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毛泽东发动文革,那十年的生活会是另外一个样子。毛泽东改变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至于他为什么要这么作,和怎么作的,是文革的最重要最中心的问题。 <br /><br />1958年毛泽东抛开当时的经济领导部门,自己提出“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发动大跃进,造成中国经济大灾难。这件事情成为毛泽东的心病。在中共历史上,如果领导人有重大失误,必然保不住自己的领导权。如陈独秀因为大革命失败而被开除党籍,王明因为红军丧失江南根据地而失去领导权。张国涛因为西进失败而被整肃。遵循这一传统,跃进刚刚失败,彭德怀就站出来向毛泽东的领导权挑战。毛泽东在59年庐山会议镇压了彭德怀和其他人之后,为了挽回跃进失败,在1960年搞了第二次跃进。伴随这场二次跃进的,是毛泽东倡导的阶级斗争。因为当时经过58、59年的一次跃进,人民生活已经十分困苦,再次跃进阻力很大。所以必须加强强迫性,才能推进二次跃进。这场二次跃进造成60年的全面减产,农民生活最困苦,饿死人最多的时期,就是这二次跃进期间。毛泽东在60年秋收之后,得知二次跃进失败,当年农民大规模饿死。就放弃了对经济的领导权,让刘少奇接任。他自己去专心研究阶级斗争。毛泽东这次让权,一来可以让刘少奇对付最苦难的局面,二来是他知道二次跃进的失败,必然会诱发更多的人挑战他的领导权。他专心研究的阶级斗争,就是指对这些挑战者的镇压。至于挑战者是谁,在那时还不清楚。但是根据他的经验,这些人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为此他组织了几套人马,其中包括:刘少奇一伙,林彪一伙,周恩来叶剑英一伙,这些是上层人士,下层的有陈锡联许世友等人。并重点扶持刘少奇和林彪这两位亲信。但是64年刘少奇突然表露出对毛泽东的不敬,使毛泽东大感意外,也使他坚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只有自己的老婆孩子才可以依靠。于是在64年起,他就开始组建自己的禁卫军,也就是江青毛远新二人。文革自始自终,这二人都是关键。讨论文革必须重视这二人的作用和意义。毛泽东靠他们发动文革,也靠他们监视控制其他所有人,他们也忠实成功地完成了任务:直到毛泽东死去,其最高权力未曾有丝毫动摇。 <br /><br />一般来说,禁卫军也必然是接班人。文革的最大的疑问,是毛泽东到底是否想让江青和毛远新接班。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在最后让华国锋担任党中央主席和总理。如果不想,为什么给这二人以最大的权力。有人认为毛泽东只想使用他们,为其保驾,并无意图让其接班。毛已经打算好,自己死了之后,让别人把江青毛远新解决。如果这样,毛泽东以亲人为自己殉葬。这倒是亘古未有的现象。笔者以为,毛泽东始终准备让毛远新和江青接班,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一事情没来得及做好。在他死的时候,认为已经作的差不多了。还剩下一些,靠这江毛二人自己能力,或许可以完成。另外,他也看错了一批人物:叶剑英、华国锋、汪东兴和陈锡联。毛以为叶可托孤,另外三人不足以对江青和毛远新构成威胁。而且因为资历浅薄,必须依靠江毛才能保住高位。所以应该说毛泽东最后还是准备让江毛即位,只是安排不当。我们就先看看毛泽东如何培养毛远新。