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楼主: quantum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Lore-Ley

[复制链接]
51#
匿名  发表于 6.5.2004 20:09:02
52#
发表于 7.5.2004 09:40:51 | 只看该作者
<!--QuoteBegin-伊索的猫+May 6 2004, 20:36 --></div><table border='0' align='center' width='95%' cellpadding='3' cellspacing='1'><tr><td><b>QUOTE</b> (伊索的猫 @ May 6 2004, 20:36 )</td></tr><tr><td id='QUOTE'><!--QuoteEBegin-->以上帖子全部删除,有意见的请到公告去投诉!欢迎。。。<!--QuoteEnd--></td></tr></table><div class='postcolor'><!--QuoteEEnd--><br>未知斑竹所言为已删,抑或将删。于我言之,删否均无所谓。<br><br>既仍未全删,姑容吾再请教一二。盖吾非文科出身,恐所见有误也。<br><br>请教何妨吟啸者:<br><br>盖为二字用于此处,余以为其义各异。盖字可作虚词,可作“因”解(如上)。为字与今义略同。此其一。<br><br>为字可平可仄。作“是”解时,当作上平。此其二。<br><br>不知然否。<br><br>请教李杰弗者:<br><br>“文学史”之言,吾至今不解。未知您所读文学史为谁所著,所言如何。还望解疑。<br><br><br>
53#
发表于 7.5.2004 09:55:17 | 只看该作者
只是删了一些不必要纠缠并且画蛇添足的帖子。<br><br>按我的理解,盖是可以独用的,也想一听何妨的高见。<br>至于李公此文学史想必非彼文学史。文学史也学过考过,但未见李公所言之版本。<br><br>另,上回或的用法,我倒觉得游兄有误了~~兄所举的文句仍当作有人,某人解。<br><br><br>
54#
发表于 7.5.2004 10:38:53 | 只看该作者
盖亦可独用。且以我所记,无盖为同用者。然而,诗赋中可添虚词,也可叠用近义词。所以觉得无妨。<br><br>至于或字,我以为在我所举文句,作有人,某人解有点勉强。我还有不少例句。有些是昨日在火车上偶然读到的。并且是明代作品。比如了凡四训:<br><br>。。。然行义未纯,检身多误;或见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或醒时操持,而醉后放逸;以过折功,日常虚度。自己巳岁发愿,直至己卯岁,历十余年,而三千善行始完。。。。<br><br>当作“或者”,“时而”解。其它例句甚多,如有兴趣,我可以再举几例。<br>
55#
发表于 7.5.2004 10:54:50 | 只看该作者
又一例,作“或者”解,当无疑问。。。。<br><br>陶庵梦忆(卷四)<br>乳 酪<br>  <br>    乳酪自驵侩为之,气味已失,再无佳理。余自豢一牛,夜取乳置盆盎,比晓,乳花<br>簇起尺许,用铜铛煮之,瀹兰雪汁,乳斤和汁四瓯,百沸之。玉液珠胶,雪腴霜腻,吹<br>气胜兰,沁入肺腑,自是天供。或用鹤觞花露入甑蒸之,以热妙;或用豆粉搀和,漉之<br>成腐,以冷妙;或煎酥,或作皮,或缚饼,或酒凝,或盐腌,或醋捉,无不佳妙。而苏<br>州过小拙和以蔗浆霜,熬之、滤之、钻之、掇之、印之,为带骨鲍螺,天下称至味。其<br>制法秘甚,锁密房,以纸封固,虽父子不轻传之。
56#
匿名  发表于 7.5.2004 15:42:04
<!--QuoteBegin-游侠+May 7 2004, 09:40 --></div><table border='0' align='center' width='95%' cellpadding='3' cellspacing='1'><tr><td><b>QUOTE</b> (游侠 @ May 7 2004, 09:40 )</td></tr><tr><td id='QUOTE'><!--QuoteEBegin--> 请教李杰弗者:<br><br>“文学史”之言,吾至今不解。未知您所读文学史为谁所著,所言如何。还望解疑。 <!--QuoteEnd--></td></tr></table><div class='postcolor'><!--QuoteEEnd--><br>您别请教我, 我也只是个戏谑之辈. 听到有人要请教我, 我就害怕.<br><br>您还没有忘记我说得那段话呢, 那好我就说说, 虽然我这个人说话比较随便, 言语之间难步大道, 可是小道有时也可一观, 不过致远恐泥, 您就一听吧.<br><br>文学史上学的时候读的是游国恩的版本. 我对你说离骚<span style='color:red'>不乏</span>九字很有意见, 因为楚辞虽然突破了诗经四字句的限制, 但是他还是处于音韵顾虑的限制中, 离骚还有九歌里就是较长的句子也多是七字. 所以我看到你说的话, 还有后来有人还去找九字, 十字我真觉得好笑. 对韵律多少有过研究的人都知道, 在其限制下字数是难以突破, 之所以楚辞可以突破诗经也是屈老兄以楚民歌为张本,依照他韵律来的. 比如兮字古读啊, 就是民歌口语化的标致. 如果离骚之类常出现九字, 那么依次发展中国的小说体可能会出现的更早. 而事实上中国的小说体是从外国舶来的, 楚辞或说骚体只是过渡到汉赋的基础. 我举个小例子, 我学着屈原对你说, 君不知兮可奈何, 如果我用九个字, 我就说成君不知我兮我可奈何, 韵给我破掉了, 于是我发现句子还可以再往长里造, 这样下去的话, 我早生几千年就要大搞文学革命, 不需要后来的和尚们去搞了. 就说这么多吧.
