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420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欧洲新报》评论:少一些檄文,多一点理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6.4.2010 09:04: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深刻有道理———媒体最好少一点鲁迅式的仇恨和愤懑,而政府则多容忍一些不同的声音
! n% @" o: Z2 a* R3 Z- k. G& ~$ a! C2 A; ~

感言中国总理温家宝提出的“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


( M1 G6 S2 n) X" K! p% h

少一些檄文,多一点理性

本报特约评论员  文  扬

6 P0 t! j  X; |* f% i0 r( m% [
9 m( \+ H% C/ B' ]( X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35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此说一出,引起中国学界和新闻界的强烈关注和讨论。这个现象表面上比较费解。本来,人民批评政府的权利,作为舆论自由的一部分,已经清楚地写在了中国的宪法当中,而不是一个现在才出现的新闻。为什么温家宝总理今天还有此说?为什么中国的学界和新闻界会有强烈反应?这当中显然有一个基本的事实,这就是今天中国民众批评政府的权利并未得到真正的实现。

( V0 h" [5 Q& r) Q. U& t1 A

但是,问题的思考仅到于此尚远远不够。如果仅仅把中国舆论自由的多少理解为政府监管新闻传播尺度的大小,那就把问题简单化了。按照这种思路,中国舆论自由的实现非常简单和容易,那就是政府放手,让各种舆论充分表达。如果这样理解,那么温家宝总理这次提出的创造条件就是多余的了,政府只要放开一切就行了,还有什么条件不条件的?温家宝总理的话实际上涉及了一个更深层的基本问题,这就是一个国家的舆论自由能够放开到多大程度,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政府和舆论之间博弈方式的成熟程度。

* V0 T+ E' S& E# u7 `

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政府和民间的舆论都处于一种利益的博弈状态,这是双方的立场和利益差异所决定的。但是,世界所有国家的政府对舆论都有一个基本底线,这就是不允许舆论成为体制外推翻政府的一种政治力量。通常,当一个社会的舆论演变为一种体制外的反政府力量时,这就意味着社会革命或无政府时代已经来临。这种情形常常发生在社会内部冲突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先发国家的种种优势和几百年的稳定发展,政府和舆论之间大体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基本利益共享的良性互动关系。媒体对政府的批评犹如在野党对执政党的批评,挑剔和批评是其基本职能,但这种批评是以维护大家的共同利益为前提。政府和媒体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政治正确”的内在共识。这种双方的政治共识和良性互动是西方舆论能够获得相当大程度自由的一个基本前提。正是由于这个基本原因,我们常常看到,西方国家的在野党和主流媒体在一些重大的国家问题上常常能够跟政府精诚团结在一起,无论他们之间在枝节问题上有多大分歧。


* ?0 B- \- m8 z8 n: b. L  q9 u

从西方社会的发展程度来看中国,中国社会还落后很多年。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由于革命文化的反复洗礼和造反精神的发扬光大,政府和媒体之间始终没有进入一种真正的良性互动模式。这是中国今天无法完全实现舆论自由的根本原因。


5 l% a5 x% w1 F, b+ b

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革命党文化”成了中国现代文化的主流。对现实的批判,对政府的批判一直占据着社会道德的制高点。谁批评政府,谁就具有拯救天下苍生的英雄色彩。谁赞同政府,谁就会被斥之为“走狗”、“乏走狗”。在这样一种“革命党文化”的气氛下,社会舆论界对现实和政府的批评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批评,而是从体制外推翻现政权的一个重要战略组成部分。任何一种对政府的善意批评只会被斥之为“小骂大帮忙”。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舆论对现实的报道和批评已经演化为一种政治运动,批评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批评,而是杀向敌人的匕首和投枪。这种革命党舆论把中国历史上那种攻击一点、不计其余的文人虚浮文风发挥得淋漓尽致,把历朝历代的战斗讨伐檄文模仿得惟妙惟肖。把杂文当作战斗檄文的鲁迅能够得到众多中国文人的热捧,当我们读到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对社会现实的否定,对一切没有跟政府决裂的文人的否定,确确实实地能感受到,他的文字已经演化为岩浆与烈火,或匕首与投枪。被鲁迅斥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梁实秋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鲁迅“有一股怨恨之气,横亘胸中,一吐为快。怨恨的对象是谁呢?礼教,制度,传统,政府,全成了他泄忿的对象。”如果一个人完全被怨恨和愤怒所主宰,就无法成为一个理性的、善意的批评者。如果一个社会的整体文化遭到仇恨情绪的毒化,这个社会就很难实现舆论自由。


$ u* O  d" o* j7 F2 Q6 S1 R

如果说上个世纪的“革命党文化”孕育出了像鲁迅这种手持匕首投枪的文人斗士,那么中国历史上以天下苍生代言人身份自居的士大夫情结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文人斗士文化的暴烈程度。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看似相互排斥、实则相辅相成的矛盾现象。一方面,中国文人大多保持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俯视众生的士大夫心态。但同时中国文人又常常以天下苍生的代言人自居。士大夫的一切社会主张常常以拯救天下苍生于苦海的方式出现。在中国历史上,普通布衣被士大夫们所强迫代表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中国文人的这种士大夫情结使得他们总是认为自己代表了社会的公义,代表社会的大多数,这种虚拟的道德高点促使他们将匕首和投枪毫不犹豫地向自己认定的敌人投去。即使在对方妥协退让的情形下,也要以痛打落水狗的精神把对方斗臭斗垮。打倒在地还不行,还要踏上一只脚。

