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455|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注很黄很暴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0.1.2008 22:0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注很黄很暴力<br><br>源头<br>[flv][/flv]<br><br>另外<br><br><br><br>
2#
 楼主| 发表于 10.1.2008 22:04:20 | 只看该作者
恶搞图片来源于网络&nbsp; 本人不表示态度<img smilieid="399" src="http://www.kaiyuan.de/forum/images/smilies/panda/panda27.gif" border="0"><br><br>美女<br>

3be17c601ddad94aeaf8f8d9.jpg (30.41 KB, 下载次数: 6)

3be17c601ddad94aeaf8f8d9.jpg

5c23b933d4458b4dac4b5f06.jpg (26.05 KB, 下载次数: 6)

5c23b933d4458b4dac4b5f06.jpg

6ceb7e8120897ad6bc3e1e82.jpg (22.52 KB, 下载次数: 8)

6ceb7e8120897ad6bc3e1e82.jpg

7a1a2726716870198b82a133.jpg (32.14 KB, 下载次数: 6)

7a1a2726716870198b82a133.jpg

8f7f7d5859b4338f810a1873.jpg (17.98 KB, 下载次数: 8)

8f7f7d5859b4338f810a187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0.1.2008 22:06:08 | 只看该作者

zt

<table bgcolor="#ffffff" border="0" width="72%"><tbody><tr><td class="gray" align="center" height="17" width="3%"><br></td>
<td class="p14" align="left">
<a name="3106340756"></a>

<font color="#0000cc">她欺骗了你,你损失了什么???</font>

</td></tr>
<tr><td><br></td>
<td align="left" width="97%">
<table class="wr" border="0"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tbody><tr><td class="gray14">

<cc>欺骗让你蒙受了金钱损失么?没有,但你损失了贵重的品德
<br>
<br>欺骗让你遭受到精神打击么?没有,但你失去了可爱的善意
<br>
<br>欺骗让你损失了时间么? 有,那是因为你先行丧失了宽容--哪
<br>
<br>怕是对一个天真的小孩子.</cc></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0.1.2008 22:06:29 | 只看该作者
<table bgcolor="#ffffff" border="0" width="72%"><tbody><tr><td class="p14" align="left"><font color="#0000cc">{答复帖!}回答:她欺骗了你,你损失了什么???</font>

</td></tr>
<tr><td><br></td>
<td align="left" width="97%">
<table class="wr" border="0"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tbody><tr><td class="gray14">

<cc>&nbsp;如果每个人仅仅像你一样只考虑你自己损失了什么,那这国家我看也就差不多了.&nbsp;&nbsp;
</cc></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10.1.2008 22:07:22 | 只看该作者

