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mom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朝的黑夜 (连载)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6.1.2009 10:45:22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本帖最后由 momo 于 26.1.2009 16:29 编辑 3 \$ \, W# v& R( a( b
' L& L' A/ q+ N- I, |
“赤发蓝肤,两耳竖起如驴……”莫非是传说中的“天外飞仙”那个长相?
0 T9 E& Y) Q. ]0 T1 M   ——??
8 g+ f. d4 r& G$ t, t: T4 N8 R
+ x. Q1 s$ g2 W9 }$ X; {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6.1.2009 10:5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6.1.2009 11:0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6.1.2009 16:25:20 | 只看该作者
七剑
5 y( Z; Y: F7 ~    - K- ?4 a: U4 {" C( \
  下面的故事,仍是关于剑客的,文中主人公的剑术之精湛,随读而知之。在《酉阳杂俎》中是这样描述的:
1 q) x  X. y) d0 V  ; j1 K! t* ]% G+ A2 x+ z
    
7 W. ?* ~* d/ p6 ^" A* s+ F: f& Z5 A' F  黎干为唐朝中期大臣,喜欢左道旁门之术,唐代宗时任京兆尹即长安市长,其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年入夏,长安无雨,黎干组织人在曲江畔祈雨,观者有数千人。怎么那么多人呢?因为作为长安市长的黎干,将亲自扮演巫师,登台求雨。当黎市长的车队开到时,众人皆躲避,唯有一老人拄着拐杖站在那里。黎干大怒,叫人打了那老人二十棍子,那老人似乎没什么反应,转身而去。4 g2 M5 P3 m( I9 n! [6 c" q/ `
  后施刑者向黎干报告,棍子打在老人身上,就如同打在柔软的皮革上。黎干怀疑老人不同寻常,于是叫身边的老卒去查访。至长安兰陵里,左寻右觅,入一小门,听到那老人的声音:“我今日受辱,你们给我打点热水去。”  R' `9 a- V- K0 A$ U
  老卒回去后把事情告诉黎干,后者很害怕,穿了便衣与老卒赶至兰陵里,其时天色已昏,黎干入得院内,拜倒于老人面前,口称“该死”。老人大惊:“谁把你引到这里的?”; w" M/ d' Z- d2 ]% R
  黎干再拜,也为自己开拓了一下:“我为长安市长,若威仪尽失,也不是为官之道。您混迹于众人间,除非有慧眼而不能识。现在,我已知罪,您若不原谅我,也非拥有义士之心。”
2 N  _, }% W1 q) P, p  老人笑道:“那是老夫之过了。”
7 r' c; y$ }2 u  q. h7 L  黎干没答茬儿。老人也不再问,随后设酒席,一起喝起酒来。至夜深,老人纵论仙道侠义,黎干敬畏。老人说:“老夫有一技,请允许我为您表演。”遂入屋中,良久而出,已换上一身紫衣,双手竟拿着长短宝剑七把之多,舞于庭中,腾步飞跃,上下挥动,剑光一如星月闪烁,劈斩所至,自觉裂盘断石。只见那老人,飞速旋转,一如陀螺,只见剑光而不见其人。其间,有剑不时掠过黎干的面前,使后者战栗不已。最后,老人掷剑于空,落下后,七把剑插于地上,呈北斗七星之形。老人对黎干说:“我只是试试你的胆气,还不错。”& z3 N9 ^0 F( V6 j/ h! `
  黎干又拜,说:“我命为您所赐,希望能拜您为师。”) _8 b4 w% z( ]( a0 n, Z! F5 N
  老人说:“你骨相无道气,我不可收你为徒,有什么事以后再说吧!”说罢,转身进了屋子。
; [; O8 O/ S* W8 y/ d4 U! |  黎干在惊悸中回到家,照镜子时,发现自己的胡须被老人剃掉了一寸多长。转天,黎干再去兰陵里寻找那老人,但屋院内空无一人。
