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2173|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更多佛学常见词汇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1.1.2007 11:32:45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span style='color:red'><span style='font-size:21pt;line-height:100%'>更多佛学常见词汇</span></span><br /><br /><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一极〗一个真实至极的道路。 <br />〖一谛〗唯一的真理。谛就是真理的意思。 <br />〖一灯〗(喻)智慧犹如一盏明灯。明灯能破除一切的黑暗,而智慧也能破除一切的愚痴。华严经说:“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 <br />〖一期〗指人的一生 <br />〖一期无常〗万法皆时时处于生灭变化中,不能常住不变,名为无常,一期无常,即指一度生死。 <br />〖一法〗一事或一物的意思。 <br />〖一刹那〗指极短的时间。佛经说人的一人念头之中含有九十个刹那。 <br />〖一夏〗由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为安居之期,谓之一厦。 <br />〖一真〗唯一真实的意思,与真如同义。 <br />〖一心不乱〗心意专一而不散乱。    <br />〖一行〗很专心的归顺于佛,把生命奉献给佛教。 <br />〖一念〗①一个念头。②(喻)极短的时间。 <br />〖一念不生〗心中毫无杂念妄想,乃是超越念虑的境界。 <br />〖一合相〗一个由众多极微分子合成的有形物质,如世界是由无数的微尘集合而成,世界称为一合相,人体是由四大五蕴合成,人身也是一合相。 <br />〖一回忌〗又名一周忌,即人死后满一周年的忌日。 <br />〖一微尘〗一个极微分子。 <br />〖一弹指〗(喻)极短的时间。 <br />〖一大事〗①一个伟大的事业,也就是开示宇宙人生真理,以令众生转迷成悟,和了脱生死的伟大事业。②指人的生死大事。 <br />〖一切法〗一切道理或一切事物的意思。智度论说:“一切法略说有三种:一者有为法,二者无为法,三者不可说法。此三已摄一切法。” <br />〖一切诸法〗一切道理或一切事物的意思。 <br />〖一尘不染〗(喻)六根清净。 <br />〖一锤便成〗(喻)只听一句话便能开悟。 <br />〖二因〗①生因与了因。生因是能够产生果实的因种,如谷麦等种子是;了因是以智慧去透视事物的原理,如灯照物,了了可见。②正因与缘因。正因是正主的因;缘因是助缘的因。 <br />〖二求〗得求与命求。得求是众生希求获得快乐;命求是众生希求获得长命。 <br />〖二忍〗①众生忍与无生法忍。众生忍是忍受众生的种种加害而不起瞋恚的心;无生法忍是安住于无生的法理而不动心。②安受苦忍与观察法忍。安受苦就是众生忍;观察法忍就是无生法忍。③生忍与法忍。生忍是忍受有情的瞋骂捶打等凌辱;法忍是忍受寒热风雨饥渴老病等非情的祸害。 <br />〖二见〗①有见与无见。有见是偏于有见的邪见;无见是偏于无的邪见。②断见与常见。断见是执身心断灭之见,属于无见;常见是执身心常住之见,属于有见。 <br />〖二受〗身受与心受。身受是眼耳鼻舌等五识的苦乐感受;心受是人们意识上的忧苦感受。 <br />〖二苦〗内苦与外苦。内苦有二种:一切疾病为身苦,忧愁嫉恨为心苦;外苦也有二种:一为盗贼虎狼之害,二为风雨寒暑之灾。 <br />〖二持〗止持与作持。止持是持此戒以止恶。亦即诸恶莫作之意;作持是持此戒以作善,亦即众善奉行之意。此止持与作二门,可以摄尽一切的戒律。 <br />〖二根〗①利根与钝根。利根是指根器很锐利的人;钝根是指根器很迟钝的人。②指男女二根,既男女的生殖器。 <br />〖二流〗顺流与逆流。顺流是流转与生死的因果;逆流是还归与寂灭的因果。 <br />〖二悟〗顿悟与渐悟。顿悟是立刻就能开悟,渐悟是逐渐才能觉悟。 <br />〖二众〗道众与俗众。道众是有道行的大众;俗众是凡俗的大众。 <br />〖二报〗依报与正报。依报又名依果,即众生依之而住的果报,如国土大地房屋器具等是;正报又名正果,即众生五蕴假合的身体,因此身体乃因惑造业所感,故是正依之果报。 <br />〖二答〗言答与示相答。言答是以言语来作答;示相答是示现种种的形相来作答。 <br />〖二业〗①引业与满业。引业又名总报业,既引发总报的业,如人类彼此各具六根,彼此遭受共同的果报是;满业又名别报业,既成就圆满别报的业,如人人之寿夭丑美强弱贫富等不同果报是。②定业与不定业,定业是一定要受果报的业;不定业是不一定要受果报的业。③善业与恶业。善业是良善的行为作业,如修五戒与十善是;恶业是恶劣的行为作业,如造作五逆与十恶是。④共业与不共业。共业是招感共同果报的业因;不共业是招感各别不同果报的业因,如身体不同,苦乐不同等是。 <br />〖二檀〗世间檀与出世间檀。世间檀就是凡夫的布施,或圣人作有漏心的布施;出世间檀就是圣人无漏心的布施。 <br />〖二语〗又名两舌。即搬弄是非,离间他人。 <br />〖二漏〗有漏与无漏。漏是烦恼的别名,有漏就是有烦恼,无漏就是无烦恼。 <br />〖二谛〗俗谛与真谛。俗谛又名世谛,或世俗谛,即凡夫所见的世间事相;真谛又名第一义谛,或胜义谛,既圣智所见的真实理性,亦即内政离言法性。 <br />〖二余〗生身的苦果与烦恼的残余,叫做二余,若加上业的残余,便叫做三余。 <br />〖二障〗①烦恼障与所知障。烦恼障又名惑障,既贪瞋痴等烦恼,能使众生流传于三界之生死,因而障碍涅槃之业,故名烦恼障;所知障又名智障,既众生有无明邪见,无明邪见能覆盖慧,令不聪利,因而障碍菩提之业,故名所知障。②事障与理障。贪、瞋、痴等烦恼能使生死相续,障大涅槃,名事障;邪见能碍正知见,障大菩提,名理障。 <br />〖二护〗内护与外护。内是指自身内在的心;外是指外在的亲人眷属。 <br />〖二世〗今世与来世。 <br />〖二法身〗人我见与法我见。人我见是凡夫们不明白王蕴假合的道理,对于自身的身心妄执有一实在的我体的邪见;法我见是凡夫们不明白诸法缘起性空的道理对于诸法妄执有其实在的体用的邪见。 <br />〖二烦恼〗根本烦恼与随烦恼。根本烦恼即贪痴瞋慢疑恶见等六种大烦恼,因为是一切烦恼生起的根本,故名根本烦恼;随烦恼即忿恨覆等二十种小烦恼,因为是随逐六种根本烦恼而起的枝末烦恼,故名随烦恼。 <br />〖二无记〗有覆无记与无覆无记。有覆无记是极其微弱的惑障隐覆着圣道,但不是召感苦果的恶性;无覆无记是离惑障的无记法。无记是体性微弱到无善恶可记的意思。 <br />〖二无常〗念念无常与相续无常。念念无常是说一切有为法都是念念生灭而不停住;相续无常是说相续之法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最终还是要归于坏灭,如人命的死亡及灯火的熄灭是。 <br />〖二种爱〗贪爱与信爱。贪爱是一种有染污的爱,如爱妻子是;信爱是一种无染污的爱,如爱师长等是。 <br />〖二种病〗身病与心病。身病是人们身体上所发生的种种疾病;心病是人们心理上所发生的种种病态。 <br />〖二种心相〗心内相与心外相。心内相是指心的本性,清净平等;心外相是指心随诸缘,而生种种的对境。 <br />〖二种世间〗有情世间与器世间。有情世间就是众生;器世间就是国土。 <br />〖二种寂静〗身寂静与心寂静。身寂静是舍家弃欲和离开喧闹的都市到一个寂静的地方去闲居,身方面的恶行,一切不作;心寂静是杜绝贪瞋痴等诸烦恼,修习禅定以使心不散乱,意方面的恶行,一切不作。 <br />〖七垢〗七种的烦恼,垢就是烦恼的别名。一、欲垢,即欲使他人知道自已的功德。二、见垢,即对自己的功德生执著分别的见解。三、疑垢,即对于自己的功德生起疑惑。四、慢垢,即以自己的功德去跟别人较量而生出轻慢他人的心。五、骄垢,即对自己的功德生起贡高欣喜的心。六、随眠垢,即自己的功德为他人所盖覆而生烦恼。七、悭垢,即对自己的功德生起悭惜的心。 <br />〖七支〗十恶中的前七恶叫做七支,即身三(杀生、偷盗、邪淫)与口四(妄语、绮语、两舌、恶口)的恶业。 <br />〖七支戒〗戒止身三口四的七支作业。 <br />〖七宝〗诸经所说的略有不同,般若经所说的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玛瑙。法华经所说的是金、银、琉璃、砗渠、玛璃、真珠、玫瑰。阿弥陀经所说的是金、银、琉璃、玻璃、砗渠、赤珠、玛瑙。 <br />〖八邪〗与八正道相反的八种邪道。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 <br />〖八风〗又名八法,即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因此八法常为世人所爱憎,而且又能煽动人心,所以叫做八风。 <br />〖八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涂脂粉、香水,不穿华丽的衣服、不观玩歌舞妓乐,七不睡卧高大床褥,八不非时食。 </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1.1.2007 11:33:23 | 只看该作者
