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威尼斯公爵府的审讯室和老监狱的桥,封闭得很严实。相传每个犯人被押送到这里都要叹息一声,所以叫做叹息桥。 白天再逛主岛,展现在眼前的就是一幅破败景象:斑斑驳驳的房屋外墙,到处裸露随意拉伸的电线,再加上暗淡的色调,第一眼真不能让我喜欢上这个城市。意大利似乎就是这样,要慢慢品味才能发现它的美。于是我们跟随人流来到圣马可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当然是总督宫了,我觉得建于16世纪中叶的总督宫应该是拍摄圣马可大教堂的最佳场所,可惜我去的时候没有找到入口。 圣马可教堂(Basilica San Marco),圣马可是耶稣的使徒,是《马可福音》的作者。828年威尼斯商人,将圣马可的尸体从埃及亚历山大运回威尼斯。公元829年为此修建了这个教堂,当初只是总督府当中一座临时性的建筑。教堂采用拜占庭建筑风格,融合了东西方建筑的精华。 圣马可大教堂的基本结构和装饰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第十四世纪,一艘来自东方的威尼斯船只返回当地,从一些古代建筑上取下材料,添加到教堂的外部。渐渐地,圣马可大教堂外墙的装饰物包含各种大理石和雕刻,其中一些装饰品的年代远超过建筑物本身。从外表来看,圣马可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典型范例。前厅内部的装饰非常华丽,天花板镶嵌著旧约圣经的故事。 圣马可大教堂内部被希腊式十字结构分割成三个大殿,这是根据查士丁尼大帝在君士坦丁堡所建造的教堂来设计的。12世纪时,几何图案和动物图案被镶嵌在大理石地板上,但后来经历许多次修复。圣马可大教堂内部装饰使用的技术是碎块形工艺与棋盘形镶嵌工艺。低层墙壁和支柱也完全覆盖著大理石砖。中央的圆顶则是一幅耶稣升天的庞大镶嵌画。 教堂内部的灯光色调打造出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实际上却并没有那么奢华。 钟楼总是要上去登高望远的。 60多米高的钟楼收费8欧仍然不愁没有游客,队伍永远排得老长老长。 老城和大海融为一体。 站在教堂门口随拍。 著名的当地特产“贡多拉”。 在广场上回望钟楼的教堂。 小桥,水巷,人家。这样的景致如果真如专家预测的那样不久后被淹,谁能不哭? 放眼望去真整齐。 这就是传说中两岸居民可以握手交谈的水巷吧。 单拱石桥里亚尔托桥是由Antonio da Ponte所设计的,完工于1591年。两边倾斜的桥身被引导到中央的门廊。因为这次桥梁工程被认为过于大胆,所以有人预测它将会倒塌。今天,商店与摊位充斥里亚尔托桥的两侧,也让这里成为威尼斯一个主要的旅游景点。 桥的两边充盈着珠光宝气。 威尼斯人舍得离开他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园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