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7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分东西——也说传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1.8.2010 15:0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本帖最后由 jumpingrat 于 11.8.2010 16:14 编辑

不分东西


      
      吾观国学热,中小学重新推广读经,恢复传统,颇为欣喜。学生对国学没有研究,没有发言权。但愚以为不管什么民族,保持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总是有好处的。但是保持传统不代表闭关复古。科学技术的提高仍旧需要西方的经验,而人文精神的复兴恐怕要在自己的传统中找答案。避免自闭与盲从两个极端,才能保持教育的新鲜,但又不因媚外而抛弃传统。

      一个抛弃自己传统而去盲目的追寻外来文化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空想的社会。打个比方来说。邻里两家人,甲种梨树,乙种苹果。甲某天对梨树不满,也想种苹果。但是甲没有耐心去培植,播种,等待,而是急功近利的强行砍倒梨树,再在树桩上强行嫁接从乙家中摘来的苹果枝。这样的结果不用细想都知道是毁灭性的。即便嫁接成功,得到的果实多半是不伦不类的“苹果梨”。抛弃自己的传统而去盲目追求西方的科技与文化,就是这种行为。不幸我们的民族在不久前就干了这样的蠢事。万幸的是我们的梨树六千年根基深厚,没有被彻底砍倒,还有补救的机会。

      正如梨树与苹果树,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根基是不同的。由于根基的不同造成文化相异。明了这点以后才能真正的做到避免偏颇。如何不同呢?这里极为简要的归纳为两个层面。

      第一,东方文化是基于远离二元对立的哲学系统的。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阴阳冲合,释子的涅磐寂静,都来自非二元对立的体系。而西方文化,至少是基督教文化与科学探索的起点,恰恰是二元化,也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区分。圣经旧约第一句“起初神创造天地”,就是第一个主客关系的建立。而科学研究更是完全基于主体(观察者)对客体(客观事物)观察与分析 (注:新兴认知学领域中,学者们已经开始二元对立的世界观提出系统性批评,以期弥补科学对整体性的忽视)。

      其二,由于哲学根基的不同,东西文化朝两个迥然不同的方向发展。东方的文化注重整体性,注重人在整个宇宙状况(观察者和被观察无分离)中的和谐。而西方人关注的是以具体现象为元素的,严密的,理性的逻辑结构。前者忽视细节,后者疏于对整体性的关照。

      说了半天不同,现在来点题,“不分东西”, 什么意思?听起来是否跟上文矛盾?听我慢慢解释。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不管外在差别多大的文化,落实到对人的关注,它们给出的答案是惊人地相似。比如,仁爱与和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文理念。这是因为不管是什么民族,什么国家,什么语言,什么肤色,我们都是人。我们都有对现实相同的期待与畏惧。我们都是趋福避祸的。我们都是对幸福渴望的。我们都是对死亡恐惧的。屠刀,皮鞭落在身上,我们都是会痛的。我们都是爱我们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的。如此等等。所以从人性的基本特点上来讲,东西方没有什么分别。值得注意的事,2500年前,各大文化的圣哲,如以色列的摩西,巴比伦的查拉图斯特拉,印度的佛陀,中国的孔孟老庄都不约而同的对这些“人”的难题提供了答案。他们提供的答案,乃是宇宙人生的真理,生命的本质。它无名,无姓,无相,无始终,无来去。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它被勉强冠以不同的符号, 如耶和华,道体,天,如来等等。

      综上,东西文化,既如两株同土异根的大树,又如同一座雪山淌下的两条大川,一条向东,一条向西。两条大河两岸的风景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相异,但是河里流的同样是源自真理之峰的智慧之水。

顾鸿

合掌

注: 敢请各位提出批评。但若断章取义,人身攻击及偏执取闹者,恕不回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3.12.2024 17:5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