<span style='color:blue'><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八苦〗一、生苦,在胎如处监牢,出胎如钻穴隙,是为生苦。二、老苦,眼昏耳聋,气虚体弱,是为老苦。三、病苦,四大不调,面黄肌瘦,是为病苦。四、死苦,疾痛丧生,水火殒命,是为死苦。五、爱别离苦,骨肉分离、魂牵梦萦,是为爱别离苦。六、怨僧会苦,恶眷败家,仇人见面,是为怨僧会苦。七、求不得苦,名利爱乐,图谋不成,是为求不得苦。八、五阴炽盛苦,五阴的作用炽盛,盖覆真性,故死了之后,复须再生,是为五阴炽盛苦。 <br />〖八梵〗八种的梵音,即不男音、不女音、不强音、不软音、不清音、不浊音、不雄音、不雌音。 <br />〖八慢〗八种的骄慢,即如慢、慢慢、不如慢、增上慢、我慢、邪慢、骄慢、大慢。 <br />〖八骄〗八种的骄慢。骄慢就是持才傲物的意思,因其气概好像鸟类的凌高视下,所以八骄配以下列的八种鸟:一、盛壮骄,如鸱鸟。二、姓骄,如枭鸟。三、富骄,如雕鸟。四、自在骄,如鹫鸟。五、寿命骄,如乌鸟。六、聪明,如鹊鸟。七、行善骄,如鸠鸟。八、色骄,如鸽鸟。 <br />〖八觉〗八种的恶觉,即瞋觉、恼觉、亲里觉、国土觉、不死觉、族姓觉、轻侮觉。 <br />〖八缠〗无惭、无愧、嫉、悭、悔、眠、掉举、昏沉。缠是烦恼的别名。 <br />〖八大〗八大地狱。 <br />〖八大地狱〗八个大地狱。地狱大约的分别有三大类,即根本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在根本地狱中,又分为纵横两大类,纵的有八大地狱,又称为八热地狱。横的也有八大地狱,又称为八寒地狱。 <br />〖八大奈落〗八大地狱,奈落是梵语,华译为地狱。 <br />〖八不中道〗又名八不正观,或八不中观,即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去不来。中道是中正不偏的道理的意思。 <br />〖八不正见〗八种不正确的见解,即我见、众生见、寿命见、士夫见、常见、断见、有见、无见。 <br />〖八不显实〗在不生不灭不去不来不一不异不断不常的八不中,显示出诸法实相的理体。 <br />〖八位胎藏〗婴儿在母胎中的八个时期。一、受胎后七日间,叫做羯罗蓝,华译为凝滑。二、受胎十四日后,形状如疮疱,叫做额部昙,华译为疱。三、受胎后二十一日,其状如聚血,叫做闭尸,华译为聚血或软肉。四、受胎后二十八日,渐渐坚固,有身意二根,但还没有眼耳鼻舌之四根,叫做健南,华译为凝厚。五、受胎后三十五日,肉团渐渐增长,四肢与身分之相貌也开始显现,叫做钵罗奢去。六、受胎后四十二日,毛发爪齿逐渐生长、叫做毛发爪齿位。七、受胎后四十九日,眼耳鼻舌等四根已经俱备,叫做根位。八、受胎后五十六日。在胎藏中,形相完备。叫做形位。 <br />〖八识二无我〗八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即一心有八个别作用的识。这了别作用是杂染知见,要转八识成四种清净智,才是清净正智,即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第八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能转八识为四智,便可破我法二执,断惹证真,故称为八识二无我。 <br />〖八中洲〗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四大洲,各有二中洲附属之,南赡部洲的二中洲是遮末罗洲(华译猫牛)与筏罗遮末罗洲(华译胜猫牛);东胜身洲的二中洲是提诃洲(华译身)与毗提诃(华译胜身);西牛货洲的二中洲是舍谛洲(华译谄)与  怛罗漫怛里拿洲(华译上仪);北俱卢洲的二中洲是矩拉婆洲(华译胜边)与骄拉婆洲(华译有胜边)。 <br />〖八妄想〗八种虚妄的思想,即自性妄想、差别妄想、摄受积聚妄想、我见妄想、我所妄想、念妄想、不念妄想、念不念俱相违妄想。 <br />〖八变化〗又名八神变,或八自在,即能小、能大、能轻、能自在、能有主、能远至、能动、随意。 <br />〖八种施〗八种的布施,即随至施、怖畏施、报恩施、求报施、习先施、希天施、要名施、为庄严心等施。 <br />〖八种谬〗性谬、分别谬、聚谬、我谬、我我所谬、爱谬、不爱谬、非爱非不爱谬。 <br />〖八十种好〗又名八十随形好,即无见顶相、鼻高不现孔、眉如初月、耳轮垂陲、身坚实如那罗延、骨际如钩锁、身一时回旋如象王、行时足去地四寸而现印文、爪如赤铜色薄而润泽、膝骨坚而圆好、身清洁、身柔软、身不曲、指圆而纤细、指文藏复、脉深不现、踝不现、身润泽、身自持不逶迤、身满足、容仪备足、容仪满足、住处安无能动者、威振一切、一切众生见之而乐、而不长大、正客貌而色不挠、而具满足、唇如频婆果之色、言音深远、脐深面圆好、毛右旋、手足满足、手足如意、手文明直、手文长、手文不断、一切恶心之众生见者和悦、面广而殊好、面净满如月、随众生之意和悦与语、自毛孔出香气、自口出无上香、仪容如狮子、进止如象王、行相如鹅王、头如摩陀那果、一切之声分具足、四牙白利、舌色赤、舌薄、毛红色、毛软净、眼广长、面门之相具、手足赤白如莲花之色、脐不出、腹不现、细腹、身不倾动、身持重、其身大、身长、手足软净滑泽、四边之光长一丈、光照身而行、等视众生、不轻众生、随众生之音声不增不减、说法不着、随众生之语言而说法、发音应众生、次第以因缘说法、一切众生观相不能尽、观不厌足、发长好、发不乱、发旋好、发色如青珠、手足为有德之相。 <br />〖八寒八热〗八寒地狱与八热地狱。八寒地狱又名八寒冰地狱,即额浮陀、尼罗浮陀、呵罗罗、阿婆婆、呕目侯目侯、郁波罗、波头摩、芬陀利,此八狱在铁围山底;八热地狱又名八炎火地狱,即等活、黑绳、众合、叫唤、大叫唤、炎热、众热、无间、此八狱在阎浮地下,五百由旬处,重累而住。 <br />〖八万四千〗数目很多的意思。这是印度人所常说的一种习惯语,佛经上亦习用此句来说数目之多,并非有这么一个八万四千的确定数目。 <br />〖八万四千病〗八万四千的烦恼。病就是烦恼的意思。 <br />〖八万四行劳尘〗八万四千个烦恼。劳尘就是烦恼的意思。 <br />〖九病〗寒病、热病、饿病、渴病、大便病、小便病、欲病、饕餮病、老病。 <br />〖九结〗九种的烦恼。结就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使众生结缚于生死。九结就是爱结(贪爱)、恚结(瞋恚)、慢结(骄慢)、痴结(愚结)、疑结(疑正法)、见结(身见边见邪见等)、取结(见取见及戒禁取戒)、悭结(悭惜财物)、嫉结(嫉妒他人)。 <br />〖九漏〗九个漏泄人体中不净物的地方,即人的两眼、两耳、两鼻、口、大便处、小便处。 <br />〖九想〗又名九相,即对人的尸体作九种的观想,以便去除人们对幻躯的留恋,以及觉知人身的不净,为观禅中的不净观。一、新死想,即观初死的人,身硬肉冷,面目可怖,形状堪哀。二、青瘀想,即观数日未敛,瘀紫发臭,目不忍睹,手不敢触。三、脓血想,即观死尸溃烂,肉腐成脓,肠胃融化,膏血欲滴。四、绛赤想,即观腐脓再化,成为血水,处处流出,臭不可闻。五、虫啖想,即观腐尸日久,遍体生蛆,穿筋啮骨,身如蜂窠。六、筋缠想,即观皮肉钻尽,筋骨犹存,如绳束薪,得以不散。七、骨散想,即观筋亦烂坏,骨节纵横,零落骷髅,不成人状。八、白骨想,即观骨日久,白如珂雪,雨淋日曝,暴露原野。九、烧灰想,即观白骨被焚,成为灰烬,如沙如土,还归大地。 <br />〖九鬼〗无财鬼三种,即炬口鬼、针口鬼、臭口鬼;少财鬼三种,即针毛鬼、臭毛鬼、瘿鬼;多财鬼三种,即希祠鬼、希弃鬼、大势鬼。合之变成九鬼。 <br />〖九横〗①人横死的九种原因,即不应饭而饭,不量饭、不习食、不出食、止熟、不持戒、近恶知识、入里不时、可避不避。②人有九种的横死,即得病无病、王法诛戮、非人夺精气、火焚、水溺、恶兽啖、堕崖、毒药咒咀、饥渴所困。③指佛的九横。见九恼条。 <br />〖九疮〗又名九窍,或九孔,即人的两眼、两鼻孔、两耳、一口、两便道,因它们常流不净的液体,所以叫做疮。 <br />〖九识〗①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庵摩罗识。②指庵摩罗识,华译为无垢识,或清净识,即真识,或真心。 </span></span><br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1.2007 11:33:56 | 只看该作者
<span style='color:red'><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九品〗九种的品类,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br />〖九世〗过去现在未来各有三世,合称为九世。 <br />〖九地〗又名九有。三界共有九地,其中欲界占一地,其他色界和无色界各四地,即五趣杂居地、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想处定。以上九地,因皆贪著境界,不肯离去,所以叫做地。又因为是从有漏业因所得来的果报,所以又名九有。 <br />〖九华山〗山名,在中国安徽青阳县西南四十里,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是地藏菩萨的道场。 <br />〖九净肉〗九种清净的肉,即一、不见,我眼不见它被杀时的情景。二、不闻,我耳不听见它被杀时的哀叫的声音。三、不疑,它之死不疑是为我而杀者。四、自死,鸟兽命尽自已死亡的。五、鸟残,鹰鹫等食其他鸟兽所剩余之肉。六、不为已杀,不是我亲自动手去杀害的。七、生干,死亡多日而自干的。八、不期遇,不是约定日期而是偶然遇到的。九、前已杀,不是现在因我而死,而是前时已被杀的。 <br />〖九无为〗九种无为法,即译灭、非择灭、虚空、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缘起支性、圣道支性。 <br />〖九类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 <br />〖九十六术〗九十六种外道的学术。 <br />〖十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愁苦、怨苦、苦受苦、忧苦、病恼苦、生死流转苦。 <br />〖十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著华好鬘香涂身,七不歌舞观听,八不得坐高广大床上,九不得非时食,十不得捉钱多银宝物。 <br />〖十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贪见、恚见、慢见、无明见、疑见。 <br />〖十恶〗又名十不善,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贪欲、瞋恚、愚痴。 <br />〖十谛〗世谛、第一义谛、相谛、差别谛、观谛、事谛、生谛、尽无生智谛、入道智谛、集如来智谛。 <br />〖十缠〗十种的烦恼。缠就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缠缚众生的身心,使不得出生死和证涅槃。