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8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童年,少年的记忆(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4.1.2008 03:1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本文不代表我的观点,只是多看看,多听听
童年,少年的记忆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13周年.
       常来强国论坛,大部时间是 “潜水”,自知文笔有限也没什么有新意的观点,顶多在别人的文章后面感慨几句,也写不出什么文章来. 每逢9月9日和12月26日都可以阅读到大量纪念主席的文章, 每每读来感人肺腑, 眼泪不由的在眼睛里打转.纪念主席的文章一年比一年多,主席的形象也越来越清晰了. 大致估计一下, 70年代的网友占大多数,能写出这么多的好文章,真是令人羡慕.比较看来,我算是大龄了. 受到网友的感招及对毛泽东时代的感情,今天也写点的东西试试,以此纪念人民领袖毛泽东主席.
        简单说明,本人想到那写到那,经历什么写什么,看到什么写什么.不做修饰.
个人简单介绍.生长在东北,64年生人,72年上抗大小学,74年上正式小学3年级,78年上正式初中2年级,82年高中毕业.后来补习2年上大学,88年工作.后到美国读书拿到2个学位.大学毕业后工作过差不多9年,现在嘛就不说了,就算东摇西逛了,保留一点隐私.
       看了我的简历可能有些人可能不明白.比如什么是 “抗大小学”?什么是正式初中? 还有非正式中学吗? 我们那个年龄段孩子太多了, 60年是生孩子高峰期,正式的小学容不下所有的适龄的儿童,为解决这些孩子的上学问题,当时的各个公社(现在的街道办事处)想出办法,找一些空房子当教室,一些没有下乡留城的中学毕业生当老师,组成了学校,起个名字 叫“ x x抗大小学”, XX 就是公社(街道办事处)的名字.如果一个公社的学校多,就加上第一,第二.那时的公社(街道办事处)功能很多,能解决很多问题. 这样小学条件差很多,我还记得我上学的第一个教室,小小的,黑黑的,下雨天还漏雨那.那时也没什么育红班,直接就是小学生,在那里我学会了1,2,3,4..和语文第一课a,o,e 还有 “毛主席万岁”. 在这个漏雨的教室学了一个学期, 后来漏雨的教室拆掉了, 给我们换了大的教室了.新教室在居民区里,是个2层拐子楼,一半是教室一半是住宅,冬季取暖要靠烧地炉子,公社给买的煤,每天要我们自己生炉子,我们每天都有值日生2,3人负责扫地生炉子,要说我们当时也就是8,9岁这些东西老师教一次后就都会了,然后把钥匙交给每天的小组长就好了.相比之下,现在8,9岁的孩子不知道会不会做. 生过地炉子的人都知道,要先放点木材等木材烧旺了再加上煤块,煤块烧旺了再加上湿煤,在湿煤上扎几个洞让火苗烧上来就好了,烧木材的时候会冒很多烟,所以同学来之前这个过程一定要结束,火上来了就暖和了.那时蜂窝煤可是好东西,还轮不到我们.楼道都通着,下课后我们都跑来跑去,无论夏季冬季都玩的浑身大汗,闹的不亦乐呼,给邻居吵烦了,后来楼道给砖砌上了.就是在抗大小学我学到了一个孩子在那个年龄应当学到的所有东西,学唱歌学跳舞,学会东方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上体育课很简单,一个是学走路,一个是玩球,男生一个足球,女生一个篮球. 等认识的字多了,学会了背颂”老三篇”,到现在我还可以背颂一部分.你要是问我当时是不是不重视教学,我一点这样的感觉都没有.我学习的成绩一直是前三名,而且老师是很负责任的,如果同学不懂的,在课堂上老师就会把他叫到前面个别辅导.那时上课不是整堂都是老师讲,老师讲一段后,留下部分时间给同学做复习.父母好象对我学习没担心过什么,几乎不太过问,只有考试的时候给家长看成绩签字,父母也没表扬,一切好象都是理所当然,只是有一次数学考了82分让老爸给训了一次,这事让我现在还记得. 家长看成绩是学校跟家长沟通的一种方式. 每天作业跟现在孩子比真是差太多, 我们那时的作业每天差不多1,2个小时就做完了.之后就是玩,夏天的时候差不多要玩到晚上9点中.我们那时还是半天课,下午教室要让出来给别的班级用.可想而知我们有多少时间玩吧. 在这个抗大小学读了2年级,我是第二批当上的红小兵(少先队),我班一共有6个. 这段时间应当是我最快乐的时光,真是无忧无虑.

