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消息来源:体坛周报 ) 2004-05-19 作者:周文渊 从国奥惨败到中超首轮的乱相,一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索,中国足球何以变得如此粗糙又粗暴?什么时候才能回归技术足球的本原?
揭示原委不难,寻找解脱之路却几乎无望。因为,中国足球走到这一步有其必然性,再回归技术足球却失去了基本的前提条件。在二十多年前的亚洲足坛,中国足球还以技术细腻著称,容志行、古广明之辈,其技术都令韩国日本们高山仰止。但一个新西兰队,加上一个沃特福德队,就让中国足球人感受到了弱对抗的静态技术足球所存在的巨大缺陷。因此,先是高丰文,后是徐根宝,致力于开辟一条新的途径,那就是在选材上注重身体条件而不是技术天赋,在训练上加大体能、拼抢的比重,而淡化了对脚下活的细抠,在战术打法上则更加强调整体、纪律等元素,贬斥个人即兴发挥。
这条新路子具有很强的功利性,高丰文率队打进了汉城奥运会,徐根宝指挥的申花队横扫甲A。值得指出的是,他们并非只是取得一时的成绩,这二十年来,中国足球基本上是由高、徐两支球队的精英所支撑。因此,他们所倡导的新理念、新方法是有历史作用的。只是,真理过了头就变成了谬论,后来根宝把那种特定条件下的成功经验当作教条,也就使抢逼围陷入了误区。
堕落是堕落者的通行证,在急功近利的氛围下,中国足球已经失去了催生技术足球的必要土壤。从少年队始,教练为求快出成绩,就只挑那些身体条件好、甚至提前发育的孩子,又过早地引进了成年人的战术体系。而在一线队,教练们也走好狠斗勇的捷径,而无暇雕琢战术细节和技术特色。
久而久之,中国的技术足球出现了功能性的缺位,即现役球员的脚下活普遍不如教练,而教练则变成了田径训练员而不是足球战术大师。技术足球的复活至少需要三个条件,一个不那么急功近利的老板(足协和俱乐部),一批战术大师型教练和人数众多的技术型球员。这些条件在今日中国足坛根本不存在,因此,技术足球的复活之路极其漫长——如果能够复活的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