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J/ d6 y( l b) K/ u2 _" ?# X( d* \. h2 a" |0 _& T$ o1 z" r
依照“一贯道源流”的记载,“一贯道”这个名称开始于清德宗光绪12年(公元1886年),于山东一带开始传教,之后拓展至各地。
6 |( E+ Y4 C7 X# s8 ]* X: f t: F9 ?9 {* a9 ?5 n" B+ D
一贯道在民间的兴盛主要原因是由于传道者或是组织经常主动的帮助街坊邻居,教内人士亦是互相帮助,于是一贯道的活动与小民的生活紧紧的结合,从而兴盛。同时也是因为信徒经常的聚众活动,引起了当权者的注意,导致当局发布了禁止一贯道的禁令。7 v! I) {* l- O% \ e0 ^* Z
' o) K$ q, q; M
道统中,所谓的青阳期祖师,起源于伏羲氏,若从这观点来看,道统起于伏羲。又现有东土道统,起于达摩,若从这观点来看,道统亦可自达摩算起。又根据一贯道的总会说法,路中一是白阳初祖,也是实际上开始以“一贯道”为名而活动的开始,则道统起于路中一。
, u! s0 T: @% V: I! I2 `1 c/ e0 H) ?; H m4 m1 i: G% k' Q
[编辑] 简介
; y4 r$ D0 R. V1 f9 G: P I8 D, f# {
8 R3 ~+ a( V: ^9 j5 Z一贯道的中心主神是明明上帝:“明明上帝 无量清虚 至尊至圣 三界十方 万灵真宰”,被视为与儒教维皇上帝、佛教大日如来、道教无极圣母等同为一。根据一贯道的主张,宇宙真理虽只有一,但可经由各种形式依各地风俗民情来显现,所以世界五大宗教——儒、释、道、耶、回,分别于世界各地展现真理教化人心的力量,惟其宗旨皆相同无异。一贯道如上所述,是以全面性、无偏颇的真理观为依归的宗教。% o' D7 `- T8 n) S# G2 W
7 j) a! u. U/ X; E
[编辑] 一贯道的宗旨
5 Y6 f5 a# e- I; o# K
9 z, L* T' K6 E1 N2 y9 U5 x敬天地,礼神明,爱国忠事,敦品崇礼,
2 e. v; W! J, h5 z: W F/ v- O6 u2 N" J2 w
孝父母,重师道,信朋友,和乡邻,( N' ]+ t5 H( g# _" r
& C: j! N! x, r9 i改恶向善,讲明五伦八德,( w2 E* i2 g+ |/ E# h
2 e9 k. V/ I v8 G# E+ m9 S2 u阐发五教圣人之奥旨,
9 y; u/ x* A3 s$ ~+ S1 f' U8 U7 P8 C: c
恪遵四维纲常之古礼,
7 d( O* K& F5 P1 f
: v- P6 R* I$ x1 U* h) y洗心涤虑,借假修真,恢复本性之自然,
# x6 a, N' m7 O7 q, c+ `( b( S- Q) [0 X$ {: |- A9 d
启发良知良能之至善,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 [* \- |) B; |' t
^5 S* R' P0 k: R3 P挽世界为清平,化人心为良善,冀世界为大同。/ ~) O; h8 O6 w/ F! \
9 \7 h2 h) f7 f. U2 H0 d
[编辑] 素食
7 D8 X) I7 u+ T' C* g$ I+ t* ]2 X. }& D! C4 M4 X9 r8 { S
一贯道对于吃素的看法,随着各组线的规定而有些微不同,大体上以奶蛋素为主,亦有部分鲜少吃蛋而吃奶素的。事实上,一贯道对初加入的信众日常饮食的要求,并未强迫信徒必要遵守严格的吃素的规定,大部份最初加入一贯道信仰的信众并非素食者。一贯道信徒可分为两大类:
4 `% d' g8 z8 I7 d3 F4 Z1 d% I6 e2 r8 u9 L/ r! e9 {" u, P, H
* 得道道亲:仅有得道,尚未清口。“得道”类似佛教的皈依,基督教的受洗。此类信众,不需要非常严格遵守吃素戒律,也就是不必完全遵守一贯道对素食的要求。有部份信众以方便为前题的方式吃素,亦有锅边素、逢农历初一、十五素食者,当然未清口的道亲,亦有严谨如清口道亲的人。
