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99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谈富士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3.6.2010 18:5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嘉明
富士康(就是鸿海,“富士康”是鸿海的商标)在这系列跳楼案中,有没有“原罪”,社会上有识之士,已经意见一箩筐,调查一筐箩了,小本不敢多嘴。
但从买手的角度看,郭台铭先生及其团队,并无大错。富士康奋斗数十年,专利无数的结果是,像苹果这样垄断消费市场走向的一流企业,不得不同富士康共生。很多好玩意,比如IPOD,苹果方面的贡献,就是一个初始的IDEA,然后富士康的工程师们,在同苹果方面不断的互动切磋中,把伟大梦想变成现实,供水果教主,大赚特赚之余,还可以睥睨天下豪杰------当然能做到这初始思想火花一闪念,也是极不容易的。
小本以前说过一个“美国买手买芯片”的故事,这是实际发生的事。JOBS这样的枭雄,绝不肯依赖一个供应商。所以富士康时刻提防着,不能给教主卖了,还在替他数钱。提防的方法有二:
一,技术上令买手无法找到替代者。
富士康对研发和专利权的投入,在建厂之初就开始布局。原第一个在富士康负责海外专利权申请和管理的台干后来离开了富士康,他回忆说作为法律专业的毕业生,他被富士康招聘后,郭要他在基层干了5年,才开始法务工作。这说明几点,一,郭董心机极深,一定要“路遥知马力”,才肯交付核心要务。二,郭董眼光极远,事实上当他储备法务人才时,在全球进行专利布局,以阻挡竞争者的条件根本还未成熟。这样一个雄才,苹果也好,其他客户也好,要甩掉他或者玩到他,都不那么容易。
这次苹果反应奇快,直接跳过富士康,要给负责生产苹果订单的工人以经济补偿,这说明苹果的心虚:
1)苹果急于洗脱自己,反过来证明苹果给富士康的代工价钱,相当的残忍,以至于乔布斯骤见大难临头,现在要FUCK他的采购主管。老乔的脾气是有名的,一个传奇故事是有一次他进电梯,关门下楼,等他出电梯的时候,正巧在同一部电梯的员工已经被炒掉了------小本怀疑悲剧那厮是放了个屁。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香港的“肥黎”黎智英。肥黎早年替人打工,在美国长驻,当时正是老乔头次大牛X的时代,肥黎慕名而来取经,但他怎么可能约见老乔?于是在苹果公司门前坐等,终于逮到老乔下班,直接“剪径”,三言两语之下,老乔居然对上了眼,屈驾上了肥黎破烂的二手丰田,谈了有40分钟。这40分钟,对肥黎的终身影响,可见二斑:一,他创办报纸,就叫《苹果日报》,以表达对老乔的感戴之情,如XX滔滔不绝;二,他参加报纸的编委会,会后把主编叫来:“刚才坐我左手的一排编辑,统统炒掉------他娘的我开会居然敢不发言。”。下一次:“刚才坐我右手的一排编辑,统统炒掉------他娘的我开会居然敢乱说话。”有其师必有其徒。
2)苹果面对激烈竞争的关头,不想给任何对手以道德上的打击素材。
3)苹果在技术上,确实离不开富士康。这是小骂大帮忙。

二,富士康不能盲目扩产,陷于 “急于讨饭”的被动局面。
所以富士康使用了类似丰田的定员用工制度。而水果教大放异彩,定单涌来,富士康又来者不拒,那么人手必然不敷使用。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只有在现有设备上挖潜,机器不停。
但我们在《丰田神话》里说过,丰田的柔性生产制度有个极大的奥秘,就是可以任意抽用协作厂的人力,所以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丰田本身可以维持一个表面看僵硬不变的用工规模。郭台铭打起全副精神,跟老乔这样的超级老怪斗智斗勇,对内当然有骄傲狂妄的一面,结果在这一点上疏漏了。

(四)

富士康无疑有很多弊端,比如台干高人一等,管理方法冷漠。但,政治大方向上,我们要看到:
1)富士康在大陆用工数十万,并没有把厂开到越南,马来西亚。实话讲,如果没有富士康,那近80万90后的乡镇人口,还坐在老家的土坷剌房前,比呆鹅还呆,到今天说不定已经有上千人投井了,三万人卖血得了爱滋了。
2)富士康在工资标准上符合ZF要求,经济上不能认定是“血汗工厂”,弱势的工人们不用担心老板欠薪卷逃。
3)富士康成为“中国商业力量”(大陆和港台的华商圈)同美国核心竞争力量之间的桥梁,在地缘学和未来学上的意义,不可低估。
那么,TG真正要做的,是什么呢?