因为毛泽东不但依仗他作禁卫军,也准备让他当继承人。 <br /><br /><br /><br />一.太子毛远新<br /><br />毛远新受毛泽东的精心培养。文革之前的1964年,有这么一篇“毛主席和毛远新的谈话”,在学生中引起极大反响。可以说是点燃文化革命的第一把火。毛远新的名字也就和学生革命,发生了最直接的联系。在文革开始的时候。毛远新已经从哈军工毕业。文革一开始,毛泽东就派他回到哈军工,指挥当时的学生造反。哈军工的教学水平,比不上清华北大复旦等学校。一来是因为63年以前的入学标准,注重出身和政治表现。对于学习成绩并不是很重视。二来是好的老师,到军工教学的不多。毛远新这样的学生,如果想学科学技术,应该到清华复旦这样的学校。但是哈军工有他的特点:该校培养下一代军队的领导人。毛远新如果在军工成为学生领袖,对他以后在军队建立领导地位,有特别大的好处。 <br /><br />毛泽东的观点大家都知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他对毛远新的生涯设计,是让他成为新一代军队干部的领袖,从而掌握军队的领导权。并以军队为依托,掌握政权。 <br /><br />66年毛远新回到哈军工,领导文革,他还没有明确的地位。只是作为老校友。当时人们对后来流行的“关系学”还不了解。学生们还错误的相信“大公无私”,所以很多学生不把毛远新放在眼里。实际上他的代表着毛泽东本人或当时的文革小组。当时军工的保守派“八八派”曾出言不逊,说“毛远新算是什么”。毛远新说他什么也不算,只是个红卫兵。这只能说明八八派的工农子弟对中国的政治不了解。他们不知道毛远新的背后是什么。过不了几天,八八派就被中央文革宣布为保守组织。该派领导宣布组织解散。这是六六年底发生的事情。毛远新从军工获得文革经验之后,在68年被派到辽宁,这次是作为“总理联络员”。这种头衔可能只有他有过。在当时的辽宁,他就代表着中央文革和总理,所以有最高决定权。当时辽宁分成三派。这三派分别是1,中央文革支持的“8。31”派;2,地方干部支持的辽联;3,军队支持的辽革站。互相之间冲突激烈。因为后面都有上层支持,所以哪一派都不能获胜。毛远新去后,以他至高无上的权威性,选中沈阳军区作为依靠力量,支持辽革站,压制了其他两派。让沈阳军区成为辽宁的领导力量。其他两派当然很不高兴。8。31派一个领导说:毛远新算是什么。毛远新回答:我什么也不是,只是个总理联络员。就在不久之后,那造反派领袖被逮捕。 <br /><br />在解决辽宁三派斗争方面,毛远新是主持者,实际上是由他作裁判。其他人不可能反对。当然这完全是依靠他背后的力量,这力量就是毛泽东。他是毛泽东指定的领导人。在这之后,他被任命为沈阳军区政委,主管东北地区的军政。因为当时整个东北的地方行政也都由军队接管。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当时任当时辽宁省革委会(当时的省政府)主任。黑龙江省的革委会主任是黑龙江省军区司令汪再道。(原为潘复生,后潘失势)。都在毛远新的领导之下。毛泽东让毛远新主管东北,是为毛远新以后的发展作准备。东北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基地。也是粮食、棉花和木材的生产基地。从经济上说,东北可以独立。而且东北有港口,有对外航运和铁路交通。东北和关内的联系。在陆地上主要靠三海关一个主要通道(其余通道,如承德,当时只通单轨铁路,不很有用)。如果一旦发生不利情况,可以把三海关一封,东北就变成独立王国,或反攻基地。