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全盘西化:走不通的死胡同
蒙古政治上的改革并没有就此停步。在1991年1月,蒙古人民革命党公布新的党纲草案,总的来说,这个草案仍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党反对社会阶级、集团内的首富悬殊,坚决维护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的利益,在经济管理上主张市场与国家调节相结合,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在谈到对外政策时,党纲草案坚持在对外关系中奉行不结盟政策,首先全面发展与苏中两大邻国的友好关系。它是蒙古人民革命党政策的重大转变。实际上,党纲草案体现了蒙古现任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在91年6月,蒙古政府又起草了一部新宪法,新宪法体现了蒙古政府在政治改革中决定奉行更加激烈的改革措施。它规定:要在蒙古实行美国式的总统选举,允许公民搞私营企业,并且明确了人权范围。同时决定更改国名,把共产主义味道的“蒙古人民共和国”改为“蒙古”。蒙古全国正在缓慢地放弃实行了近七十年的社会主义,逐渐向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过渡。它也准备紧步东欧和苏联的后尘,转而全盘西化。虽然这种变化很缓慢,不象东欧和苏联那样剧烈和明显,蒙古仍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蒙古人民革命党执政,虽然该党已放弃了大部分马列主义理论。表面上,蒙古仍然是共产主义在全世界所剩的最后几个堡垒之一,但实际上,蒙古正在脱离社会主义的大道,一步一步向西方世界靠近。
当然,蒙古的政治改革也并非一帆风顺,有许多改革措施受到了老党员的强烈反对。蒙古现任总理宾巴苏伦虽一再强调:“政治领域的变化是不可逆转的。”在蒙古推行“改革的新路线”,但阻力仍然很大。蒙古的改革举步维艰。有的党的领导人也有保守思想。蒙古人民革命党的总书记布·达希云登就驳斥了民主派要该党解散的言论,他说:“民主派认为我们应该象苏共那样做,但我们是独立国家,不是苏联的共和国。面对如此艰难的内外局势,宾巴苏伦总理于92年1月向蒙古议会大人民呼拉尔提出辞职,虽未获准,却也使蒙古人民革命党的分裂在所难免。该党显然在议会中拥有绝对的多数,然而,自1990年以来,这个前共产党已经分裂出蒙古民族复兴党等几个对立的派别。该党内部对改革也有不同意见。人民革命党的不团结,很可能给该党造成很大危害,给反对派组织以可乘之机。在这种为难情形下,1992年2月,蒙党在乌兰巴托举行21大,这次会议进一步背离了马列主义。中央委员会书记巴嘎班热说,现任领导人认为,“目前没有必要改变党的名称,……我们党不怕‘革命’这个字眼。”他是针对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主席布·达希云登在一次讲话中说要去掉该党中“革命”二字而说这番话的。他在随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还说,他的党已放弃了大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无产阶级专政,阶级斗争和国际社会主义等。然而他又称,党将继续坚持把人放在中心地位的思想。
这种矛盾的政策,体现了蒙古政府在新形势面前的动摇不定的心态和对改革的前途没有足够的信心。一方面,形势逼迫他们不得不做出改革的决定。另一方面,许多守旧的思想仍不时在蒙党中体现出来,有时还表现在具体的政策上,改革本身就是一艘摇摆不定的航船,没有现成的航路,只能在探索中小心翼翼地前行。
然而,蒙古人民革命党和反对派组织的竞选活动并没有停止,也许永远不会停止。1992年7月2是蒙古大选的日子,在两年前不甘心失败的反对派组织希望这次能卷土重来,一雪前耻。为了在这次大选中获胜,蒙古五个主要反对党中的三个———社会民主党、复兴党、联合党于4月结成了大选联盟,其他两个反对党民主党、民族进步党也与之遥相呼应。他们攻击人民革命党是导致蒙古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甚至宣称:“如果蒙古人民革命党获胜,蒙古人民将陷入苦难的深渊,国家将面临灭亡的危险。”除了在国内进行这种耸人听闻的宣传外,这五个反对党的领导人还联名给美国国务卿贝克写信,希望美国派人到蒙古训练政党,以助其在大选中获胜。寻求西方和美国的支持是蒙古反对党的主要手段之一,他们企图借助外国的力量帮助他们在国内“合法”地夺取政权。
面对反对派咄咄逼人的宣传攻势,蒙古人民革命党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多党制政府成立两年来,蒙古经济继续恶化,人民多有怨言。因此,如何解决经济问题,便成为谁能在这次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为此,人民革命党在92年4月提出的竞选纲领中提出了一系列阻止生产下降,恢复经济的主要措施。纲领指出,近两年政府为“挽救经济危机”而实行的“休克疗法”式的激进的经济改革“把经济引入了歧途。”强调坚持该党的“循序渐进地转入市场机制”的做法,以在“两年内稳定恢复经济,减少失业,保持人民生活水平不再下降。”由于该党承认了失误,而且其推出的竞选纲领大多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有关,远比反对派空洞的恫吓宣传更有吸引力,更能得到人们的支持和拥挤。因而在这次大选中,蒙古的反对派组织又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他们失败得比第一次更惨,蒙古人民革命党以绝对优势获胜。虽然在两次大选中,蒙古人民革命党都取得了胜利。但现时的蒙古,经济问题仍然困扰着全国,人们的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正在日益滋长。蒙古的改革进入了艰难的境地,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大有夭折的危险。正在此时,在蒙古的南方,一位巨人向他伸出了强有力的援助之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