       小学三年的时候,就可以到正式小学读了.在这个正式小学一直读到初中一年级.小学读到初一,现在听起来可笑吧.但当时就是这样,原因就是学生多用这种办法解决上学问题.这样的小学大家当时给起个外号叫 “戴帽”, 戴帽小学.但也不是我们的城市都是戴帽小学,有的区孩子不多就不用了.直接上正式中学了.小学3年到初一年级,我都是在这样的小学度过的.那时没有什么重点小学,大家都一样,离哪个学校近就去哪个,无特别原因是不能跨区上学的.这时的学习老师抓的一样紧,学习条件好多了,不用冬季烧地炉子了,有暖气了.学习上多了学工,学农.
“我们的教育方针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是课间做眼保健操的开头语录,有经历的朋友一定都记得.语录是那么说的,实际上也是那么做的. 学工学什么?去工厂劳动. 我们是去一个自行车厂,做包装.包装哪个自行车的车把, 用纸把车把套上,然后用纸绳扎牢就好了.从学校走到工厂差不多要50分钟,50分钟感觉很长的路.进工厂有师傅带路,告诉我们注意事项,说那里危险不能去,硫酸池在那里,走路在那里走,喝水在那里,厕所在那里,热午餐的地方在那里,食堂在那里.这样的学工有20天吧,每个班级都轮到.现在想想挺有意思的,我觉得在这方面比现在的孩子幸运多了,反正也没耽误什么.学农是帮助农民收大白菜.北方冬季主菜就是大白菜,秋天要收白菜了,我们去郊区的红旗公社收白菜.把白菜从地里抱到路边堆好,等城里来车运走.冬季学农是拣粪. 交到学校然后由农村来车拉走.这一般是5年级和初一同学的任务,年级小就不用了.农村给学校的礼物是,新产的玉米,每个学生可以分到一大白瓷缸.有2斤多吧.每年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祭扫烈士陵园.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那是非常重要的活动,少先队的入队仪式差不多都在那里.这段时间的课堂学习和各种活动的时间应当是3:1.
如果说到耽误学习,我的哥哥们都被耽误过,几个哥个中一个读到高中一年,另外2个哥哥读到初三,哥哥下乡,1977,78年全部回城. 一个哥哥补习功课,参加高考上大学了.

      说到毛泽东主席肯定都会说到文革.说到文革一定有几句套话 “经济崩溃的边缘” “十年浩劫” “大锅饭” “十年动乱” “打,砸,抢” “牛棚”..等等.说实话这些词上中学后,我写作文的时候都用过,一直到80年代还用过,再往后就很少用了,因为什么?老师说没有新意了,有的老师说,粉碎 “四人帮”都这么多年,你还说是因为四人帮没说服力. 当时对这些词究竟有多深的含义恐怕我自己也不清楚,反正是为了交作业,报纸上这么写,广播里这么说,老师这么讲,我们也照着做.
我对“经济崩溃的边缘”当时的理解就是吃的不好.吃不到白面馒头,肉吃的少.我的童年,少年几乎都是吃玉米面长大的.为什么吃粗粮?那肯定是 “崩溃”的原因.等到长大了知道了.主要是东北主产玉米,稻子小麦很少,南方产稻子小麦玉米很少,而且当时并不提倡这种交换流通.就成了我们天天吃粗粮.以为当时中国人都吃玉米面,后来上学工作才知道,南方都是吃米长大的,玉米很少. “经济崩溃的边缘”是什么?大家现在都知道的多了,比如1929年美国的经济危机吧! 大家读一读当时的情况就知道了.