也就是说,东北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在中国历史上,内地政权征服东北的事情,很少出现。而东北地方力量征服关内的情况,比比皆是。清朝是一例子。后来的张作霖的东北军占领北平,打过江南,也是例子。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的时候,派他的心腹爱将林彪到东北,也是为了加强林彪的实力。在以后成为他毛泽东的军事支住。林彪靠着日本遗留下来的装备和苏联的支持(日本装备由苏联移交给林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建立起中共最强大的军队—四野。这都证明掌握了东北,就有力量图谋关内。但是掌握了关内,却不容易图谋东北。而且,关内地方太大,统一关内非常困难。如果发生内乱,最可能的情况是关内发生混战,而东北则保持稳定。这样更有助于建立东北对全国的优势。所以毛泽东让毛远新坐镇东北,是老谋深算的一招儿。 <br /><br />再看当时的军区司令陈锡联,也是毛泽东安排在那里的一个合适的人。陈锡联善战,在政治上极善于见风使舵。陈锡联原属四方面军系统(徐向前,张国涛)。后随徐向前加入129师,任团长,在刘伯承邓小平手下工作。他和林彪并无任何历史关系。自从五十年代末调任沈阳军区司令,该军区的部队,多由四野林彪系统的部队组成。当年毛泽东让他到沈阳军区,就是让他监视四野部队。毛泽东对四方面军的干部,相当注重。因为该军善战,但是在西进失败,张国涛走后,四方面军在军事上一败涂地。政治上失去山头。这时候他们成为共产党内无家可归的孩子,被毛泽东收留而且优待。其中两员大将(军衔为上将):陈锡联和许世友,是毛泽东的禁卫军。帝王对禁卫军领导有特殊要求,就是必须绝对忠于自己。保证其忠诚的最好或惟一的办法,就是除了自己,他们没有其他可以依靠的人物。陈许二位就是这样。在四方面军解体之后,四方面军干部只能依靠毛泽东。而且,他们是“吃过亏的人”。这“吃过亏”很重要,没有吃过亏,不知道政治有多险恶,也不知道自己的脑袋,有多么不结实。吃过亏就不一样了。他们亲眼看见自己的领导张国涛,不管功有多大,官有多高,还不是像芝麻绿豆一样,被政治磨盘碾的粉碎。四方面军剩下那几个劫后余生的人,都是被“打服了”的乖乖仔。打仗很勇敢,政治很小心。坚决地忠于和感谢毛泽东本人。人们千万不要小看了陈许二将和毛泽东的关系。没有这二人,在军区一级干部中就没有人制衡林彪。后来毛又提拔起李德生。如无这几个大军区司令,而让林彪掌握了沈阳北京和南京三大军区,在毛林之争中毛可能就不能取胜。另外毛还始终让周恩来、叶剑英参与军委工作。这都是毛制衡林彪的办法。 <br /><br />在文革一开始,陈锡联是被冲击目标。笔者估计,在林彪的计划中,陈锡联属于应该被清除的人物。因为林彪从来只相信自己的四野的老部下。当时驻东北的部队大多是四野的后代。高中级干部主要是四野的。林彪用东北作基地,最为方便合适。所以整肃或赶走陈锡联,可能是林彪的计划。但是毛泽东不能让林彪这么干。毛一定要把东北控制在自己手中。所以他着力支持陈锡联。而且派了自己的侄子来支持陈。这是对陈的大恩。当然陈锡联也不敢得罪林彪,他作了一些样子。他整肃了沈阳军区非四野出身的干部。这类干部在沈阳军区本来就不不多,而且也不在重要岗位上。主要有刘转连和黄立清。当时任沈阳军区空军政委黄立清是贺龙老部下。在文革初期和陈锡联说悄悄话:如果他们(指四野干部)要整我,我就到贺老总那里去告他们。这事只有陈和黄知道,陈也揭发了。黄在文革中被关押近十年之久,到了文革结束才放出来。另外还有一个刘转连,在沈阳军区本无大权,平时也小心,但也被整肃。陈锡联还靠拢军区中的四野干部。对他们广泛越级提拔。