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08年,出现一个新名词,叫海鸥。意思是在欧洲工作的中国人。这个时候再来看看以前曾经很猛烈的进行过的海归的发展问题的讨论,觉得很有意思。
% I# \; m. n/ A
$ }9 z) M: n" D, f7 |0 |! [0 o( f" Y5 Y' P! R9 }
w+ Q$ Z. ^, ]. t4 P
Z$ c9 ?% ~8 a/ l$ d
# q' O( l. q' ]7 J8 D
. Q* S- ?# M3 D; ?0 c
! z7 D5 d& V4 }9 L6 b5 f6 T7 q' S
7 ]. U" e& l5 A6 w' r+ D
; Y& L% J. o6 Q8 k
* }2 d5 e; j& b8 [
5 ?/ P+ u$ \8 A
: j' [) f# O2 q2 |& I
1 |. C# d8 F' S. J- x2 V海归们应该得到的和不应该得到的 ! ^# Z) e: | n" G2 S% ~6 ]) _
首先明确一下海归的定义,是在海外留学并取得高等学位的人,所以一大堆人,比如媒体口伐笔诛的所谓留学垃圾,可以从这里面剔除出去,其实这个定义可以在我们的驻外使馆找到,标准是学习时间一年以上,取得本科以上的国家承认的文凭,否则不予办理留学证明,当然,也就买不到免税车和享受户口迁移的政策。应该说这个底线是比较中肯的,因为政府是精明的,他不可能随便就为阿猫阿狗的海外厮混买单。+ x" t3 c5 m4 U1 N; _! t
2 a; B5 |2 \! b2 G( C: K* |; D8 C) [- S5 g( ~& e- \
海归不都是人才,这一点,现在国内的认识似乎有些矫枉过正,从从前的一味迷信到今天的落井下石,转变力度和加速度之大,让人还来不及适应。海归们现在的感觉就好像被人群簇拥着爬上屋顶之后,梯子却被人抽走。最委屈的不是你不懂游戏规则,而是等你做好准备上场的时候发现游戏规则变了。知识有强势弱势之分,就好像早些年学计算机的可以送女朋友钻戒而学哲学的只能拿根草绳编一个戒指表衷心,而强势知识也有国内稀缺和饱和之分,如果完全依靠市场调节来给海归们定待遇,按照上述的划分,假设专业分布均匀的话,那么四个海归里,只有一个能锦衣玉食,剩下的只能咽着口水叹委屈。; A) v+ _9 h! P6 D; W2 J
0 z! ?* W( j9 _) F8 G b
' A8 L) o, D2 z/ z9 L5 w5 p0 z3 e: `& M
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海归是应该受到欢迎的,因为毕竟还有很多海未归在观望,如果这些人都能回来,我们的人才库会饱满许多,人口素质也会提升。但市场没有这么高瞻远瞩,实行的是白猫黑猫理论。于是有了海归们名至实不归的尴尬。0 M% O$ w# w* J1 w- ^# C3 ]
% V3 R$ Q/ `4 T: c7 M
. I$ Y; }) b. z6 b
# c W* e5 `5 r8 E7 [0 \, @9 B( m R. e公平地说,海归的素质要比国内同龄同学历的要高一些,因为用母语之外的语言学习,本身就需要一种额外的智力潜能的开发,和大强度的投入,而且留学生在海外的生活,不单是学习这么单纯,处理身边繁杂事务,对付和适应环境都需要精力的投入,这种生活方式让留学生们不得不抛弃所有的依赖惰性,学会自己思考规划人生。这种生存方式的磨砺,虽然来得残酷,但其作用,要比父母师长的苦口婆心来得有效得多。而且庞大的留学成本和机会成本,让他们学会精打细算地做出每一次选择和规划,这种难得糊涂的境界,应该是国内同龄人不能比拟的。% z5 E; s+ |3 }; @
1 x' ~& }; n+ I! M$ s7 `0 A
. j$ p* C5 ]) t8 H/ M
- k+ s( z% A3 E海归的另一种优秀素质,应该是眼界的问题,如果留学的时间够长,投入得够多,海归们对留学所在地的文化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这种熏陶会给他们在思维方式带来更多的回旋余地和空间,当然,这种优势,因其微妙和无法量化,不但不能在人才市场上变现换钱,反而有时会招至媚外,挟洋自重的之嫌。" S1 |' ]/ D, }
