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见过像彼得•诺兰这样张扬的演讲者:在不大的讲台上,这位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来回踱步,旁若无人(其实台上还坐着另外五个学者),说到兴奋处则神采飞扬,手舞足蹈,仿佛这个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地下室就是他在剑桥的教室,台下100多名由商人、律师、外交官、记者、学者组成的听众就是他的学生。 这个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地下室,就是英国著名智库Chatham House(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演讲厅,这个在本周二(12月14日)举行的论坛,题目是“中国的下一个五年”,彼得•诺兰(Peter Nolan)则是这个论坛的第一个演讲者。
诺兰教授在国际学术界和国际商界名气很大,他出版了多部很有影响的学术著作,还是可口可乐公司和渣打银行的顾问,但他在中国的名气也许更大,据说他是王小强、秦晓等人的指导老师,目前他在剑桥大学主持了一个项目:每年让中国一些著名大公司的CEO来剑桥参加为期三周的培训,讲课者既有国际知名学者,又有跨国公司的高管。
诺兰教授在这次论坛演讲的主要观点是:中国大公司所面临的挑战,其严峻程度要远远大于人们的通常看法。
初听上去,这似乎不是什么太新颖的观点,但考虑到最近几年西方媒体上充斥着有关中国企业财大气粗、在海外挥金如土的耸人听闻的报道,那么,对中国企业来说,诺兰教授周二所表达的观点仍然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与西方许多主流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的观点不同,诺兰认为,获益于新一波全球化的最大赢家,其实仍然是那些总部设在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诺兰在演说中挑战了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有关“世界是平的”的观点,也挑战了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马丁•沃尔夫有关“跨境并购的活跃似乎并没有强化集中”的说法,他说:“事实上,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前的为期30年的全球化时期,见证了全球规模的产业整合和企业权力的集中,这种整合和集中的程度是史无前例的。在此期间,几乎每一个行业都出现了产业集中进程,包括高科技产品、名牌日用消费品和金融业。在全球产出巨幅增长的同时,大多数行业中领先企业的数目却在急剧减少,而全球商业系统的‘制高点'几乎完全被来自高收入国家的公司所占据。”在诺兰看来,产业集中的最明显的部分就是那些拥有先进技术和名牌的著名公司,他们成了延长的价值链上占据最高点的“系统整合者”或“组织之脑”,他们的主要顾客是全球的中产阶级。在许多行业中,少数几家公司在行业总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高达一半或更多。诺兰把在整个价值链中出现的资本集中现象称为“瀑布效应”(Cascade Effect)。他认为,这种“瀑布效应”对商业竞争和技术进步的性质有着深刻的影响。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公司所面对的挑战要远远比初看上去严峻得多。他们不仅在追赶领先的“系统整合者”方面有着巨大的困难(即产业结构之“冰山”的看得见的部分),而且也在追赶如今主宰全球供应链几乎所有链条的强势公司方面有着巨大的困难(即产业结构之“冰山”的看不见的部分)。诺兰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公司是在商业权力集中程度最高之时加入所谓的‘全球公平竞争环境'的。在那些商业制度已经自由化的发展中国家中,寡头垄断不仅已经被世界主要的‘系统整合者'迅速建立起来了,而且也已经在供应链的上端建立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