57#
匿名  发表于 7.5.2004 16:13:59
你们我看都不是学文的, 要谈或字能不能正正井井的谈. 说真的, 一个或字是可以写一篇博士论文了. 因为老或的历史太长了. 我的知性里, 金文里就有了, 那时把或用来指疆域, 在后来字形演变或被人加了个框成了国字. 你们今天的谈或要先有个时间的界限. 金文之后本来指疆域的或也可以指某个人. 因为那时候是人的都是有地盘的, 不是人没有地就是奴隶. 比如论语里有或去问孔子, 再后来或也可指某物, 某时, 某地. 再后来就有了情态性可以表示可能, 比如诗词有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还有古语也有或者的, 但是意思要小心. 孟子说过今日吊, 或者不可乎.<br><br>从来没有这么说过话, 真难受....
58#
发表于 7.5.2004 16:41:34 | 只看该作者
  <!--emo&--><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smile.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smile.gif' /><!--endemo--> 偶尔难受难受有好处。<br><br>至少我懂了你为何那样说了。我也是随口说说,并没去查过多少。只记得九字八字都是有的。另外我也认为不必拘泥。<br><br>至于或,我也以为自古都有不同用法的。只是没专门学过,也没作过考证。既然有人有不同说法,就想听听道理。<br><br> <!--emo&--><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smile.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smile.gif' /><!--endemo-->  
59#
发表于 7.5.2004 16:51:08 | 只看该作者
我真不知道所谓的九字居然可以被强要说成七字。拿些音律来塞责,照此说虞兮虞兮乃若何要成五字了?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请问几字?难道所见所论的不是一个问题?我学的也是游版的文学史,倒想讨教此说从何而出?楚辞的定义定性,不知是否真要改写。另外,中国小说亦非舶来品,从淮南子搜神记,史记故事自唐传奇,都已为中国小说做好了铺垫。内因为主。<br><br>或在古文中多用为某人某地某物,表或者义则需两字联用。发展到后来渐有放宽。这里讲的或,是其通用古义,是其在连比中的用法,而非或做域的通假或是表情态。有些扯远了罢。中国字哪一个不是有来历的?<br>兰亭之或,解为有人。<br><br>另外,李先生看来痼疾难愈得很,不下三两句又可断言大家伙的来历了~~想来论天下英雄唯使君耳。。。
60#
匿名  发表于 7.5.2004 23:54:01
<!--QuoteBegin-伊索的猫+May 7 2004, 16:51 --></div><table border='0' align='center' width='95%' cellpadding='3' cellspacing='1'><tr><td><b>QUOTE</b> (伊索的猫 @ May 7 2004, 16:51 )</td></tr><tr><td id='QUOTE'><!--QuoteEBegin--> 我真不知道所谓的九字居然可以被强要说成七字。拿些音律来塞责,照此说虞兮虞兮乃若何要成五字了?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请问几字?难道所见所论的不是一个问题?我学的也是游版的文学史,倒想讨教此说从何而出?楚辞的定义定性,不知是否真要改写。另外,中国小说亦非舶来品,从淮南子搜神记,史记故事自唐传奇,都已为中国小说做好了铺垫。内因为主。<br><br>或在古文中多用为某人某地某物,表或者义则需两字联用。发展到后来渐有放宽。这里讲的或,是其通用古义,是其在连比中的用法,而非或做域的通假或是表情态。有些扯远了罢。中国字哪一个不是有来历的?<br>兰亭之或,解为有人。<br><br>另外,李先生看来痼疾难愈得很,不下三两句又可断言大家伙的来历了~~想来论天下英雄唯使君耳。。。 <!--QuoteEnd--></td></tr></table><div class='postcolor'><!--QuoteEEnd--><br>我真冤啊,我真的不想斗了,我就想逗逗。九字十字你叫真我就不管了,请看游版1984年第一册97页上数第十四行。我跟游公子调侃的是破韵的问题。游老板(看我发现了游侠和国恩老友亲戚关系啊)对韵律可能说的不多,还要看看王力先生的书。小说看看鲁迅的小说史略恐怕我说的也不为过!<br><br><br>中国文字都有来历,我就是说了一下他的来历。我没有说别的啊,我也没有瞎说啊&#33;<br><br><br>我看我的痼疾就是老被小姑娘扁,老挤兑我。我不跟女斗,只和汝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1.5.2024 15:07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