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烧者若执着于器材本身,只会永远困惑和迷茫;如果回到音乐本身,事儿就豁然贯通了。
# L" { L, Q4 e# H" a% n( {4 r% Q! p$ v0 L: C
既然不同的人被不同的音乐所感动,同时也无法感动于他不感兴趣的音乐;那么一样的道理,就是从器材方面,不同的人被不同的器材感动,就是理有固然的了。
" P1 l6 w9 `3 q& B$ j! N, e7 ~0 m9 N( A6 J# N- t7 `* h
每个人的音乐观,音响美学,能够沟通的层次也是相对的,终极境界无法沟通,午夜独处,孤独倒反而是正常的。
. t7 O. D0 Y* ?' k9 m
2 ~! ]6 t7 c7 s+ i& v至今我看,音乐和HI END音响给人提供的不仅是满足更是缺憾;然而正是这种适宜的缺憾,给体验者留下了巨大的私人想象空间。在中国绘画里,这就叫"留白"。& O( x$ N2 n. P
* H4 S2 t' C& [" c大观园雅集赏荷,湘云说若是在她家,便立刻上船了;黛玉冷冷道,"事若求全何所益",只这样就也罢了。
1 f) Y' {, {, L6 [
: G' f; I# L# M0 [: L, m. G想和憨憨的湘云比,早熟敏感,身世飘零的黛玉,更能体味"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若是到了卢浮宫,肯定更欣赏《半裸的维纳斯》而不是《自由领导人民》罢。
- f% C0 N$ O7 N# ? j+ p
2 e7 v* Q" \" O1 B* h! R! X因此,那种矜奇弄怪的商业秀,喧嚣的展览人潮,实在与我的HI END境界相去甚远;板桥云,"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维特根斯坦不亦然乎?
1 D7 d2 N/ a( ?3 k# ~. v; U& S" K* e0 M
故众人捧场,不如二三知己深谈,二三知己又终不能代替一人独处。
" I7 ?& l, B8 ]8 O' Q0 U7 Q0 U) u" o' E! b& @ D! c
盖微妙处,只可会心体味,则酒不如茶;苦中之甘,疵中之趣,引人入胜处。
. ^/ S' g Z' [6 A
% D) T* V4 ^! m! m人生苦短。到了哲学层次的私人追求,更何必斤斤于所见不同。" M9 M9 E+ e+ E* U; f6 q
" G- O+ Z' P% }! p解人自解,不解者亦奈何不得。
) @ d+ W8 _# d# n& Z5 a/ I: n. L5 w$ G: b
还是少些争论,多些自我的体味和想象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