5 X" f# [/ W4 f! n( G9 C  黎干是唐朝时担任首都长安市长时间最长的一个官员,先后八年。对于他,人们的评价是毁誉参半。此人仕途之路甚为奇怪,既非进士出身,也不是以顶级大族的后代接班,而是靠其所擅长的星算占卜之术,被聘为翰林学士,在唐代宗时颇为受宠,升任京兆尹,封寿春公。这也是为什么在曲江求雨时,作为首都的最高行政长官,黎干自己登台扮演巫师的原因。这是导致他口碑不好的一个原因,史上的评价是:性情险涩,好旁门左道之妖术。但也有人说黎干不错,在长达八年的长安市长任期中,其人虽刻薄,但办事效率颇高,把长安治理得井井有条。
% s( l3 V1 \5 u! @* O! Q  唐代宗在时,黎干与受宠的宦官刘忠翼交往密切,德宗即位后又多次化妆后秘密与刘会晤,也不知道想要干什么,终被告发,被贬流放。韩前市长出发之日,“市里儿童数千人噪聚,怀瓦砾投击之,捕贼尉不能止。”也就是说,当日长安儿童好几千人冲着黎干扔石块。可见其人缘确实不佳。代宗时,黎干与刘忠翼曾欲改立太子,后德宗想起此事情,觉得流放黎干实在是便宜他,于是又追加了一道命令:赐死蓝田驿。我们不知道在被赐死时黎干是否会想起当年兰陵里的一幕:那位剑仙老人又去哪里了?能否会神奇地出现在他面前将他拯救?那老人终于没来,但他最后说的一句话,黎干还记得:“你骨相无道气,我不可收你为徒,有什么事以后再说吧!”这“以后”竟是阴阳永绝,只有那七把宝剑在生命最后的光阴中惨淡地飞舞。其的一把,终于属于了他。这一次,不是割他的胡子,而是要他的命。$ ]8 [' _: {5 X
  黎干生时不受长安市民待见,但他的一位部下没有忘记他,在路过长安开化里黎宅时,写有一首《至开化里寿春公故宅》:“宁知府中吏,故宅一徘徊。历阶存往敬,瞻位泣馀哀。废井没荒草,阴牖生绿苔。门前车马散,非复昔时来……”这位部下是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韦应物。
1 [% ?  Q* X' @* S# M   + _7 F: ^* @3 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楼主| 发表于 27.1.2009 10:42:09 | 只看该作者
人面花) ?0 i6 e) X. z: w% B
  , ^9 [9 [# s/ X$ T1 h  j
 
7 a' ]4 h6 ^/ }# a+ R9 ^3 S6 Q  《酉阳杂俎》读起来令人目眩神迷,且看下面这则简短的文字:
) T/ M8 i& U/ O* @  5 q! F" |7 C! P) s4 j
  大食西南二千里有国,山谷间树枝上化生人首,如花,不解语。人借问,笑而已,频笑辄落。
0 Y9 D; ^; {+ e4 }: D/ m! l! c  
9 k# d( K' Y5 X+ L$ D9 A1 {  大食即阿拉伯帝国,若以阿拉伯半岛的也门之角算起,其西南两千多里,当在非洲的苏丹、乌干达、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临界处,甚至刚果民主共和国即原扎伊尔境内。这样具体的猜想与测量总是令人有莫名的不快。那好吧,我们只说在这世界上,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比如一个幽深的山谷里,有这样的异树,青枝碧叶,香气馥郁,而枝上的花朵一如人面,它们并不言语,只是寂静地生长。偶有人闯入山谷,问其路径,那人面花朵只是微笑,在大食西南二千里的山谷中,在《酉阳杂俎》的书页间,随着路人迷惘的询问,微笑不停,飘然而落,神奇地来到我们手中。
: S. C3 H  T# n0 {  这个世界上真有人面花吗?
; G* p- \3 ~9 i6 M  有吗?
$ z  I0 |' p( i+ I% K' w8 L  没有吗?( r4 K5 {# S: u7 A" E6 I1 _
  有吗?真的有吗?这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那诡异的人面花在我们冥思的某个瞬间,也在对我们微笑,你闭上眼睛就会看到这一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7.1.2009 13:4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7.1.2009 13:42:44 | 只看该作者
根据镜花缘改的。很好笑,很不错,里面就有这样的让人神往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8.1.2009 12:03:26 | 只看该作者
刹那光阴
7 ]( R" ?+ i1 y4 T% R# y  
7 d1 v. |% H2 R$ ?6 o4 h  # B# a! [' T3 I) q; B
