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多缺乏认知———比较客观的、抱有偏见的都比较少,多数的还是对中国不了解6 Y2 A3 T7 ~2 n. W+ C
. a( y2 \ R& N, ?7 p& b: g6 z: P2 t8 h
昨日,前中国驻德国大使卢秋田对网友最感兴趣的国际关系问题在与公众在线交流,谈西方世界如何看中国。
& a3 E3 ^$ r( `! W& I/ q# ~) @: d7 v* h: Y( _, A* G, b& P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R% P! ?* D) w
7 [& z7 G# W2 y
卢秋田大使说那些带着偏见的人曾对中国制造过几种论调,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西方散布的是中国崩溃论。后来又提出中国威胁论,包括军事威胁,经济威胁,生态威胁,能源威胁。前几年又推出中国责任论,现在又在讲中国傲慢论、中国必胜论。他觉得所有这些说法,都是对中国的不了解、偏见,制造中国崩溃论、威胁论、狂妄论的人往往是同一类人,中国需要对他们的言论进行仔细地分析,也希望西方能够理性地了解当前中国的发展。中国的一贯主张是平等、互利、共赢、不称霸,不搞强权政策。狂妄的帽子是扣不到中国头上来的。4 |4 {) c5 j3 n. r( v+ L
7 M4 r5 N: Z L! X( o4 X8 | 九十年代后欧洲媒体* N& f0 N% K) M" J: e* E" j
0 O: Q& d9 X- C0 s5 q, k3 p
欧洲媒体对中国的看法是有变化的,第一,媒体现在都承认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快,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了,但他们是用欧洲的标准和欧洲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中国的,所以有的时候不够真实,不够实事求是。欧洲媒体对当前中国的发展有些不适应,心态比较复杂,卢秋田认为中欧、中德媒体要多交流,多进行平等对话,这样对双方更好了解对方会起到积极作用。
( |! w9 |4 N3 s V& k
/ q# t& G5 U3 y# q: E 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看法
8 S: ?6 y' Q1 e' G. y8 N
" W3 | O6 {8 c+ A: O 根据卢秋田在欧洲从事外交工作28年的经验,欧洲人是分层次的,有不同的群体,也有不同的看法。他简单的归纳了三种,一是比较客观地看待中国,这是一批友好人士。二是不了解中国的一批人,他们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不了解中国的发展,甚至存在误解。三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甚至抱有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的偏见。第一、第三种人现在还不是多数,多数的还是对中国不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