,分析它是金门土生土长的“本土种”。这项研究近日登上国际学术期刊“动物研究学刊(Zoological Studies)”。
缅甸蟒来自英文“Burmese python”直接翻译,除了存在缅甸,也分布于中南半岛与大陆南方。金门记录过最大可达3.5米、25公斤。
缅甸蟒是台湾首例被列为本土种的蟒蛇,族群量并不多,林思民标记了40多只,推估金门岛上只有一百多只,却面临栖地开发、道路死亡、人为捕捉或食用危机。
林务局表示,两千年开始缅甸蟒数量逐渐攀升,2010年达最高峰,民众误认为是走私者“丢包”的外来种,三年前林务局委托林思民进行“金门地区缅甸蟒现况调查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