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48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国专家献计破解合肥环城公园内交通难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1.8.2013 09:28: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3年08月21日 15:32   稿源: 中安在线

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发展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吴芳 摄



  据合肥晚报报道,将核心城区改造成“步行城区”、建设综合社区减少交通需求……昨天,在中德“百万人口城市交通系统”项目结题大会上,来自德国的交通专家们为破解合肥交通难题献计献策,不少点子极具想象力。

  揭秘

  出租车成路况“间谍”

  2009年,“百万人口城市交通系统”项目在合肥启动,项目组由中德两国专家组成,在合肥完成各项交通信息数据采集及分析,由此制定、实施和应用一些先进的智能交通技术,为全球示范。

  据介绍,项目组在合肥600台出租车上安装了GPS定位装置,利用出租车采集路口信息,从而分析整个城区交通流量和流向,达到整体控制。

  “通过出租车的GPS空间定位数据,从而采集大规模交通信息,提供给相关部门及公众。”德国专家索尔介绍,这项技术成果已成功运用到合肥交管平台,提供了大量实时路况信息。

城区路况分四个等级

  担着“路况间谍”身份的出租车每天流动在市区各个角落,合肥哪里拥堵、哪里缓行、哪里通畅,项目组在后方均可通过技术控制一览无余。

  “老城区及周边主干道最拥堵。”作为“百万人口城市交通系统”(METRASYS)项目负责人,索尔对合肥交通了如指掌。他告诉记者,每天早晚高峰时段,步行街、四牌楼、三孝口以及火车站等区域最为拥堵。

  索尔介绍,通过出租车的流动“观测”,后方可凭借技术软件实时绘制出合肥城区整体交通路况示意图。“我们将路况分为畅通、缓行、拥挤、拥堵四个等级,用不同颜色标出,一目了然,供决策部门使用。”

  探头不应只是监控

  城区各个路口,几乎都安装有探头。在很多人看来,这些探头是交警部门为监控路口而设,主要用于违章拍摄和事故现场录像。其实不然。索尔介绍,部分探头除了抓拍交通违法行为,还肩负采集交通信息的重任。 “相比于出租车,路口探头属于固定观测点,能够准确清晰监测路口各项交通流量参数。”据透露,合肥交管部门目前也是通过探头对路口交通流量实施监控。

  索尔表示,随着车载物联网技术的引用,探头还将在保障交通安全上发挥作用。“通过对车流、流向以及车辆行驶轨迹的监测分析,可以预判路口交织车辆是否会发生碰撞或追尾,并通过车载终端提前发出警示。”

  支招

  老城区改“步行区”

  人口增长、机动车保有量膨胀、城市交通拥堵,针对合肥正面临的出行难题,索尔及他的科研团队提出了几点颇有想象力的建议。

  “可将老城区改成步行城区。”索尔的首条建议就语出惊人。索尔提议,利用现有的环城河为界,将老城区改造成步行区,限制机动车通行,积极鼓励步行等非机动出行,可有效改善老城区拥堵。在他看来,可以尝试在老城区最拥堵的区域禁止机动车通行,仅允许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淮河路步行街的模式可以适度扩展。

  减少长距离交通需求

  “破解交通拥堵,除了疏解,另外一条路就是源头控制,减少交通需求。”索尔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减少市民每天长距离出行,是控制交通需求的有效途径。

  索尔建议,将城市商业圈和居民生活圈多元化,积极发展城市综合社区,满足市民“走几步”就可完成工作、购物、消费等生活出行需求,而不必“长途跋涉”,减少占用公共交通资源。

  提升公共交通魅力

  “减少个人交通,鼓励发展公共交通,才是一座城市交通出行的正确模式。”索尔说,在德国,多数人平时上班都是乘坐公交或骑自行车,不少主城区居民甚至彻底弃用了私家车。

  索尔认为,发展公共交通的关键在于要增加公共交通吸引力,让市民乘坐起来方便、快捷、舒适。其次,可通过价格杠杆,引导市民放弃私家车出行,如控制中心城区停车位数量或提高停车成本。
2#
发表于 22.8.2013 18:0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5.2025 19:5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