  + X4 f/ @* x5 R1 x2 D) k
  
' k2 G& g1 T) G$ O  c* q  
" P, v( Y1 Z  |1 S& Y+ G  仙境一时,人间N年,似乎是这样,如《酉阳杂俎》所记:" ^- N- a) O* x$ x1 w) y
  ) O; s+ N: g7 f( c6 J
  贝丘西有玉女山,传云晋泰始中,北海蓬球,字伯坚,入山伐木,忽觉异香,遂溯风寻之,至此山,廓然宫殿盘郁,楼台博敞。球入门窥之,见五株玉树。复稍前,有四妇人,端妙绝世,自弹棋于堂上,见球俱惊起,谓球曰:“蓬君何故得来?”球曰:“寻香而至。”遂复还戏。一小者便上楼弹琴,留戏者呼之曰:“元晖,何谓独升楼?”球树下立,觉少饥,乃以舌舐叶上垂露。俄然有一女乘鹤而至,逆恚曰:“玉华,汝等何故有此俗人!王母即令王方平行诸仙室。”球惧而出门,回顾,忽然不见。至家,乃是建平中,其旧居闾舍皆为墟墓矣。6 J9 H  m  A# w3 P4 s; A1 G$ S
  
! \! r7 x: y% Y& U  " V5 N3 k; A) [  h. {% \7 o( K
  主人公是西晋泰始年间的蓬球,他是山东北海即今之昌乐人,一日入山砍树,闻香而寻,看到玉宇琼楼,有美女四人自弹自娱,蓬球上前“套瓷”,有一仙女驾鹤而来,喝道:“这里怎么会有俗世之人!西王母马上派王方平巡察各仙山了,你们要注意!”后来,蓬球回到家,已经是后赵石勒建平年间了,自己家的宅子已变为废墟墓地了。  " c( E) R! Q; s& O1 G
  
% G. E$ a/ x5 \, T) n9 U  按照上面故事所讲,仙境一时,人间N年。这讲的是仙境,到了冥界就反过来了。  
$ n& Q3 M5 |* }8 y' u1 m  
' ]: w0 X! q) @2 d  k. {& k9 d 《酉阳杂俎》中记载了一个故事:  
% r) a; u; y) I  N3 h" o6 M2 B: w    
0 J- \/ Z2 ~7 l6 y% ^$ V, M) o3 o! k! J* O" l  唐宪宗元和初年,长安东市有恶少名为李和子,性残忍,常杀狗吃猫。一天,这哥们儿臂上架着鹞鹰,站在路口,突见两紫衣人,言为冥界使者:“今有被你害过的猫狗共计四百六十只,在阴间将你告了。”李和子惊惧,弃鹞赢而拜,要请二鬼使吃饭,以便通融。至一家卖西域食品的毕罗店,二鬼使捂住鼻子不肯进去。后至一酒家,李和子要了九碗酒,自己喝了三碗,其他六碗给二鬼使喝。李和子那与二鬼使推杯换盏,搞得周围的顾客很奇怪,因为他们自是看不见那二鬼使的,只看到李和子一个人在那忙活,以为此人神经了。二鬼使既然接受了贿赂,于是说:“我们一定为你说点好话。”说罢,不见了踪影。不一会儿,又回来,说:“办妥当了,但需要你在明天中午前交四十万钱,这样可以为你延长三年的寿命。”李和子大喜。二鬼使走后,李和子将他们喝剩下的酒拿过来,喝了一口,只感觉其味如水,冰冷寒牙。回到家,李和子凑齐了四十万钱,然后在院内焚烧,恍惚间见火焰中有二鬼使取钱而去,随后才松了一口气。但三天后他就死了。鬼使不是答应延长他三年寿命吗?确实是三年,但人家说的是冥界的三年。冥界的三年,相当于人间的三天。李和子到底是空欢喜一场了。
1 K, Y8 W8 M; \+ h' j, q0 R- e. F$ ^' w0 c; m4 ~
      想是因为在人们的意识里,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即便过上一年也如一天般转瞬即逝;而苦难的日子却很难熬,折磨中的人们总会觉得度日如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8.1.2009 12:10:05 | 只看该作者
天上一天,人间一年,美好的时刻总是短暂的,苦难的日子总是漫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9.1.2009 14:35:14 | 只看该作者
唐朝的婚礼 , \# x: ?& X+ G1 g0 k. S0 [
  ' @* ?; y3 p: r" S: m; w, u/ s# N
  * d1 i# W8 U, K) F3 T; R
