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来应该培养锻炼习惯 如今却成应试教育工具 <br /><br /> 调查显示,最近20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以北京市为例,2005年体质健康调研表明:“学生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中学生血压偏高的超过一半,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了50%,视力低下检出率为52%。”这样的结果相信会令每一位家长感到担忧,为什么孩子的体质越来越差?也许通过孩子的体育课,我们能够找到一些原因。<br /><br />越来越差的体育课成绩 <br /><br /> 有着30多年执教经验的体育高级教师栾泽国,对比20年前与现在的体育考试,认为项目难度上没有变化,但是现在学生的成绩差了很多——<br /><br /> “从前的孩子跑50米,女生多在8秒以内,男生能跑到7秒,而现在女生只能跑9秒到10秒,男生普遍在7秒5到8秒。男生长跑1000米成绩也由过去的平均3分半,到现在的3分50秒以上。最大的反差是单杠引体向上,过去中学生平均成绩10个左右,好多学生还很喜欢这个项目,现在的学生很多一两个都做不了,一到测试,大家的表情都十分痛苦。”<br /><br />初中忙应试 高中啃“鸡肋” <br /><br />体育课的现状令人担忧 <br /><br /> 调查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三中、北京市崇文区96中学、北京市水碓子中学、北京市东城区171中学。<br /><br /> 调查人数:50人<br /><br /> 出场老师:体育高级教师栾泽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青少年体育处处长王小宁 <br /><br />调查结果①:体育课是学生的最爱 <br /><br /> 绝大多数被调查同学表示:体育课是他们最爱上的课。至于原因,女生的回答是“体育课有自由活动”,男生大多回答“体育课能打篮球、踢足球”。他们说:“要是没有体育课的话,还有什么乐趣啊?”<br /><br /> 老师感言:学生体育成绩不好,是因为学生们不爱上体育课吗?恰恰不是这样,其实学生们爱上体育课超出任何其他一门功课,对体育课的喜欢甚至超过课间十分钟,但是只限于他们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按照常规的体育课程内容去教学,学生们都会很懈怠,甚至抵触,只有按照他们喜欢的项目上课,他们的积极性才会高一些。<br /><br />调查结果②:初中体育课完全“应试” <br /><br />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初中体育课只上中考必须达标的几项内容的情况普遍存在,而学生对此显然不满意,他们希望能有更加丰富、自己有兴趣的项目。<br /><br /> 老师感言:对于初中来说,单单练中考的那几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很不利,体育课本来应该是初中培养兴趣,高中刻苦锻炼,现在的课程把这个概念完全倒置了。在初中阶段,学校体育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们喜欢运动、接受运动,但目前的情况却是,初中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们对一些锻炼项目产生抵触。只围绕着50米跑、800米跑、跳远、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实心球等考试科目进行。体育课更应该做的,是对学生体育锻炼的一种指导,老师要告诉学生如何去锻炼,在课堂做一个示范,并灌输运动无处不在的理念。<br /><br />调查结果③:高中体育就是“放松”课 <br /><br /> 高中学生很乐于谈论自己的体育课,他们觉得体育课是忙碌的学习中最好的放松。至于内容,比较单调:男生只打篮球,女生多数在聊天。“你们不怕考试啊?”记者很疑惑。“有啊,但是不用担心,都能过关。”学生们说。“为什么?”“并不是太严,内容也不难,实在有过不去的就想想办法弄个证明什么的。”<br /><br /> 老师感言:高中阶段体育课承担的主要功能应该是在初中培养了运动兴趣的基础上,彻底地让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而现在普遍却是高中体育课仅仅成为放松的一种手段,无法让学生规范自己的运动强度,科学地去锻炼。其实反倒不能更加有效地缓解孩子们学习的疲劳、增强体质。<br /><br />调查结果④: 有难度的项目都被“砍”掉 <br /><br /> 记者在采访中给同学们讲了几项自己中学时的一些体育课内容,比如:跳高、跳箱子训练、武术等等,这让几位同学瞠目结舌:“这些我们都没有,太难了吧,不过听起来挺有意思的。”调查发现,如今中学的体育课内容单调得只剩下了考试内容和自由活动,而个中原因,除了应试教育的弊端,更是因为家长怕孩子受伤,学校怕家长闹事,从而使得一些稍有难度的体育项目被迫“砍”掉。<br /><br /> 老师感言:现在的孩子都比较娇惯,不光很少参与劳动,甚至适当运动家长都会阻止,就是怕受伤。这种思想也影响到学校,很多学校里把体育课中的一些稍有难度的项目全都取消,老师在教学中也无法放开手脚,害怕孩子受伤后家长找学校麻烦。像跳高、跨栏这样可以锻炼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的项目,如今已经很少看到了。还有些陶冶身心的体操、武术等,更是带不到课堂上,体育课已经不能让学生的体质有一个全面的提高。<br /><br />调查结果⑤:课堂上只喜欢打篮球 <br /><br /> 一名学生告诉记者,体育课学的东西差不多,已经很难激起他们的兴趣,对于男生来说,期待体育课就是期待打篮球。而这种现象在高中的体育课堂上更是比比皆是。记者观摩了一个高中班的体育课:准备活动,学生们的动作很不到位。紧接着自由活动,刚刚看起来还没精打采的学生突然“生龙活虎”起来,男生在篮球场上欢呼雀跃,女生也在健身器前有说有笑。<br /><br /> 老师感言:“一切为高考让步”,让体育课成为了“鸡肋”。很多人都抱有这样的观点:体育课就是玩,让孩子们玩得高兴就行了。虽然过去体育课内容和现在相比在课本上没有变化,但是其实在授课过程中多数学校都被迫按学生喜爱的项目进行了改动。<br /><br />青少年体质下降之各方反应 <br /><br /> “救救孩子!从根本上遏止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趋势。”——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免疫学专家冯理达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呼吁。<br /><br /> 新华网3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认为,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归罪于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端。哪怕这个考生是戴着一千度的近视镜,在考场上因身体虚弱晕倒了,只要数、理、化、外语等应试课目分数最高,就是“状元”!在这种考试制度的“鼓励”下,青少年的体质如果不下降,那就奇怪了!<br /><br /> 中国青年报8月30日《中国青少年体质13年后再输日韩》:“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既要有短期的对策,也要有长期的战略性对策。”<br /><br /> 北京青年报8月20日《对青少年体质下降应实行宏观干预》:“即便应试教育的整体格局一时无法改变,至少可以从课程设置上延长学校体育锻炼的时间。所有公用体育场馆都应免费向学生开放。青少年的体质升降也应成为考核官员政绩的指标。”<br /><br />青少年体质“硬、软、笨” <br /><br /> 新闻背景: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把现在的青少年体质概括为“硬、软、笨”。硬,即关节硬;软,即肌肉软;笨,即长期不活动造成的动作不协调。<br /><br /> 老师分析——体育高级教师栾泽国<br /><br /> “硬”:柔韧性差 <br /><br /> 代表动作:高抬腿跑<br /><br /> 现状:学生们怕疼不做,或者没有兴趣。<br /><br /> “软”:肌肉没有力量 <br /><br /> 代表动作:引体向上<br /><br /> 现状:学生太懒,缺乏锻炼,肌肉力量就会很差。<br /><br /> “笨”:协调性差 <br /><br /> 代表动作:跳高、跳箱子<br /><br /> 现状:怕学生受伤,家长闹事,很多学校已不开展这类项目。<b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