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94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中国陆军建设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7.1.2010 11:1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本帖最后由 dangaozhu 于 7.1.2010 11:21 编辑

对中国陆军建设的思考





    中国作为战略防御型国家,未来战争样式基本是依托本土作战来阻止和打击入侵者。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主力兵团会战的成败,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对于完全国土防御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而言,陆军是其决定性军种。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建设一支令人生畏、世界一流的强大国土防卫陆军,必须是我们加强国防所应达成的目标。

重型还是轻型


    在当今军事变革的大潮中,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提出建设一支高质量轻型美国陆军的设想。拉姆斯菲尔德关于改革美国陆军的方案,代表了美国政界及军界一部分人的想法,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对当前国际政治与军事形势的分析判断。要求和平并构建和谐世界,巳成为越来越多国家认同的主流意识。冷战结束,多数国家相继裁减军备,把军事实力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各国陆军部队体制编制有轻型化改革的趋势。从一个相当长时期来看,世界性大战难以爆发。今后一段历史时期,战争的形态将主要是中小规模或中低强度的局部战争及反恐战争,一支技术装备极其优越的美国轻型陆军,巳足以应对;二是为适应美国推行全球霸权主义的需要。二战后美国本土从未遭遇战火,所有大大小小美军参与的战争均是海外用兵。美国要打造“全球陆军”,就必须着力提高其全球战略机动能力。重型陆军部队战略输送的迟滞与困难瓶颈,制约着美军全球高效快速的军事部署。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和热点地区的军事打击,在一般大国和中小国家常规军备根本无法对美国形成军事威胁并难以阻挡美军侵入的前提下,将陆军适度轻型化,提高其快速战略部署的机动能力,不失为美国一种明智选择;三是出于对美军作战实力的自信。一支能迅速抵达全球各地,并有强大海空军支援实施联合作战的美国陆军,冷战结束直到今天,可以说打遍天下无敌手,甚至给美军一种杀鸡用牛刀的感觉,所以让编制装备庞大笨重的陆军适当轻装上阵,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同时也能降低过多人员装备所带来的费用,以用在更需要的高科技军事项目上。

    尽管拉姆斯菲尔德把改革陆军的口号喊的震天响,但并未得到军界多数尤其是陆军传统派的认可。陆军传统派认为,虽然美军打赢了冷战结束后的所有地面战争,然而作战对象都是不值一提的军事弱国。海湾战争与伊拉克战争的实践,再次显示了重型装备的作战威力。美国陆军建设必须从长远着眼,经得起与中国、俄罗斯这样军事强国交手的考验,保证打得赢未来大规模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地面作战。朝鲜战争中,美国领教了中国陆军的厉害,靠着手中的轻武器,就把现代化装备的美军打得屁滚尿流。如今中国陆军的装备巳发生质的飞跃,如再次交手给美军造成的伤亡将远远超过朝鲜战争,对此美军耿耿于怀,不敢掉以轻心,所以把重装备视为自己的护家宝贝,决不轻易放弃。正因为如此,拉姆斯菲尔德的陆军改革推行起来遇到重重阻力,最后雷声大雨点小不了了之。目前美国陆军10个现役师,除82空降师、101空中突击师、第10山地师和第25步兵师为轻型装备师外,其余第1骑兵师、第1装甲师、第1、2、3、4机步师均为重型装备师,占到美国陆军作战师的60%。

    由诸多兵种合成的建制军,是具有我军编制特色的基本战术兵团,经过多次中外战火的考验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建制单位。其编制装备相对固定,具有独立作战能力和一定的持续作战能力。军一级建制是平时保持的最大地面战役战术编成单位,战时根据需要,还可组建兵团、方面军及战区。

    中国陆军应坚持编制装备的重型化还是轻型化,这需要根据国家经济实力、陆军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担负的任务、战场环境和作战对象来决定。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陆军担负着保卫祖国领土,通过一系列联合战斗、战役和战略决战最后全歼地面入侵者的任务。整个战争基本是依托本土作战,武器装备也完全适应战场环境。作战对象是能够对中国实施大规模入侵、拥有超强军事实力和现代化装备并对中国始终抱有敌意的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军及其盟军。