当时的军队的一个部门,常有二十几个副部长。而整个部的编制也是二十几个人。虽然有了这样的表现,但是陈锡联仍然难以得到林彪的信任。 <br /><br />当时林彪在军队中全面地清除一野(澎德怀)和二野(贺龙)的实力,打压三野(陈毅)势力。如无毛泽东的支持,上述几个军区必然落入林彪之手。在“解放军支持左派”之后,林彪的军队全面接管地方政权。毛江等人苦心发起的文革,其胜利果实大部份落入林彪之手。而且林彪的收获过程,如此轻松便利:造反由中央文革发动,到后来局势失控,必须由军队接管。这使毛林之间的冲突迅速激化。 <br /><br /><br /><br />二.扶不起来的阿斗<br /><br />毛泽东派毛远新到东北,有几个目的,其一是支持陈锡联,管住四野的干部和军队。另外更重要的,就是在东北培养毛远新自己的势力,准备以后接班。 <br /><br />应该说毛远新完全有这个条件。或者说,如果毛远新只是个中等才能的人物,也有可能作到这件事。因为他的条件实在太好。毛泽东让他在军工上学,为的是结识同学。军工学生的政治经验丰富,参加过四清,受过军事训练,组织纪律性较强(军工在文革前半年才取消军队编制)。如果当时毛远新能召集同学,许以前程,拉起一方势力,绝非难事。但是这位太子实在是太不中用。从1968年起,他把在东北的6、7年宝贵光阴,用来玩女人和洗照片。他一个军工同学也没有搜罗。也没建立自己的新干部基地。只把谢富治的女儿和女婿安插在鞍山。谢富治(公安部长,北京市革委会主任)是江青的最重要依靠。谢富治把女儿女婿放在毛远新的手下,也是希望和毛远新共进退。后来也确实是这样。说起来这两个人都是军工学生,但是毛在军工的时候(60年),谢还没有入学(65级)。他们之间的关系,完全是老一辈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毛远新自己收罗的干部。另外,毛远新对当时沈阳军区的干部,也几乎没有来往。军官们都拿他开玩笑。一是说他搞女人,一是说他看外国电影。三是说他的太太的古怪而可笑的行为。所有这些,也惹得老军官十分不满。比如,他喜欢看球赛。有一次在大连举行兰球赛。老军官门也有不少出席。在座位上等了很久,毛和他的上海太太才到,到了之后前排老军官全体起立,这二人对他们视而不见,走到中间预留席位,把江青式斗蓬一裹,坐下,球赛开始。老军官们还站着。 <br /><br />他到东北时没有结婚。他的择妻标准,也颇特殊。有三不要:不要干部子女。不要学医的,不要军人。这对军官又是一个打击。因为当时老军官们的女儿,几乎全部都是军医。毛远新的太太是上海工人。毛虽然年轻而且身强力壮,但却喜欢住医院。原因是有女护士医生围绕于周围。当时辽宁军区司令(或政委)太太是沈阳军区总医院的高干病房主任,是他的大皮条。毛的太太的姐姐在该医院工作,其妹来探亲的时候,被司令太太看中,供应给毛玩了之后,回到上海,即报告怀上龙种。实际上这事也不算什么。但是在上海的那些文革干将,早就把这事当作大事来办。因为这些人(王洪文张春桥等人)是“江青班底”。和毛远新的关系不深。如果毛远新真的要拉起自己的班底,江青班底有可能失去权势。所以拉紧毛远新和上海帮之间的关系,对于上海帮是极端重要的是事情。所以在上海帮的极力鼓动之下,江青说服毛远新娶这位年轻女工。当时,从上海发出送亲专列。全体大员欢送。在沈阳全体大员到站迎接。堪称当时的太子大婚。 <br /><br />但是毛太太很快就流产了。而且一流再流。这就使龙脉危悬,当然,毛远新完全可以和其他女性生养。但是名正言顺的后代,还是至关重要。所以后来毛太太一旦怀孕,立即作全天卧床休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大姑娘,全天卧床,大小便都在床上进行,心里如何能高兴?