十缠就是无惭、无愧、嫉、悭、悔、睡眠、掉举、昏沉、瞋念,覆。 <br />〖十使〗又名十惑,或十根本烦恼,即贪(贪爱五欲)、瞋(瞋恚无忍)、痴(愚痴无明)、慢(骄慢自大)、疑(狐疑猜忌)身见(执取五蕴根身)、边见(执持成见,非果计果)、戒禁取见(执持不正戒,右因计因)。前五是五钝使,后五是五利使。使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使众生流落于生死。 <br />〖十恩〗发心普被恩、难行苦行恩、一向为他恩、垂形六道恩、随逐众生恩、大悲深重恩、隐胜彰劣恩、隐实施权恩、示灭令慕恩、悲念无尽恩。 <br />〖十地心〗四无量心、十善心、明光心、焰慧心、大胜心、现前心、无生心、不思议心、慧光心、受位心。照如是次第观看,十地心应是十地的别名。 <br />〖十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 <br />〖十方刹〗十方刹土,亦即十方国土的意思。 <br />〖十界互具〗十界互具十界而成百界的意思。 <br />〖十因〗随说因、观待因、牵引因、生起因、摄受因、引发因、定异因、同事因、相违因、不相违因。 <br />〖十因十果〗十种的业因和十种的果报,即一、淫习因,有铁床铜柱八热地狱的果报,二、贪习因,有寒冰地狱的果报,三、慢习因,有血河毒海灌吞的果报,四、瞋习因,有投掷击射等的果报,五、诈习因,有机械鞭杖等的果报,六、诳习因,有腾掷飞坠漂沦等的果报,七、冤习因,有投掷击射等的果报,八、见习因,有勘问权诈拷讯推鞠的果报,九、枉习因,有拘押按捺迫蹙其体与沥洒其血等的果报,十、讼习因,有业镜之火珠披露其宿业以对验的果报。 <br />〖十善〗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 <br />〖十善巧〗缘觉乘行人所观察的十种项目,即蕴善巧(五蕴)、处善(十二自)、界善巧(十八界),缘起善巧(十二因缘)、处非处善巧、根善巧、识善巧、谛善巧、乘善巧、有为无为善巧。 <br />〖十善业道〗十种良善的行为是通向善处的道路。 <br />〖十无碍〗用周无碍、相遍无碍、寂用无碍、依起无碍、真应无碍、分圆无碍、因果无碍、依正无碍、潜入无碍、圆通无碍。 <br />〖十无尽藏〗十种含藏无尽法海之法,即行藏、戒藏、惭藏、愧藏、闻藏、施藏、慧藏、念藏、持藏、辨藏。 <br />〖十法行〗十种对经典行持的方法,即书写、供养、施他、谛听、披读、受持、开演、讽诵、思惟、修习。 <br />〖十重戒〗又名十波罗夷,即梵纲经中所说的十无尽藏戒,因此种戒的戒相虽只有十种,但是已经包含了法界的一切之戒,故名无尽藏戒。又因别于四十八之轻戒,故称为重,谁要是犯了,即得波罗夷罪。十重戒是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瞋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 <br />〖十斋日〗十个行持八斋戒的好日子,即每月之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据地藏经说,以上十日是诸罪结集定其轻重的日子,若人能在此十斋日对着佛菩萨的圣像读诵地藏经一遍,则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 <br />〖十烦恼〗又名十惹,即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br />〖十不二门〗色心不二门、内外不二门、修证不二门、因果不二门、染净不二门、依正不二门、自他不二门、三业不二门、权实不二门、受润不二门。 <br />〖十种不净〗愚痴有十种的不净,即身不净、口不净、意不净、行不净、住不净、坐不净、卧不净、自行不净、化他不净、所期不净。 <br />〖十种供养〗华、香、璎珞、抹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妓乐、合掌。 <br />〖十种有依行轮〗有依行是有可以依凭的行业的意思,轮是摧破的意思,合起说,就是众生可以依凭这十种的行业去修习善提,最终能够摧破一切的烦恼惑业。即具足净信、具足惭愧、安住律仪、安住慈心、安住悲心、安住喜心、安住舍心、具正皈依、具足精进、常住寂静。 <br />〖十一切处〗又名十遍处,即观青黄赤白地火水风空识等十法,使其一一周遍于一切处。 <br />〖十一遍使〗即七见二疑二无明。七见是邪见、我见、常见、断见、戒盗见、果盗见、疑见;二疑是疑事、疑理;二无明是根本无明、枝末无明。 <br />〖十二因缘〗又名十二有支,或十二缘起,是说明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十二因缘是无明(瞋贪痴等烦恼)为生死的根本、行(造作诸业)、识(业识投胎)、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末具)、六入(胎儿长成眼等六根的人形)、触(出胎与外境接触)、受(与外境触生起苦乐的感受)、爱(对境生爱欲)、取(追求造作)、有(成业因能招感未来果报)、生(再受未来五蕴身)、老死(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以上十二支,包括三世起惹、造业、受生等一切因果,周而复始,至于无穷。 <br />〖十四根〗眼耳鼻舌身等五根,忧喜苦乐舍等五受,男女意命等四要根,合称为十四根。 <br />〖十六知见〗又名十六神我,未见道的人,在五蕴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而有十六种的知见,即我,众生、寿者、命者、生者、养育、众数、人、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见者。 <br />〖十六特胜〗观察四念处有十六种的特胜,即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知息遍身、除诸身行、受喜、受乐、受诸心行、心作喜、心作摄、心作解脱、观无常、观出散、观离欲、观灭、观舍。 <br />〖十八空〗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性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 <br />〖十八界〗合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之六识,名为十八界。此中因根对尘,中间发识以了别境界,如眼根为能发,眼识为所发,色尘为助发。眼根如是,余根可类推。每一根的根境识,必须同时具备,才会发生效用。 </span></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1.2007 11:34:39 | 只看该作者
<span style='color:purple'><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人〗欲界中的有情,为六道众生之一,思虑最多,因过去世中曾修中品善之因,故今世召感人道之果。 <br />〖人身〗人的身体。人的身体是由色(物质)受想行识(精神)五蕴组合而成。 <br />〖人天〗人趣与天趣。 <br />〖人道〗人的道途,也就是人间的意思。六道之一。 <br />〖人见〗又名我见,或人我见,即固执人有一实在的我体的邪见。 <br />〖人执〗又名我执,或人我执,即固执身体中有一个我体的邪见。 <br />〖人空〗又名生空,或我空,即观人身是五蕴假合而有,其性本空,亦即悟五蕴无我的真理。 <br />〖人空观〗观察人空道理的行法。 <br />〖人我执〗二执之一,即执著人体中有一个我的见解。 <br />〖人我见〗二我见之一,如计有我、人、众生、寿者等,都称为人我见。 <br />〖人无我〗又名众生无我、生空、人空、我空等,人体为五蕴假和合,其中无真实的我体,故云人无我。二无我之一。 <br />〖入〗悟了真理的意思。 <br />〖入空〗悟入诸法性空的道理。 <br />〖入信〗由信入道的意思。 <br />〖入灭〗证入涅槃,亦名圆寂,也作为圣者谢世的代名词。 <br />〖入观〗入于观照之中。 <br />〖入世法〗入于世间以解除众生的痛苦的方法。入世法讲求去三毒,持五戒,弘十善,行六度,这也是出世法的基础。 <br />〖了因〗二因之一,即以智慧去透视事物的原理,如灯照物,了了可见。 <br />〖了悟〗已经醒悟。 <br />〖了生〗了脱生死。 <br />〖了义〗说理非常透彻和究竟的意思。 <br />〖力忍〗一个人在受辱的时候,纵然已起瞋心,但如能即时觉悟瞋火之害,以功力克制,竭力忍耐,使不发作,此种功夫稍有勉强,故名为力忍。 <br />〖三大〗体大、相大、用大、体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不增不减,毕竟常在;相大是一切众生心的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用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具足一切的功德,内可自我观照,薰陶妄心,外可显现报化二身,教化众生。此三大中之体大是真如的体性,相大是真如的德相,用大是真如的作用,大是周遍一切法界的意思。 <br />〖三五〗三性与五法,是唯识的法相。 <br />〖三火〗三毒之火,即贪瞋痴。 <br />〖三光〗①色界的第二禅天,有少光天,无量光天与光音天等三天,叫做三光。②指星星月亮太阳。 <br />〖三行〗福行、罪行、无动行。福行是修行十善等的福业,可以召感天上人间的果报;罪行又名非福行,就是造作十恶等的恶业,可以召感三恶道的苦报;无动行又名不动业,就是修行有漏的禅定,可以召感色界无色界报。 <br />〖三戒〗在家戒、出家戒、道俗共戒。在家戒即八戒;出家戒即十戒与具足戒;道俗共戒即五戒。 <br />〖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是心身受苦时所生的苦;坏苦是偶现之乐境失去时所感受的苦;行苦是诸行无常迁流不息不得安定的苦。