' x' j8 h# u) o- [2 @ * 清口道亲:通常一信众得道后,接下来若是能饮食方面足够严谨,当一贯道信众完成清口立愿的仪式之后,则成为一个完全的蛋奶素素食主义者,从此不再食用荤食。清口立愿仪式是一个信众向(明明上帝)宣誓的仪式。但清口不只是专指饮食,在心灵修养、道德言行上,也要一并提升才是。' t- k6 d( g9 S
" h4 ^! x5 b, q* ]- z" X[编辑] 佛堂& N" o. j/ {6 K4 t
& Z: x$ S, |/ D' |一贯道设有家庭佛堂与公共佛堂。个人家庭中设有规模较小的家庭佛堂,而公用道场中则设有公共佛堂。部份较大的道场,另设有讲堂,专供讲道用。
, I" R/ z1 J H) y7 `
6 Z1 l9 y+ c; @& E+ |佛堂所摆设的主要是三盏油灯,左右两盏代表日月,中间一定会有一盏油灯,代表的是明明上帝(或称无极老母),除此之外,还有主祀神祇。主祀神祇多为儒、佛、道三家人物。一般来说以弥勒祖师(弥勒尊佛)、南海古佛(观音菩萨)、济公活佛(降龙罗汉)、孚佑帝君(吕纯阳)、关圣帝君,做为主祀神祇,部份佛堂会悬挂孔子、祖师照相,或悬挂于讲堂(讲道的场所)。少部份大型佛堂,设祖师堂纪念其已故领导者(祖师路中一、师尊张天然、师母孙慧明)。
- q& S( V6 `) ^. `
5 P* T/ a5 ^+ h! d' \6 T4 u0 M[编辑] 扶鸾借窍" l" v1 }7 K1 n( q: ?
& s1 p2 ?2 K0 g
扶鸾又称为借窍、降坛、显化,扶鸾时用三才,即天才、地才、人才。扶乩者为天才,抄字者为地才,报字者称为人才(三才相当于市井鸾堂的正鸾生、唱鸾生、录鸾生),按照一贯道的说法,透过扶鸾的仪式,可以让仙佛与三才合灵,并借此与信众沟通或传达讯息。由于扶鸾借窍的方式极具争议性,被认为是一种非理性的迷信操作,所以目前许多组线已渐不采用,专注研究关于道德修养的经典。但仍有极少数组线仍扶鸾,将其训文以作为教育人才之教材。
6 i) G6 W1 U3 s* `3 O; o) A" r. S0 S3 [1 ~7 U* w7 e2 _5 k
[编辑] 十八组线
3 G8 j% a! ]1 Q5 |+ |9 v: j, ^4 ?+ x5 M
一贯道依传入台湾的时间与领导人(称为前人)的不同,在台湾分成十八个组线,而其设立之佛堂堂号为以后各组线之组别称号。; W1 G: i6 B5 W7 d" R1 ~
( h/ Q% ^: ~2 c[编辑] 基础组
+ t" h" a) n! g* O2 S
3 [5 K% p# \8 i" a( l/ @源于上海基础坛,于1946年—1947年(民国35年—民国36年)间传入,现在分为三大支派:0 P9 m5 H" `$ N# X
: h& d! b! U: `8 H * 忠恕道场:以龟山乡忠恕道院及台北市先天道院为中心。1 J7 d+ E( j$ n& g* V! y
* 天基道场:以三重市天基圣堂为中心。9 K5 X0 T% s/ `: [# A
* 竹南镇天相堂。
( S: ~' v! i3 B0 J7 J3 z4 {' w9 p" S2 Y( ~/ E) q
[编辑] 文化组& A/ v8 l# d9 F2 L
7 q9 o- C9 {- t& U# u( W
源于天津文化坛,于1946年(民国35年)传入。
3 K# Z& t/ ~ f5 w( C0 J% m" S: @& V0 c, G- }1 Y
[编辑] 法圣组
% M1 v5 Z; A" z ?6 o; b# ]- a1 u
源于南京韩顺祥的忠恕坛,1938年(民国27年)由孙德椿传入。 q9 {% M+ J! s4 f. _0 h
$ J* y# [$ ]1 s" G9 Y1 i5 y
[编辑] 干一组
+ b' N1 z& n7 j5 R; |, ^* [4 f A' _8 {6 y" F" G
源于天津干一坛,于1947年(民国36年)传入,由闻道弘于台北市成立佛堂。8 t/ y1 x0 ?. m- [5 ?