也是因为自己的地位改变,对伺候她的医生护士——几乎全是军区干部的女儿,少不了恶语喝叱。而这些干部的女儿是成伙成帮的,一来他们要轮流伺候这位公主,二来他们也互相转告,并告诉他们的兄弟和男朋友--这就是军区的干部子弟集团。当然也向父母诉苦。使他们对毛远新及其太太的看法,更加恶化。 <br /><br />总而言之,毛远新在东北的所作所为,实为自杀。非但没有建立自己的班底,反而得罪了部下。至于毛远新为什么会浪费这宝贵的几年时间,只能说他本人素质太差。据军工同学说,他在上学时就不努力学习。因觉得学校(在哈尔滨)生活艰苦,经常回北京或其他地方修养。校方从来不敢过问。毛从小只需付出很小努力,就可获得拥挤过来的夸奖和提拔,所以认为自己根本不用努力,就活该青云直上。据说毛远新还喜欢耍小聪明,让别人写了东西,自己抄了读给毛泽东听,以显示自己喜爱读书和有理论水平。而毛也居然轻信。这或是因为毛远新是毛家族的惟一继承人,在毛的心目中地位过于重要。 <br /><br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毛的在东北浪费光阴,也受到上海帮的鼓励。毛当时用的摄影和冲洗器材,据说都是江青从国外买了送给他的。我们在上面已经说过,毛远新和上海帮的关系不深,甚至不好。后来毛远新到了中央当主席联络员,和上海邦既发生冲突。所以毛如果真的拉起一个大势力,并能独立生存,对上海帮实在不是好事。所以上海帮和江青有可能故意鼓励毛虚度光阴。迫使他以后依靠上海帮。 <br /><br /><br />三 。家族传位和部下接班<br /><br />毛泽东的家族传位,在中国周边根本也不是新鲜事。我们知道,蒋介石、金日成都传位成功。李光耀也几乎成功。所以毛泽东认为自己的传位应有很大的把握。但是他失败了。这一失败算是中国政治的一大进步。当然很多人会说,这算是什么进步?但是我们要看看中国的现实。中国的政治进步就是这么慢。袁世凯当了总统,还是要当皇帝,还是要传位给儿子。实际上孙中山也有传位倾向。只是因为太子孙科没有进入军界,只好让蒋介石代为传位。实际上蒋可以算是孙的外戚。以外戚扶持太子,历史上屡见不鲜。后来蒋果真扶持孙科。孙科当了行政院长,自己有了一派势力(政学系),也曾企图作民国总统,但是因为没有军队而不可能成功。所以说在毛泽东之前,中国领导人的继承,一直就是家传。只有共产党内部实行了能人领导。这也是共产党能战胜国民党的原因。蒋经国让李登辉接班,算是变成能人领导,才改变了家传传统。政治进步非常缓慢。所有国家都是如此。能人领导已经算是共和政治的一种。如果共产党能够保持能人**,也还算是保持了共和。但是毛泽东发动文革,就是要破坏能人接班,而欲谋家人传位。他失败得很彻底。毛泽东的太太和继承人毛远新都被抓起来。从那之后就没有传位和家天下的问题了。邓江胡都没有把自己的儿子太太搞出来当大官,也都没有企图传位。而是利用改革开放,让孩子们进入商界,赚足几代的财富。同时让能人接班。这就是进步。 <br /><br />我们再看看“传位动机”在文革中的作用。 <br /><br />古代帝王传位不止是为了儿女当权,也是为了在老皇帝年老能力减弱的时候,由儿子以太子的权威,护卫老皇帝的地位。毛泽东的情况与此相同:他的传位和保位是一体化工程。为了保位必须建立江毛(远新)的权威。建立了毛江权威,就帮助了他们即位。一般如果帝王的儿子年纪比较大,就可在老皇帝健在之时,就让小皇帝接班,然后让小皇帝培养自己的势力。蒋介石、金日成和李光耀都是这么一种接班形式。毛泽东也这么作了。他用文革的十年时间,帮助毛远新扩大势力。除此之外,毛泽东采取了双保险办法,就是使用太后和顾命大臣。