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道概说
( s* R; `6 b& g* Y; ^# P 一贯道,为我国民间宗教之一,又称天道。起源于明朝中叶,盛行于明末清代。最早的教派可能是罗教,之后分化各种不同教派,一贯道是很晚才兴起的一支。其渊源可溯至清末王觉一。他借用《佛说皇极金丹九莲证性皈真宝卷》及《开示经》中的偈语,建立“东震堂”,接续先天道统。以无生老为信仰主神,标榜弥勒佛三阳信仰,并以儒家为中心,主张三教合一;在形式上,夹杂着中国古老的谶纬图说;在组织上,无出家之说,而由俗家信众求道后称为道亲。
# G. g4 p$ u) h0 r# A7 g/ O, W: B/ T1 D1 g) i4 Z* ~% Q0 m) h
一贯道于一九四六年自天津、上海、宁波等地传入台湾。直至一九八七年始获核准成立“中华民国一贯道总会”为合法的宗教团体。谨此简介如下:
2 V4 v, P4 O% e2 E: k1 e2 z p/ R+ {* Y# i/ S
一贯道的历史沿革是将其祖师道统分成:东方前十八代、西方二十八代与东方后十八代三种。在祖师传承方面,与先天道的九祖到十四祖都一样,从十五祖起才分道扬镳,各自发展。真正将教门改称一贯道的是十六祖刘清虚,而由十八祖张天然重订新规,始形成今日的一贯道。一贯道的宗旨,在于敬天地,礼神明,爱国忠事,孝父母,重师尊,改恶向善,冀世界为大同。一贯道的经典有“无字真经”“有字真经”二类。
; }! p' G0 @- B; ]' x) ^! B, Y- s! T
一贯道职级分有:师尊、道长、前人、点传师、讲师、坛主、道亲等。5 w$ x6 n, [5 v9 z6 g
7 z8 q8 w( P: o) G& Y# M$ H+ J; a$ x 一贯道的仪式承袭先天大道的传统,再加以简化成“作揖”、“献香”、“叩首”、“默唸愿忏文”四大项。具显著的儒教化,其科仪仿自祭孔及祭天地的仪式,是由天然师尊于一九三九年,依据道中流传下来的三代古礼制定《暂订佛规》建立的。其仪式内涵有三:叩首礼佛、念弥勒经、反省忏悔。道亲们参加聚会仪式时,是着中国传统的礼服长袍、大褂。有关供品是水果、饼干、糖果、素菜等,不燃鞭炮,不烧纸金。常用的礼规有:飞鸾请坛礼、日常烧香礼节(各组家庭佛坛烧香程序稍不同︶;参辞接送驾礼;献供请坛谢恩礼;大典、年节及各代祖师圣诞礼等,大都遵中国古礼,采烧香跪拜磕头的方式,道亲间则以“作揖”来相互问安。关于求道的仪规是求道者须由引师、保师的引介保证,并须缴纳少许功德费,其次在神佛前焚烧表文,内容包括求道人及引保师姓名、求道年、月、日及佛堂住址,并须虔诚发出诚心抱守、实心忏悔等十条大愿,如果不真诚依愿而行,愿遭天遣雷诛,其后再由点传师传授三宝,才算正式入道。
( I" E9 i9 u7 j- _9 _- i6 a# G! R: L, K5 [5 k s' o" W4 Y* G
一贯道的修持,是在追寻个人身心内外的纯净,也寻求教团组织的纯净。个人注意长幼尊卑,注意行为礼节,形成了一套仪式规范。7 j# [! D( i, W+ O) i& A: i
3 e+ m9 r3 @; q5 L" B0 a5 ?