2 n- C% C! d3 m& B- d R[编辑] 天祥组8 Y" E5 ]3 D" M9 z- ~& _7 [0 f* D$ y& S
; g' c. G3 G" q4 W源于天津天祥坛,于1948年(民国37年)由刘懋忠等人传入,分为两个支派,最初分别以台北市文山区明德堂及中山区吉文堂为中心。. H8 D: ]3 |& u# J8 I3 m) \" ^
. O0 M6 s: @" A- i/ ^/ ]% |
[编辑] 金光组
* t* ]. R( s0 t' A) U+ l' T. }/ ~- o" I# S* f, H: o5 E4 H# A
源于上海金光坛,于1947年(民国36年)由庄祥钦及李孚生传入,总堂设台北县永和市。1 @- H, w! C E, ?& G: G3 w- x
, n! K; z/ Y% V# a: n2 V
[编辑] 天真组
: @3 m$ W2 C d% b
4 w0 \4 _( y* K+ w源于天津天真总坛,于1948年(民国37年)由张文运传入,总堂设台北市古亭区。
$ d7 ^9 r/ g& {9 h
4 f Z) p* x( S7 A[编辑] 慧光组: t- Q% B, I) ?9 }. e$ K
! l# s* U, b2 k
源于安徽六合慧光坛,于1947年(民国36年)由张继勤传入。: p# i3 b; @- H. n1 v
" [1 |9 d/ W2 X0 Z! m
[编辑] 浩然组
$ {; o I1 k1 s' {+ n$ O( A
) J% n1 a. T" z源于天津浩然坛,于1948年(民国37年)由金宝璋、牛从德、陈耀菊、梁华春等人先后传入,现分为两个支派:. C8 p0 [* b& z$ e. G$ p8 H
0 H D' e+ S2 Y8 b* p4 V) d& B
* 浩德道场:以新竹县横山乡浩然道院为中心。
: v& e4 B. @9 M0 E; N9 D * 育德道场:以桃园市育德讲堂为中心。$ E) o) ?" x- ]+ d- s0 c. z3 U
! y' T8 p9 S6 v
[编辑] 中庸组1 t9 a0 J/ m. J$ O. ~* ^5 Z- H
4 h, Q0 O0 f! r
源于四川成都,于1948年—1949年(民国37年—民国38年)间传入,分为三个支派。. `7 k; B3 `8 a/ N& M5 v2 K/ S
$ w4 ` S7 f, h; V( Y; I
[编辑] 安东组% n, p0 C7 ] G8 u4 ^& P
6 s! P$ I5 ]/ a
源于安东教化坛,于1950年(民国39年)由高金澄、柳人汉传入。其道场以新竹市宏宗圣道院为中心。
$ N2 i9 P: E" _$ s
& v S6 x0 J. Y' K* B' ~# y4 K y[编辑] 宝光组
0 L! _2 `- v+ U% g. u j, g
% W: m, J' ^! B" B3 q8 r源于上海宝光坛,于1935年—1947年(民国24年—民国36年)间由陈文祥、杨永江、林梦麒、周素玲、张志祺、刘长瑞、苏秀兰等人先后传入,现分为九个支派。6 U1 g/ _; y; r6 O( n' ^8 ?
: g5 d* Y6 C5 R3 d' [ * 崇正道场:由陈文祥所领导,以台中县太平市崇正宝宫为中心。
( |5 z9 W- p5 F3 z/ q9 V2 U1 f; Q, J * 元德道场:由唐和男为所领导,以桃园县龟山乡元德宝宫为中心。
: R, a% R1 ~ D. c' u4 S * 建德道场:由杨永江所领导,以台中县石冈乡天皇宫为中心。1 s: _( H; C& Z! z: v2 A
* 绍兴道场:由林梦麒、周素玲所领导,总堂设于台中市。" n n6 {5 t8 q. Z9 i* z8 ^9 f
* 嘉义道场:由侯伯篪所领导,总堂设于嘉义市。
% D* P- o% ]6 n1 f5 Q ~ * 玉山道场:由王寿所领导,总堂设于台南市。
9 O# F1 J: ~) ]1 n/ X * 武清道场:由谷椿年所领导,以台北市古亭的亲德堂中心。
8 d+ a. w2 ~6 R- e, g * 台中道场:由刘长瑞所领导,总堂设于台中县大里市。
% `1 f, \2 o9 o1 h * 明本道场:由王名贵所领导,以南投县名间乡明本宫中心。