    在我国交通发达的条件下,即便是重型装备的集团军,通过铁路、公路、水路、空运和自行能力,也能在一周内畅通无阻地到达全国任何战区。中国从不打算侵略别国,也不存在海外用兵的战略运输问题。至于国内反恐,区区几个毛贼,有武警部队就足以胜任。要对付重型装备的大规模强敌入侵,中国陆军要能够应对并战而胜之,需要什么样的编制装备,这个答案显然不言而喻。以重型装备为主,兼顾和平时期可作为快速反应力量使用的轻型装备为辅,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还应保持一定数量,以适应战争初期与和平时期多种情况的需要。

合理的编制装备


    目前巳完成整编的中国陆军,军改称集团军,分为重型装备集团军(也称甲类集团军)和轻型装备集团军(也称乙类集团军)。

    改编后的中国陆军依然存在有的集团军编制不统一、结构不合理、作战对象不明确、重型集团军数量偏少等问题。笔者认为,针对美陆军的现役编制装备,我军合理的二类集团军编制总人数、编制装备、数量及部署应当是:

    重型集团军是我军未来战争的重要战略作战力量,作为地面主要大兵团突击力量使用在重要的战略战役方向上,是强大的战略性战役作战兵团。采取传统的军、师、旅、团、营编制,以重型装甲机械化部队、野战炮兵部队、陆军航空兵部队和野战防空兵部队为主编成,并配编一定数量的战斗勤务与后勤勤务保障部(分)队。

    重型集团军编制总人数8万人,采取五五制与三三制混编,军、师、旅三级为五五制,团以下为三三制。下辖3个机步师(辖3个机步团、1个坦克团、1个炮兵团、1个防空营、1个侦察营、1个通信营、1个保养支援连、1个运输营、1个工兵营、1个防化营、1个电子对抗营等)、1个坦克师(辖3个中型坦克团、1个机步团、1个炮兵团、1个防空营、1个侦察营、1个通信营、1个保养支援营、1个运输营、1个工兵营、1个防化营、1个电子对抗营等)、1个炮兵师(辖3个自行榴炮团、1个战术导弹团、1个火箭炮团、1个防空营、1个侦察营、1个通信营、1个保养支援连、1个运输营、1个工兵营、1个防化营、1个电子对抗营等);1个航空旅(辖3个攻击直升机营、1个运输直升机营、1个多用途直升机营)、1个防空旅(导弹高炮混编)、1个战役战术导弹旅、1个工兵旅、1个特战侦察旅;1个通信团、1个运输团、1个防化团、1个技术保障团、1个电子战团。

    全军主要装备有:各类中型主战坦克600辆(每个坦克团100辆,3个机步师辖3个坦克团、坦克师辖3个坦克团共6个团);步战车及其它装甲车辆1000辆(每个机步团100辆,3个机步师辖9个机步团、坦克师辖1个机步团共10个团);自行火炮378门(每个炮兵团54门,3个机步师辖3个炮兵团、坦克师辖1个炮兵团、炮兵师辖3个自行榴炮团共7个团);火箭炮54门(炮兵师辖1个火箭炮团);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63部(每个连9部,4个师属炮兵团辖4个反坦克导弹连、炮兵师3个自行榴炮团辖3个反坦克导弹连共7个连);高炮144门(每个营18门,5个师辖5个防空营、军属防空旅辖3个高炮营共8个营);防空导弹发射装置99部(每个连9部,5个师属防空营辖5个防空导弹连、军属防空旅辖2个防空导弹营6个连共11个连);中程战役战术导弹发射装置45部(每个连3部,炮兵师属战术导弹团辖2个中程导弹营6个连、军属战役战术导弹旅辖3个中程导弹营9个连共15个连);短程战术导弹发射装置27部(每个连3部,师属战术导弹团辖1个短程导弹营3个连、军属战役战术导弹旅辖2个短程导弹营6个连共9个连);攻击直升机72架(每个营24架,军属航空旅辖3个攻击直升机营);运输直升机24架(每个营24架,军属航空旅辖1个运输直升机营);通用、观察、电子战等直升机24架(每个营24架,军属航空旅辖1个多用途直升机营)。

