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48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藏人生:中国陶瓷-系列报道 (四)明清青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6.5.2010 13:1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明清青花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1、明初(洪武朝1368--1402)的青花器有大小盘、碗、梅瓶、玉壶春瓶等。所用青料以国产料为主,也不排除有少量进口料。青花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前者有一部分有晕散现象。纹饰布局仍有元代多层装饰的遗风,题材也变化不大,但许多细节已有变化:如蕉叶的中梗留白;花瓣留白边较之元代更明显清晰;牡丹叶子“缺刻”部位较深,不如元代的肥硕;菊花绘成“扁菊”,花芯以方格纹表现;龙纹仍是细长身,但除了三、四爪外,已出现五爪,爪形似风轮,气势不如元龙凶猛矫健。辅助纹饰的如意云头由元代的三阶云改为二阶云;莲瓣纹内多绘佛家八宝(元代多绘道家杂宝)。碗、小盘多绘云气纹,仅绘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器物底足多平切、砂底无釉见窑红。未出现年款,带款的器物也极少。
  相关链接:明洪武青花瓷在明代的民间陶瓷工艺当中,青花瓷器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品目。  
   明代瓷器生产,是在继承前代优点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这个时期的瓷器生产,选料精致、淘练精细、胎体厚重、胎质洁白、质地坚密、声响清脆。绘画图案的题材,写意的多,画人物比较挺拔,小孩头部较大,不合比例,画龙比较窄瘦、龙咀较长,一般都称为猪咀龙。晚期画龙比较草率,但龙爪雄壮有力。明代画八宝图案的顺序为轮、螺、伞、盖、花、鱼、罐、肠。还有以文字作为图案装饰的瓷器,如百寿、福字等。纹饰多为云龙、云凤、缠枝花卉,后来出现人物、飞禽走兽、八仙、人物故事等。官窑瓷器比较工整细致,民窑比较粗放、生动。
    明代青花瓷器,在元代基础上,又不断创新,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提高,成为当时瓷业生产的主流。明代青花瓷器的一大特点是青花料有很大变化。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永乐、宣德为代表,使用进口苏泥勃青料,色浓重、绚丽、鲜艳;中期以成化为代表,使用国产平等青料,色泽谈雅幽静,晚期以嘉靖、万历为代表,使用是回青料、色彩兰中泛紫。除青花外、还有甜白、鲜红、宝石红、孔雀绿、孔雀兰、浅黄等单色釉(也叫一道釉)都很成功。到中期前后,彩瓷有了发展,出现了斗彩、五彩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瓷器。
2、永乐、宣德(1403—1435)的青花瓷器呈现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此期所用青料,以苏泥勃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也有部分国产青料。但即便是国产料,发色也相当好。器型有盘、碗、壶、罐、杯等。尤其是出现了一些僧帽壶、绶带扁壶、花浇等非汉文化的器型,反映了这一时期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海怪、游鱼等。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两朝的器物相比,永乐的器型较轻薄、秀美,青花发色较浓艳、铁锈斑痕更重,纹饰较疏朗,描绘更细腻,底釉较白,器物多无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宣德器器体较厚重,纹饰较紧密,底釉略泛青,带款器较多,有四字或六字年款,并有“宣德款布全身”之说。总的说来,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
2#
 楼主| 发表于 6.5.2010 13: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6.5.2010 14:45: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8.5.2010 19:06:5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写得不错, 多配点图吧. 让我们这些外行也能欣赏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1.5.2010 19:3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5.1.2025 12:4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