我们知道,小皇帝年龄太小,就必须让皇后垂帘听政。等小皇帝长大了,皇后就可以移交政权。但是皇后作传位中间人有危险,因为皇后很可能自己的把住政权不放。比如吕后、武后和慈禧太后。所以又需要顾命大臣。顾命大臣掌握部分军权政权,在小皇帝弱小的时候,顾命大臣可以帮助他,直到小皇帝长大,自己建立自己的大臣队伍。毛泽东曾想让林彪当顾命大臣。毛泽东对江青信心不足。不足的原因一是他知道在中国没有军队不能当权,二是认为江青和毛远新到底没有血缘关系。 <br /><br />如果毛泽东真是要让林彪接班,那么在实行全国军管之后,应该说接班已经基本成功。但是毛泽东实际是想让林彪当个顾命大臣,没想让他接班。这时林彪突然花大力气培养林立果,并坚持要当国家主席。国家主席就是国家元首。如果元首再掌握了军队,就足以对毛泽东形成威胁。毛林之间的冲突因此激化。林彪也根本就不想当过渡人物,他的老婆和集团,都没有把毛远新放在眼里。都把林立国当作林彪的接班人。当时林立果自己的班子,比毛远新的大得多,也张扬得多。虽然林立果的地位远不如毛远新。林立果在69年的时候,只是空军作战部付部长,副军级,虽然权力很大,但是职务并不高。直到他死,也就是这个职务。而毛远新在68年已经是沈阳军区第一政委,属正兵团级。毛远新在68年出道的时候,就是总理联络员,已经是部级。但是不知道是林彪身体太不好,自己糊涂,还是叶群主事,目光短浅。 <br /><br />他们一家误解了毛泽东的意图,真以为毛泽东自己不想传位,而让他林彪建立家天下。自以为聪明绝顶的林彪,怎么就会犯这样的大错误,在毛的面前,明目张胆地“大树特树”林副部长(立果)。实在让人不解。在毛远新当了沈阳军区政委之后,林彪就像看不见他一样,从来不曾花少许力气,在军内“大树特树”远新同志的权威。不但林彪自己不去参见太子,连林立果及其一伙,也从来不到沈阳拜大哥。只能说林彪一家昏了头脑。如果林彪当时不把林立果搬到台前,如果林彪能尽全力巴结毛远新和江青,亲自到沈阳拜见太子毛远新,那毛泽东可能就会让林彪顺利接班,充当台湾严家淦角色。文革也就算是成功了。或许林彪在毛死后——林彪到底比毛年轻很多——再把毛远新和江青赶走,自己传位给儿子,也是可能的。所以林彪之败,败在其不知毛泽东的意图。如果林彪一家认为军管之后,毛泽东已经对其没有什么办法,他们已经可以建立林家天下,那真是大错特错! <br /><br />实际毛泽东早安排了制衡整肃林彪的力量。上层终留着周恩来和叶剑英。下面军区一级有毛远新坐镇东北,和许世友坐镇的华南。李德生(外加纪登奎,毛的亲信)坐镇华北(北京军区)。林彪实际掌握的大军区,只有广州一个。这样一种布局,怎么是让林彪接班的势态?林彪在最后从秦皇岛逃跑,本准备逃向广州,不管是在广州和毛对持,还是逃亡香港,都容易做到。如今大家都知道此南逃计划为真。因为飞机起飞之后,飞行员讯问过广州白云机场的天气。该地回答说是“碧空”。但是飞机升空之后,掉头西北。估计他们就发现,如逃向广州,路径北京南京两大军区,一路机场和防空基地密布,中途被打下来的可能性极大。所以只能选在国内走最短的路线,直接往蒙古逃跑。 <br /><br />林彪一死,文革就算失败了。因为再也没有顾命大臣。后来毛泽东启用邓小平华国锋,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毛泽东知道,当时政治局中的几个元老,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都是坚决反对他传位的。 <br /><br /><br /><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