一贯道的基本教义主张人类要“归根认”,就是要藉各种修道方式回到“老”的身边。说明“三期末劫”将来临,故要“三曹普渡”,以期收圆渡回“九六原灵”。此外,其上帝观:是采有一神和多神、磨炼说。世界观:是将仙圣、人类等众生所处的世界,概分为理天、气天、象天。人性观:分有本然之性、气质性二种。道德观:“内圣外王”指提倡中华文化道德八纲目——“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再者“外在行功”指广度众生为第一要务,第二为立佛堂,再者印善书、宣扬道义等行济人利物之事。报应观:肯定各宗教的“因果报应”、“业力轮回”说,但另提倡上天已命弥勒祖师设“龙华大会”,将按功定果安排始终不退心志的道亲在无极灵界的品位。天命观:广义面指在宇宙万类生灵(动、植、飞、潜、矿、气物等︶体内,均包含上天赋予的天机性灵;狭义面指有形界有“奉天命来降生的帝王”,譬如:黄帝、尧、舜、禹;宗教界也有所谓“奉天命降世渡化众生的明师”,譬如:释迦牟尼佛、孔子、老子、穆罕默德、耶稣等。神秘观:一贯道自创有“守玄关”、“抱合同”、“念真经”三宝并用之说,并强调能藉此顿见先天道心,明心见性,后再行涵养的功夫,就能与先天性海结合,“反本归元”。合作观:主张道亲于发展道务时,举凡理天仙佛、气天神只等,皆会暗中护持推动。& J/ l8 p1 o& c2 p6 X0 G1 B
8 ?) E8 J) o: a' Q# j4 E5 k
目前,一贯道在台湾的发展与分布状况,自一九五三年在台湾各地发展至今,触角已伸展到世界各国。在文教方面:注重于家庭佛堂的开班讲道,曾设立“国学班”,举办青少年、青年国学研习营、儿童读经班等,以提供社会大众研读经典。选用经典包括:四书、《孝经》、《道德经》、《庄子》、《清静经》、《心经》、《金刚经》等。此外,常于法会或聚会上讲解“生活礼仪”课程,以提升道亲素质;成立文教基金会、研究所、道学院及出版各种期刊、杂志,以定期的精神食粮灌溉道苗,目前正积极筹设崇华大学。在慈善方面:致力于施药、施棺、济贫、救难、兴学、抚孤、养老等,倡导俭朴的生活,持斋茹素是其最大的特征。6 b6 k, C& u2 g5 T
; s1 u' \/ c& E+ r% W2 ?2 k 总之,一贯道的历史迄今虽只近百年,但现已成为中国民间宗教,值得重视。( b6 M7 N0 v2 H, N* p' Y& X
: E1 b* z. C; f: z {( z0 O
[注释]& q% V1 ~7 c* A6 `; P
. D4 S: q: u I" Y, f3 F 一贯之义,取孔子忠恕一贯思想的甚深妙义,其重要内涵为“抱元守一”、“执中贯一”之义;一贯道者,放诸四海而皆准、历万古而弥新的真理也。一贯道者,藉明师一指,点开信徒玄关一窍,开启信徒内在道心,使众善之源活跃开来的宗教。4 h' x# {8 m9 o; v
6 H. ?2 b3 m9 U: U4 S T+ w 一贯道所传皆系天理真道,故又名天道。; c( K3 U3 S) {' b% X
( ?4 l6 \4 O n7 I! N/ Z( Z 出现于明正德年间,嘉靖、万历时迅速发展。创教人罗清,又作罗静、罗怀等。英宗七年生于山东。曾拜临济宗宝月和尚、无净禅师为师,后创罗教。其教义采取佛教的空论,道家的无为思想,以无极净土为宇宙本源。以世界终末近,归真家乡、真父母为号召,吸收人入教。
2 c# M/ I) M. }0 X' b. [5 O: c; l9 y& b
一贯道一十五祖。清朝道光九年生,山东青州人,号北海老人。二十七岁拜投姚鹤天祖师门下。着有《理数合解》等多种书籍。光绪十年归空。) }. ^$ J: ~# ?& Q, x