一,ZF出面同富士康组成联合谈判组,同富士康现有的各主要客户分别谈涨价,新涨的部分全部用于员工加薪,苹果等可以审计帐目和派员下厂核查。中国ZF以公信力监督双方。
达成协议后即向媒体宣布,以帮助客户走出“压价困境”,改善形象。
二,在涨价后,富士康有一定的成本空间,可以外发部分定单。ZF从央企下属工厂中,选出管理和品质达到富士康要求的,提供给富士康安排外包,央企老总以X性担保,绝不山寨染指富士康的专有技术。这样一来,富士康现有员工的加班时数可以大大减少,配合富士康提出的“加薪”,员工的收入下降并不太大。由于加班费少付,外包的成本在ZF减税等扶持下可以低于给本厂支付加班费,富士康虽然要外派员工到外包厂管理检验,总成本仍可承受。
三,富士康原来的“定单来者不拒”政策,必须在ZF支持下始终贯彻,绝不退却。这是窒息竞争对手,保持竞争优势的不二法门。
四,工厂如何分拆,迁移,改变管理,这是富士康的家务事,ZF不干预。但半独立工会,必须趁此建立。一些ZF想说又不好开口的话,将来让工会跟独裁的郭董去纠缠。
总之一句话,其他都是假的,对富士康的评价,总体上是一个手指和九个手指,治病救人,趁势改造,还能给在大陆台企转变型态和管理心态,一个很好的样板。
这件事,绝不是危,而是机。
2#
 楼主| 发表于 3.6.2010 20:14:09 | 只看该作者
再来谈谈资方

危机当头,在处理危机的专业人士眼里,这个花花世界,剥干洗净,只有两样东西:
1)时间。
2)问题。
先说时间。很多危机,一开始只是小火苗,可是要么时间仓猝,来不及砌一圈防火墙围起;要么贪图小利,贻误时机,到大火燎原,再想不惜代价,也徒唤奈何。
再说问题。其实只剩两种问题:钱能解决的问题,和钱解决不了的问题。
饭要一口一口吃,先解决“钱能解决的问题”,即数十万普工的底薪过低,以及定单过多而产能不足,劳资两方面都只有依靠大量加班-----这不是劳方自愿的,而是资方设局逼迫的。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钱粮从哪里来?首先当然是老郭要报效,以钱抵刑,这个觉悟要有------富士康的问题,总路线总根子在郭台铭:你到底是开厂,还是开集中营?
其次就要出去化缘,敲木鱼的对象,井大已经拉了清单了,所以<小兵张嘎>里说他们:“别看今天蹦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神准啊。
别家不管,先说说水果教。IPAD在美国卖了过百万台了,上周五(5/28)刚刚在日本,加拿大等8国开始销售,广大等宰的P民翘首以待久矣。这一共6款,均价700美洋,如果有竞争对手,此时以“一个有良心的鸿海员工”的名义,爆料说富士康代工的总价,不超过200大洋(假定所爆属实),那水果教主,岂不要喝尽墨西哥湾的油水,也无以铸此大错?
由于这种危险分分钟都会发生,教主作贼心虚,赶紧预先声明,愿意主动拿出在富士康生产的商品的苹果方面的纯利润的1%,直接发给相关富士康员工。
这种态度当然值得肯定,不过还不够。
我们以前说过,在任何双边谈判中,必定有一方更被动,更CHASING一个谈拢的结局,而害怕破局。总的讲,苹果比鸿海要强势,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其实苹果更被动。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岂能错过。

(四)

