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赋格曲——纳粹血腥大屠杀
概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种族灭绝灾难。纳粹用“死亡坑”、“死亡营”等大批量、集中的手段屠杀了 582万犹太人,使欧洲犹太人骤然减少了1/2,世界犹太人减少了1/3。最残酷的奥斯威辛死亡营用毒气室杀害了 100万人。今天,世界范围的种族歧视和新纳粹、新法西斯又开始死灰复燃,甚嚣尘上。人类绝不能忘记纳粹大屠犹的事实,绝不能让大屠杀悲剧重演。
1935年 9月15日,在希特勒主持的纽伦堡纳粹党代表大会上一致通过了两部反犹法,《德意志帝国公民法》和《德意志血统和荣誉保护法》。《德意志帝国公民法》中规定:只有日耳曼民族或与日耳曼同宗血缘的人才是帝国公民,犹太人以及吉普赛人现在已不再是帝国公民。《德意志血统和荣誉保护法》规定犹太人的贱民地位,使之成为“不可接触者”:禁止犹太人与日耳曼民族等所有非犹太人通婚或性交。
1938年11月9日,戈培尔指挥德国各地的冲锋队烧毁了191座犹太会堂,彻底摧毁7500家犹太商店。犹太社区满地都是碎玻璃,是夜被称为“水晶之夜”。事件中发生了680起受害者自杀事件,三万多犹太人被抓进集中营。
1939年1月1日,德国犹太人被要求随身携带特别身份证。
从三十年代开始,德国犹太人纷纷要求移居他国。1933年初至1935年 8月西方国家接纳了75000名德国犹太移民,其中3万人去了巴勒斯坦,形势日趋严峻后,犹太人纷纷外逃,使欧洲骤然出现了犹太难民潮。
1938年7月6日紧急召开的探讨解决犹太难民问题的国际“埃维昂会议”没有取得什么进展。然而德国犹太人还是在各国犹太组织的高额资金安置下,通过各式各样的渠道,名符其实地大逃难。有一半的德国犹太人,约有30万,一半的奥地利犹太人,11万人脱离了死神。处于危险之中的波兰逃出11万人。但这些数目和后来整个德占区犹太人口的数量相比,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下令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入侵波兰之后的21个月中3万多名犹太人被杀害、冻死或饿死。
战争的进程使希特勒不再满足于驱逐、隔离犹太人,而是想实行“彻底”的种族灭绝。被称为“最后解决”的大屠杀开始了。
死亡坑:对苏联、波兰地区犹太人的大屠杀290万苏联犹太人落入纳粹之手。犹太会堂先塞进800多人,然后点火焚烧,再不断赶人走入烈火熊熊的会堂。乌克兰帮凶先将妇女强奸,包括一名13岁的少女,然后再将她们击毙。犹太人沉默地走向屠场引颈就戮,刽子手有条不紊地“落刀”。满头银发的祖母抱着一周岁的小孙子唱起一支犹太古歌。苏联国家特别委员会找到了记有大约2000个“死亡坑”的记录。苏联地区死难犹太人总计90万人。
1939年9月之前的苏联本土上居住着220万犹太人,加上后来控制的波兰地区180多万犹太人,共计400多万人。战争爆发后有110 万人撤到后方,290万犹太人落入魔手。
专门执行屠犹任务的是德国“党卫队特别行动队”,由党卫军最高头目海因里希·希姆莱和副手莱因哈特·海德里希指示于1939年组建。特别行动队共有3000多人,分为A、B、C、D四个支队,成员主要由挑选出的德国党卫队员和警察构成。A支队由党卫队旅队长费朗兹·施塔勒克尔指挥,负责跟随德国北方集团军在波罗的海沿岸各国屠杀犹太人,最终目标是列宁格勒。B支队由保安总局刑警处长阿图尔·奈比率领,负责尾随中央集团军在乌克兰与波罗的海之间地区的屠杀行动,最终目标是莫斯科。
C支队由党卫队旅队长奥托·拉施指挥,负责在南方集团军活动范围内的北、西、东三个方向的屠杀,总部设在基辅。D支队由保安总局国内处处长奥托·奥伦道夫率领,负责南方集团军的南面,比萨拉比亚地区的屠杀。同时,屠杀时侵苏的德国国防军部队视情况,可出动参加。
特别行动队身穿特殊军服,手臂上佩有保安处的菱形标志,来源为:党卫队员43%,盖世太保9%,保安处人员3.5%,刑警 4.1%,治安警察13.4%,外国辅助警察6.8%等。
各支队兵力相当于一个营,A支队近千人,人数最多,最少的A支队500多人。每支队下分特遣队和特别队,皆为连级,随军级陆军部队行动。再往下为小队,排级规模。
各分队长和小队长由党卫队、盖世太保或表现“出众”的当地帮凶担任。各支队长由海德里希的中央保安总局选出的处级干部担任。各支队的屠杀行动由当地的保安警察司令兼保安处处长统领,这些司令直接听命海德里希的指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