欲界三苦俱全,色界只有坏行二苦,无色界则只有行苦。 <br />〖三有〗①三界的别名。生死的境界,有因有果所以叫做有,三有就是三界的生死。一欲有,即欲界的生死;二色有,即色界的生死;三无色有,即无色界的生死。②本有、当有、中有。本有指现生的身心;当有指未来的身心;中有指本有与当有之间所受的身心。 <br />〖三灾〗劫末所起的三种灾害,有大小的分别,大三灾是世界将毁坏时所起的水火风三灾,小三灾是指在住中劫时,每一个劫中的饥馑、疾疫、刀兵三灾。 <br />〖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苦受是环境不如意时心中所生起的苦恼感受;乐受是环境顺意时心中所生起的快乐感受;不苦不乐受又名舍受,即处于不顺不逆的环境时心中所生起的不苦不乐感受。 <br />〖三味〗出家味、读诵味、坐禅味。 <br />〖三毒〗贪、瞋、痴。贪是贪爱五欲;瞋是瞋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因贪瞋痴能毒害人们的身命与慧命,故名三毒。 <br />〖三使〗又名三天使,即生、病、死。 <br />〖三垢〗三毒的别名,即贪、瞋、痴。 <br />〖三根〗即贪瞋痴,因它们能够生长众生的恶业,故名三根。 <br />〖三病〗①贪病、瞋病、痴病。贪病是贪心的毛病,修不净观可治;瞋病是瞋恚的毛病,修慈悲观可治;痴病是愚痴的毛病,修因缘观可治。②谤大乘、五逆罪、一阐提。这是属于难治的三病。 <br />〖三量〗①现量、比量、圣教量。现量是不用意识思索能够直觉新证到的境界,如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去了别色声色味触五尘的时候,以及定中缘境,正智契真如,第八识所缘的境界都叫做现量;比量者,如远见烟就知道彼处有火,听到隔壁有说话的声音,就知道里面有人是;圣教量又名圣言量,是因有圣人的文教才知道的意思。②所量、能量、果量。所量又名现量(即相分);能量又名比量(即见分);果量又名证量,或证自证量(即自证分);简而言之,现量譬喻布,因布本身不知为多少尺寸;比量喻尺,用来量布,才知道布究竟有多少尺寸;因恐比量会量错,才用证量;又怕证量再弄错,所以再有证自证量。其实证量可合并自证量,而成果量。 <br />〖三报〗现报、生报、后报。现报是现在造业现在就受报;生报是现在造业要等到来生才受报;后报是现在造业要等到二生或多生以后才受报。 <br />〖三道〗又名轮回三道,或三轮,即烦恼道、业道、苦道。烦恼道又名惑道,即无明贪欲瞋恚等之烦恼妄惑;业道是依着烦恼而产生的种种善恶行为;苦道是因善恶行而召感未来的生死苦果。道是能通的意思,上述三者能互相通连,由烦恼而通向于业,由业而通向于苦,再由苦而回转到烦恼,因此叫做三道,因其轮转去来,所以又名三轮。 <br />〖三涂〗血涂、刀涂、火涂。血涂是畜生道,因畜生常在被杀,或互相吞食之处;刀涂是饿鬼道,因饿鬼常在饥饿,或刀杖逼迫之处;火涂是地狱道,因地狱常在寒冰,或猛火烧煎之处。三涂即三恶道的别名。 <br />〖三际〗指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或指外、内、中间三处。 <br />〖三疑〗疑自、疑师、疑法。 </span></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1.1.2007 11:35:40 | 只看该作者
<span style='color:green'><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三漏〗漏是烦恼的别名,统收三界的烦恼为三种,即欲漏、有漏、无明漏。 <br />〖三教〗①佛教、道教、儒教。②指南山三教,即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说诸法性空无我的道理的,名性空教,此摄一切小乘教;说诸法本相是空,惟众生妄见为有的,名相空教,此摄一切大乘浅教;说诸法处尘本无,实际上唯有识的,名唯识圆教,些摄一切大乘深教。以上三教,是律宗所判的教相。③指天台三教,即顿教、渐教、不定教。④三时教的简称。 <br />〖三余〗声闻缘觉行人虽然已经证入无余涅槃的境界,倡因为还是三事的残余,所以不是真正的无余,三余者,烦恼余、业余、果余。烦恼余谓虽已断尽了三界内的见思惑,但是还余着界外的无明惑未断;业余谓虽已断尽了三界内的有漏业,但是还余着界外的无漏业未尽;果余谓虽已脱离了三界内分段生死的苦果,但是还余着界外变易生死的苦果未离。 <br />〖三缚〗三种的缠缚,即贪瞋痴的烦恼。 <br />〖三境〗性境、独影境、带质境,性境就是一切实境,各有其性质,如石之坚,水之湿,不可能加以改变者;独影境就是独有影像,六识缘过去的事物,名有质独影,缘一切幻像,如龟毛、兔角、月里嫦娥等,名无质独影;带质境就是带彼之质,以心缘心,如第七识缘第八识,名真带质,以心缘境,如第六识缘五根五尘,名似带质。 <br />〖三想〗欲想、瞋想、害想。欲想是生起贪欲的思想;瞋想是生起瞋恚的思想;害想是生起害人的思想。 <br />〖三檀〗檀是梵语檀那的简称,华称为布施,三檀即是财施、法施、无畏施。 <br />〖三识〗①真识、现识、分别识。真识就是吾人的自性清净心,因它通真而不通妄,故名;现识就是能变现的识,也就是阿赖耶识,因它含藏一切的善恶种子,能变现根身世界,故名;分别识就是能起分别的识,也就是第七末那识、因它在六尘境界中起种种的分别,故名。②指末那识、阿赖耶识、奄摩罗识。 <br />〖三难〗三恶道的苦难。 <br />〖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凡已生已灭之法叫做过去世,已生未灭之法叫做现在世,不生未起之法叫做未来世。 <br />〖三世间〗众生世间、国土世间、五阴世间,众生世间又名假名世间,即假五阴和合之名而有的众生,亦即众生的正报;国土世间又名器世间,即一切众生依之而住的山河大地,亦即众生的依报;五阴世间又名五众世间,即色法的色,和心法的受想行识,亦即构成依正二报的要素。 <br />〖三世无障碍智戒〗又名三味耶戒、自性本源戒、三平等戒、菩提心戒、无为戒、真法戒等,名目虽多,但就是十善戒,因十善戒是能生三世无障碍智的戒律,故名三世无障碍智戒。 <br />〖三因〗正因、了因、缘因。正因是众生本有的真性;了因是明白一切真正的道理;缘因是修种种真实的功德。 <br />〖三空〗①指空、无相、无愿之三解脱,因此三者都是阐明空的道理,故名三空。见三昧条。②指布施时,应观受者施者与所施之物的相皆空。 <br />〖三昧〗又名三摩根,或三摩地,华译为正定,即离诸邪念把心住于一处而不散乱的意思。 <br />〖三昧耶〗①平等的意思。②内德外相平等的意思。③本智的意思。 <br />〖三界藏〗谓三界含藏一切众生的烦恼。 <br />〖三界八苦〗生活的三界之中的人们有八种的痛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br />〖三界火宅〗(喻)三界里的烦恼苦非常炽盛,众生住在里面犹如住在一座火宅里一样。 <br />〖三界空花〗(喻)三界无实,犹如空花。 <br />〖三界唯一心〗三界中的一切境界和事物都是由一心所造的。 <br />〖三相〗解脱相、离相、灭相。解脱相就是无生死的相;离相是无涅槃的相;灭相是无生死涅槃的无相,连无相亦无,即是非有非无之中道妙理。 <br />〖三相续〗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界相续。世界相续是众生因惑不断造业,故其依报世界亦不断安立;众生相续是众生未断生死,其五蕴不断假合,故众生亦不断成立;业界相续是众生不断造业,故其恶业的苦报亦不断成立。 <br />〖三业相应〗身语意很一致的意思。 <br />〖三聚〗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正定聚是指一定可以证悟的一类众生;邪定聚是指毕竟不能征悟的一类众生;不定聚是指介于正邪之间,可能证悟也可能不证悟的一类众生。三聚就是三类众生的意思。 <br />〖三聚圆戒〗谓在三聚净戒中每一戒都互具互融,就以杀生戒来说,远离杀生的恶行,就是摄律仪,为增长慈悲心,就是掇善法,为保护众生,就是摄众生。 <br />〖三摩地〗又作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三么地、三昧地等,华译为定,即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的意思。 <br />〖三轮相〗就布施言,布施的人和接受布施的人和所布施之物,叫做三轮,在布施的时候,如果心中存此三轮相,便是有相三轮,不能算是真的布施波罗蜜行,若无此三轮相,所谓施恩不望报,那才是清净的布施波罗蜜。 <br />〖三轮体空〗就布施言,施者、受者与所施之物,谓之三轮,行施后,此三轮相,不存于心,名三轮体空。 <br />〖三谛圆融〗谓空假中三谛,互具互融,空即假中,假即空中,中即空假,举一即三,全三即一,十法界中,任何事物,其体其相,悉具三谛,如是作观,名三谛圆融观。 <br />〖三能变〗谓一切法都要经过这三种识的合作之力,才能现起,才能存在。初能变的是阿赖耶识,当某一业的种子成熟时,即具有能变境界的力量,遇到增上缘,便变现起来,名为异熟能变;次能变的是第七末那识,这是说业的种子虽然成熟,然而了倚赖于末那识不断的执我,发挥它恒审思量的作用,然后境界才能存生,所以名为思量能变;第三能变的是前六识,这是说虽然七八两识,具有能变的性能,然而若没有六识依六根,了别六尘,则境界亦不可能成立,所以名为了别能变。 <br />〖三三昧〗三种的三昧,即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三昧是定的意思。空三昧是观察世间的一切法都是缘生的,也都是虚妄不实的;无相三昧是观察世间的一切形相者是虚妄假有;无愿三昧又名无作三昧,即观一切法幻有,而无所愿求。 <br />〖三千界〗三千大千世界的简称。 <br />〖三千性相〗世间有三种,即五阴世间、众生世间与国土世间,每一种世间,各有一千的性,一千的相,三种世间,就是三千性,三千相,所以叫做三千性相。 <br />〖三千净行〗即修一念三千妙观的净行。 <br />〖三分别〗在一个意识中便有三种的分别,即自性分别、计度分别、随念分别。 <br />〖三平等地〗即空、无相、无愿之三三摩地。 <br />〖三七日〗三个七日,即二十一日。 <br />〖三自性〗依他起自性、遍计所执自性、圆成实性。诸法无自性,即诸法毕竟空,故三自性即三无性。三性本不可立,然为悟他故,设此三自性以说明之。 <br />〖三具足〗三种在佛前供养的器具,即花瓶、蜡烛台、香炉。 <br />〖三时业〗顺现受业、顺次受业、顺后受业。顺现受业是现生作业现生就受果报;顺次受业是现生作业次生才受果报;顺后受业是现生作业要于二生以后才受果报。</span></span> <br /><br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1.1.2007 11:36:07 | 只看该作者