    重型集团军数量为7个,每个战区(即大军区)部署1个。

    轻型集团军是陆军部队的主要作战力量,是能够实施快速机动的作战兵团,也是战役作战基本单位。采取新型的军、旅、营编制,以轻型装甲机械化部队、野战炮兵部队、陆军航空兵部队和野战防空兵部队为主编成,并配编一定数量的战斗勤务与后勤勤务保障部(分)队。

    轻型集团军编制总人数5万人,采取五五制编制,下辖3个机步旅(根据战区自然环境及任务,也可设山地旅、轻步旅、守备旅等。辖3个机步营、1个坦克营、1个炮兵营、1个防空营;1个侦察连、1个通信连、1个保养支援连、1个运输连、1个工兵连、1个防化连、1个电子对抗连等)、1个坦克旅(辖3个坦克营、1个机步营、1个炮兵营、1个防空营、1个保养支援营;1个侦察连、1个通信连、1个运输连、1个工兵连、1个防化连、1个电子对抗连等)、1个炮兵旅(辖3个自行榴炮营、1个战术导弹营、1个火箭炮营、1个防空营;1个侦察连、1个通信连、1个保养支援连、1个运输连、1个工兵连、1个防化连、1个电子对抗连等)、1个航空旅(辖3个攻击直升机营、1个运输直升机营、1个多用途直升机营)、1个防空旅(导弹高炮混编)、1个战役战术导弹旅、1个工兵旅、1个特战侦察旅;1个通信营、1个运输营、1个防化营、1个技术保障营、1个电子战营。

    全军主要装备有:各类中、轻型坦克300辆(每个连10辆,3个机步旅辖3个坦克营15个坦克连、坦克旅辖3个坦克营15个坦克连共6个坦克营30个坦克连);步战车及其它装甲车辆500辆(每个连10辆,3个机步旅辖9个机步营45个机步连、坦克旅辖1个机步营5个机步连共10个机步营50个机步连);自行火炮210门(每个连6门,3个机步旅辖3个炮兵营15个炮兵连、坦克旅辖1个炮兵营5个炮兵连、炮兵旅辖3个自行榴炮营15个炮兵连共7个炮兵营35个炮兵连);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63部(每个连9部,4个旅属炮兵营辖4个反坦克导弹连、炮兵旅3个自行榴炮营辖3个反坦克导弹连共7个反坦克导弹连);高炮144门(每个营18门,5个旅辖5个防空营、军属防空旅辖3个高炮营共8个防空营);防空导弹发射装置99部(每个连9部,5个旅属防空营辖5个防空导弹连、军属防空旅辖2个防空导弹营6个连共11个连);中程战役战术导弹发射装置33部(每个连3部,炮兵旅属战术导弹营辖2个中程导弹连、军属战役战术导弹旅3个中程导弹营辖9个连共11个连);短程战术导弹发射装置21部(每个连3部,炮兵旅属战术导弹营辖1个短程导弹连、军属战役战术导弹旅辖2个短程导弹营6个连共7个连);攻击直升机54架(每营18架,军属航空旅辖3个攻击直升机营);运输直升机18架(每营18架,军属航空旅辖1个运输直升机营);通用、观察、电子战等直升机18架(每个营18架,军属航空旅辖1个多用途直升机营)。

    轻型集团军数量为15个,按主次作战方向有重点的部署,优先考虑东、南、西南三个方向。

    上述二类集团军均为齐装满员,能随时执行战斗任务。笔者认为人员、装备有这样科学的编组,经过严格地训练,一定能形成巨大的战斗力,适应未来高新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有限核战争或全面战争的需要,即使对付美军也不在话下。

