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aiyuanEditor 于 21.9.2015 01:01 编辑
这两天,意大利中小学陆续开学,可是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却发现,学校里光有学生没有老师,这学根本开不成。为什么上学期还好好的,这学期就成了这样呢?愤怒的家长把责任归咎于欧盟无条件接收难民的政策。“学校里到处都是外国人,简直快成了难民学校了。”这句略带赌气的抱怨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随着涌入欧洲的难民越来越多,该怎么让难民孩子们上学也成了众多国家头疼的问题,是与本国学生享受同等的教育权利,还是为他们另开学校,或是索性放任不管,各国的政策都不尽相同。
美国:更多的关爱,给特殊的他们 虽然到目前为止,美国接收的难民为数不多,但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美国政府可是一点都不抠门。据统计,前往美国的难民中有超过37%是孩子。为了保证这些孩子不会因为难民身份而失去上学的机会,美国教育部门与移民部门以及难民机构展开合作,为这些孩子增加额外的福利,让他们有机会走进学校。 光提供教育的机会还不够,学校还会和社会福利机构合作,给予学校中的难民孩子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克服心理障碍。
英国:脆弱的心灵,需要更多的保护
英国移民机构的统计显示,在英国的难民中,有近一万名学龄儿童。根据政府要求,学校有义务接收这些孩子们入学。同时,学校不得要求孩子的父母出示移民相关文件,也不能直接询问孩子例如“你是不是难民”这类的问题。 对于在英国接受基础教育的难民孩子,学校会特别注意他们的心理状况。在入学的最初两年,学校将加强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并从“我是难民”这种负面的自我定义中走出来。学校还会和孩子的家长合作,让孩子们能更快地适应环境,获得学习的动力。
意大利:到2030年,每个人都有学上
深入地中海的意大利一直都是都是欧洲接纳难民最多的国家之一,尤其是以西西里岛为代表的意大利南部。意大利政府也一直秉承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为获得难民身份的孩子提供同等的教育机会。但随着近年来难民数量的不断增加,经济原本就不够发达的南部开始叫苦连天。政府财政部门开始捉襟见肘,不断增加的学生也让师资力量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多的孩子面对着了上不了学的窘境。于是教育部门开始给教师提高工资,可是这样一来,财政支出变得更难以控制,政府仿佛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面对着这样一个无底洞,意大利政府在今年启动了名为“点亮孩子的未来”的工程,为那些在家中无学可上的孩子提供家庭教育,1名成人同时指导3个孩子学习。意大利政府承诺,到2030年,一定会解决无法上学的问题。只是,真到了那个时候,如今这些没学上的孩子也已经过了上学的年龄了。
新西兰:要说公平,我们一定是第一名 新西兰教育系统的公平性在全球范围内都可以说是数一数二,而对于难民孩子,新西兰的学校也热情地敞开了大门,新西兰的学校一般都会无条件接受这些孩子。和英美一样,新西兰的学校也会为这些孩子们提供更细致的服务。例如对于存在语言问题的孩子,有些学校甚至会为其配备一位贴身翻译,直到孩子能够独立与他人交流为止。
土耳其:学校就像秘密组织 在土耳其与叙利亚边境的难民营里,一所专门为难民孩子开设的学校9月初正式开学,但由于没有官方的办学执照,刚开学没多久,学校就被当地政府查封了,老师不得不带着孩子们到周围的公园上课,而这也是在土耳其的大多数难民孩子命运的缩影。 由于土耳其政府拒绝为这些孩子们提供义务教育,很多难民根本没有上学的机会,而这些开设在难民营中的学校是他们获得教育的唯一途径。一般来说,这些学校都由慈善机构捐赠,老师为孩子们上课也都是义务的。虽然难民们对此集体点赞,但当地政府却视这些非法学校为眼中钉,因此这些学校往往逃不过被取缔的命运。
联合国:最高嘉奖属于最平凡的老师 联合国南森难民嘉奖日前颁出,获奖的是一名平凡的阿富汗女教师Aqeela Asifi。Aqeela长时间致力于为阿富汗难民营中的女孩们提供上学的机会。没有教学楼Aqeela就在帐篷里上课,没有课本Aqeele就自己手写,至今,已经有超过1000名阿富汗女孩因为她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可以说,Aqeela在纷飞的战火中为孩子们点亮了一盏明灯。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公布的数据,在叙利亚国内,有超过80%的儿童没有办法接受教育,而在其它国家的叙利亚难民,也有近50%无法走进学校,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叙利亚危机将导致整整一代叙利亚人处于“无教育”状态,为难民孩子们提供基础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联合国也不断呼吁西方国家,在接收难民的同时,也赋予他们受教育的权利,毕竟这些孩子们的命运很有可能会因此而改变。
----------
转自:iWeekly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