6 B( T( F+ z; F& u8 j. k

道理非常浅显,当一个社会正处在转型期,文明社会的公共意识和法律意识尚在建立过程中,政府面临的社会舆论如果以匕首和投枪的方式冲击过来,如果舆论将导致现行制度的崩溃,那么政府采取行政压制的手段则不可避免,这是任何一个政府都有的本能反应。鲁迅很多文章的出版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受到限制,而国民党退居台湾后干脆在很长一段时间禁止鲁迅的文字出版,这正是国民党政府出于生存的本能反应。今天,人们可以轻轻松松地批评台湾的蒋介石时代是如何的专制,如何蛮横地不开放报禁,但却忽视了经历了国共内战和二二八事件后的台湾政局危若累卵。如果当时台湾开放舆论,国民党政权可能早在匕首和投枪的打击下分崩离析了。台湾也不会有今天的经济繁荣和舆论自由。


. j% b: V+ q# y7 r; ^

由于上述原因,一个社会要想享有新闻自由,并不是政府单方面放手不管就可以解决的,这正如民主制度不是实行一人一票的选举就可以马上实现的。如果问题这么简单,全世界近两百个国家早就应该拥有彻底的舆论自由,早就应该全部实现了民主制度。因为,归根到底,舆论自由和民主制度对所有的人,包括政府都有莫大的好处。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发展的条件是否成熟,这个条件主要不是指社会的经济发展程度,更多是指一种社会整体文化的成熟程度。

; H0 V- A( }. s" M" H0 K

由于种种的原因,中国今天相当多的文人、包括知识界和媒体界的一些精英,一直秉承着文化斗士和士大夫的传统。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更是在许多中国文化人身上注入了深刻的阶级斗争毒素。时至今日,中国政界中人的已经从当年的革命党斗士转化为执政党的政府官员,但是,中国文人当年那种文化斗士和士大夫情结却没有改变,革命造反派的心态没有改变,阶级斗争的狂热也没有消退。在这样一种社会条件下,中国政府跟舆论界很难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就在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之时,中国媒体五百多人给人大的公开信犹如战斗檄文一样地发出:


: \; E7 ]& G* c6 L2 b

“在此郑重呼吁,新闻界与知识界同声相应,知耻而后勇,合力声讨李鸿忠事件(中国“两会”期间,湖北省长李鸿忠恶语斥责记者、抢夺采访设备,酿成新闻事件)的恶劣影响。报纸杂志电视电台网络微博,媒体无论类型,记者不分南北,请坚决报道后续事态,迎向此次权利之战。盼望新闻人振臂声援,欢迎公民附议此书。忍无可忍,无须再忍。让天下人知道尚有新闻记者,让天下人知道尚存新闻人格,更要让天下人知道尚有公民权利。李高官暴怒在前,也该让他听到并目睹新闻界之怒,亦是布衣之怒。……

8 K9 u5 G. T, H9 h% o

新闻界诉求目标有二:要求李鸿忠立即向新闻界及公众道歉并辞职;吁请相关机构立即启动调查程序,罢免李鸿忠湖北省省长职务与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资格。……”


0 T0 D& w8 L, X; g

无需多言,这封公开信已经超出了一般新闻媒体的语言而更像一篇战斗檄文,文字间充满了愤懑和仇恨,很鼓动人,但读来却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仿佛是骆宾王《讨武瞾檄》的现代版。对于政府来说,媒体的这种公开信跟政治动员令已无差异,而不是仅仅在谈舆论自由的问题。

+ S3 x/ H. V3 I1 b0 q

从中国的现实出发,舆论自由的实现必须要创造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政府和媒体的良性互动。中国媒体最好少一点鲁迅式的仇恨和愤懑,而政府则多容忍一些不同的声音。中国的舆论自由只有在这种理性的博弈中逐步实现。

2010316

( W% h% ?0 J& F- R
2#
发表于 6.4.2010 09:39: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6.4.2010 09:4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7.4.2010 00:19:27 | 只看该作者
少一点檄文?国内的主流媒体看得到檄文的影子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7.2010 01:4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7.2010 04:3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7.2010 04:3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14.7.2010 16:20:52 | 只看该作者