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执行的是完全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每年用于国防建设的军费有限,因此不可能也没必要在陆军武器装备的方方面面都赶超美军。针对作战对象的编制装备和作战指导思想及特点,寻找我们的弱项,本着最缺什么就发展什么的原则去指导陆军武器装备建设,这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从我军陆军部队实际情况看,同美军相比确实存在仅凭主观能动性难以克服的弱项。应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尽快发展现有武器装备上的薄弱面,才能不断提高作战能力。笔者认为在陆军武器装备的建设上,必须适应高新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和大规模战争的需求,认真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第一,大力发展直升机

    空地一体大纵深作战,是未来地面作战基本样式。没有制空权和空中打击力量,将直接威胁到部队生存,极大的限制其军事行动,在战场上处于被动挨打的状况。同其它新型高技术兵器一样,直升机巳成为陆军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

    我国陆军航空兵巳初具规模,但是还不够强大。直武10型巳达国际先进水平,然而装备部队的数量太少,应加紧批量生产列入装备。加速对电子战直升机、效用观察直升机、运输直升机、通用直升机等专项直升机的换代研制,争取5年左右使所有集团军陆航部队直升机数量达到编制要求。

    第二,发展中远程火力打击兵器

    只有够的着、打的到敌人,才能谈如何消灭敌人。我军陆军部队远距离火力打击与强敌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如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在未来战争中将出现在一定范围和距离上,敌人打我们而我们却不能反击只能挨打的严重情况。要打赢高新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就不能没有中远程精确打击的手段。所以,应发展300公里以内的几种类型的战役战术导弹,并配以相应的常规或核弹头,装备到集团军、师、旅相应的战役战术导弹部(分)队,这将使我陆军远程火力打击能力得以极大提高,并能同任何强敌陆军进行抗衡。

    第三,发展野战防空武器

    在我空军不能确保掌握制空权或争夺制空权失利的情况下,我陆军部队的防空兵器,能否顶住象美军这样高度重视空中打击对地面的连续火力突击,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我陆军部队有生力量及技术兵器能否有效保存,从而直接影响到战役战斗的成败。

    目前,我陆军野战防空能力有限。应加紧研制先进的防空武器,形成高中低、远中近的配套系列。增加从单兵便携式到车载机动式防空导弹和弹炮合一防空兵器的比重,逐步淘汰性能落后的陈旧高炮而代以新型自行高炮,不断加强陆军部队的野战防空能力。

    第四,发展侦察监视装备

    同美军在战场上大量使用先进侦察手段和全方位监视系统相比,当前我陆军部队野战侦察监视系统非常薄弱。这一问题解决的不好,未来战场的透明度必然向敌方倾斜,给我军造成“看不清、看不见”的被动局面,甚至出现挨揍还找不到对手的情况,更无从谈起去打击对方。

    要高度重视现代条件下陆战部队的侦察监视能力,不回避我陆军的弱项并迎头赶上。加快研制先进的夜视器材和战场侦察雷达、小型无人侦察机、地面遥感监视系统等全天候电子侦察设备,装备到我陆军各级侦察部(分)队,彻底改变以人工侦察、目视观察为主的过时方法,为打赢陆战提供更准确及时的信息。

    第五,发展单兵战斗装备

    士兵是陆军战斗力的基础,提高士兵作战能力和生存力,就是提高战斗力。要重视研制和及时更新换代单兵系列配套装备,从轻武器、通信器材、夜视器材、服装、防护装具、救护器材、野战生存器材、饮水装具到野战系列食品等,都应达到世界陆军先进水平,符合重量轻、精度高、射程远、威力大、火力猛、联的上、看的见、着装舒适、防护良好、自救力强、生存手段多样、饮食基本保障的标准。在武器装备的研制上,要着眼未来战争特点和当前部队需求,将长远规划与近期计划统筹考虑,保证重点武器装备系列研制的高起点、高科技、高满足,把有限的军费真正用在刀刃上。在部队换装上,应本着先重装部队、后轻装部队,先重要方向、后次要方向的原则,宁肯逐个使集团军齐装满员,也不要换装成几个都不满编的集团军。