<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三无性〗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相无性是说一切遍计所执的事物,其相皆假而非实有;生无性是说一切法皆依因缘和合而生,因缘生则无有实性;胜义无性是说诸法胜义原无生灭,本不可说,故无有实性。 <br />〖三无漏根〗是二十二根中最后的三根,即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未知当知根是由于其中意、乐、善、舍、及信、勤、念、定、慧九根,在见道位修习,对于四谛理欲知而未曾知,故名未知当知根;已知根是前九根进至修道位断惑证真,对四谛理已数数了知,故名已知根;具知根是前九根修至无学道位,已知四谛,具有其知,叫做具知根,即对四谛之理,已具知证知了。 <br />〖三无漏学〗即戒定慧三学,因修之能得无漏道果。 <br />〖三善根〗即无贪、无瞋、无痴,因它们是生无量善法的根本,故名善根。 <br />〖三善知识〗三种的善知识,即教授善知识、同行善知识、外护善知识。教授善知识就是教授我知识的老师;同行善知识就是和我一同修行及互相策励的同学或朋友;外护善知识就是予我修道时费用的施主。 <br />〖三种有〗相待有、假名有、法有。有是有名或有实的意思,相待有这待是对待之义,如对于长而短,对于短而有长,对于境而有心,对于心而有境是;假名有之假是虚假不实之义,如假四大之和合名为瓶,假五蕴之和合名为人,即是有假名而无实体的意思;法有者,精神与物质方面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即由缘生便无自性,虽无自性,但不像兔角龟毛只有名而无实。 <br />〖三种相〗①标相、形相、体相,标相者,如见烟便知道是火是;形相者,如长短方圆之形状是;体相者,体质也,如火以热为体质是。②指智度论所说的假名相、法相、无相相。假名相是凡所有相,都是虚妄的,假的;法相是诸法虽然假的,而幻相不无;无相相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之相。 <br />〖三种爱〗境界爱、自体爱、当生爱。境界爱是人在临终是时,对于眷属家财等的爱著心;自体爱是人在临终时,对于自己身体的爱著心;当生爱是人在临终时,对于当来生处的爱著心。 <br />〖三种大智〗无师智、自然智、无碍智。 <br />〖三种见惑〗俱生见惑、推理见惑、发得见惑。俱生见惑是与生俱来的见惑;推理见惑是在遇到某种事情时由推理而生的见惑;发得见惑是修学问等而得坚固的见惑。 <br />〖三种三观〗别相三观、通相三观、一心三观。别相三观是于别途观三谛;通相一观是于二观之中圆通三谛;一心三观是于一心之中观三谛。 <br />〖三种身苦〗老、病、死。 <br />〖三种忍行〗于身口意三处行持忍辱。 <br />〖三种思惑〗俱生思惑、依见思惑、界系思惑。俱生思惑是与生俱来的思惑;依见思惑是跟着见惑而生的思惑;界系思惑是三界九地所系的思惑。 <br />〖三种清净〗心清净、身清净、相清净。心清净是不生染心、瞋心、骄慢心、、悭贪心,邪见心等;身清净是由于心清净之故,所以不再受后生,常得化生;相清净是由于心身都已清净,所以能得具足的相好庄严其身。 <br />〖三种圆融〗事理圆融、事事圆融、理理圆融。事理圆融者,事如波,理如水,即如波与水之相即;事事圆融者,即如波与波之相即,理理圆融者,即如水与水之相即。 <br />〖三种世间〗五阴世间、众生世间、国土世间。五退世间就是吾人五阴合成的色身;众生世间就是吾人身体以外有生命的一切众生;国土世间就是吾人身体依之而住的山河大地。 <br />〖三不善根〗即贪瞋痴三毒。 <br />〖三不坚法〗身不坚、命不坚、财不坚。 <br />〖三十二相〗又名三十二大人相,一足安平,二足千辐轮,三手指纤长,四手足柔软,五手足缦网,六足根圆满,七足跌高好,八脚如鹿王,九手长过膝,十马阴藏,十一身纵广等十二毛孔青色,十三身毛上靡,十四身金光,十五常光一丈,十六皮肤细滑,十七七处平满,十八两腋满,十九身如师子,二十身端正,二十一肩圆满,二十二口四十齿,二十三齿白齐密,二十四四牙白净,二十五颊车如师子,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二十七广长舌,二十八梵音清远,二十九眼色绀青,三十睫如牛王,三十一眉间白毫,三十二顶成肉髻。 </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1.1.2007 11:36:45 | 只看该作者
<span style='color:purple'><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大〗梵语摩诃,华译为大,是自体宽广、周遍包含、多、胜、妙、不可思议等的意思。 <br />〖大千〗三千大千世界。 <br />〖大种〗指地水火风四大,因此四者周遍于一切色法(物质),所以叫做大,能造色法(物质),所以叫做种。 <br />〖大师〗道德学问足以做人类模范的人。 <br />〖大悲〗伟大在悲心。 <br />〖大慈〗伟大的慈心。 <br />〖大慈大悲〗伟大的慈心和悲心。给众生乐叫做慈;拔众生苦叫做悲。 <br />〖大定〗指能断一切妄惑的定。 <br />〖大妄语〗言语不诚实,欺骗他人,叫做妄语。于圣道中,未得言得,未证言证,或说我受天龙鬼神的供养等语,以诳愚人,以取利养,皆名大妄语,其罪很重,死后当入大地狱。 <br />〖大施主〗实行大布施的人。 <br />〖大地法〗又名遍大地法,一切善恶的心,名为大地,大地的心所有法,即受、想、思、触、欲、慧、念、作意、胜解、三摩地等十个心所。 <br />〖大度师〗大导师的意思。 <br />〖大恶象〗(喻)恶心狂乱如大恶象在驰骋奔逸,既难捕捉又难调伏。 <br />〖大感德〗大感与大德。有伏恶之势曰大感,有护善之功曰大德。 <br />〖大方等〗又名大方广,即所说的道理不但广大方正而且平等。 <br />〖大小互入〗谓一可摄多,多亦含一,大可入小,小可容大。 <br />〖大忍法界〗娑婆世界。 <br />〖大地善法〗谓信、不放逸、轻安、舍、惭、愧、无贪、无瞋、不害、勤等十法,与一切善心,相应而起,故名大地善法。 <br />〖大随烦恼〗共有八种,即掉举(心思浮动)、昏沉(心思糊涂)、不信(不信善法)、懈怠(懒散无进取心)、放逸(任性妄为)、失念(失去正念)、散乱(心不专一)、不正知(知见不正)。以上八种烦恼是随逐六种根本烦恼而生起的枝末烦恼,因为这些烦恼的性质沉重,故名大随烦恼。 <br />〖大烦恼地法〗谓痴、放逸、懈怠、不信、昏沉、掉举等六法,系由惑而起的烦恼。 <br />〖上根〗上等的根器,指根性很敏锐的人。 <br />〖下方〗指三涂,即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 <br />〖下根〗下等的根器,指根性很钝弱的人。 <br />〖口四〗在十恶中属于口所作的四种业,即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br />〖口定〗寂然静默,不谈是非。 <br />〖口业〗又名语业,即由口而说的一切善恶言语。 <br />〖女六欲〗女人的六种欲望,即色欲、形貌欲、威仪欲、姿态欲、言语欲、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 <br />〖子缚〗见思烦恼,系缚身心,使不自在,谓之子缚,对果缚而言。 <br />〖子断〗烦恼好比是种子,由烦恼而生的苦报好比是果实,断此能生苦报的烦恼,谓之子断。 <br />〖小随烦恼〗共有十种,即忿(心里不平)、恨(心里怨恨)、覆(隐藏自己的罪过)、恼(对他人发火)、嫉(妒忌他人)、悭(舍不得财物、气量小)、诳(欺骗他人)、谄(趋奉他人)、害(伤害他人)、骄(骄傲自大)。以上十种烦恼,是随着六根本烦恼而起的枝末烦恼,这些烦恼因其性质比较粗和猛烈,而且各别生起,范围较小,所以叫做小随。 <br />〖小烦恼地法〗谓忿、覆、悭、嫉、恼、害、恨、谄、诳、骄等十法,系由染污而起的烦恼。 <br />〖尸罗〗华译为清凉或戒,言三业过恶,其性热恼,惟戒能防息其炽燃焚烧之势。 <br />〖已证〗又叫做自证,即自己证悟的意思。 <br />〖已今当〗已是已往,今是现在,当是当来,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br />〖已知根〗三无漏根之一,意即已经知道了四谛的道理之后所发的意根、乐根、喜根、舍根、信根、勤根、念根、定根、慧根等之九根。 <br />〖工巧明〗五明之一,即现代的工艺学。 <br />〖凡夫〗迷惑事理和流转生死的平常人。 <br />〖凡圣一如〗又名凡圣不二,即凡夫和圣人的体性毫无差别平等的意思。 <br />〖凡圣同居士〗凡夫和为了化度众生而现身说法的圣人所共同居住的国土。 <br />〖心王〗万法都是从心中生出来的,心就是万法之王,故称心王。 <br />〖心波〗(喻)连续不绝的意念。 <br />〖心珠〗(喻)众生的心性洁净如珠。 <br />〖心马〗(喻)心意不定。又曰心猿意马。 <br />〖心灯〗(喻)心中灵明不昧。 <br />〖心月〗(喻)心性皎洁如月。 <br />〖心冰〗(喻)心中的疑惑不解。 <br />〖心行〗①心念念迁流,故曰心行。②心中念念不忘,叫做心行。 <br />〖心戒〗制止心念邪恶的戒律。 <br />〖心要〗心是心髓,要是精要,即是精要之所在的意思。 <br />〖心垢〗烦恼的别名。 <br />〖心智〗心是体,智是用,体用双全叫做心智。 <br />〖心猿〗(喻)人心散动如猿猴。 <br />〖心源〗心为万法之源。 <br />〖心缘〗起心而攀缘外境。 <br />〖心缚〗心为妄想所缚。 <br />〖心心〗①前心与后心。②心王与心所。 <br />〖心心数〗心王与心所。心数即心所的别名。 <br />〖心相〗①心的行相。②心脏的相貌。 <br />〖心相应行〗与心王相应而起行之法,即所有法,简称心所。 <br />〖心所〗心所有法的简称,也就是为心所有的各种思想现象,共有五十一法,即遍行五,别境五,善心所十一,烦恼六,随烦恼二十,不定四。 <br />〖心性三千〗意谓一念之心性含有十界三千之法。 <br />〖心解脱〗又名慧解脱,无学之一。 <br />〖方便〗随方因便,以利导人。 <br />〖方便心〗指方便实行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四摄法的心。 <br />〖方便智〗行方便的智慧。 <br />〖方便般若〗方便智与般若慧。证悟了真理叫做般若慧;通达利益他人之方法和手段,叫做方便智。 <br />〖止犯〗止是停止,犯是不作善法,停止不作善法,叫做止犯。 <br />〖毛道〗又名毛头,是凡夫的别名,困凡夫的心念不定,犹如轻毛随风飘舞不定。 <br />〖水月〗水中之月。水月有影无实,以喻诸法无有实体。 <br />〖水灾〗大三灾之一。在四劫中的坏劫时,火风水三灾相继而起,其中水灾最为厉害,它荡尽整个世界。 <br />〖水风火灾〗劫末所起的水灾风灾火灾。 <br />〖火大〗四大种之一,温热为性,调熟为用,因周遍于一切物质,故曰大。 <br />〖火净〗五种净食之一,即将一切瓜果食物,先以火烧煮使熟之后者食。 <br />〖不生断〗吾人的烦恼断尽时,三途恶道的苦果了永远不再生,不生就是断灭,所以叫做不生断。三断之一。 <br />〖不退地〗不退失其地位的意思。 <br />〖不净行〗又名非梵行,梵是清净的意思,非梵行是指淫事,因爱染污心,故名不净行。 <br />〖不净肉〗不清净的肉。 </span></span><br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1.1.2007 11:37:37 | 只看该作者
<span style='color:blue'><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不净观〗五停心观之一,始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身体皆污秽不净,可治贪欲。 <br />〖不与取〗他人不与而自取,即偷盗之义。 <br />〖不断常〗没有暂时间断的意思。 <br />〖不清净施〗在布施的时候,未能做到施者受者与施物无实有三轮体空境界,叫做不清净施。 <br />〖不变真如〗真如的体性,毕竟平等,无有变易,所以叫做不变真如。 <br />〖不变随缘〗谓虽随缘而现万有,但其本体不变。 <br />〖不住生死〗不著生死的相。 <br />〖不通忏悔〗不能够忏悔。 <br />〖不相应行法〗谓非如心王心所之无形,亦不如色法之有形,与这三法皆不相应,而是宇宙万有变化的幻象,故名不相应行法,共有二十四法。 <br />〖不可思议〗不可以心思之亦不可以言议之的意思。 <br />〖中尊〗位在中央的尊体。 <br />〖中道〗不偏于空,也不偏于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不落二边。圆融无碍,谓之中道。法相以唯识为中道,三论以八不为中道,天台以实相为中道。华严以法界为中道。 <br />〖中道义〗即是绝对不二的胜义。离互相对立的二边,连中亦不要,绝诸对待,故为中道义。 <br />〖中道实相〗诸法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不落二边,圆融无碍,叫做中道实相。 <br />〖中道第一义谛〗简称中谛,因有就是空,空也就是有,圆融而无碍,不偏于一边,故名中道第一义谛。 <br />〖中随烦恼〗即无惭(不自惭耻对不住自己)无愧(不自愧对不住他人)二种烦恼,此二种烦恼是随逐六种根本烦恼而起的枝末烦恼,因其遍于所有恶性之心,(凡作恶事皆有此二心),范围比小随烦恼大,所以叫做中随。 <br />〖五力〗五根坚固发生力量,叫做五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信力是信根增长,能破诸邪信;精进力是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念力是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定力是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慧力是慧根增长,能破三蜀之诸惑。 <br />〖五见〗又名五恶见,即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身见是执著五蕴假和合之身为实有;边见是偏于一边的恶见,如有些人以为有死之后一切都归于无,所谓人死如灯灭,这叫做断见,又有一些人以为人死之后仍是为人,猪马牛羊死后仍是为猪马牛羊,这叫做常见,这种执断执常的见解,都偏于一边,故名边见;邪见是邪而不正的见解,如谤无因果,坏诸善事是;见取见之见即指我见、边见、邪见,取是取著不舍,对于上述三种不正见,执以为是,名见取见;戒禁取见就是执行或受持邪戒,错认以为是正戒,如一般人持一般人持牛戒狗戒等,以为是生天之因,又有一般人涂灰断食,错认以为是涅槃之道是。 <br />〖五没〗五种退没的相,即天人将退没于下界时,所现的五种衰相。见五衰。 <br />〖五受〗吾人的心识领纳外境时所产生的五感受,即忧受、喜受、苦受、乐受、舍受。 <br />〖五衰〗天人将死时所现出来的五种衰相,即一、头上花萎,就是头上所带的花冠渐渐枯萎,二、衣裳垢腻,就是无缝的天衣生出污垢来,三、身体臭秽,就是天人身上的光明不但消失,而且流出很多臭的气味来,四、腋下汗出,就是两胁之下流出很多的臭汗,五、不乐本座,就是以上种种不好的衰相出现之后,天人便对自己的宝座生出不乐的感受,天女眷也厌离他们而走开。 <br />〖五欲〗①色、声、香、味、触。色是指美丽的色相;声是指宛转的声音;香是指芬芳的香气;味是指可口的味觉;触是指适意的触乐。以上五者因能使人生起贪欲的心,故名五欲。②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 <br />〖五结〗贪结、恚结、慢结、嫉结、悭结。结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结缚众生,使;流转于三界。 <br />〖五根〗①指眼等之五根,眼根能生眼识,耳根能生耳识,鼻根能生鼻识,舌根能生舌识,身根能生身识。②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因此五法是生圣道的根本,故名五根。 <br />〖五葬〗土葬、火葬、水葬、野葬、林葬。 <br />〖五业〗①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时分不定异熟定业、时分不定异熟不定业。②取受业、作用业、加行业、转变业、证得业。③救济灾横之业、救济恶道之业、救济行非方便之业、救济行身见之业、救济乘之业。④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 <br />〖五障〗①指女人身体所有的五种障碍,法华经提婆说:“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②法华经中说:欺为信障、怠为进障、瞋为念障,恨为定障,怨为慧障。③指修道之五障,即烦恼障、业障、生障、法障、所知障。 <br />〖五尘〗色、声、香、味、触。因此五境能污染真理,故名尘。 <br />〖五明〗古印度的五种学术,即语文学的声明、工艺学的工巧明、医药学的医方明、论理学的因明、宗教学的内明。 <br />〖五苦〗生老病死苦(人生必经的四大过程)、爱别离苦(与所爱者离别之苦)、怨憎会苦(常与憎恶会合之苦)、求不得苦(不得所求之苦)、五阴盛苦(吾人五阴合成的身体受炽盛的痛苦)。 <br />〖五悭〗住处悭、家悭、施悭、余赞悭、法悭。住处悭是只许我自己在此处住,别人不得在此处住;家悭是只许我独入此家,别人不得进入;施悭是只许我接受别人的布施,他人不得也接受;余赞悭是只许我独自接受称赞,他人不得共享;法悭是只许我自己知道此经的深义,他人不得共同知道。 <br />〖五盖〗五种的烦恼。盖就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盖覆人们的心性,使不生善法。合贪欲、瞋恚、睡眠、掉海、疑法,叫做五盖。 <br />〖五境〗色声香味触五法,是眼耳鼻舌身五根的缘之境,所以叫做五境。 <br />〖五翳〗烟、云、尘、雾、阿修罗之手。因此五者能障蔽日月之光,故名五翳。 <br />〖五逆罪〗五种极逆于理的罪恶,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之血,破和合之僧。因此五种是极端罪恶的行为,任犯一种,即堕无间地狱,故又名无间业。 <br />〖五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 <br />〖五大使者〗又名五天使者,即生、老、病、死、王法牢狱。 <br />〖五恶〗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 <br />〖五浊〗命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劫浊。命浊是众生因烦恼丛集,心身交瘁,寿命短促;众生浊是世人每多弊恶,心身不净,不达义理;烦恼浊是世人贪于爱欲,瞋怒诤斗,虚诳不已;见浊是世人知见不正,不奉正道,异说纷纭,莫衷一是;劫浊是生当末世,饥馑疾疫刀兵等相继而起,生灵涂炭,永无宁日。 <br />〖五位百法〗唯识宗立五位百法,以总括宇宙万有。