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楼主 |
发表于 25.1.2008 20:59:58
|
只看该作者
丹麦欧登塞造船厂在2005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1万TEU以上集装箱船"爱玛"号,是马士基的老板为纪念他的妻子取的名字.现在世界上可以停直接靠1万TEU以上船舶的港口屈指可数,在亚洲尤其是在东亚现在还没有一个天然港口的码头可以直接停靠1万TEU以上船舶.但是,从去年开始中国却有了一个港口可以直接停靠此类船舶:洋山港.由于洋山港的一期工程完成,加上1万TEU以上船舶开始陆续投入使用,起码对东亚的船运市场起了很微妙的作用.2006年台中和高雄两港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海运下降的现象,同时韩国釜山港和日本长崎港都修改了其亚洲航运中心的发展计划,并派团赴洋山考察.说到这里,也许大家不明白我说那么多废话做什么.这里只是反映了几个事实,尽管1万TEU以上船舶是未来集装箱船舶的发展趋势,但是影响1万TEU以上船舶使用的港口限制直接对1万TEU以上船舶的使用有很大影响.在亚洲只有中国,同时有1万TEU以上船舶的生产能力同时也有可以直接停泊1万TEU以上船舶的码头.到底是1万TEU以上船舶影响了洋山港的建造还是反之这个我也不想深究我只想说,这个将影响未来东亚的航运业与造船业甚至是关键性的影响.
其实前面说了那么多废话不是我自己琢磨的,是位航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我的,同时也是他告诉我1万TEU以上船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技术船舶.就我去年所知,韩国已经有具备设计1.2万TEU船的能力,而仅大连重工的设计能力就为1.04万TEU.现在限制中韩两国生产能力的是,还有一些配套没有过关.比如,目前世界上最大TEU港口配套是11排.在短期里,港口设施的限制将很大程度上限制1万TEU以上船舶的使用和建造.目前世界建造1万TEU以上船舶的数量上还是不多主要还是因为港口的限制因素,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未来趋势,实际经济效益是实际经济效益.而中国前面说了,由于1万TEU以上船舶陆续在各大船厂实现国产化,以及中国即有洋山港为依托又有出口不断增长的旺盛需求,加上TEU船舶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说1万TEU以上船舶生产不算高技术产品不是什么过头话.反而是一国产化的东西就认为是低技术产品,这个才是思路有问题.就拿VLCC来说,中国一艘VLCC来说,中国的报价是1亿美圆刚出头,而在大型船用曲轴不能国产化之前进口一根的开支是4000万美圆而且还是被限制供应的有前你也买不到.在中国船舶制造的材料等实物成本占总成本的60%,呵呵还说其他什么关键设备要怎么样来着,连曲轴也算不上关键设备那还有什么算船舶的关键设备.前面我也提到了,大型船用曲轴我见过,近三层楼的高度,150吨的分量,而且上面有任何划伤就是废品.这里牵涉铸造\材料\精密加工\材料处理等十多项基础领域的尖端技术.谁说这个是廉价劳动力产品的大可以去试试,随便找群不识字民工敲打敲打,这个可是价值4000万美圆一根的东西.
说高端与日韩的差距不是没有,在他们的垄断领域我们和他们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可惜这里有谁提到了么?说的都是不着边际的东西.不如我来提一个 LNG.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LNG船舶随着天然气需求的猛增而成为国际市场炙手可热的产品.而通常 LNG海上运输有薄膜型与半岛型,要大批量的运输目前非薄膜型LNG不能胜任.而这个LNG薄膜材料,日本垄断了国际市场的80%韩国也只能部分自产.尽管中国已经可以自产LNG船舶,但是只要是我们要生产薄膜型LNG那关键材料还是仰仗进口.而仅仅这个材料的生产厂家的利润在去年就达到了300%-400%,这个是我们差距带来的代价.
[ 本帖最后由 maxpayne 于 25.1.2008 21:0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