树立练为战思想,磨砺出一支支雄师劲旅


    有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和科学的体制编制,并不能自然形成战斗力。只有经过系统、正规、严格地训练,不断提高所有指战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合力形成强大的战斗力。要象国家始终抓住经济建设不放一样,在和平时期,军队就要坚持不懈地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抓好军事训练。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要针对作战对象美军的编制装备及作战特点,苦练打赢未来战争的本领。在陆军训练中,笔者认为应注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真抓好基础训练

    切实抓好单兵技战术训练和体能训练,抓好每杆枪、每辆车、每门炮、每部发射装置、每架直升机等技术兵器及装备器材的操作使用训练,使其能发挥出最大战斗效能。应建立全面、系统、正规的军事训练制度,坚持定期和不定期严格的军事技能考核。在陆军训练中,要反对重视合成训练、综合演习,轻视战斗力基本单位训练的错误倾向。单兵没有娴熟的战斗技能,每个技术兵器不能熟练操作,就必然丧失战斗力的基础,那些看似热闹的合成训练和综合演习也就成了大呼隆的走过场,变成了毫无实际意义的作秀表演。要始终牢牢记住,陆军合成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每个士兵和每个技术兵器的作战能力。

    第二,认真抓好现代条件下大兵团大纵深联合机动作战的合成演练

    美军巳将大纵深空地一体化机动作战作为未来陆战的基本样式,这是因为随着高技术兵器的不断发展,军队的反应速度和机动能力大大提高,为组织大范围流动作战提供了可能。

    在战争年代,大兵团机动作战是我军克敌制胜的特长。但需认识到,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大兵团机动作战,同以往相比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作战对象巳有变化,我军自身发展巳有变化,武器发展对战争样式及双方制约巳有变化,单一军兵种作战到联合军兵种作战巳有变化,在这些诸多变化的新条件下,怎样解决开的动、联的上、供的足、藏的牢、防的住、抓的准、打的狠、撤的出……怎样做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等一系列问题,是我军以陆军为主的诸军兵种必须通过合成演练、反复探索解决好现代战争条件下大兵团大纵深联合机动作战这一事关生死存亡的重大课题。

    第三,认真抓好多种作战样式的训练

    由于我陆军担负作战任务的多样性,各战区在共同抓好现代战争条件下大兵团大纵深联合机动作战训练的同时,根据各自战区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的差异以及可能担负的作战任务,还要有侧重地抓好登陆抗登陆作战、空降反空降作战、反空袭作战、特种作战、野战坚守防御作战、城镇坚守防御作战、军民联合作战、山地战、水网地域作战、沙漠戈壁作战等多种作战样式的训练,将我陆军磨砺出一支支全天候、全方位、敢打善打恶战的硬骨头部队,继承老一辈英雄群体的光荣传统,续写新时期更加辉煌的业绩。

    中国属于战略防御型国家,陆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中国成立至今,美国、前苏联等超级大国不敢大规模入侵中国,不是因为中国有了那点核武器(中国郑重承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尽管信守承诺将冒极大的风险),而是中国有一支令人生畏能征善战的强大陆军(当然,站在强大中国陆军背后的,是更为强大的全民皆兵全民参战),这是屏障人民共和国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要忘记这一点。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7.1.2010 15:45: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aul 于 7.1.2010 16:37 编辑

霉鹿菌没有国土防御的压力 仅保留10个整编师全球机动 火力支援也绝大部分依赖空中力量 如果再从运输成本和“反恐”作战需求考虑的话 重装师必然划不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7.1.2010 16:5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7.1.2010 17:4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有容乃大


    应该是大海军更确切一点。 没有海军的大型舰艇支持,空中力量又如何能够在远离大陆的地方拦截战争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6.2024 02:42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