) u5 l" p, _+ q5 V0 [
据资料显示,明末清初时,河南人李廷玉曾创“先天道”。之后,到了清康熙年间,江西饶州府人黄德辉又创“先天大道”。先天道的斋堂设置和礼拜仪式非常类似今日一贯道所采行的摆设和礼拜仪式。因此,可以说一贯道是源自先天道。
3 N* J, Z R! r C
2 L9 y0 T6 u, {" J, L: i8 n 此神格概念源出于宋朝理学所说的“无极”,认为是创造地之母,是主宰万灵之神。有无极老母、育化圣母、维皇上帝、明明上帝、老母娘等不同名号。
) S) m7 h- U" h) @( m5 q; W0 H9 C8 ?9 k7 Q5 Z# C$ V5 J
即青阳、红阳、白阳三个时代。青阳期是指此次地球轮回上天降下大道的第一期,道运一千五百年;红阳期是指此次地球轮回上天降下大道的第二期,道运三千年;白阳期是指午会、未会之交,上天降下第三期的大道,时当民国初年以后的一万零八百年间。
. k) G& C% ^( M3 x
: q! d1 o' X, T 这是旧时一贯道提倡的思想,谓儒、释、道三教的教义在基本上皆建立在宇宙唯一的真理上,各执道的一端,其根源都是相同的,其道理可以相通,此谓三教合一。现在一贯道则是提倡儒、释、道、耶、回五教合一的思想。; t; |0 d+ W8 ? U- K
2 K2 W1 L7 x& r' G4 W! ` 历代传道的统绪。1 k- I# l Z! e7 x- p5 W4 f
# C M* i& ^2 Q0 L! P
指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夏禹→商汤→文王→武王→周公→老子→孔子→颜回→曾子→子思→孟子。
" U+ W/ R+ e( c, I: m" P! b* ]. U; W1 n$ O& @4 H3 ]
指释迦牟尼佛→摩诃迦叶→阿难→商那和修→优波多→提多迦→弥遮迦→婆须蜜→佛陀难提→伏驮蜜多→胁尊者→富那夜奢→马鸣→迦毗摩罗→龙树→迦那提婆→罗罗多→僧伽难提→伽耶舍多→鸠摩罗多→闍夜多→婆修盘头→摩拏罗→鹤勒那→师子→婆舍斯多→不如密多→般若多罗。
: r3 ]7 E5 w( l. U
7 _- \6 c7 Z8 [, A. K 指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惠能→白马→罗蔚群→黄德辉→吴紫祥→何了苦→袁退安→徐杨→姚鹤天→王觉一→刘清虚→路中一→张天然等东方后十八代祖师。以上共计六十四代祖师,正合《易经》八八六十四卦圆满的数目,是为一贯道道统的传承。; _" q O& n/ [" i- Q
' X/ |4 \0 \; D. }8 D
山东青州人,曾在山东北南岸传道。将东震堂改称一贯道,时在光绪十二年。
8 \) d4 m* c5 c! J9 X- h5 ^: i0 J; U. q0 |: a9 w8 [
山东济宁人。一九一二年求道,一九三○年接掌道务道统,一九四七年归空。7 e9 d6 P' ]3 t
6 X' j9 ~- ?5 o% \+ Y; \
是一贯道重要的内经,是“五字真经”之口诀。. L7 }% N4 I/ e6 S# p( | G* H
+ q3 G/ L9 ^5 `2 U% c, o" F
指有文字记载的经典。主要有《黄九祖时礼本》、《归真还乡宝卷》、袁十二祖的《万年归宗》、水法祖的《归原宝筏》、《十六条规》、金秘祖的《太和堂书帖》、《荐恩八则》、十五祖王觉一的《中庸解》、《历年易经》、十七祖路中一的《初学须知》、《弥勒救苦真经》、十八祖张天然的《性理题释》、《暂订佛规》及参考五教经典等。$ G! H5 X+ Z2 H2 o/ }( {