在一场谈判中,占有主动的一方,其实最好是“两层皮”,就是有一个人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当然我们在日常的生意中,往往是一个人分饰阴阳二角,说着说着突然就变脸了,美其名曰“识时务者为俊杰”。但主动方如果想速战速决,有两个人就好很多。(当然,不是说被动一方就不需要两层皮,但被动方可以摆个“死猪不怕开水烫”阵,一层皮足够)
所以这一场谈判,正方除郭董外,应该有一位省党部派的“土厅长”,一红一白,去抢银子。反方的教主老乔刚一坐下,还没来得及哭穷,土厅长大义凛然,先党八股猛擂一通,然后亮出底牌,道是上级指示,你必须要出5%,其他免谈,党性在那儿摆着呢。
教主还没来得及冏,老郭赶紧把老乔拉到偏房:“您老也甭转眼珠啦,老土又不用竞选上岗的,你想送政治献金人家也用不着,这油盐不进的主,除非中央改了指示了,否则他谈崩了都无所谓的。这么着吧,您呢,出个3%,我认识老相国他三外甥的五舅,还在海子里当差呢,我连夜打个电话过去,把您的端正态度好好汇报汇报,没准中央就改章程了。咱俩这火烧眉毛的,跟老土哪耗得起啊,老大您还跟他一般见识?您还有啥招啊,不就不跟我玩了,找BYD去代工,可BYD也得听老土的,这一坚壁清野,您离了巨大中华,还玩个屁啊?咱活了大半辈子,还能跟钱过不去吗?瞧你这越活越抽抽了不是,还想翻拍《别了,司徒雷登》?”
其余各家,依此类推。
要钱这档事,TG当然是欢天喜地的,老郭也半推半就,因为要得到,把普工的工资涨上去了,一眼下可以避灾,二今后几年不用再涨,等于替自己省未来的成本。而BYD也不反对,因为苹果的代工工价上去了,对BYD接单也有利。