zt

现在政府打算加大限制网络通信

对了,那么这样做的效果是什么?ZF能解除这个决定,只为维护一个小孩

子?在中国那是永远不可能的事情。

那些损害别人却不能利于自己的行为,不仅没有意义而且缺乏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10.1.2008 22:07:54 | 只看该作者
LZ白痴,顶15楼.
<br>CCTV是什么?是全国所有人了解国内情况的窗口,你知道有多少人看到"很黄&nbsp;很暴力了么?"
<br>我们不指出来,难道让老W来告诉我们,你们的CCTV很黄很暴力?
<br>这一次不节制下,下次没准还成了广大小学生的口号呢!
<br>来想象下,100个小学生站在一起,高呼着"抵制很黄&nbsp;很暴力!!"的情形.
<br>
<br>可能有点夸张.CCTV是什么窗口,你要认识到...&nbsp;GO&nbsp;O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10.1.2008 22:08:48 | 只看该作者
<h2><span class="mw-headline">CCTV 采访事件</span></h2>
<p>2007年12月27日,张殊凡在<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4%B8%AD%E5%A4%AE%E7%94%B5%E8%A7%86%E5%8F%B0" title="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a><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9%97%BB%E8%81%94%E6%92%AD" title="新闻联播">新闻联播</a>节目中的一则有关不健康的<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D%91%E7%BB%9C" title="网络">网络</a>内容对青少年的影响的新闻中接受了<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E%B0%E8%80%85" title="记者">记者</a>采访。</p>
<p>张殊凡在采访中只有一句话:“上次我查资料,突然蹦出一个窗口,<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E%88%E9%BB%84%E5%BE%88%E6%9A%B4%E5%8A%9B" title="很黄很暴力">很黄很暴力</a>,我赶快给关了。”而其中“很黄很暴力”瞬时在<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5%A4%A7%E9%99%86" title="中国大陆">中国大陆</a>的网络上窜红。号称<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2008%E5%B9%B4" title="2008年">2008年</a>第一句<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5%81%E8%A1%8C%E8%AF%AD&amp;action=edit" class="new" title="流行语">流行语</a>。</p>
<p>大部分网民认为网络上的广告窗口不可能同时兼顾色情与暴力,而此采访使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新闻的真实性和制作过程受到了质疑。</p><br><p><br></p><br><p><br></p><h2><span class="mw-headline">惡搞事件</span></h2>
<p>在採訪中說出「<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E%88%E9%BB%84%E5%BE%88%E6%9A%B4%E5%8A%9B" title="很黄很暴力">很黃很暴力</a>」後,張殊凡遭到大陸網民的猛烈攻擊。在<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9%BE%E5%BA%A6%E8%B4%B4%E5%90%A7" title="百度贴吧">百度貼吧</a>、<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2%93%E6%92%B2%E7%B6%B2" title="貓撲網">貓撲網</a>等地均有人發帖辱罵張殊凡,且有人迅速查明了張殊凡的具體身份。此外,有人利用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Photoshop" title="Photoshop">Photoshop</a> 技術修改了張殊凡接受採訪的相片。對此,大陸網路上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張殊凡應為其言行負責,但更多人指出作為未成年人,張殊凡的隱私有理由得到保障,因此公開身份等行為是嚴重不道德的。<sup id="_ref-0" class="reference"><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C%A0%E6%AE%8A%E5%87%A1#_note-0" title="">[1]</a></sup></p>
<p>後來一位自稱張殊凡父親的人在大陸各大網站上貼出「聲明」,嚴詞指出「上网看了你们的帖子和言论简直忍无可忍,你们真的很过分。」此外他還警告說:
「同时我也想警告你们,尤其是PS漫画的人,必要时我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护我和殊凡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然而,有很多網民認為這個帖子的發帖人並非張殊
凡父親本人</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10.1.2008 22:09:15 | 只看该作者

