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0年6月在美国陆军依据在欧洲的空战教训,提出“重武装、有装甲、能在同温层底部从上方掩护轰炸机编队的、时速在640千米以上的战斗机”要求。为此,共和公司的俄裔设计师亚历山大·卡尔特维利拿出以2 000马力级气冷发动机为动力,装备8挺重机枪的全金属单座战斗机方案。9月,与军方签订5 600万美元订货合同。1941年5月6日,新机XP-47B进行了试飞,这架飞机总重5.76吨,在当时堪称“巨人战斗机”,速度也高达664千米/小时。十个月后,生产型P-47B出厂。由于直径很大的R-2800星形气冷发动机和下方的主进气管道,P-47卵圆形截面的机头显得很粗大,被戏称为“奶瓶”,四叶螺旋桨直径达3.7米。双梁构造的、略呈椭圆状的下中单翼内装备8挺12.7毫米机枪,下面装小型空战襟翼。可向后滑动打开的座舱罩与后部脊背齐平。该机最大特点是机腹内的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器和增压空气再冷却系统,使发动机高空性能优异,其最大速度达690千米/小时。170架P-47B于1943年初赴英参战,在高空护航中显示出威力。此后,共和公司在生产了602架机身加长34厘米的P-47C后,又制造出12 602架加装飞行员装甲和增长航程的P-47D。 1944年后生产的P-47D换用视界更好的水泡形座舱和更大的油箱,作战半径达1 100千米。此后改装了138架专门对付V-1导弹的P-47M,并生产1 816架用于太平洋战区的长航程P-47N。 <br>??P-47虽然机体重、翼载较大、低空机动性较差,但由于航程大、火力猛(除机枪外,还能挂900千克炸弹、火箭弹等对地攻击武器),同时因装用气冷发动机,生存力也优于装液冷发动机的战斗机,所以成为美国二战中产量最高(15 660架)的战斗机。 除加布雷斯基外,在欧洲作战的R·约翰逊上尉(27架)、西林克上校(22.5架)、马胡林少校(20.75架)和在太平洋战区阵亡的基尔比上校(22架)都是使用P-47“雷电”的王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