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朋友”,是一名缅甸华侨。他告诉记者,第一步需要把人民币打到他在中国农业银行的账户上;第二步,按照约好的在缅甸的交易地点,打电话沟通约定见面提取缅币现金。他不收任何费用。如果不接受现金交易,第二步也可以改为直接去银行提取他的缅甸账户的资金,不过银行的手续费他不负责。
只需要两步,凭一通电话,一笔跨境货币结算就完成了。事实上,这就是地下钱庄的大概流程。看似简单,但风险也非常大。如前所述,货币在兑换或转账的过程中,授权方式就是一通电话或一张回单,都是以信用为载体,而且不受任何国家保护。一旦出现电话不通、兑换人“消失”等情况,则无法追偿。
记者从当地农业银行了解到,地下钱庄的生意掌握在缅甸人手里。缅甸人可以在中国开设银行账户,但中国人到缅甸开设缅甸银行账户则很困难,做地下钱庄生意的主要是缅甸华侨。缅甸华侨之所以能独霸地下钱庄业务,除了他们的语言和背景优势外,还因为他们本身掌握大量财富,而且更容易掌握缅币汇率的波动信息。
尴尬的银行
2012年,瑞丽跨境人民币结算收支累计86.69亿元,业务量占云南省三分之一,位列全省之首。
去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瑞丽试验区建设工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为了打造好这块“国字号金招牌”,瑞丽试验区工委管委重点推进“开发”和“开放”,并在改革中强调金融先行。先后与国家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发展投资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平安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瑞丽次区域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建设也正式启动,边境贸易出口商品人民币结算退税、个人本外币特许业务兑换和人民币与缅币兑换等试点工作也逐步开展。此外,设立贵金属交易中心已上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人民币跨境支付中心已经完成选址。
然而,在河口和磨憨都有专门的货币代兑机构,瑞丽却没有。记者了解到,农业银行曾经尝试设立兑换网点,但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最终未能成行。
首先,对银行而言,参与兑换的交易成本较高。私人兑换不收取任何费用,地下钱庄只赚取汇差。由于他们掌握汇率优势,汇率合适的时候就做,不合适就暂停,收益稳定,风险可控。而中国的银行无法掌控汇率,收入来源只能是收取手续费。缅币汇率波动大,一天之内随时都会浮动。有银行人士表示,除非成立专门的部门来跟踪缅币汇率,否则一定会亏钱。“可能在填一张单子的时候,汇率就已经变了。”他说。
农业银行内部人士称,2009年农业银行与缅甸经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随后双方有过一段时间的合作。缅甸经济银行在农业银行开设一个账户,结算的时候用汇票结算,兑换逻辑与私人兑换一样。差别在于缅甸方面的银行、中国的银行都要收取手续费。另外,由于缅甸税收体制不健全,缅商还担心银行转账会暴露实际经营情况,多缴税。所以交易量一直做不起来,私人兑换继续繁荣。
其次,缅商对到中国固定地点进行货币交易存在担忧。虽然当地政府默认地下钱庄的存在,但却不能给予认可和保护。无论资金来源合法或者非法,经过跨国货币兑换之后,难以追溯资金性质,是不是“洗钱”难以判断。由于缅甸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盛产毒品的国情,缅商在中国的银行账户往往成为公安机关的重点关注对象。
据当地银行介绍,黑龙江、湖北等地公安来瑞丽查案,首先就是冻结银行账户,就算事情调查清楚证明没有问题,也差不多半年时间就过去了,账户冻结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这也导致缅甸华侨特色的形成,就是会有非常多的账户,有的一个人有五六十个银行账户,而且经常换,平均两三月就会换一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