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艺术在中国,1990-2012& u5 r# b3 e5 Z" V
重量级别当代艺术家展览于4月12日下午在德国首都柏林隆重开幕& m# {! V* l% [1 ?6 E4 l
% {5 p% _5 M0 Z) _" R. n3 _
- S1 C6 D& H, P& e" A柏林是欧洲乃至西方社会公认的艺术大都市。当地时间4月12日下午17:00时,柏林中画廊和德中文化交流会联合举办的2013年度研究计划和展览项目“当代艺术在中国,1990-2012”之“艺术实践Ⅰ:问题与立场”在位于柏林艺术中心区Koppenplatz的柏林中画廊开幕。柏林艺术界、学术界及收藏界的诸多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开幕式。一时让中国当代艺术成为行内外人士的关心话题。3 Z8 R5 G0 V' A1 V& s
% Q! S' z; y% A4 t2 g& |# Z/ n( ]( W
“艺术实践Ⅰ:问题与立场”是柏林中画廊2013年度研究计划和展览项目“当代艺术在中国,1990-2012”的第一个展览。王广义、张晓刚、展望、徐冰、王广义、艾未未、杨振中、隋建国、杨福东、洪磊、徐震、东村艺术家、马六明、朱昱、杨志超、何云昌、李占洋、张大力、李邦耀、蒋志、余极、孙原&彭禹、邵文欢、陈晓云、陈彧凡、梁铨、李青等近三十位艺术家参展。所有参展作品都是近二十年来这些著名当代中国艺术家的代表性实践,也体现了他们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切体验、关注与思考。其中,何云昌等艺术家将会代表我国艺术家参与今年的意大利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再次将中国当代艺术带给国际行内外朋友们。
$ U2 \5 I s' ?; E5 R# F& f+ b4 w* k5 p
此次为期两年多的大型活动出资出品人为两位热爱文化和艺术的当代艺术藏家。他们分别是北京的朱高文先生和旅居德国柏林20多年的张彧女士。开幕式上他们提到,此次活动筹备花了一年多时间,注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很值得也很有意义。德国华裔企业家张彧女士提到此次活动跨度大时间长能为两国的文化艺术交流起到一点作用她很欣慰。
, h: l0 z1 r! C- p/ b- V* b
7 H+ d0 z0 i: J+ B展览从社会运动、政治论辩及文化思潮的角度,系统展示了1990年代以来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实践状况。20余年来,当代艺术实践植根于中国社会、政治及文化的变迁,以其独特的方式批判地回应了“全球化、后殖民与身份认同”、“大众文化与现代性反思”、“社会介入、政治批判与民主诉求”、“个体实践与生命政治”、“文化自觉与传统意识”、“个体自治与弱视觉”等问题。因此,这个展览与其说呈现的是20余年来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实践状况,毋宁说呈现的是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及文化的深刻变动以及当代中国人的真实生存状态。8 a% L3 p f" O6 w0 B
) D) r- G6 a% ?2 d* P d- s s此次展览由青年批评家、艺术史学者鲁明军博士担任策划,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朱青生教授担任学术主持。2月13日,在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召开了首次专题研讨会,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展览开幕后第二天(柏林当地时间4月13日),策展人鲁明军与柏林自由大学的师生进行了专题对话与交流。
7 f& T# T$ O" v8 ?6 I: ]1 J0 i( p
1 o+ C) X, R6 q( }& g7 s柏林中画廊与德中文化交流会策划“当代艺术在中国,1990-2012”这个项目的目的非常朴素,就是希望借此为中欧当代艺术双方深入地了解彼此,重新确认自我,进而展开真正对话的可能,开启一个新的窗口和视域,建立一个新的通道和桥梁。为此,他们计划利用两至三年的时间,通过文献梳理和系列展览、讨论及出版等相结合,以深度的问题研究方式力图呈现1990-2012年间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在场的状态。基于此,他们选择了五个不同的角度,包括“艺术实践Ⅰ:问题与立场”、“艺术实践Ⅱ:媒介与实验”、“展览实践:空间与生产”、“批评实践:现场与知识”、“机构•媒体•教育•市场”,分别就相关问题,邀请中外专家、学者展开研究、中德两地对话和讨论,深度切入并揭示内在于其中的一些真实问题。/ I4 E s% k7 q' `8 p# C
+ p* x6 F% {( S7 x# X( T据悉,此研究(展览)项目的第二次研讨和展览“艺术实践Ⅱ:媒介与实验”将先后于6月初和7月底分别在成都和柏林举行。
6 Y K3 X( L1 ?# o* F. E/ R0 i# Z' z( ?0 M2 A* s# ~/ K5 g# i* e# [
/ D9 Y; K! |( b两位出品人张彧女士,朱高文先生与著名艺术界专家Thomas Eller和Chris Moore/ I% j; i% P1 ^( z. @
8 ~3 l( D, O% \ A1 E.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