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不等于强———全球前10强的中国企业有三个4 T5 l7 L/ V7 Q; k' u6 E1 D" M" m
" _# ?, B6 @% H @" Y) y( L8 R7 W: @- @( d* p8 p5 Z; u
% H2 q, {$ p. o% A1 I' _
3 L8 n6 s# u4 F* p- y$ p6 @' J. S; p F# H0 ~, }+ I& N
英国《金融时报》发布了全球五百强企业排名,中石油首次超过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业,前10强的中国企业有三个——中石油、工商银行(601398)和中移动。
) S, R, {2 O9 W ! D6 s4 b4 ` S( w
做企业的人都有一个理想——打入世界五百强,又因为其评比的严肃与客观,五百强称号往往是企业对外宣传时的头号金字招牌。如果实在够不着,只能先挤中国五百强;再不济,还可争个行业五百强的牌匾挂在办公室,没准谈合同的时候就能加分。从这个角度看,五百强当然是多多益善,既满足了企业家的商业情结,更体现出经济大国应有的风范。7 j1 t. j) U2 F" v# T
8 u: _' O0 V9 U |2 K/ b! |那么,五百强里的中国企业日渐增多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此次五百强名单中共有21家在中国内地上市的企业,全部为大型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企业,行业涵盖金融、化工、运输等。不出所料,大块头还是国企,按理说,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企业的日子好过了,我们这些所有者和投资人理当高兴才是,可为什么就没感觉呢?那是因为国企利润与国民收入的关系被人为割裂开了。1994年实行“税制改革”后,国企的税后利润归企业所有,红利也就停止征缴。这一停就是13年。在这13年中,国企非但不用上缴利润,更是享受了诸多国家的利好措施。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统计,从1994年至2004年,国家财政用于国企亏损的补贴达到了3306.13亿元。2007年开始,在民意的推动下,央企终于开始上缴红利,但最高的垄断性央企也只有10%,而在法国,国企甚至需要上缴利润的一半。
# s& k- C3 W! G( D3 Z
2 Q: F! n' ` }不但不给钱,甚至还从你兜里掏钱。四大国有银行上市前,无一例外接受了汇金公司上百亿美元的巨额注资,数千亿坏账和不良贷款被国家埋单。而这些巨无霸一旦上市,就让股民提心吊胆,中石油催生的大量套牢客,至今未能出足泥潭。如此一来,我们怎能笑得出呢?7 m, ~) }: g1 e8 p5 X
6 g) d* E3 l) l; N
当一个行业被少数几家国企所垄断,民营企业必然举步维艰。消费者同时也就失去了议价话语权。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石油和电信价格最受诟病,而这些企业却可以跑步进入前十强,这样的富贵其实恰是牺牲了充分竞争和个体权益才实现的。我们不理解,这一匹匹失速狂冲的骏马是否与我们的目标南辕北辙?也许,民营企业屈指可数,自主品牌寥寥无几的五百强名单正是在提醒我们:大不等于强,收费能力强更不等于盈利能力强,明天中国的核心竞争力靠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