# W; f2 i! \1 {( X 即天然师尊。一贯道深信他是济公活佛化身转世,因此,师尊一词也兼指济公活佛。
( U, E" B4 p& G# }0 [; g5 u. W( m$ @
) k4 W+ l8 L7 Z) X! q. M 谓师尊天命的继承者,是一贯道传入台湾以来最崇高的宗长。
# ?: J" |( J' w A6 F" T# o- l
- l2 H9 _+ q k( c; K6 {$ c 是一贯各支线的总领导人,除辅助点传师办理道务外,对外系代表该组织的代表人。7 ^& s/ y. a# |! c# q' X, l3 a
% N5 P6 G) E# t! s+ X4 o
凡领有天命,能代替师尊向求道者点玄关、传口诀、授合同的前贤。% k) P6 y) a1 |8 ]
( Z! I. |; Q% R+ H( X
道中负责向道亲讲解“圣训”的人;由前人指派口才流利、学问渊深、善于说理的道亲担任。% O' f; u% o# N; p: W( Y
- r+ k4 |7 x4 c9 u" u! G; k 住家设立家庭佛堂的道亲为坛主。9 v c% M& w4 a# H- B: Q
* z7 [; p) F6 m+ Z } 一贯道弟子互称道亲,乃道上的亲人也。% O4 b/ V9 v' j' B
" g* H, _- Z; ? 书名,天然师尊在一九三九年奉母命制订的道门中行礼规范。
$ K4 T0 N3 [! `/ m3 n1 i( O8 x- {+ @6 y, p3 t5 q
佛坛中在正式恭请飞鸾时,必须先经过向坛上佛像奉上供果的献供礼及敬诵请坛经礼请仙佛临坛的请坛仪式两个步骤,方举行神妙的飞鸾仪式。
: r3 Q$ J/ r0 B% }
8 s; X$ S* V1 f1 @2 m& F# j 凡道中佛坛坛主或执事,应于每天早上卯时、中午午时、晚上酉时烧香向仙佛神位分别礼拜一次。烧香前,必先洗手净面,穿上礼服,然后虔心跪在拜垫上,双手举香,至与眉齐,以左手按规定烧香。而日常烧香坛场则分有公共佛堂、家庭佛堂两种。3 S( @) S) |$ H4 O3 N2 D
) g& R: g" w$ R) Q- M* S4 q 一贯道道亲每到一处佛坛,必先向坛上仙佛行参驾礼;离去时须向坛上仙佛行辞驾礼,此为参驾、辞驾礼。举凡点传师以上的前贤莅临佛堂时,道亲也要行接驾、送驾之礼。每次在仙佛降坛飞鸾时须行接驾礼迎接仙佛降临,过后须行送驾礼欢送仙佛返天,是为接驾、送驾礼。
9 i- n) ]- x5 R/ s
6 p, I, b6 {4 W 献供礼是指在佛坛中向仙佛献上供品以表虔敬的礼仪。请坛,即恭请理天仙佛临坛飞鸾,或接受庆祝、助道弘法等。请坛礼,是指请坛时所举行的仪式。
* t' e! [9 i5 D; c: H6 o e. I2 [* ]; O* q" W7 r- S* w+ w
大典,指春、夏、秋、冬四季大典。年节,即大年初一和年中各重要节庆,及各代祖师圣诞礼,如纪念天然师尊于中秋节归空的礼仪。* f+ C% [( \4 l" Z; q
' h" O) V, {4 V; c f- P* P- X* |! E
引进信徒去求道的人,是为引师。1 W4 L' z% b, U! c' L
0 t2 P. p( L R" T; f9 j2 j& E
在信徒求道时,保证信徒求的是天理真道,而非旁门左道,称为保师。
9 J4 ^6 O3 k$ j/ x0 W) k. }0 R8 U, ^, x! Z, @/ }