发生并非偶然:'很黄很暴力'事件背后的文化怪胎

<b>近日,在《新闻联播》一则关于国家发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的报道中,一名13岁的女孩接受采访时称有些网页“很黄很暴力”。随之网上出现大量讨论帖,将小女孩的个人情况公布出来,甚至把她恶搞成准色情漫画、打油诗等等,成为年初网络文化一大奇观。<font color="#e6e6dd"> www.6park.com</font></b><p><b>    “很黄很暴力”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这是网络风行的“BT文化”结下的又一个“怪胎”。</b><font color="#e6e6dd"><br></font></p><p><font color="#e6e6dd"> www.6park.com</font></p><p>
最近几年来,以互联网为平台引发广泛讨论的社会现象为数不少,通过网络进行事件传播的模式已经渐渐成熟。其中有一类网络平台总是产生一种针对普通人而展开
的热点。比如2003年恶搞小胖事件、2006年铜须门事件、2006年虐猫事件等等。在这个文化背景下,“很黄很暴力”事件能够在某个论坛上引爆,关键
在于小姑娘说的这句话和那句著名的网络流行语“很好很强大”句式相同,从而引起网民关注。他们压根没在意央视,他们在意的仅仅是“很黄很暴力”这样的文
本。这些用户从来追求的不是事件的“意义”,而是玩弄“文本”(图片)的快感,乃至于“玩人”的快感。<font color="#e6e6dd"><br></font></p><p><font color="#e6e6dd"> www.6park.com</font></p><p>    这种“BT”网络文化走到今天,经过了三个阶段:有趣——无聊——暴力。相应的,其上活跃的网友构成,也呈现“有趣的宅男宅女”——“无聊的大众”——“暴力攻击性的群体”。</p><p><font color="#e6e6dd"> www.6park.com</font></p><p>
早年的“BT”网络文化其实是一个小圈子,或者说“青春期亚文化群体”。其实无论有没有互联网存在,都存在“青春期亚文化”现象,其典型表现是一群年轻人
因为某一个非主流的聚合,由此对抗成年人的社会,比如古惑仔。而当年网络论坛的“BT”亚文化其实是日式“宅男”文化,一种基于卡通动漫的文化,有两个特
点,第一是对“文本”的敏感和解构(即“无厘头”),第二是对自我的高度认同,趋向自恋。这个阶段其实是由一群聪明、有个性的网友组成,因而比较“有
趣”。到2004年,论坛进入无聊阶段。这是网站自然发展的结果,人越来越多,不可能再维持一个“亚文化”的“小群体”,必然走向大众,大众喜欢噱头,由
此也变成“无聊”的论坛。“无聊”不是错,但随着一些公众论坛的身份进一步转变,商业价值日益突现,才发生了某些极端事件。比如2006年初爆发的“铜须
门”。在这一事件中,站方反复将帖置顶推荐。正是由于这种默许,甚至鼓励,才使得后来继续出现类似事件———全部是针对普通人:以真假难辨的事实,行道德
判断之高标,聚匿名不负责之群众,曝普通人之隐私———所有事件,全部是被煽动的弱势网民,去伤害更弱势的个体。</p><p><font color="#e6e6dd"> www.6park.com</font></p><p>    让群众去斗争群众,让弱者去攻击更弱者,让谎言去揭露谎言,让流氓去批判强权———这就是我所观察的当下普遍的网络事件。<font color="#e6e6dd"> www.6park.com</font></p><p>
从更开阔的一个视野看,将近十年来,我观察到很多做大的BBS平台都走不出一个怪圈:“有趣”———“无聊”———“群体暴力”。但我个人非常希望如今那
些热门BBS网站能走出这个怪圈。因为这个怪圈走到黑,我不认为它具有真正的商业价值,更不认为它具有媒体价值。</p><p><font color="#e6e6dd"> www.6park.com</font></p><p>    有的网络论坛其实是媒体,它通过编辑手段,让所有网友关注某个特定的板块。所谓媒体性,不在于内容是否是用户产生;而在于是否有编辑刻意、主观引导。很多网络BBS其实从媒体性上得到商业利益,但发生了事情却推卸责任,推说是网友自发讨论——这种逻辑是很荒谬的。<font color="#e6e6dd"> www.6park.com</font></p>    当网络的“BT文化”发展到欺负一个才13岁的女孩时,无疑值得深思。

[ 本帖最后由 山民甲 于 10.1.2008 22:1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10.1.2008 22:09:53 | 只看该作者