  古时的婚礼,又被称为“六礼”,所谓“六礼”即说媒成功后的六个程序:纳采(双方碰头)、问名(询问女孩的名字用以卜算)、纳吉(将卜算结果告知对方)、纳征(送聘礼)、请期(定日子)、亲迎(迎娶新娘子)。在唐朝,这一老规矩基本上被传承下来。唐朝婚姻习俗多继承于北朝。在北朝,迎亲时,夫家在新郎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新娘家门口,齐声高喊:“新妇子!”这时候,新娘子家往往是紧闭大门,那意思是要给新郎点颜色看,这媳妇可不是好娶的,于是夫家几十甚至上百口子就继续围成一圈在大门外叫唤,直到把门催开,迎接新娘上车。在唐朝,这被称为“催妆”。唐朝迎亲往往是在黄昏的时候,到了中唐以后才有人把时间改在清晨。在接完新娘后,事情还没算完,女方往往集中一大批人,挡在道上,不让新郎的车子过去,想过去也行,留下买路财,谓之“障车”。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了唐朝时新增加的婚俗:
: }: y7 Z" {5 E& Z0 N4 B0 n: t  * j2 u# m- H" [/ Y
  近代婚礼,当迎妇,以粟三升填臼,席一枚以覆井,枲三斤以塞窗,箭三只置户上。妇上车,婿骑而环车三匝。女嫁之明日,其家作黍臛。女将上车,以蔽膝覆面。妇入门,舅姑以下悉从便门出,更从门入,言当躝新妇迹。又妇入门,先拜猪枳及灶。娶妇。夫妇并拜,或共结镜纽。又娶妇之家,弄新妇,腊月娶妇,不见姑。
! T1 K1 X2 O5 V  b  
5 m  c9 {! l/ }$ D- I: z  W  在结婚前,男方那里必须以粟米三升填石臼,以一张席子盖住井口,以枲麻三斤塞上窗户,以箭三只放在新房门口(有点捉妖的意思)。接到新娘子后,新娘子上车时,得挡上膝盖,搭上盖头(谁说唐朝的女人开放不搭盖头)。等新娘子上车后,新郎需要骑马围着车绕三圈。新娘子初入婆家,先拜灶台,以示将来成为操持家务的好手。男方的舅姑等亲属则从便门出,然后再从正门入,为的是踩新娘子的脚印,以沾喜运。唐朝时的结婚仪式很有趣,比如结婚当天新人不能住进房子,而必须住进屋外用青布幔搭建的帐篷,谓之“青庐”。新人在这里面完成交拜仪式和新婚第一夜,但赶上天凉怎么办?两口子做爱时再冻着。在“青庐”内,夫妇对拜,然后净手,对坐于案,共结镜纽,以示美满;又各剪发一缕,用丝线扎结,置于锦囊,象征为结发夫妻。随后,同食一个碗里的饭,所谓“同牢之礼”,然后是喝合卺酒。接下来便是考试新郎的时刻了,即“却扇”一关,在那个以诗人为贵的年代,新郎怎么着也得哼哼两句诗歌以显示才华,直到新娘满意才会将手中的扇子放下。仪式完了,便是“弄新妇”即闹新房了,确切地说这也是仪式之一,必不可少。按照唐人风俗,多春夏迎娶新人,而腊月婚嫁,则有规矩即新娘不能见姑。这对新人为了这场婚礼提前就彩排了很久,他们都认为这天是一生最值得纪念的日子。 
& b! Z) X: j1 R" b  e! U  $ [' E) [: C$ h- p8 a3 ~) U
      闹洞房自然是不可或缺的,段成式特别提到了一段:“律有甲娶,乙丙共戏甲。旁有柜,比之为狱,举置柜中,复之。甲因气绝,论当鬼薪。”也就是说,某甲结婚,洞房夜好朋友乙、丙来闹,把甲塞进了柜子里,等再打开盖后,哥们儿已经被憋死了。此出汉律,但老段在这里提及,可见唐朝人闹洞房时也不老实。0 I" Y3 ], K. s) j6 g/ {( v# _
     新婚后,女婿回门,拜见岳父岳母时,女方家眷亲朋皆至,此时有个好玩的游戏,那就是姑娘们用木杖、竹杖打女婿以为乐,直到女婿被揍的晕头转向才罢休,这可被理解成是女方的示威:我们家闺女可嫁过去了,你看着办吧!还别说,在古代这方面还真有点男女平等的意思,我是说,既然有闹洞房一说,捉弄新娘子,那就得有女婿回门时挨揍的游戏!事实上,唐朝婚礼还有个新段子,就是“铺母卺童”,即在结婚前的一天,女方派一名资深的妇女到男方家,在新房即“青庐”里“铺房”,展示女方陪送的嫁妆。这并非没有必要。在唐朝,仍然沿袭魏晋余风,讲求门第高贵。唐人薛元超曾说:“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在这里提到了著名的“五姓女”,也就是五个有着久远光荣史的豪门大族:太原王氏,博陵、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陇西、赵郡李氏。以上五姓自恃门第高贵,据说连皇族(他们质疑李姓皇族非陇西、赵郡的李氏)也不放在眼里,不肯主动与之为婚。唐朝的士人,以能娶这五姓女为荣耀。如果你不是五姓女,那么结婚时就要注意了,为了嫁过去后过得舒服些,不受老公家的人的气,就只能在“铺房”时显示一下娘家的实力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2.4.2025 14:30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