那么,第二个问题,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有点麻烦了。
小本的脾气,有两晋名士之风,看不起的狗东西,就可能开骂,比如日本国的裕仁。但不管怎么说,郭董认不认是自己人且不说,至少是同文同种的,所以,小本只评不骂。
鸿海集团,拥兵百万之众,其实是狼王老郭,带着一群台湾土狼的军官团,指挥着近百万奴隶士兵,虽然坚甲利炮,都是洋玩意儿,骨子里却是旧日本的大名家臣,誓死愚忠的路数。不客气说,老郭玩到顶级,不过半个努尔哈赤而已,以粗鄙文明去攻略高级文明。TG的文明层次,其实比他为高,只不过想收为己用,没出手整他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老郭把他手下的台干们,从内心说,看得比狗都不如,才能三十年如一日,肆意羞辱驱策,维持“高压锅”政策。上有所好,其下必盛,才有所谓台干们,把自己从上级主子那儿受的委屈,再加倍施之于毫无还手之力的大陆仔,逼出十三跳来。这种兽毛未褪的狗屁公司,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也。您不用不信,我就问一句:假如老郭明天死翘了呢?
那么,其实有很多公司,有类似问题,比如华为,BYD,这三家摆一起,给你投资,你投哪一家?
我投华为,因为华为是TG的亲儿子,最安全。这也是小本当年,对BYD破身出门,嫁给洋人而大摇其头的一个原因。
鸿海想要摆脱这个宿命结局,同TG好好合作,是个可行的路子,但,非常难。郭台铭是猛张飞,一生的追求,是“扬名立万,兴黄震白”,他悍勇是够了,但没有帅才,鞭撘士卒至此,躁乱急进而不能归附人心,怎么可能建百年基业?不从TG拜一个政委来,这个二杆子夏伯阳,早晚乱枪归西。
如果中国的企业家和国民都是这样塑造的话,就完了,还谈什么货币出击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3.6.2010 20:25:49 | 只看该作者
当富士康员工连续跳楼的新闻传来,在美国也有几个人想跳楼的。
第一个就是美国苹果公司总裁吉布斯。吉布斯最新的电子玩具iPad刚刚高调推出,其中的3G模型,要价是825美元。
那么这个如此玲珑和新潮的玩意,原来是建基在每个月做死做活,仅仅得到950元人民币工资的血汗工厂的工人们的血泪上的。
这个企业形象大概是吉布斯和刚刚超过微软成为美国第二大高科技公司的苹果,不想看到的吧。
第二个想跳楼的就是惠普公司的总裁赫尔德。惠普花了12亿美元收购了掌上电脑公司Palm,正准备好好玩一把,和苹果公司的iPhone争地盘呢。
第三个想跳楼的就是戴尔公司的总裁戴尔。人家戴尔刚刚推出和苹果公司iPhone对抗的建基在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上的Streak产品。
如果富士康的小员工的生死对人家郭台铭来说,不当一回事,可是见到这几位他的衣食父母的大佬跳脚,那可是不敢有丝毫怠慢的。
于是富士康放风说,要给员工涨工资20%。
按照网上的消息,富士康的员工基本工资是900元,但是靠著长时间加班,可以赚到2千元。如果加班算2倍的话,那么工人每天就要工作12个小时,整个星期要做到60个小时,确实是比较残酷。
结果就有工人权益保护组织要求,给员工们涨工资50%,到1500元左右,那么员工就可以少加班一半。
富士康的还价是20%,那么就是会减少员工加班五分之一,显然对整个工作环境改善不是太大。
富士康的问题,不光是员工工作时间过长,还包括员工的工作任务过于单调和重复,会形成精神和情绪问题。
记得当年日本汽车公司跑到美国来开工厂,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在生产流水线上,工人们长期做重复的动作,而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疲劳。最后日本人解决的方法,就是让工人们交换大家的工作环节,让工人们可以从事不同的工作,从而避免情绪上的压力。
而日本人这种做法,在美国的装配线里,证明了非常有效。
其实从技术成分来说,富士康的产品是可以算作高科技一类了。但是在企业管理上,似乎还停留在以前在台湾、韩国和香港流行过一阵子,然后被带到珠江三角洲发扬光大的血汗工厂的水平。而这种对付工人的方式,看来在中国混下去的时日,是不会太多了。
而西方资本靠着在发展中国家,以低成本来保持自己的利润(本来技术和竞争的出现,就是利润率降低的过程),同时导致西方国家产业空心化和失业越发严重的情况,都是比较难以维持下去。
同时因为资本的泛滥,导致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升高,同时又迫使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不断面临上涨的压力。
因此俺们看到的情形,就会是一个西方工资水平开始下降,和中国等地方的工作水平逐渐升高的一个路向。而因为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颇大,那么将来出现的就是世界的平均工资水平,需要向中国靠拢。就是说高工资的国家会降低,低工资的国家会升高。
那么可以预料的情形,就是当苹果公司的竞争对手出现,那么其利润肯定会有下降的空间。而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的增长,那么也会导致包括富士康这样的中间产品公司的利润空间缩小。因为很清楚,一头是成本上升,一头是销售价格下降。
结果就是因为生活费用的上升,中国的沿海城市,比如说深圳等地,是越来越难以靠低附加价值的行业生存,而被逼得只好向产业链的上层移动。
中国政府在新疆的资源税收上的改革,就是让地方提留较多的能源税收(通过计价代替计件),从而开始分配上的调整。而这种调整,最后会体现在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成本上面。
这一切带来的后果,只有一条路子可以解决。那就是继续将产业迁移到中国内地,人力成本、土地成本和能源成本都要相对低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创造出来的工作机会,并没有因为绝对工资额的降低,而影响到工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
毕竟在深圳的2千元工资,和广东韶关、江西萍乡和湖南郴州,是有很大区别的。
那么这个局面的出现,并不是靠的是政府行政命令的“腾笼换鸟”,而是靠的是市场功能的调节。
而且当中国内需市场开始发展起来了,现在不少在中国生产的厂家,比如说苹果公司,当然不会放过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而提供给中国市场用的iPhone,必须在生活成本高的深圳制造,而不是在湖北的荆州,或者是河南的郑州等地制造,那才是白痴的做法呢。
当然如果中国的各种基础建设跟上来了,运输成本又不成为问题,那么这样的产业布局,就非常可能实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4.6.2010 09:0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2.9.2024 15:2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