张殊凡事件深思 这个世界很黄很暴力

<p>&nbsp;&nbsp;&nbsp; 一个13岁的北京女孩,十几天前在中央<a href="http://product.pcpop.com/LCDTV/00000_1.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word">电视</a>台权威<a href="http://news.pcpop.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word">新闻</a>节目《<a href="http://news.pcpop.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word">新闻</a>联播》中现身,称上网查资料时弹出“很黄很暴力”的网页。这一则<a href="http://news.pcpop.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word">新闻</a>被认为是为国家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最近发布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进行舆论造势,很自然,小姑娘的无辜受害形象被用来证明整肃网络<a href="http://mv.pcpop.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word">视频</a>的
合理性和必要性。预感丰富多彩的免费视听大餐即将结束的一些网民被愤怒冲昏了头脑,随着一个叫作《召唤人肉搜索―――×××―――很黄很暴力》的网络热
帖,小姑娘的个人详细情况被公布出来,网友的恶意很快汇聚成狂欢式的语言暴力:准色情漫画、打油诗、恶搞帖,甚至有人直接写出了令人发指的诅咒文字。</p><p><br> </p><p>&nbsp;&nbsp;&nbsp; 本来是非分明,错在作为<a href="http://news.pcpop.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word">新闻</a>媒体的中央<a href="http://product.pcpop.com/LCDTV/00000_1.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word">电视</a>台,
利用未成年人的无辜身份来完成其预设的道德谴责,先有断章取义之嫌、后有忽视未成年人权益之错。但是,
由于网友的暴力讨伐搞错了对象,将怒气集中在出镜小姑娘身上,让是非变得复杂。一方面,小姑娘成为明显的受害者,即使她确实是配合“大人们”的要求说了
谎,也不该遭受如此暴力的虐待。另一方面,网友放肆地将暴力施加在未成年人身上,成为明显邪恶一方,失去了原本可能的正义立场。这样一来,事情的焦点就转
移到了“网络暴力”上,央视《<a href="http://news.pcpop.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word">新闻</a>联播》对未成年人采访对象所实施的事实暴力,反倒被弱化了。而且,网络暴力将民间言论分裂开,也丧失了集体讨伐的能力。</p><p><br> </p><p>&nbsp;&nbsp;&nbsp; 网友为何要对一个小姑娘口中的五个字不依不饶,除了本来就对新颁布的网络管制怀有强烈不满,还有就是,这一<a href="http://product.pcpop.com/LCDTV/00000_1.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word">电视</a>情景让人想起了自己非常熟悉的谎言链条,这个链条是人们心中长久的隐痛。根据中国人从小受教育的常识,我们很容易展开猜想,一个“连年市三好生、市优秀学生干部”是如何“听话”,听老师的话,听家长的话,听学校的话。根据中国人对教育机构的了解、对人情世故的了解、对中央<a href="http://product.pcpop.com/LCDTV/00000_1.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word">电视</a>台的了解,我们很容易展开猜想,整个程序里相关的成年人们都受宠若惊地配合中央<a href="http://product.pcpop.com/LCDTV/00000_1.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word">电视</a>台,要求自己心爱的学生以说谎“配合”。这些猜想毫无根据,是人们的现实经验让这些猜想具有说服力。</p><p><br> </p><p>&nbsp;&nbsp;&nbsp; 值得讨论的状况是,如果小姑娘确实说了谎,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件事。她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受害者,我们需要给她的是帮助,而不是谴责。如果我们相信小姑娘是受了“大人”们的唆使而说谎,那么她就不仅是《<a href="http://news.pcpop.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word">新闻</a>联播》不专业的<a href="http://news.pcpop.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word">新闻</a>报道的受害人,还从一开始、从根本上,就是“听大人话”式教育制度和“正面宣传”式社会价值的受害者。</p><p><br> </p><p>&nbsp;&nbsp;&nbsp;
如果网友憎恨的是那个灌输她、唆使她甚至压迫她的整个系统,那么就应该明白她是这个系统的俘虏和傀儡,而不是这个系统的主谋或者代言人。假想一个成年人在
某种事实胁迫下说谎,那都是可以谅解的;以正义为名的人至多可以告诉他,你有选择,你可以选择去承担压力说真话。而现在,是一个生活在成年人苛刻评价体系
之下的小学四年级的小姑娘,她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力,她没有能力抵御灌输、她没有能力抵抗压力。更何况,一个小姑娘坚持不说谎,不能保证所有小姑
娘坚持不说谎,总能找到一个小姑娘顶不住压力在镜头面前说谎。</p><p><br> </p><p>&nbsp;&nbsp;&nbsp;
在被堕落的社会价值毒害、被暴力的教育制度残害、被“正面”的宣传体系利用之后,小姑娘的悲剧还没有结束,她又不幸地沦为这个压抑的社会中随时爆发的网络
暴民的泄愤目标,一些网民显出下流、无耻和恶心的嘴脸,让任何良知尚存的人都感到无法容忍。在这一连串的受害过程中,一直到最残忍最可耻的最后一步,
才有人站出来为小姑娘辩护,试图保护她。而在此之前,在一切残忍的罪行发生之前,这个年仅13岁的小姑娘和其他无数未成年人一样,暴露在、生长在一个潜伏
着恶意的环境里,甚至没有人意识到那些恶意的存在。现在,在这个彻底的未成年人受害者面前,这个社会应该感到无地自容,不知道谁还能有颜面站出来对她说一
句,小姑娘,对不起,这个世界很黄很暴力。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10.1.2008 22:1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9.4.2025 06:0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