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8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律:有感于康熙帝不修长城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3.12.2003 18:17:38 | 只看该作者
七律:有感于康熙帝不修长城。<br><br><br><br>  表里山河雨一蓑,长城岂必阻干戈。龙兴东北窥明祚。蛇蛰西南起劫波。<br><br>  社稷倾颓缘天数?衣冠革易远薜萝?梅村自爱春风笔,一曲圆圆恨几多!<br><br>  注:1:蛇蜇西南、吴三桂滇桂造反。2:社稷兴颓、这里是指一朝一代的兴废,言国家之兴亡,指政治层面而言。2:衣冠革易、指文明的改变,更迭,冲击和融合,这是从文化层面上说。3:薜萝、意言偏远,这里代指社会的底层百姓。4:梅村、吴梅村,名作圆圆曲,传唱人间,脍炙人口。<br><br><br><br>  长城,由东至西,绵延横亘数千公里。国人提起她,往往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见证着人类的文明。她所涵盖的历史,文化意蕴。令千百年来的文人骚客登临凭吊,感慨万千。她到底是强大的象征还是虚弱的表现?她所展示的民族文化深层次的含义又昭示着什么呢?<br><br><br><br>  记得前些日子看央视黄金强档里热播历史&lt;&lt;康熙王朝&gt;&gt;。有一情节颇耐人寻味。时值清革明鼎,经历多尔衮、顺治朝的东勘西讨,南征北战。清廷终于荡平天下,澄清寰宇。天下甫定,与万民休息。至康熙朝初叶,海内日渐承平。可是命运之神仿佛要偏偏和这个少年皇帝过意不去。西南、西北又相继烽烟迭起。一时间群情汹汹,形势岌岌可危。然而强者总是于逆境中诞生并崛起的。美玉、必遭砥励和打磨。<br><br><br><br>  康熙帝英明天纵,睿远神武,小小年纪却目光如炬,烛照古今。他相继刈平了三藩之乱,而后又腾出力量来勘定了西北。巩固了新生的王朝,维护了国家的统一。<br><br><br><br>  然而胜利后的他并没有高卧在功劳簿上昏昏然酣醉昏眠,忘记根本,一次朝官言及长城几经兵罹和岁月的冲刷已变得破败不堪,急需修缮。又补充说长城是国家的军事屏障。历朝都着力经营,我朝也应依此成例,修葺整顿为妥。康熙皇帝沉吟片刻,说:“明修长城,工程浩大,劳民伤财。何曾能阻我先帝龙兴关外,革鼎中原!修长城又有何用?不足取。人心即是无形的长城,只要人民安居乐业,天下一心,便是万古不废之长城!“<br><br><br><br>  同一个长城,明清两代,态度迥异。可见一个朝代的衰亡,非关运数。是别有原因,一个民族呢?何尝不是!<br>  有明一代,不可不谓之强大,不可不谓之繁荣。然而,明朝的灭国史,也最令人痛心!让我们来看看明季的内外形势。明末受制于满洲,外患也,虽时时遭受军事挫败,亦未动摇其根本,要命的是在国内,动摇其根本的是其肇始于陕西的民变,连年天灾人祸,更值大饥,遂造成民变蜂拥,天下骚动。朝廷被搞得焦头烂额,连年劳师靡饷,四处镇压。却不见成效。民间反抗旋生旋灭,势如野火春风,竟成燎原之势!偌大的一个明帝国,就这样被硬生生的掏空了。若说明非亡于满清实亡于流寇一点儿也不为过。<br><br><br><br>  崇祯皇帝最值得同情,他虽也激励奋发,欲挽狂澜于即倒,支大厦于将倾。可是这种徒劳的努力也成了一种令人同情痛心的螳臂挡车与无奈的挣扎!国家靡烂如斯,人心早已在崇祯朝以前丧失殆尽,国破家亡的命运岂是一己之力能够挽回的。苹果烂透了,自然就会落下来,这也是规律,成熟的目的就是衰亡。<br><br><br><br>  在这样的一个靡烂、绝望的社会氛围里,产生自毁长城的悲剧也就不足为奇了。年轻的崇祯忧勤于国事,他远离声色犬马,为了明廷的苟延残喘可谓宵衣旰食,勤励奋发,可是悲剧的症结在于知事不可为而强为之,强大的压力、责任心、大臣的离心离德、宗室的醉生梦死使他变得刚愎苛厉、猜忌暴躁。在这样一个充斥着末世腐烂霉变气味的时代,象袁崇焕这样被崇祯帝誉为肱股柱石倚作国家长城的名将贤臣,也被凌迟于京师!<br><br><br><br>  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城呢 ?<br><br><br><br>  当是时,袁崇焕被五花大绑于刑场,口中塞着核桃,(为防止行刑过程中人犯叫喊喝骂)真是万民争看、万民唾骂!至有割其肉回家食之而后快者!!他每被凌迟一刀,这些过惯太平日子的京师民众便象西班牙斗牛看到了红布的挑衅一样兴奋沸腾起来,他们表现的是如此的义愤填膺,他们表现的是如此的忠君爱国。<br><br><br><br>  民众是需要鉴赏戏剧的,虽然、他们或许也是这出悲剧的主角。在这场鉴赏悲剧的血淋淋的盛宴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究竟什么才是他们可以依靠的固若金汤的万里长城?<br><br><br><br>  人类总是善于从别人的痛苦中咀嚼出自己的快乐。鲁迅先生说:“这样的国民,无论身体多么茁壮,也只会作无聊的看客和示众的材料,病死多少是大可不必可惜的,虽语出激愤,却也不无道理。<br><br><br><br>  明朝终于在这样一个荒诞不经,悲哀凄恻的氛围中败亡了,煤山上的歪脖古槐成了这一出荒诞剧最强有力的注脚。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死前亲手砍杀自己的嫔妃子女,死时散发遮面,他愧对于九泉之下那昭武奋烈的太祖成祖。他死时昭告天下:“朕非亡国之君,臣实亡国之臣!“并请求农民军勿荼毒百姓,一切责任他一人受之。<br><br><br><br>  他本可以不死的,或许还有比较美好的前程等待着他,他是有多重选择的,起码有三种截然不同的命运等待着他。