       我的童年就是在文革中度过的.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我老爸都是早7点上班,晚6点下班.一直到70年代末退休都是如此. 我老爸也就是普通的技术工人,我们邻居也都是工人,大家好象都一样. 象什么大锅饭,养懒汉什么的,没有象描写中的那样,工人一般都是三班倒.
我对文革最早的记忆是跳忠字舞,因为太早了印象有点模糊.再有就是,上中学的哥哥把我看的小人书(连环画)都个烧掉了,好象是叫破四旧吧.等我72年上学的时候,这些事都没有了,很平静. “打,砸,抢” “牛棚”这些在我周围的人当中都没发生过.

        我们玩的: 我们玩的太多了.弹玻璃球,打烟合角,打押辑,逗蛐蛐,捉蜻蜓,抓蛤膜,打冰嘎,玩冰车,摔泥蛙,游泳,勒猴子,踢键子,玩火药枪,开枪打仗,九连环:这个东西很难玩,玩单杠,双杠还不行年龄太小,学骑自行车,玩弹弓 等等.所有这些东西差不多都是自己做的.跟别人学着做.

        说说花钱.当时 学费2圆钱上小学.家庭困难的可以免学费和书费.只要家长在单位开个证明就好.我班同学有好几个都是免费的.我邻居也有一个免费的.邻居家孩子太多,有7,8个.听妈妈讲,那家一共生了11个,活了这么7,8个,等这些孩子长大了都上中学了,钱,粮食都不够了.我家是4个孩子,当时不算多了.而且我老爸是8级工,那时就赚100多,算很厉害了(一般学徒是28元,再长就是32),养活我们全家和奶奶叔叔.妈妈当时还没工作.主要原因是爸爸工资太高,本厂的工作位置有限,就让妈妈把临时工作让出来给家庭困难的人了.后来妈妈就在街道办的工厂找了份工作.这个街道办的小厂,加工一些小东西.工人都是在家的妇女,残疾人,还有不愿意下乡留城的青年.这小厂办的不错,70年代时就有10多万的资产了.这可是富的不得了.老妈现在的退休金还是从这个小厂开那.

       看病: 基本上是报销.父母是100%,我们14岁前是100%,以后大概是75%.
那时的物价,猪肉1.25元/斤,熟肉0.65元/斤,蛋肠0.45元/斤.普通邮票0.08元,外地邮票0.20元.毛蛤0.50元/斤.西红柿最好的0.25元斤,香蕉好象略贵点,很少吃过.冬季大白菜0.03-0.05元/斤,大罗卜4分-5分.刀鱼0.65-1.00斤,当地啤酒0.15换一瓶,青岛0.25换一瓶.云豆0.10-0.25元/斤,火柴2分一合,冰糕0.20元,奶油冰棍5分,水果3分.铅笔2分-5分,像皮2分-10分.
       社会治安.在我的印象当中最大的刑事案件是田卫国枪案.此案 应当是72年,或73年的事.田卫国从我们当地一家派出所抢走一只手枪,正好赶上西哈努克亲王要到我们这里访问,结果大家都很紧张,公安局发出了通缉令,贴出告示.结果不到一个星期,田卫国在第五医院附近追捕当中被击毙了.打在脊椎上,当时没死,死在医院里.其它几乎没什么刑事案件了.每家都是一把普通的挂锁,然后给上学的孩子一把钥匙挂在脖子上就行了.这样的锁对现在的贼来讲可能跟没有差不多. 夏天差不多家家都是开着门窗睡大觉.有件事也记忆犹新,有一天楼下的邻居被偷了,偷的什么?恐怕大家都猜不到.一锅饭,白米饭.邻居半夜起来上厕所,小偷听到动静撒腿跑了,饭偷了一半.另一半撒到地上.第二全院都知道了,大家还有点可怜这个贼,也许他太饿了需要吃点什么,也许是个逃犯什么的.