$ `* [5 P* ]3 W/ F! N* E- j$ f$ a" m! x* M9 z/ q. q
[编辑] 明光组8 L6 F# r2 g1 [' Z" ?# }
2 S w9 y; Z0 _. i4 Z
源于浙江宁波明光坛,于1947年(民国36年)由于宗瑶及俞境长传入,以台北市大安区展光堂、台中大里和光堂为中心。
9 S8 l. S0 d- w4 o! r. o r" g1 ~: Q$ A
[编辑] 浦光组. }2 V6 R" m/ `9 g
0 n5 b7 P' I. T: |1 P9 t源于宝光玉山道场,后改隶香港浦光组,总堂为嘉义水上明德圣堂。/ D, r) `+ W( m$ N3 O2 V
* ~" `' J+ ?3 V0 Z6 s! d" [
[编辑] 常州组
5 H/ X- G/ U; y" X6 K+ {2 s/ U, d4 ~$ n+ P. {# |
源于江苏常州博德坛。于1946年—1947年(民国35年—民国36年)间,由匡佩华、徐昌大、顾爱珩等传入,总堂设台南市。 常州博德网站[1]0 U2 E& }; d# S+ {2 D+ y$ K
I' U. S8 s x: F[编辑] 发一组% v" G, ]: S. s# Z6 \/ D2 m5 S
( e: X* {/ Q& N0 k9 I: \ r8 ^
源于天津道场,于1947年—1948年(民国36年—民国37年)间由韩雨霖、刘振魁等传入以南投县埔里天元佛院为总道务中心,共分十一个支派:- J: w; U5 A$ _
+ V& k D1 ^5 p7 T. F" Y * 天恩道场:开创人为祁玉镛,以台北市木栅天恩宫为中心。
, ^9 l! D9 s9 P( g * 崇德道场:开创人为陈鸿珍,以南投县草屯镇光慧佛院为中心。4 y: W: H0 _5 p+ {1 n. y
* 灵隐道场:开创人为李钰铭,以台北县三峡灵隐寺为中心。
5 h7 e: j \7 x! m$ x8 _ * 天元道场:开创人为张玉台,以台北县三芝乡屏山天元宫中心。" d! l( Y1 H1 N& l6 |1 L
* 光耀道场:开创人为王连玉,以桃园县新屋乡光耀佛堂为中心。
1 p% X+ _/ A+ m8 V' o; x! E9 Z * 奉天道场:开创人为徐燕妹,以新竹市奉天宫为中心。 s ?. c# G1 u
* 德化道场:开创人为林挺材,以嘉义县中埔乡普化堂为中心。
) s4 ?9 C5 ~$ N5 M& J7 z * 同义道场:开创人为刘全祥,以台南县新化镇同义宫为中心。
5 _9 @% g8 B. e * 慈济道场:开创人为张勤,以佳冬济堂为中心。8 k9 C: [8 Z8 C% Z* l5 \
* 慧音道场:开创人为刘明德,以高雄县冈山慧音堂为中心。. J* P! H: c+ V8 w, O
* 慈法道场:开创人为张瑞青,以屏东市慈法宫为中心。& _- W3 ^! W3 K4 S
6 a6 C" f! I. q9 @[编辑] 阐德组
6 e0 D0 p$ e& q, ~9 R# F' v3 s1 s, V7 {4 v& a
1982年(民国71年)由缅甸阐道场传入,现在台北市通化街有天德堂及高雄市左营有天明堂。2 c9 L k8 ^! t* q0 c: o" G
6 G7 u, p3 B* P+ s- L, ?0 d[编辑] 兴毅组: Y3 l. C( k+ N; l, Y9 h; e
m6 y. D3 m8 P4 [4 p出自天津兴毅坛,1947年来自牡丹江的何宗好(河北迁西县人,1906年─1988年)率孙正阳、王春茂、马仲龄、张常江等人才,由天津出发抵台,在台南市设纯阳坛,成立此一组线。次年,又有天才葛景涛、孔宪周、及李凤英、李凤君姐妹,先后来台协办。9 R2 ^6 y& ]* _/ b
; o/ e/ W) k f& P, f! o+ h8 x5 g
该组线由台南市首开六甲,继开高雄、嘉义、虎尾等地,并向中、北部拓展,数年间拓及全台,至1955年道场分成台北市、台中、彰化、嘉义、台南县、台南市、高雄县、高雄市、屏东、台东等十单位运作。1959年又成立“兴毅理事会”,由嘉义孙顺治、台南市薛福三(台湾台南县人,1936年─1989年)出任正、副主席,襄谋与毅道场决策。至1987年道务已发展达三十一个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