<br><br>  他可以肉袒出降,留下来禅让天下。新皇帝需要他这么做。或许他这么做还可以苟全性命。甚至继续享受他的荣华富贵。历揽前朝,不是有很多这样“光辉“的先例嘛?<br><br><br>  他可以仓皇出逃,南渡偏安,保不准搞成一个南北朝。这样的前程更加光辉灿烂。可是他也没有这样做,我想可能这时候他是心死了,哀大莫过于心死!十几年的忧勤国事早已使他疲惫不堪,死亡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解脱。我想他这时候或许想起了乌江自刎的楚霸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br><br><br><br>  他毅然选择了第三种,留下来,留下来死社稷!<br><br><br><br>  回过头来,让我们看看那些王公大臣,缙绅和知识分子,乃至于曾身为大明臣民的平头百姓。他们大多数人作了一些什么?<br><br><br>  其中的大部分人,在鉴赏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时他们表现的是多么群情激愤、心忧社稷忠君爱国啊。可是这时候,李自成来了又走了、继而清廷又来了,堂而皇之的住了下来。来接受战利品。胜利者戈戟云横,胜利者骄横跋扈。胜利者把他们当作“私有财产“接收了,他们却一声不吭。集体沉默了,乖乖的、并且心安理得的作起了大清朝的顺民。而先些时候,这些关外来的新主子还被他们切齿痛骂为“鞑子、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啊。我们的顺民!我们的顺民文化!!<br><br><br><br>  崇祯皇帝死了、大明朝没了,怎么办?没关系,我们憎恨的“夷狄”不是来了么?这是一个有权有势的新主子,大清朝和大明朝都姓“大“,都叫“朝“。主子虽不是那个主子,可百姓还是那些百姓啊,只要有小日子过、只要上面还有主子统治着、只要还有顺民的“权力“可享,我们这个文明熏陶下的百姓是来者不拒的。日本人深谙这一点,他们不是也曾想效法满清问鼎中原么?我们的文明崇尚威权体制、集体膜拜、人民是孩子、他总是渴求一个父亲。我们的文明崇尚谦恭有礼、与世无争、近者悦,远者来。是呀,来了,都来过了,蒙古人来过了、满洲也来过了、就连日本人也来过了。新主子英明、新朝代万岁!我们的大部分历史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循环往复着,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的“太平盛世“。<br><br><br><br>  所以、严格上讲:“旧时代、旧体制下的中国并没有革命。有的只是天下易姓的暴动与争夺<br><br>  然而终于有人反抗了,也需要有人来反抗的。不然这该有多么悲哀!我们的民族、文明太没有血性了,这种感觉该令人多沮丧?<br><br><br><br>  “香君是个娘子,血染桃花扇子。“李香君们站了出来,用她们那猩红似唇的血对整个知识阶层乃至底层百姓作出了不屑与嘲弄!这种情形不是我们的先人们屡次预演的并且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的嘛?<br><br><br><br>  李香君们曾侧身于秦楼楚馆,天下是男人们的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她们这些“匹妇“又有什么关系呢?<br><br>  她们轻摆蛮腰,曼舞茜裙。于高入青云的管弦丝竹之中清歌一曲:“四十万人同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br><br><br><br>  这种反抗是一个王朝夕阳西下时的最亮丽的血色。这可怜的、步履蹒跚的背影。<br><br>  一个有着数千万乃至到亿的人口基数的国家和民族(有资料说明代的人口突破亿计)。一个有着灿烂文明和高度智慧的民族而轻而易举的被远没有他开化文明的民族所统治,难道这本身还不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嘛?我们的顺民文化已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甚至深入到了各个最不广为人知的细小角落。他浸淫于我们的血液和基因,他无处不在。<br><br><br><br>  这样的一个民族是需要重新铸造自己的万里长城的,这样的长城首先是从精神和文化层面而言的。<br><br><br><br>  康熙皇帝的观点虽较之以前有了进步,但那是帝王将相眼中的长城,是一己之私,以家天下的心态来“恩养“人民、养鸡取卵、希图更稳固长久的奴役压榨人民的帝王术。这样的长城,不是我们所想要的长城。<br><br><br><br>  我们的长城、首先是民主、科学、自由。是参与心和责任心。他不是对国家的精英垄断和少数人操控的不规则游戏。他摈弃愚民政策,他崇尚普遍的民主权利和义务的教育和在此基础上的普遍参与。他有明确的、尽可能公正的游戏规则。在这个规则里,每一个参与者都是权利和义务的主体。<br><br><br>  要建立这样有广泛民众基础的万里长城,知识分子首先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来,以前的历史不能在重蹈覆辙了,知识阶层和民众是两张皮、甚至是彼此漠视和对立。我们不能象吴梅村们那样只知道独善其身,在国难当头、天崩地坼的大时代只能浅吟低唱、哀婉一曲作挽歌<br><br>  要建树,首先要有所担当。<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3.12.2024 20:1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