五位者: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百法者:心法八,是识的自生,识心所法五十一,是识的所属,色法十一,是心法心所法之所变,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是心法心所法,和色法的分位,也是与心色皆不相应的法,无为法六,即前四法的实性,合之为一百法。 <br />〖五蕴〗蕴是积集的意思,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色就是一般所说的物质,变碍为义、是地、水、火、风四大种所造;受就是感受,领纳为义,其中包括苦、乐、舍三受;想就是想像,于善恶僧爱等境界中,取种种相,作种种想;行就是行为或造作,由意念而行动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识就是了别的意思,由识去辨别所缘所对的境界。在此五蕴中,前一种属于物质,后四种属于精神,乃是构成人身的五种要素。 <br />〖五净肉〗五种的净肉,即不见杀、不闻杀声、不为我杀、自死、鸟残。 <br />〖五利使〗五种急性的烦恼,即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br />〖五钝使〗五种慢性的烦恼,即贪、瞋、痴、慢、疑。 <br />〖五根本〗五根本烦恼,即贪、瞋、痴、慢、疑。 <br />〖五处供养〗人们应对父、母、亲教师、轨范师、病人等常作供养。 <br />〖五种比量〗五种的推理法,即一、相比量,即依照所见的去推理其他;二、体比量,如由甲之体性而推乙,由一部之体推理全部;三、业比量,即由所造之业而推理其造作者;四、法比量,即由一部份的事而推理其他的真理;五、因果比量,即见因而推理其果,见果而推度其因。 <br />〖五种净食〗一切食物要依照五种方法清净之后,才适宜比丘进食,叫做净食。净是离过的意思。一、火净,即是食物如宜用火烧煮的,就应如法用火烧之后才食。二、刀净,即果物如须用刀去其皮核的,就应如法用刀去其皮核之后才食。三、爪净,谓果物如须用爪去其皮壳的,就应如法用爪去其皮壳之后才食。四、蔫干净,谓果物已经蔫干失掉生气,不堪再拿来作和睥,方可取食。五、鸟啄净,谓取鸟啄食残余的东西来食。 <br />〖五种散乱〗众生的心有五种的散乱,即一、自然散乱,谓众生的五识不守自性,随逐处境,念念变迁;二、外散乱,是意根驰动,随逐外尘,起种种的分别;三、内散乱,是心生高下,念念迁流而不定;四、粗重散乱,是计我我所粗重之法,而不得解脱;五、思维散乱,是弃舍大乘,忆念小乘而不得寂静。 <br />〖五种邪命〗一、诞现异相,博取信仰,如辟谷、得道、神通等事。二、自说功德学问。三、占相吉凶。四、高声现威,大言壮语。五、说所得供养之多,以动人心。此五种行为的目的者是为了取利活命,故名为五邪命。 <br />〖五种问难〗五种问难的原因,即不解故问、疑惑故问、试验故问、轻触故问、利乐有情故问。 <br />〖五种不应施〗五种不应布施给人家的东西,即非理之财物、酒及毒药、置罗机网、刀杖弓箭、音乐女色。 </span></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1.1.2007 11:38:20 | 只看该作者
<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内我〗执着身体之内有一个我。 <br />〖内界〗①众生的身心,分内外二界,身体是外界,心意是内界。②六界中,地水火风空五界叫做外界,第六之识界叫做内界。 <br />〖内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分为内外二种,眼耳鼻舌身等五府所缘之色声香味触为外尘,意识所缘之法为内尘。 <br />〖内缘〗眼耳鼻舌身五识缘色声香味触等外境为外缘,意识于心内分别诸法为内缘。 <br />〖内证〗内心所证悟的真理。 <br />〖六入〗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六入是六根的别名,入是涉入之义,谓根境互相涉入,或根境均为识之所入故。 <br />〖六妄〗即眼耳鼻舌身意六尘,因此六尘是凡夫们所迷妄的境界。 <br />〖六垢〗恼、害、恨、谄、诳、骄等六法,能污秽净心,故名为垢。 <br />〖六相〗一、总相,谓一尘含藏万法,如综合瓦砖木石等,而成一屋。二、别相,谓万法有色心理事等差别,如一屋中的瓦砖木石等,体性各别。以上总别二相,是就体言。三、同相,谓万法虽别,然能融即成为一体,如瓦砖木石等,能互相和合,成为一屋。四、异相,谓诸法叶能融即为一,但亦不失诸法差别的本质,如砖瓦木石,其形类功用,皆各有不同。以上同异二相,是就相言。五、成相,谓诸法虽差别,因融即故,互相而成为一体,如瓦砖木石,有互相成就之性,才能建立为体。六、坏相,谓诸法虽可融即,成为一体,然若各住各位,则仍现诸法之相,而不成一屋,如瓦砖木石,各住本们而不合作,则房屋相坏。以上成坏二相,是就用言。凡夫所见事相各各差别,圣人则六相圆融,因诸法体性平等,没有差别。 <br />〖六衰〗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能衰耗人们的真性,所以叫做六衰。 <br />〖六蔽〗蔽是覆蔽之义,能蔽净心者,有六种,名为六蔽。一、悭贪能蔽布施,使之不生。二、破戒能蔽戒行,使之不生。三、瞋恚能蔽忍辱,使之不生。四、懈怠能蔽精进,使之不生。五、散乱能蔽禅定,使之不生。六、愚痴能蔽智慧,使之不生。观此可知六蔽乃是六度的反面。 <br />〖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言六根对六尘而生见闻嗅味觉思的了别作用。因为是八识的前六识,故常被称为前六识。 <br />〖六贼〗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为媒,自劫家宝,故喻之为贼。有道之士,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味味,身离细滑,意不妄念,以避六贼。 <br />〖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尘者染污之义,谓能染污人们清净的心灵,使真性不能显发。又名六境,即六根的所缘之外境。 <br />〖六境〗又名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因此六法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对之境,故名六境。 <br />〖六大〗又名六界,即地、水、火、风、空、识。此六法周遍于一切法界,以造作有情与非情,故名为大。非情是五大所造,有情是六大所成。 <br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根者能生之义,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干,识依根而生,有六根则能生六识,亦复如是。其中何根生何识,各有其界限,不相混,例如眼根只能生眼识,并不能生耳鼻等识,余可类推。 <br />〖六根栖烦恼〗贪、瞋、痴、慢、疑、不正见。贪是贪爱的五欲;瞋是瞋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慢是骄慢自大;疑是狐疑猜忌;不正见是不正的见解,包括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贪瞋痴慢疑加上五不正见,成为十根本烦恼,又名十惑,或十使。 <br />〖六欲〗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语言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 <br />〖六道四生〗在六道之中有胎、卵、湿、化的四大类众生。 <br />〖六和敬〗僧是和合的意义,而和合复具有二义,即理和与事和,理和是证择灭,就是大家一同修证此共同选择的寂灭的道理,事和共有六项,即所谓的六和敬。一、身和同住,是身体的和平共和处;二、口和无诤,是言语的不起争论;三、意和同悦,是心意的共同所悦;四、戒和同修,是戒律的共同遵守;五、见和同解,是见解的完全一致;六、利和同均,是利益的一体均沾。 <br />〖六种因〗当有因、相续因、相因、作因、显示因、传因。 <br />〖六种俱生惑〗六种与生俱来的惑,即贪、瞋、慢、疑、无明、不正见。惑是烦恼的别名。 <br />〖六法戒〗学法女所应受持的戒法,即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非时食。 <br />〖六著心〗六种执著的心,即贪著心、受著心、瞋著心、疑著心、欲著心慢著心。 <br />〖六垢法〗六种污垢真心的法,即诳、谄、骄、恼、恨、害等六感。 <br />〖六随眠〗俱舍论所说,即贪、瞋、慢、无明、见、疑。唯识称之为六根本烦恼。 <br />〖六妙门〗一、数息门,即善调身息,数息一至十,以摄乱心。二、随门,即不加勉强,随呼吸之长短,入时知入,出时知出,长短冷暖,皆悉知之。三、止门,即息心静虑,心安明净,毫无波动。四、观门,即要观心分明,知五阴之虚妄,破四颠倒及我等之十六知见。五、还门,即转心返照能观的心,知能观的心是虚妄无实。六、净门,即心无所依,妄念不起,不住不着,洞然清净。此六者因其次第相通,能到达真妙之涅槃,故名六妙门。 <br />〖分位〗时分与地位。 <br />〖分别〗思量识别一切事理。 <br />〖分别起〗一切惑障有分别起与俱生起二种,分别起是由邪师邪教思惟等后天环境所养成的障惑,俱生起则是与前六识或七识俱起,而为先天所本有的障惑。分别起就是见惑,易断,俱生起就是思惑,难断。 <br />〖分段生死〗一切众生,在三界六道中,由于善恶业所惑,其寿命皆有分,限,其身形皆有段别,故其生死,名分段生死,为二种生死之一。 <br />〖化理〗事物变化的道理。 <br />〖化道〗教化人的道法。 <br />〖化转〗教人转恶向善。 <br />〖化法〗化导的方法。 <br />〖幻有〗虚幻的有,亦即假有的意思。 <br />〖幻相〗虚幻无实的相状。 <br />〖反忍〗遇到人家侮辱我时,先反躬自问,责备自己定有不是之处,而应得如此报应,心中毫无怨尤。 <br />〖去执〗去掉对一切事物、理论、思想以及意见等的固执。 <br />〖平等〗没有高下贵贱深浅等的差别。 <br />〖平等心〗对一切众生爱念相同毫无怨亲的分别。 <br />〖世〗①世界的简称。②时的别名,如过去现在未来都叫做世。 <br />〖世界〗又名世间,即有情众生所住的国土。佛经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世,东西南北上下为界,由此可见有情众生所居住的国土,不但有东西南北上下的分界,而且是有生灭的,不是永恒存在的东西。 <br />〖世间〗时间和空间之谓,说明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时间叫做世;指出东、西、南、北、上、下等十方的空间叫做间。所谓世间,也就是宇宙的意思。在佛教里,不光是指森罗万象的大地为世间,宇宙和人生,统名之为世间,众生所依靠的宇宙国土,叫做器世间,从生由惑造业所感的有生死存亡的色身叫做有情世间。 <br />〖世俗谛〗又名世谛,或俗谛,即世俗的道理的意思。 <br />〖世智辨聪〗世智是世上凡夫的小聪明,辨聪是用凡夫的小聪明去辨论是非。 <br />〖主宰〗我的意思。唯识论说:“我谓主宰”。 <br />〖他心智〗十智之一,即能知他人心想的智,在六通中,叫做他心通。 <br />〖出期〗出离生死苦恼的日期。 <br />〖出慧〗出离生死的智慧。 <br />〖出要〗出离生死的要道。 <br />〖出息〗呼出的气息。 </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1.1.2007 11:39:07 | 只看该作者
<span style='color:green'><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出世心〗出离世间的心,亦即无烦恼的无漏心。 <br />〖加被〗保佑的意思。 <br />〖加持〗指加工持诵,工夫增上。 <br />〖四心〗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br />〖四劫〗①成劫、住劫、坏劫、空劫。②坏劫、成劫、中劫、大劫。 <br />〖四有〗生有、本有、死有、中有。生有是指于诸趣中投生的一刹那;本有是在一生的过程中,除去生时一刹那之外,中间的寿命;死有是指死时的一刹那,其时间仅限于中有未生之前;中有是指在今世已死,后世未生中间的中阴身。以上四有,是欲界色界的众生,在一度生死中,所有的四种有。 <br />〖四苦〗生、老、病、死。 <br />〖四恩〗父母恩(家庭)、众生恩(社会)、国土恩(国家)、三宝恩(宗教)。 <br />〖四等〗四平等心,亦即慈悲喜舍之四无量心。 <br />〖四相〗生相、住相、异相、灭相。生相即由无而有;住相即成长之形;异相即衰老变坏;灭相即最终灭亡。此生住异灭四相,迁流不息,此灭彼生,此生彼灭。 <br />〖四倒〗凡夫的上种颠倒妄见,即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以无我为我、以不净为净。 <br />〖四尘〗色、香、味、触。 <br />〖四依〗①指行四依,即粪扫衣、常乞食、树下坐、腐烂药。此四种法,是入道之缘,是上根利器之所依止,故名行四依。②指法四依,即依法不依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 <br />〖四取〗欲取、见取、戒取、我语取。欲取是贪欲取著色声香味触等五尘之境;见取是妄计取著五蕴之法为我见边见等;戒取是取著执行非理之禁戒;我语取是取著发自我见我慢等之说法。 <br />〖四界〗即地水火风四大。 <br />〖四欲〗情欲、色欲、食欲、淫欲。 <br />〖四众〗出家男女二众与在家男女二众,合称为四众。 <br />〖四障〗惑障、业障、报障、见障。惑障就是贪瞋痴慢疑等之思惑;业障就是身口意三业所造成的恶业;报障就是三恶趣所受的苦报;见障就是各种颠倒执著与邪见。 <br />〖四漏〗欲漏、有漏、无明漏、见漏。漏是烦恼的别名。 <br />〖四缘〗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因缘是种子与现行,相薰习义,为生果的原因:等无间缘是前念与后念,必须次第相续而起,体用齐等,而无间断;所缘缘之上缘字是攀缘之义,心识为能缘,境界为所缘,心心所法,仗境方生,即见相二分,俱起为缘;增上缘是谓于此法,增强其力用,使其得生。在这四缘中,色法的生起但须因缘及增上缘,心法的生起,则须四缘具足。 <br />〖四堕〗好杀盗淫妄等四波罗夷罪。 <br />〖四微〗色香味触四种极微分子。此四微是色法(物质)的元素,依些四微而成地水火风大。 <br />〖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胎生是在母胎内成体之后才出生的生命,如人类是;卵生是在卵壳内成体之后才出生的生命,如鸟类是;湿生是依靠湿气而受形的生命,如虫类中;化生是无所依托,是凭业力而忽然而生的生命,如诸天和地狱及劫初的人类是。 <br />〖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世间的一切有形物质,都是由四大所造,如人体的毛发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坚硬的地大;唾涕脓血,痰泪便利等是潮湿性的水大;温度暖气是温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动性的风大。 <br />〖四大种〗四大是地水火风,因它们周遍于一切色法,所以叫做大,又能生出一切的色法,所以叫做种。 <br />〖四大分散〗地、水、火、风能造作一切的色法(物质),所以叫做四大,人们的肉身,就是由地、水、火、风之坚、湿、暖、动等性所构成的,此四大种性如果不调和,肉身就会败坏分散。 <br />〖四大不调〗谓身体上地水火风不调和,系生病的别名。 <br />〖四分〗唯识宗对于心境的关系,认为由主观的识,用以了别客观的现象,可以分作四分来解释,即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相分就是由识所变现的外境;见分就是能缘境的见照作用,自缘其的变的相分;自证分就是证知见分者;证自证分就是自证分的内向作用,由返照的结果,证知其自证分者。 <br />〖四事〗①衣服、饮食、卧具、汤药。②房舍、衣服、饮食、汤药。 <br />〖四空定〗又名四色定,即空无边自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空无边处定是修行人心想出离患难重重的色(色蕴物质)的牢笼,于是舍色想而缘无边的虚空,做到心与空无边相应;识无边处定是行人又厌弃外在的虚空,于是舍虚空而缘内在的识,做到心与识无边相应;无所有处定是行人又厌弃其识,而观心识无所有,做到心与无所有相应;非想非非想处定是无粗想(非想)又非无细想(非非想),做到如痴如醉无所爱乐清净无为的境界。 <br />〖四德处〗慧德处、实德处、舍德处、寂灭德处。慧德处是谓由于听闻正法而生出大智慧;实德处是谓有了大智慧才能见到真谛的空理;舍德处是谓见了空理便能舍掉烦恼;寂灭德处是谓舍掉了烦恼心才能得到寂灭的境界。 <br />〖四重禁〗又名四重罪、四弃、四波罗夷罪等,即一、犯淫戒、二、犯盗戒,三、犯杀人戒,四、犯大妄语戒。 <br />〖四大可得〗常少不可得、无病不可得、长寿不可得、不死不可得。 <br />〖四不可轻〗一、太子虽小,当为国王,故不可轻。二、蛇子虽小,毒能杀人,故不可轻。三、小火虽微,能烧山野,故不可轻。四、沙弥虽小,能得圣而有神通,是最不可轻。 <br />〖四不可思议〗世界不可思议、众生不可思议、龙不可思议、佛土境界不可思议。 <br />〖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br />〖四神足〗又我四如意足,就是用四种定力摄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愿皆得。欲神足是希慕欲乐、勤神跳是精进无间,心神足是一心正念,观神足是心不驰散。 <br />〖四烦恼〗与末那识常恒相应的四种根本烦恼,即我痴、我见、我慢、我爱。 <br />〖四威仪〗行、住、坐、卧。 <br />〖四大碍智〗又名四无碍解,或四无碍辩,即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词无碍智、乐说无碍。法无碍智是通达诸法名字,分别无滞;义无碍智是了知一切法理,通达无碍;词无碍智是通晓殊方异语,能随意演说;乐说无碍是辩说法义,圆融无滞,为众生乐说自在。 <br />〖四种死〗人死亡的四种因由,即寿尽财不尽死(寿命尽而死),财尽寿不尽死(因贫困而饥死冻死),寿尽财尽死(因贫困与寿命尽而死),寿不尽财不尽死(即各种的横死)。 <br />〖四类出家〗一、身出家心不出家,即身虽为僧伽,但心犹有顾异爱恋。二、身在家心出家,即虽在家受用妻子,但却不耽染欲乐。三、身心俱出家,即在任何欲境中心都无顾惜爱恋。四、身心俱不出家,即不但受用妻子,而且深生耽染。 <br />〖布施〗以自己之所有施舍于人。布施有三类:一是财施,就是用财物去救济疾病贫苦的人。二是法施,就是用正法去劝人修善断恶。三是无畏施,就是不顾虑自己的安危去解除别人的怖畏。 <br />〖外道〗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br />〖外无为〗谓眼不见色,耳不闻声,鼻不嗅香,口不取味,身不触细滑,电不妄念,也就是不为外境所动心的意思。 <br />〖弘誓〗弘大的誓愿。 <br />〖永劫〗极长的时期。劫是梵语劫波的简称,是计算世界成坏相的名词。 <br />〖本心〗自己本来的心。 <br />〖本位〗本来的位子,也就是本来的身。 <br />〖本地〗本来的地位。 <br />〖本惑〗又名根本惑,或根本烦恼,即贪、瞋、痴、慢、疑、恶见等六大烦恼,为二惑之一。 <br />〖本愿〗根本的誓愿。</span></span>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6.11.2024 00:19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