' K( L! h% Y3 t) E
0 t! r2 Y9 Y! l+ O `
& _" N( l# {4 \: `6 v. ]% Q5 S3 K不过海归们确实有不少毛病,比如喜欢说散装英语,喜欢对国内的事情指手画脚,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批判一番,喜欢追忆虚幻的峥嵘岁月,如此种种,极易招人反感,媒体的嘲讽,大多也都在这上面做文章。其实真正的中西合璧,应该是思维方式而非生活习惯,以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的顽固和同化力,绝大部分人还是更习惯这片生己养己的土地上的生活方式,与隔绝的时间长短无关,所以海归们这些烧包之举,不为也罢。不过毛病虽有,但终究无伤大雅,国人也大可不必为此而发难,就好像办公室里天天搔首弄姿唠叨着品味的小资,你可以看不惯,但绝没有与之为敌的必要,毕竟,小资的出现和风行,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 @( N) G k. V" P# Q
( B* |+ C1 f) s
+ l2 `! ^8 a* o: {: a6 o9 q1 m1 E2 w/ ~, z1 e
海归们今天尴尬的场面,其实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本土化意识的缺乏。如果看看前辈们的发家轨迹,就不难得出这个结论。海归的历史,应该追溯到严复的年代,这位中国海防思想的启蒙者在英国留学的时候,就始终把他的日本精英同学,后来成为日本首相并在马关条约上签字的伊藤博文压在身后,但严复在故乡的作为,却并没有和他的才华成正比,仕途走得坎坷不畅,而且走了不少弯路。比如帮助袁世凯称帝,同情张勋复辟等,直到晚年做了北大第一任校长,才给自己的报负做了个交待。( l# U! c$ m* o* d6 q, l7 f6 T8 C
3 E6 x( \3 R/ o \& x( a @, ]& n
q9 d! K/ d+ e% l4 f* h! b( m' ^ Q! R: ?4 T; P, [
和本土化格格不入,大海归有大海归的不如意,小海归有小海归的委屈,再比如上海滩三大流氓头子之一的张啸林之子,留学法国并拿到博士学位,因为张与将介石的渊源,得以被委员长召见,陈述救国大略,结果张公子几乎在背诵法国宪法,后果可想而知,最后从政一事,被无限期搁置,虽然后来没有堕落到和老子一起收保护费的地步,却也是碌碌无为。
- H# ~- N/ i- v& V' K2 d6 \当然,前面两个案例里的本土,乃是一片黑暗无道,但在没有能力改变环境之前,你只能先顺应环境。7 K& ]/ @% {; k5 R7 m: f% t
% A1 \# P8 f# K7 ] M6 Z' \5 C& @! Z7 E3 s) g" i" r
9 R$ P2 L/ N: ~" j! J: M4 Q$ B
如果说严复和张公子扯得有些远的话,那么就近的例子,可以举出现在如日中天的门户网站。在网络精英们初回故土创业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西洋理念,电子商务这些看上去很美的东西,拒绝本土化的后果是股票险些被那厮打客摘牌,靠着后来的救命稻草,新闻和短信这些土枪捡回一条命,换句话说,也就是靠着本土化立稳了足,而那些始终坚持电子商务的剑客们,运气好的苟延残喘,运气不好的早就关门大吉了。5 ~( `; p( ?# @, z, e# k8 w' `, ~
: l) ?. p4 _! I: Q4 f- q s) I+ G6 D( ]- D. u
5 g8 g2 n% s; x) p7 T6 m7 c- t所以海归们今天的不如意,来自于挤泡沫的矫枉过正,和本土化的适应期,相信在价值回归之后,再把自己修炼得土得掉渣,海归的行情应该会有一捆的涨停板。到那时再和媒体算帐,吐去一胸恶气。
8 i9 G1 L9 u. b
4 i. ~: B, F+ d$ h9 [; q[ 本帖最后由 Benghazi 于 22.10.2008 15:4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