是指道亲于初皈依时向上天立下十宏愿:得道以后,诚心保守、实心忏悔;如有虚心假意、退缩不前、欺师灭祖、藐视前人、不遵佛规、泄漏天机、匿道不现、不量力而为者,愿受天谴雷诛。
. E/ Q' p& {4 p$ ~# \: s
4 G, U* S4 `" B% x; |; S; |& t. P 一贯道门中,办理皈依时,向上天宣誓之誓言中句子。: P6 i% U- X* t- G# l
% M9 D) o ?( x* ]- ~6 P
玄关、口诀、合同,谓之三宝。是一贯道中一再强调的得救之道。也是道亲遇到天灾劫难的救命之宝。在求道时,由点传师传授,这个三宝象征着真理天道,得了三宝,就算得了真理天道,得到三宝后,不许随便出口,遇有灾厄时,只要运用三宝,求天上的老拯救,可以逢凶化吉。此三宝“上不可告父母,下不传妻儿”。
2 _( V. q- S2 k/ l
5 Z V% Z0 c$ f1 }% } 道亲所负的使命:上渡天上罗汉星斗,中渡人间善男信女,下渡阴间幽冥鬼魂。' M; d7 K- X" l. D8 Z, S
9 W( ^- y& L* S" o- Y! k 广义来说,指每一位道亲圆本性,证得理天道果;狭义而言,则专指普渡圆收九六原灵。+ [% e5 P# d6 R0 L# o( n; x# `
1 w3 @ m1 s6 W) \) N$ m2 \
又称九六原子。起先无极老自理天降生九十六亿先天佛子,在娑婆世间,出生为万物之灵,后来这些原灵迷恋世间情欲名利,沉沦于四生六道轮回中,在生死海中随波逐流,不得返回无极理天,因此老降下大道,要将他们渡回无极理天。九六之义,一言阳九阴六,干男坤女灵光之谓。* K) E8 }8 i7 s1 Z9 P9 l, \9 Q& `
9 s$ a3 S ]7 D: k X- ~: g
一贯道所谓之“老”,字即万灵之母,诸神之源是也。所有人类、仙佛圣贤皆由老及上帝所分化生成,所谓“九六原灵”都是老的爱子,其实九六原灵皆是老的分灵。因此,一贯道既崇拜上帝,也同样尊敬一切佛仙神圣。人与仙圣的差别:人类乃尚未觉悟的仙圣,仙圣即已觉悟的人类也。
6 L1 [% r+ e! g3 ~) l7 d( ^) u# _" C8 b& q2 }' l
即是上帝在将祂自己转化为气、象二天物质宇宙生态时,其亿兆以上的分灵都必须在红尘海中嚐到生、老、病、死等苦头的侵袭,使祂的分灵接受痛苦的刺激、磨炼,藉以锻炼祂的分灵,考验祂自己,让祂的分灵能在生、老、病、死苦恼袭击下,激发其内心灵明,使其努力探讨解脱三界生死海之道,脱离红尘四生六道轮回的世网。' Y! _( [* q& V; G \: g0 F
/ r; M% J; R$ i( s 一贯道教义,认为所有仙圣、众生所居的世界分为三:理天是指充满真理的世界,为最高级的无极境地,是最高级仙佛圣灵所居的世界;气天是指不高不低级的中等世界,亦即一般神仙所居住的世界,世界上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士逝世后,其灵光大多升到气天灵界气天的仙官、仙民;象天是指低级的世界,即人类所居住的万紫千红现象界,此世界众生遍尝生、老、病、死诸苦,所谓红尘苦海是也。" @2 D5 D, Q3 X8 R
Q, y9 k; }: F2 N; Q: c$ U! A 是说吾人与理天性海感应的力量,同时透过三宝对秘咒呼请仙佛临阵解危,二来在平常用于修持方面,则可提升道亲性灵,增强灵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