       我上小学时,上学要走30分钟,上学就是自己走着去,走着回来,用不着接送,也没见到谁家接送,也没有不安全感.家长没什么不放心的,现在上学好象不接送不行啊,实在是心理没底,怕万一有事留下终身遗憾.那时前后院附近谁家孩子怎么样,都一清二楚.常常跟大院的孩子玩到晚上9-10点钟也没什么事,那时路灯还不如现在这么明亮.象什么绑架,受骗,听都没听过.那时的文化宣传说这种事是发生在万恶的旧社会,只有在描写旧中国的电影中才看得到,事实上也真是这么回事.
我知道的贪污犯,流氓犯和地主分子.
       附近的副食店有个贪污犯,贪了多少钱呐?5元钱.我现在也没搞明白5元钱的贪污是怎么查出来的.这个贪污犯是个女的,当时她也就30多岁吧.事情发现后,听说在她们店里开了批斗会把钱给退回来了.也没坐牢.但这件事可传开了,凡是我们那一带来店里买菜的人全知道了.我是跟妈妈一起去买菜时知道的,大家背后都对她指指点点,那时这样的压力要比判刑还有效,那真是抬不起头来啊,有这么一次事,那真是夹着尾巴做人,说话都不硬气,入党评先进想都不要想了.过去因为买菜她还妈妈吵过一次,以后对大家的态度非常好,她还认识我,见到我还说你是谁家的谁谁.
流氓犯.这就太熟悉了,谁那?我们小学的体育老师.教乒乓球.学校有个乒乓球队,他是教练.有些女同学在那里打乒乓球.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知道的,附近有个文化馆,常常贴一些宣传的照片,里面看到了批斗会的照片,是公安局组织的大型批斗会,看到了我老师的身影.看来当时他还不够判刑的,批斗会就放回来了.我在读小学的这段时间,这个老师旧习难改,他差不多给批斗了3次.那照片下面写,流氓犯xxx,调戏妇女.呵…现在想起来觉得很有意思.还有看到过一些强奸犯的照片,名字上打红叉.死刑了.那时强奸犯,差不多死定了.
       地主分子.这个地主分子,我现在都觉得他很可爱的人,有47,8岁吧,家庭成分地主,文革初期,他被斗过.说到批斗会,按照有些人的讲法,好象十年文革天天都是批斗会.实际上不是,批斗会的高峰期应当在66,67,68年吧,等我记事的时候几乎没什么大的批斗会了. 这个地主分子是我们后院中学食堂的采购员.平时很少说话.我们见面都要喊一句 “毛主席万岁” ,然后,他喊 “万万岁”…下次见面我还喊 “毛主席万岁” 他还喊 “万万岁”…批斗了以后,他还是采购员.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我上小学五年级.
       我很幸运我生长在毛泽东时代.可这种幸运感我当时一点都没有感觉到,就觉得应当如此,因为我们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幸福是应当的是永恒的.那种工人,贫下中农 “受二次苦遭二茬罪”的历史永远都是电影中的故事.我在80年代上大学的时候还一直认为我中小学时代的教育多为说教.一晃差不多20年了,确看的越来越清楚了. 80年代初我上大学的时候,基本上还延续毛主席时代的一些做法,我上大学是免费的,不但免费,每月还有28元的补助.
       这些年,国内的国外的,我过去书本上读到的和读不到的丑恶东西,现实中都看到了.如果我没生在毛泽东时代,我和我的哥哥们,还有许多象我们这样家庭的孩子门都上不起学了.看病恐怕就更不要讲了.我小时候学校常常组织什么忆苦思甜的活动,我现在真的不希望有亿甜思苦的活动.但往往事与愿违.什么教授,学者,博士,硕士,在主席面前太渺小了,这些人又有点太狂妄了.好象当初都比主席高明,可多年下来没什么象样的东西证明比主席高明,而恰恰相反,每件事都证明自己愚蠢.等到撞到南墙了,才感觉到主席早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我们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丢掉毛泽东的旗帜,他是我们护身幅,他维护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维护支持毛泽东就是维护我们自己.真的在现实中有不明白的问题,不妨静静的读一读毛泽东选集,你一定能找到答案.在我们可预见的未来,没有人可以超过他.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好.
到此收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5.11.2024 04:2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