永生源_ 总裁徐燕和她的铁皮石斛绿色养生

铁皮石斛,传承千年的养生圣品。永生源人正以这一“天赐之物”为产业核心,以悬壶济世的博大胸襟,致力于惠及大众、福泽四方的永生事业。  S: Y$ u8 R5 I1 `. x, ^
( a% L" U% S! Z: q) V
上演人间仙草的神话7 f: H9 _. \' G3 c: l9 Y& w
——永生源总裁徐燕和她的绿色养生事业+ ^0 B( E# C4 d2 T
美的最高境界是自然、天籁,至真、至纯、至善,是为美。
' {$ s5 l- r# C' V" x  O     我说的是一种草本之王——铁皮石斛,更说的是人。见到深圳永生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徐燕女士,我首先惊叹于她的气质,学识和修养,那种由内而外的美丽让人如沐春风。她亲手递过来一杯香茗和她们公司的画册后,便开始了优雅而富有诗意的关于铁皮石斛的谈吐,一下子把我带进幽兰空谷之中,名列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铁皮石斛一下子复活,从画册里慢慢舒展开来,如诗如画,美轮美奂.。
: _$ I# ?3 u% O' o仙草下凡到人间$ P2 Z' g/ q9 a9 I! _
      铁皮石斛是一种仙草,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唐代《道藏》将之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其他八种依次为天山雪莲、三两重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茯苓、苁蓉、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在民间,更将其视为“救命仙草”,即使是垂危的病者,倘若有新鲜的铁皮石斛原汁喂入口中,便可起死回生。因而自唐宋以来,皇家都将之列为贡品。但它却因生长环境特殊,产量极其稀少,总是十分难求。及至当代,我国政府早将铁皮石斛列为国家二类保护植物,严禁采撷。尽管民间有人尝试栽培种植,但野生被家养后,品质有了变异,云南、江浙一带也有种植,但由于面积小,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品牌,基本上是当地产当地销。
2 }) z; q! V" y& x* [潮州籍商人刘星华,历经六年的探索尝试,最终把铁皮石斛在自己的家乡——广东饶平引种成功,并形成了年产3000万株的规模。可刘星华却并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相反,他时常陷入惆怅,用刘星华自己的话来说,“面对一项全新的事业,自己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石斛已握于掌心,却觉得相距甚远。石斛的养生价值还鲜少为人所知,其附着的深厚中医药文化内涵又亟待弘扬和阐发,谁去做?如何做?如何去撬动一个偌大的绿色养生产业和市场,他心里没底。应该有一位像石斛一样的世间高人来帮助自己,一同来操持这份前途不可限量的事业。可这样的高人又在何方呢?她真如同深山幽谷里的石斛那么难寻难觅吗?真应得了那句古话: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2009年的春天里,有一只精灵的燕子飞进了永生源,她就是徐燕。. I! _6 e# p6 B9 c: @. S
2 w0 L4 p2 B' J" ~! j8 |
铁皮石斛花仙子
" q; \: p! w: V' `6 y     徐燕加盟永生源是源于去年春天的一次商务宴会,那次席间她结识了提供仙草饮品的永生源董事长刘星华。刘星华种植铁皮石斛成功后注册成立永生源公司,正为难找到一位懂行的总裁而发愁。席间他向大伙儿多次谈及铁皮石斛,却并未提起众人的兴趣。一直静坐不语的徐燕这时开了口,说起铁皮石斛来,如数家珍——7 C1 \- ]1 k' M% E  x
     中医学认为气、血、精、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中气为阳,血、精、津液为阴。机体正常运行依赖于阴阳的动态平衡。通常情况下,作为生命活动物质基础的阴容易匮乏,形成“阴虚”。《黄帝内经》曰: “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阴虚会导致五脏虚弱劳损,百病丛生。“阴虚生内热”,还会导致人体出现发干发热症状。在众多滋阴药材中,铁皮石斛被首推为“滋阴圣品”。近代著名本草学家谢宗万赞铁皮石斛“脂膏丰富,滋阴之力最大”。
: T3 W9 S7 T2 B4 a/ A9 k      汉武帝、武则天、文成公主、辽真宗、康熙皇帝、慈嬉太后、梅兰芳、周总理等历史名人都是非常推崇以石斛养生的,同时他们也是各自精彩,女性青春长驻,容颜不老,男性健康威武,颐养天年.
" Z! Z: I1 c  N& j* s3 v1 ~/ a    石斛的药用历史悠久,在我国古代《山海经》里就有记载。两千多年前的药物经典《神农本草经》将石斛列为上品。明代《本草纲目》论述石斛“俗方最以补虚,主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赢瘦,强阴益精,久服,厚肠胃,壮筋骨,暖水脏,轻身延年等”,民间俗称“救命草”。
  o- K1 r" W& Y! A0 @+ F* S" l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铁皮石斛富含石斛碱、石斛多糖,石斛酚、石斛胺、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特殊药用成份,药用价值远远超过传统医学药典所列的“滋阴、补五脏虚劳、厚肠胃”等范畴。经药理和临床实验证明,铁皮石斛的药用成分能够扩血管,降血糖、血压、抑制脂质过氧化,对心血管系统也有积极作用。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促进胃液分泌而助消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很高.
& e$ u- V2 H7 q" ]  p# E     铁皮石斛可与花旗参、枸杞等配伍成疗效显著的滋补品煲汤冲泡,又可鲜吃或榨汁后服用,是现代人的养生保健首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7.8.2010 15:2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6.11.2024 01:30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